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注册,多校上课,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北京市崇文区教委实施“大职校”的新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崇文区论文,北京市论文,教委论文,潜能论文,新思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伴随着日渐升温的普高热,城市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使职业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这是职教工作者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去年,北京市崇文区教委敞开全区9所职业高中的大门, 融通部分专业课程,采取一校注册,多校上课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泛、主动的学习环境。记者走访了该区有关方面负责人后,一个以新思路指导下的职业教育改革模式在头脑中逐渐清晰。
教委主任赵志浩说:首先,教委领导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任何改革都与社会背景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质上是多元化的经济模式形成的过程,因此,教育改革的思路也应随之开阔。在谈到创办“大职校”的目的时,她说: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不断变化,因此人的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的时代恐怕不复返了。这就需要一般的从业人员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其次,我们要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和利益去考虑。从1996年开始,职业高中的报名人数大量减少,生源质量降低,开学后的二次流动使一些职业高中的班容量锐减。如何为进入职高的学生提供一种宽泛的学习环境,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步入社会后,具备较强的生存本领呢?1998年9 月教委决定,转变观念,进行改革,创办高效、有序、主动学习的“大职校”模式。
在“大职校”实施过程中,怎样统筹管理呢?记者采访了该区职教科科长田琦。他说:我们创办“大职校”是从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出发,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为目的。这既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我们力求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多种技能、具有较强谋生能力的学生。因此,全区9 所学校联手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为此,我们成立了区职教中心教务处,每个学校有专门的教务人员负责该项工作。学生在一校注册后,利用业余时间,自愿选择开设在各职业高中的“大职教”课程。教务处有3种职能:第一, 设置“大职校”的课程方案,课程设置以“利于学生就业需要和终身发展”为目标,将基础性、实用性、实效性结合起来,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审美教育课、高等教育备考课四个方面的80多门课。第二,负责组织学生选课、上课工作。上课以自愿报名为原则,由学生注册的学校组织选课,以《选课指南》为依据。课表由区职教中心教务处用电脑进行安排和管理。学生在课前可适时得到听课证,按听课证指示的学校、教室去听课。学生学成后,累计学分记入学籍档案,作为毕业时推荐工作的依据。经过考核,还可取得由国家统一颁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如会计证、驾驶证等。第三,协调各职校之间的关系,做到政通令行,提高工作效率。教务处负责组织选择教学水平高、专业技术强的教师任课。
根据以往的经验,凡考入职高的学生很大一部分缺乏学习兴趣、缺乏主动精神,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再多学一些知识,他们有兴趣吗?当记者提出这一问题时,一所职业学校的校长说:我们常在学生中强调竞争意识,用危机感和激励机制调动竞争精神。在这种环境下去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学生就会在学习上提高主观能动性,就会自觉自愿地去发挥个人的学习潜能。当然,任何一种创新、改革都是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大职校”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尚在探索之中。我相信,只要它符合社会实际,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就会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所接受,我们也会在探索中更加科学和规范地管理。
在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创造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北京崇文区创办“大职校”的模式只是一种探索。当然,这种教育模式还需更多的教师和家长、更多的学生去参与,去实践,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标签:新思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