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际互借实践分析_图书馆论文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际互借实践分析_图书馆论文

网络环境下馆际互借实践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馆际互借论文,环境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在馆际互借中被广泛使用。网络环境赋予了馆际互借服务新的内 容。笔者拟就从事馆际互借工作的实践对我国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进行评析。

1 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

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工作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家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其中OCLC ILL(OCLC Interlibrary Loan Service)就是一个把传统的馆际互借全面推向计 算机网络化的成功范例。OCLC ILL是OCLC联合编目和资源共享服务中的一个子系统,该系统 可以帮助读者通过有六千多个图书馆组成的OCLC电子网络为用户借阅所需的文献资料,同时 它还具有对馆际互借活动进行管理、监督和统计等功能。

我国图书馆界也一直在致力于加强馆与馆之间的合作,文献的整体化建设和资源共享是近 年来一个热门的研究主题。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我国的馆际互借工作也迈上了一个新 的台阶。通过各种联合目录数据库和图书馆的OPAC,可以了解其他文献机构的馆藏,并通过 网络发出馆际互借请求,用电子邮件进行文献传递,大大加快了文献传递的速度。扩展了馆 际互借的范围,缩短了获得文献资料的时间。

目前我国各馆开展馆际互借工作主要是通过各地区的协议馆来进行的,以小型图书馆向大 、中型图书馆提出借阅申请为主。在笔者所访问过的或者已建立业务联系的图书馆中,国家 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 馆的馆际互借工作开展的比较好。许多文献保障体系和图书馆协作体在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 系统平台时,都考虑了馆际互借的功能模块。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服务 功能中就设计了公共检索、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的功能,并在公共服务软件中配置了专门的 馆际互借软件,制定有关的操作规程。此外,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 保障系统、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等图书馆协作组织都有类似的文献传递和馆际互 借功能及规则。

为了满足读者的不同借阅申请,我馆已经同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 图书馆、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等十多个单位建立了业务联系。其中通过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际 互借处和上海图书馆馆际互借处为我校读者提取外文期刊和会议文献的比例最大,其他图书 馆以提取学位论文为多。

由于我馆刚刚开始推出馆际互借这项服务并在图书馆的网页上进行了宣传,所以馆际互借 请求明显呈逐月上升的趋势。在所有的馆际互借请求中,如浙江大学图书馆这样有一定规模 的图书馆,还是属输入输出平衡而偏输入型的。从统计数据可见,读者对期刊论文的需求最 多,其次为会议文献和学位论文,其他类型的文献需求相对较少。相信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 和深入,预计馆际互借请求还会有较大的增长。

2 障碍分析

2001年1-4月,我馆处理的校内外读者馆际互借共199篇文献,其中43篇没有完成馆际互借 请求,未满足率是21.9%。收到读者的申请,我们有责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费用为 读 者提取到原文,可具体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顺利,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种:

2.1 文后参考文献有误

馆际互借人员收到了读者的借阅请求之后,首先是要确认所需借阅资料的存在,其次就是 要检索出在哪里可以借到该资料,然后再向该图书馆发出馆际互借的请求。要求读者在提交 申请时尽可能详细地填写出版物的名称、标题、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ISSN/ISBN号以 及期刊文献的年、卷、期等信息,因为这些信息的准确度直接关系到能否提取到文献。而目 前大多数读者都是根据相关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来提交申请的,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就发 现多起参考文献信息错误。

目前我国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的情况十分普遍,经常有著录信息不全、刊名和书名 缩写不规范、没有著录文献篇名等情况,对一些无法判断的文献是不可能获取到原文的,对 于 著录错误的文献往往花了很大精力还是没法得到原文。

2.2 馆藏信息不完整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提供OPAC查目系统,通过网络能够实现远程检索 。但由于我国不同图书馆的OPAC在数据结构、系统功能、用户界面等都存在差异,不同的系 统有不同的特点,利用起来也并非易事。而作为馆际互借工作人员,最关心的是检索策略和 有关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有的图书馆OPAC所提供的数据中,馆藏著录不准确、不完整, 对期刊某一卷期的缺损往往没有著录,而由于缺刊和正在装订中的原因导致读者的借阅申请 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就占有一定的比例。还有不少图书馆的期刊目录只有现刊信息,书目的 回溯数据也不全,给文献查找带来许多困难。从笔者经常查检的几个图书馆的OPAC来看,清 华大学图书馆的联机公共书目查询所提供的信息就比较全,它能较详细地体现过刊、最近到 馆期刊情况和处在装订中的期刊信息。

2.3 会议文献查找难

会议文献是整个科技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多数学科而言,除了期刊这一最大文 献源外,需求最多的便是会议文献。但是由于会议文献出版的分散和不规则性,使会议文献 的采集和检索很困难。在读者提出的馆际互借请求中,会议文献由于检索不到收藏单位而完 不成借阅请求的占一定比例。而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较好的收录外文会议文献的联合目录或 数据库,CALIS的数据库中有会议文献数据库,但其中的国际会议论文数据较少,一般外文 会议文献在国内图书馆通过馆际互借途径得到的比例不高,从国外图书馆索取则费用很高。 目前上海图书馆主页上建有国内专业会议资料数据库,可提供1986年至今约31万件资料网上 篇名检索服务,而且每年新增数据3万条左右,读者可按照篇名、作者、会议名、会议地名 、会议时间等进行检索,并且提供全文复印服务。如果国外会议文献也有这样的一个数据库 ,将给读者提供很大的便利。

