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浦北县浦北中学 陈晓梅 535300
【摘要】: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是能否积极思维和具有求知欲望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学生在接触物理时,都有一种新奇感。这种好奇心如果得不到及时培养,可能很快就会消失。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究、
对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生来说,虽然抽象逻辑思维在个体的智力发展中开始占优势,但此时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的支持,因此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等科学探究环节,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构建知识。但由于受课堂时间,学生知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在一个单位课时内完成实验探究的全部环节,我们经过大量教学实践逐渐摸索出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循序渐进的发展为目标,以重点环节为突破口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模式
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对还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从中得出结论。这样学生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边学边实验课一般安排在教室里进行。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对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将课本上的部分学生分组实验改为边学边实验。有些基本仪器及其操作方法,在新课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到学生分组实验时,就可以适当提高教学要求。这样做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
二、改演示实验为“表演”实验教学模式
说起表演实验,它是实验教学的一大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中,应全力完成演示活动。但从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认识到,在整个演示过程中,教师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一点学生的参与,这种演示实验虽然也是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和视觉化,但谈不上什么教学的提高,所以应加强对演示实验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甚至把演示实验改变为“表演”。在演示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加入演示实验中,以自己的意志和思维动手能力,帮助老师或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我在讲“惯性”一课时,设计了一个视频录音,叫上几个学生搬椅子坐在讲台前, 播放录音, 让学生区分在坐公共汽车时听到汽车加速,匀速,和紧急刹车发出的声音时,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动作。就把演示改为学生参与的“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轻松完成了实验内容。
改变常规演示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演示实验的通常过程是教师出示目的,设计实验,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学生总结,最后教师强调记忆实验结论,在这几个环节中,让学生观察,对于我们的学生有很大困难。他们只愿意走马观花的“看”实验,而不乐意细心的研究观察实验,实验后往往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出于学生的这种情况,我改变演示方法,让学生们各负其责,有的操作实验,有的设计实验,有的监督学生操作,还有的学生做评委,“电磁继电器”一节,我在演示实验中不直接给出演示内容,而是让学生们自己摸索,开展实验讨论操作观摩,使每一位学生在演示中都有自己的角色,都能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认真观察和完成实验。
三、小组分组实验教学模式
分组实验是实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验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感官和教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事物和现象,在具体的程序上大至是:思考预习一出示目标一掌握实验目的, 器材, 步骤一检查仪器一实验操作一归纳结论一整理仪器一巩固小结一填写实验报告。这几步程序是学生要完成的过程,作为教师应给予适当讲解或演示,甚至巡回指导。
抓好重点实验环节。在分组实验的一至四环节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合理有序的完成任务,可以少讲多问,少讲解多演示的方法,即巩固课本知识又为实际操作做好准备。实验操作是实验课的中心,应强调学生的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实验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但在实验中对预测出现的问题,我先不提出,只是让他们动手做,当学生遇到困难求助时,再集中指导。对学生在实验中的创新及时肯定,在一次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有位学生提出只用一块电压表也可以测出电阻,我没直接肯定,而是让他设计这个实验,做了一次小的实验操作,结果真的测出了电阻值。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推理方法及动手能力均不相同,这样在实验操作中,我也鼓励各组之间互帮互助,操作准确、又快的学生可以越组帮助其他学生,有时对简单的实验也开展操作小竞赛,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经过种种方法,确实加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另外对其它实验环节也不能轻视,更应做好,做到实处,以补充和完善实验操作中的不足。
四、 课外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验教学时,我们知道,科学探究的形式有课堂内的探究性活动和课堂外的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课外实验题材广泛,材料极其丰富,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有益活动,课外实验不仅能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我们开放实验室,进行物理小制作比赛,使学生尝试到动手动脑的乐趣;指导学生进行小发明创造,撰写科技小论文,培养学生的科幻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让学生将物理小实验编成小故事或者小品来讲或者是演给同学们看,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其动手能力还能增加和同学的交流,大家同时在实验中获得乐趣,更有助于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撞击学生的创造灵感,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生需求不同,不同类型的实验教学内容不同,指向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工具提供不同的可能性,因而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教学环境的最优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掌握一系列适用于不同教学目标、内容、对象的各种实验教学模式,才能创造出有效的教学环境,突破“知识积累”教育观的束缚,在实际教学中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陈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学生论文; 演示论文; 操作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环节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