摘要:随着我市经济水平的提升,建筑工程的数量日益增多、安全管理难度越来越高。由于建筑工程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所以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为了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影响,应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本文主要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危险性;安全管理
近年来,我市在建建筑工程面积不断提升,建筑各种高、大、难的工程不断涌现。建筑行业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严格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所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施工危险性进行全面分析,还要针对各项危险因素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通常,建筑工程的施工量较大、涉及的施工内容较多、工期较长,所以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如果施工企业对管理工作缺少重视,不仅会影响工程质量,还可能引发各种安全事故。
一、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事故因素和危险性分析
(一)事故因素
近几年,建筑业的从业人员在不断增多,各种形式的建筑造型层出不穷。直接导致了工程安全管理的难度。为了确保建筑行业的发展,政府应该更加重视该行业的管理工作,深刻认识到建筑工程的危险性,并针对其各项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为因素。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安全意识等会直接影响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都成为人为性危险。人为失误可能造成工程故障、施工延期、体系漏洞等问题,对工程的影响较大,需要加强管理。例如,2018年11月12日,我市古镇昇海豪庭一期2标段车库顶板突然发生局部坍塌,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278万元。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事故直接原因是设计人员的进行设计时考虑不足,设计安全储备不足,对施工荷载不利工况考虑不足,防连续倒塌措施不强;覆土施工超荷导致托板与顶板交界处发生冲切破坏。
其次,设备因素。在施工过程中,不论是施工团队还是施工设备,其对工程来说都不可或缺。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设备隐患问题包括:机械设备隐患、安全防护隐患、设备老化隐患、设备超负荷隐患等,这些隐患会引发设备故障等问题,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会威胁施工安全。此外,在建筑主体施工的过程中,设备搭设、运输等方面也存在危险性。常见的问题有脚手架支护体系倒塌、高空坠物等,这些问题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人员伤亡,需要加强重视。例如,2017年3月,我三角镇发生“3•16”脚手架倒塌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11人轻伤。此外,触电、火灾等也是比较常见的设备使用隐患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筑企业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
最后,管理因素。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会将大项目分为不同的小项目,然后采用招标承包的方式选取不同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各个施工团队的优势,对工程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这种方式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常见的问题包括:责任不明、增加管理难度等。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团队的专业素质会对工程造成很大影响,如果团队专业技巧和个人素质不足,会进一步增加管理难度,导致各类管理项目难以落实。例如,2017年8月13日,由联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所承建的中山市长江路改造工程,发生一起较大起重伤害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事故原因是未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未按吊装施工专项方案进行施工。
(二)危险性分析
可以采用LEC风险评估法进行危险性分析与评估,该方法利用影响系统风险率的因素指标值乘积进行分析,根据乘积结果判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并明确危险程度[1]。具体公式为:D=LXEXC。L:事故发生可能性;E:人体在危险环境中的暴露频率;C:事故带来损失;D:事故危险性概率的评估分值。其中D的数值大小与危险性呈正比,即D越大,危险性越大。在评估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关的安全经验、现场调查资料、事故案例等参考依据进行而分析和事故划分,将工程分为不同的施工环节,分别是:桩基工程、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和混凝土工程。其中,桩基工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坍塌、坠落、爆破等;模板工程的危险因素则包括坠物、打击等;脚手架的危险因素包括脚手架坍塌、坠物等;混凝土工程的危险因素包括坠物、机械伤害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各项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工程中存在的危险作业活动具体有哪些,并分析这些危险活动的危险性高低。进行危险性的分析,可以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组织设计
为了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要从基础着手,首先做好施工的组织与设计工作,为施工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保障。为此,施工单位要从工程结构、内容、进度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了解工程的实际施工条件和要求,并调查各项工程资料,根据资料进行风险性评估,然后制定相应的安全施工管理和组织计划。尤其在塔式起重机、脚手架、基坑支护、模板等设备装卸和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组织设计,保障各项设备都能够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安全,避免在安装、运输或使用的途中出现问题。此外,根据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针对评估结果,分析事故易发环节,根据这些环节可能引发事故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风险预防和监控措施,可以建立安全应急救援队伍,在发生危险时,救援队伍要第一时间进行抢险工作。在救援队伍组织和规划时,要保障其安全性和及时性,并且要为救援队配备专业的抢救和防护设备,定期开展救援演习活动,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确保每个工人都具有自保、自救的能力,同时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违规操作等行为[2]。
(二)做好现场规划
在管理设计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确保设计与施工之间的相互同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安全防护方案的完善与修订,确保管理和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仅如此,企业要加强重视,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尤其针对危险区域,一定要设置相应的警示牌,尽可能控制危险发生的概率。例如,设置高空坠物、小心触电等警示牌[3]。在准备阶段,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根据实际的视功能要求,合理设计工程布局和各项环节的衔接,确保工程能够按部就班的展开。在组织设计的过程中,要制定详细的安全规定,并对各部门、岗位和个人的职责进行详细的划分。企业可以根据危险性概率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全面落实责任制度,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此外,在材料和设备的运输、堆放和使用方面,不仅要做好分类管理、安全运输等工作,还要完善消防、照明等基础设施,保障各个施工环节的有序开展。
(三)完善技术保障
在技术安全方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确保脚手架施工质量与安全。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和要求选择恰当的脚手架类型,在应用时要做好检查工作,避免脚手架出现锈蚀、裂缝等问题。针对脚手架不稳等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硬化处理措施;其次,做好现场监察工作。主要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是否规范、是否遵守安全条例等进行检查;最后,做好预留洞的处理工作,应该在洞口设置砼板盖,同时也要在电梯、出口等位置设置防护栏和完善的照明系统。此外,模板、电力等施工项目也存在危险性,需要做好规划和管理。
(四)加强安全培训
为了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十分重要。首先,在施工人员进场前,施工企业要为施工人员安排专门的安全培训课程,通过一周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专业的安全防护知识,有效提升施工人员的自保能力;其次,定期开展安全教育、特种作业培训、案例分析、安全知识宣传等工作。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保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受到人为、设备、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施工的危险性较高。针对各个施工环境的特性进行危险性分析,并根据危险性概率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从而保障工程的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童森森,董羽,胡琼,et al.建筑施工危险性分析与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17(30).
[2]杨昊天,史俊伟,陈章良.建筑施工场所危险性分析与评价[J].建筑安全,2017(2).
[3]赵平,刘康,黎晓东.基于MM的建筑施工企业现场安全管理量化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7(1).
论文作者:林子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危险性论文; 工程论文; 脚手架论文; 危险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过程中论文; 事故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