3 费用和时效

读者把所要借阅的文献信息提交给馆际互借人员之后,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提取到全文 , 到哪里提取,怎样传递,费用是多少。而费用最终是和提取文献的馆藏地、查找文献的难易 程度和传递方式有关。传统的馆际互借,其传递方式主要是通过邮局的邮寄,而网络环境下 文献传递方式虽然也可以通过邮寄,但大多数是通过E-mail、Ariel数字传输系统来传递的 ,E-mail的传递速度可以说是瞬间可达。目前我馆委托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际互借处提取文献 ,通过Ariel来传递,快则上午提交,下午就能收到全文。只要提交的有关信息准确无误, 那么在48小时之内收到全文也不在少数。通过E-mail来传递文献相对于一般邮寄要贵一些, 但比国内特快专递要便宜得多,而且它的时效性相对要强。但也有不少原因会造成时间的拖 延。如因为馆藏信息不准使提交的馆际互借请求无效而多次往返,经过第二馆的中转而索取 第三馆的资料造成信息提交和文献传递的线路过长,由于网络等原因在查检目录信息时受 阻,由于图书馆工作效率低而拖延时间,由于采用邮寄的形式使文献在邮局被耽误等等。

经过调查,我校研究生和教师在国内提取1篇文献所能承受的费用平均是20元以内,国外提 取文献所能承受的费用是50元左右。实际上,在国内提取文献(10页以内)的费用基本上同读 者所能承受的费用相吻合,但如果超出10页再加上提取时有困难,费用相对就高一些。而我 馆委托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际互借处向大英图书馆复制的6篇文献平均费用是136元,大大超出 了读者的承受能力。所以读者在提交馆际互借申请时,大部分都会把提取范围限制在国内。 因为仅凭文献所提供的文摘,有时花大价钱获得的并不是特别有参考价值的文献。

网络环境下只要有条件而且愿意开展馆际互借工作的图书馆,在提高文献传递时效性的问 题上应该是有潜力可挖的,但价格始终是读者接受馆际互借这项服务的关键。诚然,对于一 篇真正有价值的文献,读者是愿意花较大代价去获取的,问题是,在没有阅读原文的情况下 往往无法判断文献的参考价值,而目前进行文献传递的工作流程中,读者是不能对原文传递 的文献做退货处理的,这就使读者经常处于矛盾和犹豫之中。

4 对馆际互借工作的评析

4.1 馆际互借不能代替本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尽管馆际互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馆藏不足的矛盾,但对读者来说,馆际互借并非是最 佳途径。因为文献信息一般都是来自于文后参考文献、检索刊物或数据库,难以判断对自身 的科研究竟有多大的参考价值,而许多时候读者仅仅想了解某些信息和动态,他需要的是浏 览和阅读,但不一定针对某一篇特定的文献。所以,不能因为有馆际互借的途径,可以做到 读者的文献需求基本上能通过馆际互借得到解决而放松本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馆际互借只能 是一种补救措施。

4.2 要有为馆际互借作贡献的意识

在网络环境下,无论图书馆的规模大小,都可以成为文献的输出馆。所以,各馆不能只希 望从馆际互借中获益,还要为馆际互借作贡献。当然,一般大型馆可能更多时候是资源输出 型的,小型馆属于资源输入型的,但对于特色资源,特别是一些专业特色或地方特色明显的 图书馆,也会在某一类文献上成为输出馆,因此,要考虑到别馆检索和利用本馆资源时的方 便性。具体如在目录数据库建设中,保证数据著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化,加强特色资 源的建设等等,使图书馆之间的合作能够顺利开展。

4.3 进一步发挥CALIS的馆际互借功能

目前,CALIS各大数据库已经开始试用,它提供了书目联合目录数据库、中文现刊目次数据 库、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会议文献数据库等,这为我们开展馆际互借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网 络支持。但目前各数据库还有不少问题,如参加的高校面还不广、信息量还不够大,特别是 有 些图书馆的馆藏数据还不够准确、完整。从我馆2001年1-4月馆际互借的统计情况来看,在 读者提交的申请中,1907-1989年的文献有82篇,占总提交量的41.2%,所以也要重视馆藏回 溯数据的准确性,馆藏是开展馆际互借工作的重要信息源。同时,希望CALIS系统中的馆际 互借管理员端早日投入正常使用,那时读者所要传递文献的时效性就会大大加强。作为高校 的文献资源共享系统,CALIS还应把服务面进一步扩大,不局限于进入211工程的高校图书馆 ,让更多的高校从中获益,充分发挥其作用。

4.4 设备的配置和经费补贴是必要的

馆际互借作为图书馆的一项经常性服务内容,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安排专门的馆际互 借人员来负责这项工作,并在读者中进行宣传和推荐,同还要配备计算机、电话机、传真机 、扫描仪等必要的设备,以保证能按照不同读者的要求来传递文献。此外,从读者的角度看 ,对于本馆拥有的馆藏可以免费借阅,而馆际互借的文献则必须支付通讯费、文献成本费及 服务费等费用,必然会降低其对馆际互借的好评,甚至会有读者认为这是图书馆为了创收而 开辟的服务项目。但目前除了清华、北大等几个图书馆之外,大多数图书馆没有对馆际互借 的读者补贴政策。而实际上,清华、北大本身属文献输出馆,其读者在本馆的文献满足 率比其他馆高得多,对于文献输入馆来说,从书刊采购经费中合理地划出一部分用于馆际互 借文献传递的费用补贴是必要的,可以让更多的读者乐于享受馆际互借的服务并从中获益。

标签:;  ;  ;  ;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际互借实践分析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