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价值分析论文_贺仕杰

湖南省安仁县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600

【摘 要】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的分组原理对2017年10月-2019年2月本院接诊的硬核白内障病患70例进行分组,每组35例,当中,研究组实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治疗。分析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各组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比对照组的20.0%低,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为(8.49±4.03)%,比对照组的(18.57±0.68)%低,P<0.05。结论: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将之运用于硬核白内障中,有助于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失,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并发症;硬核白内障;应用价值

临床上,白内障属于是一种眼科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并以视物模糊、眼物体颜色较暗与怕光等为主症,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1],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亦可导致眼盲,危害性非常大。目前,临床医师可采取手术疗法对硬核白内障病患进行治疗,比如:超声乳化白内障术等,但有报道称,不同的手术方案尤其各自的优缺点。为此,笔者将着重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本院接诊的硬核白内障病患7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35)。当中,研究组包含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在57-80岁之间,平均(68.34±3.71)岁。对照组包含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在56-80岁之间,平均(68.02±3.94)岁。患者经临床检查明确诊断为硬核白内障,无青光眼和眼外伤史。患者病历信息完整,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有手术禁忌症者、中途退出治疗者和依从性较差者。比较两组的年龄与病情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3d,指导患者应用氧氟沙星眼药水,完善视力与眼压等检查,并对泪道与结膜囊等进行充分的清洗。术前,利用浓度为0.05%的利多卡因对患者施以球后麻醉亦或者是表面麻醉。研究组采用小切口超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详细如下:常规消毒后,在患眼角膜缘处作切口,并于透明角膜部位对巩膜隧道进行有效的分离。待刺入前房后,按要求注入黏弹剂。采取开罐式手法,完成撕囊操作,同时对内切口进行适当的扩增。通过水分离的方式,对晶状体核和皮质两者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减弱。轻轻拨动晶状体核,使之进入到前房当中,然后再注入黏弹剂,此后,再娩出晶状体核。清除残留皮质,将人工晶体规范化的置入囊袋中,并清除掉黏弹剂,完成注水操作。仔细观察切口闭合的情况,于结膜囊中均匀涂抹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并予以包扎处理。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详细如下:将眼睑打开后,在透明角膜缘部位作切口,待刺入前房后,注入适量的黏弹剂,并在开罐式撕囊处理之后,对晶状体核进行超声乳化以及吸除处理。清除残留皮质,将人工晶状体规范化的置于囊袋中。清除黏弹剂后,注入标准剂量的格林液,同时对切口进行密闭。于结膜囊中涂抹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结束手术。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术后1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情况,同时统计出各组中并发症(前房出血,角膜水肿等)的发生者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 20.0软件,t和χ2分别检验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分析

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为(8.49±4.03)%,对照组为(18.57±0.68)%。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更低,t=8.9214,P<0.05.

2.2 并发症分析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比对照组的20.0%低,P<0.05。如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的对比分析表 [n,(%)]

 

3 讨论

现阶段,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使得罹患白内障的老年人显著增多[2],若患者在发病后不能得到及时的对症处理,将会严重损害其视力,特别是对于硬核白内障病患来说,若其病情危重将极有可能会致盲[3]。一直以来,超声乳化白内障术都是临床医师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一种重要手段,虽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但预后差,术后并发症多,且手术操作难度大[4]。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则属于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术式,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便与创伤小等特点,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且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预后[5]。此研究中,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提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对降低硬核白内障病患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作用。由此可见,相比较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在治疗硬核白内障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硬核白内障的治疗,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可取得显著成效,不仅有助于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失,又能降低前房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崔健怡,胡水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3):60-61.

[2]李君,王皓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6):146-147.

[3]王爱东.探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3):43.

[4]方婷.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对硬核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反应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14.

[5]杨莉,李春艳.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2(32):105-106.

论文作者:贺仕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  ;  ;  ;  ;  ;  ;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价值分析论文_贺仕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