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国家审计的作用透视分析论文

新时代下国家审计的作用透视分析论文

新时代下国家审计的作用透视分析

李子轩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 国家审计是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十七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腐败问题的治理力度、加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重视程度并实施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通过研究新时代下国家审计在防范与揭露腐败、提升国有资产价值和审查扶贫资金方面的作用机制,同时分析国家审计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时代;国家审计;作用透视

1 新时代下国家审计的历史使命

刘家义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指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基于免疫系统理论,国家作为政治实体如同人体一样,必须有“免疫系统”来保护它。在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看来,作为特大型组织的国家普遍存在着复杂的委托代理问题,需要建立适当的治理机制。现阶段,政治腐败、利益冲突及资源浪上升到关系国家存亡的现实矛盾。国家审计理应立足国家生存问题,通过问责机制、纠偏功能及如实报告手段等,借以强化受托经济责任,确保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等免疫功能,推动完善国家治理,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平稳发展。

以腌制好的鸡翅直接用热风模式220℃烧烤为对照组(Roast);分别用60℃蒸汽、70℃蒸汽和80℃蒸汽烹饪30min后,再用热风模式220℃烧烤为试验组,研究蒸汽低温烹饪对烤鸡翅品质的影响。

新时代下,经济运行处于新常态,政治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多层次、多领域问题突出,亟需国家审计贡献自身能量。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届三中全会上宣布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并担任主任,主抓国家审计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指示,以促进审计更好地完善党和国家监督治理体系。尽管十七大以来,审计机关在促进党中央令行禁止、维护党纪法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已经做出有目共睹的巨大贡献。但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下,在打击反腐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精准扶贫审计等问题上赋予了国家审计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国家审计责无旁贷。

2 新时代下国家审计治理的三大作用

中央办公厅在《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和《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中首次提出“党政同责、同责同审”的原则,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胡泽君表示,国家审计的专业性和职业敏感性高、独立性强、接触领域广、熟悉政策法规、掌握资料翔实等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揭露贪污受贿等违法违规行为、建设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从而持续推动国家各领域的改革。

2.1 国家审计治理腐败问题

当前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莫过于对贪污腐败的高压治理,审计工作重心调整为“改革、发展、反腐、法治”。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到党政军企巡视全覆盖,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为查处腐败行为和整治腐败问题做出卓越功绩,书写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厚重新篇。《审计法》赋予各级审计机关的诸如资料权、检察权、调查取证权、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权等为国家审计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权力。国家审计厉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原则和审计调查方法,及时准确地披露公共资源获取、占有、分配和使用检查信息、政府机构公共权力配置信息及公职人员职位履行信息,明确责任主体,出具行政机关和政府官员的尽责报告,主要为政府决策部门、纪检监察等部门提供决策和奖惩依据,亦可针对特定事项行使有限的处理处罚权力。

关键节点影响整体布局。习近平在2018年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治理腐败问题,重点在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审计原则,在国外学者还在理论及时间上争论事务所强制轮换还是审计人员改变更能提高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使,我国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效显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把握领导干部等“关键少数人”,从经济活动方面主动、全面、深入地持续监督和约束领导干部,打造一把无形但震慑力十足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使得广大领导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实现了审计对象由腐败事件向党政军等领导干部的拓展,由事后问责到事前跟踪防范的转变,有助于维护财经秩序、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还可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依法办事的法纪意识和廉洁奉公的自律意识,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腐败。

从我国审计事业的实践来看,国家审计查出的问题众多,然而很少能够真正得到解决,被诟病陷入“屡审屡犯”的怪圈,究其原因,乃是以审计政府行为合法性为工作中心的国家审计对自身定位与职能的认识一直模糊。在我国,现实情况是只有纪检、监察、司法等权力机关才能真正处理处罚政府机关,而国家审计的问责制十分片面,仅局限于特定事项的处理处罚权。而且审计机关把重心集中在审核政府部门贪污腐败等大案要案,与公检法等监督惩治系统出现的交叉职能、权职划分不清晰等矛盾非常尖锐,导致审计机关效率低下。监督行为的重复加上司法权的缺失,造成审计丧失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在重大腐败事件刑事处罚阶段,国家审计因没有刑事处罚权而使得监督效用大打折扣。

