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136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温火堂无火恒温灸及奥美拉唑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评价温火堂无火恒温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火堂无火恒温灸联合口服奥美拉唑,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治疗五周后比较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火堂无火恒温灸对改善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确的疗效。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温火堂无火恒温灸
在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慢性胃炎中占10%-30%[1]。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痞满,胃脘疼痛,食欲不振,嘈杂嗳气,体倦乏力等,归属中医“胃痛”、“胃痞”、“嘈杂”等病范畴[2]。针灸外治在该病的运用非常广泛,然而,传统针刺因患者的畏惧心理以及传统灸疗产生的烟雾引起呼吸道的不适等原因而受到局限。
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笔者运用温火堂无火恒温灸,该技术为上海曙光中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我为中医药发展献一技”民间献技人龚英凤先生自创,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为本中心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9.8±6.5岁。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 55~68岁,平均年龄61.4±4.6岁。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基本一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3]:临床表现为胃脘痛或胀痛、嗳气、嘈杂、食欲不振和消瘦等。胃镜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主证:胃寒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②次证:泛吐清水;食少纳呆;神疲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温火堂无火恒温灸 每周2次+口服奥美拉唑20mg 每日一次。
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 每日一次。
2.1 使用材料
黄酒、干姜粉、温火堂养生理疗仪(YJD-WW-2014A)。
2.2 操作方法
将干姜粉加黄酒调和成厚糊状,以干不松散、湿不流动为度,在温火堂养生理疗仪的脐疗硅胶垫上敷上纱布,将药糊敷于其上,摊匀,厚度约1cm,再将纱布盖于其上。将其紧贴皮肤,连同硅胶垫敷于患者中上腹。连接理疗仪,打开电源,调整参数:时间1h,温度40℃。
治疗5周,治疗前后记录证候积分。治疗期间,禁止食用高脂、巧克力、咖啡、浓茶、生冷刺激等饮食,强调饮食调护。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痊愈和显效、有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3.2 统计方法
等级资料采用 χ2检验,采用 SPSS2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3.3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 1。
表1 治疗5周两组疗效比较
注:△P<0.05。
4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4],其反复发作性对医疗资源产生了较高的负担,而且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胃痛”、“胃痞”、“嘈杂”等病范畴。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和脾胃虚弱。传统疗法中,灸法外治在胃肠疾病中使用广泛,通过点燃的艾炷、艾条刺激人体的穴位以达到温补阳气、温通经络、补中益气的作用。然而,传统灸法因为一些患者对艾灸烟雾引起的呼吸道不适,以及施灸部位小而暴露部位多,反而容易受凉等原因,导致传统针灸疗法在临床运用中受到了局限。
温火堂无火恒温灸技术持有者龚英凤先生,结合传统灸法原理以及现代中药透皮技术,通过不断尝试,创立了温火堂无火恒温灸。通过以姜粉为介质,使用温火堂养生理疗仪的恒温加热,使疗效直达病所,在治疗颈肩腰腿痛、脾胃病、痛经、强直性脊柱炎方面,病人反馈较好。此技术具有无痛、无烟、舒适度高的特点。
本研究通过比较温火堂无火恒温灸及奥美拉唑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温火堂无火恒温灸对改善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确的疗效。分析其原因,①干姜性温热,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中焦虚寒;②黄酒性温,具有舒筋活血、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以黄酒调和干姜粉,使干姜温热之性更易直达病所;③温火堂养生理疗仪加热面积大,同时在皮肤层有探头可监测药面与皮肤之间的实际温度,可确保恒温加热,同时可避免仪器实际温度过高,发生烫伤等。而此技术操作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若能进一步改善操作便捷性,则更加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基金项目:上海市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评价中心民间技术验证项目,项目编号:ZY3JSFC-3-1001-6。
参考文献:
[1] 庞家善,李树标,徐奎,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03).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2003,重庆)[C].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5.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13,18(1):24-36.
[4] 李晓红,史瑞,刘礼金,等.左金丸及其拆方治疗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的疗效观察[J].中华要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1.11.03.
论文作者:张燕琼,程芳,徐伟,盛颖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疗效论文; 恒温论文; 脾胃论文; 萎缩性胃炎论文; 干姜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