2.2 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

微波选择性加热过程热应力的产生与矿石矿物始末温差及热膨胀性能相关[15-17],如式(1)和式(2)所示:

联通的“混改”显示国企的深化改革使得资本来源不再单一局限于国有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甚至外商资本的进入形成资本多元化的局面。新趋势下,国家审计应审时度势、因时制宜,依据新的环境特征,全方位认识国有资产并进行综合的系统性审查,果断摒弃以前单一的审计手段,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更新完善。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属于事后审计,通过参考民间审计的成果进一步实施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对资产、负债和损益等科目的审计是工作核心,据此判断国有企业是否落实国企改革相关政策、组织结构治理机制是否完善、国有资产核算管理等是否合法合规,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防范。固定资产比重较高是我国国企的显著特征,因此对固定资产的审计是重中之重。首先检查国企的内控制度是否完善,是否符合实际利用情况;其次核查固定资产数量是否账实相符、有无减值,折旧计提是否合理,相关内控制度是否制定和严格执行、在此过程中有无违法犯罪等。国有企业掌握重要的经济命脉,审计必须持续严格监控国有企业股权变更,对关联方交易实施严格排查,严防国有资产流失。鉴于国企主要实收资本源自各级国资委,所以负债的真实性和有无瞒报是审计的第一关注点;然后要确保债务水平处于合理区间,确保不影响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发展。针对损益的审计集中在国企高管的在职消费等管理费用科目,此内容繁多且复杂,需格外重视各项收支是否符合实际、清晰完整。此外,国家审计对领导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也是近几年的关注点。

随着羊价不断的上涨,有些地方甚至开启了“抢羊”模式。现在,许多收购商表示现在是一羊难收,由于供需失衡,后市羊肉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随着天气的进一步转凉,对羊肉的需求会进一步的增加,预计后市羊肉价格可能还会上涨。

2.3 严格监控扶贫资金的运用

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核心环节,也是新常态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国家加大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的关注度,加快对扶贫资金的财政支出倾斜,然而重支出、轻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财政管理存在的严重问题,如何保证扶贫资金的合理有效运用构成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最大障碍,离不开国家审计的保卫。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不同的是,扶贫资金的审计工作是行政型审计模式,民间审计难以参与。

对扶贫资金的审计需要把握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扶贫资金的审计,首先重点检查当地政府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的落实和进展,加强对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情况检查。其次重点审查扶贫资金拨付是否及时、有无滞留滞拨,扶贫资金是否长期闲置、甚至被挪用等问题。最后要加强对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审查,重点关注在资金分配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资金的投放层面,严格揭露打着扶贫旗号但只为享受贫困地区廉价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劣质企业以及将扶贫资金投入到过剩产能、污染严重等产业的不良公司。另一方面要针对管理扶贫资金的领导干部进行审计,构建分层次多维度权重配比的全方位指标评价体系,必要时积极引进注册会计师等民间审计主体参与到审计工作当中,对扶贫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3 国家审计暴露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国家审计与其他监督惩治部门的定位交叉

经济责任审计的首要目标是审计领导干部对财政资金的运用、预算资金的管理及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及离任审计,范围会覆盖领导干部整个任职期间,审计内容繁多、时间跨度大。国家审计依靠信息优势能够查出一些被故意隐匿且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很难发现的弊病。经济责任审计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审计调查的应用。审计调查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方式和主要手段,在全面盘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还能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具有全局性、普遍性的事项进行系统调查,及时反映、揭露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并进行查处并客观分析体制机制等层面原因,提出加强管理、扑灭苗头性问题的措施,具有专业、独特和不可替代性。

国家机关各部门关系交叉复杂,政出多门、职责不明、推诿扯皮一直被社会所诟病,审计部门更需要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山西塌方式腐败事件反映腐败事件大多牵涉极广,仅单独依靠审计的力量无法彻底查清;全球红色通缉令的颁发说明审计无法及时控制涉案人员。

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遭到利益既得者的抵触,“难啃的硬骨头”众多。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处于转型建设期,如何监督审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及缓解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带来的双重代理成为重要课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审计是保证国家资产安全,打击经济犯罪,减少国有资产流失,辅助宏观经济调控的有力武器,是国家审计不可推卸的责任。

(5)专属性试验:分别吸取以上3种溶液按拟定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阴性对照色谱中,在与黄芪甲苷、供试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无色谱峰出现,专属性良好,结果见图1。

3.2 各部门之间协助效率低下

政府行政职能的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开始注重发挥经济职能,为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加强了对社会财富的收入、支出及再分配活动的管理,这为审计的转型提供了契机。在政府财政收支愈发频繁、规模日渐庞大的新形势下,国家审计的定位从以判断政府行为是否合法为主,转变为审查政府财政收支等行为是否合规和绩效性,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当电池以不同的倍率放电时,电池的可放出容量是不同的,放电电流越大,能够放出的容量越少;放电电流越小,相对放出的容量越多。因此放电倍率的变化给二次电池的SOC预测带来一定的困难。而频繁大倍率放电或充电,都将给二次电池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6]。

国家审计要加快与其他政府机关沟通和协作的法制建设,密切配合,形成监督合力,才能达到良好的监督效果。首先,要加强信息共享,在日常工作中要随时保持沟通与交流,民主监督、社会监督等线索及时提交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部门互通共享。其次,要实现优势互补。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和司法监督等因其职能定位不同而在职权上有着很大不同,要密切配合,发挥自身在反腐败与监督工作中的优势。如审计机关做好对于发现的涉嫌违法违纪问题审计线索查证,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审计结论,共同制定解决办法;检察院行使侦查权;纪检监察机关实施“两规”措施。最后,监督者要做好相互监督,共同接受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监督者能够带头守法、秉公用权,寓助于审持续推动行业法规制度建设,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3.3 高科技审计手段与审计人员素质不匹配

在当前处于大数据审计转型阶段,胡泽君提出“审计全覆盖”时指出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的紧迫性,同时审计人员数据运用能力差成为制约大数据审计效果的障碍。

利用新技术处理海量数据,是适应新时代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需要。首先,应重视现代信息化的采集及审计方式,重视调查研究,通过分析找到审计过程存在的疑点及问题。基于大数据系统及时对信息资料进行优化,经综合计算与分析获得处理方案,指导审计活动顺利有序进行,提升审计的精准性。其次,加大审计的深度及广度,将审计和资金业务大数据密切联系,提升预算过程的判断水平并关注传统审计过程的成功经验,加强对核心业务部门的现场审计。除了必要的硬件投入,最关键的还是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适应以大数据分析为特征的现代审计工作。因此要极大审计者继续教育与定期培训,学习资金审计专业理论的力度,借助奖罚机制,增强审计人员的总体性思维和跨领域、跨专业的知识整合运用能力,对数据分析过程的控制和结果的预判能力以及数据源的安全防护和总体把控能力。最后,有必要引进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职业评价体系,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借鉴注册会计师签字报告终身负责制的模式,围绕审计人员所负责的项目进行评价,把相关的经济责任与其个人绩效相挂钩,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

大数据审计时代已经到来,每个审计人员都需要从传统查账式审计转变到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的运用上来,通过不断增强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大数据思维,推动审计全覆盖。

4 结语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两年。国家审计在打击腐败、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严格审查扶贫资金等任务方面时间紧急,任重道远,亟需加快促进自身改革,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审计效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群.国家审计参与腐败治理的制度探析[J].审计月刊,2017,(10).

[2] 李清雄.扶贫资金审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8,(35).

[3] 吴秋生,郭檬楠.国家审计“监”与“督”对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5).

[4] 陈彬彬.国家审计机关开展国有企业审计的几点思考[J].商业会计,2018,(8).

[5] 刘明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J].现代营销,2018,(9).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1.062

标签:;  ;  ;  ;  

新时代下国家审计的作用透视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