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伦理论文,思想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学说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实践和道德品质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伦理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体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但同时,它又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有其特殊性。本文认为,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可大体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921-1929年)
毛泽东在青少年时代就提出了许多关于道德问题的见解,但他在这一时期的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的,因而与我们现在所讲的毛泽东伦理思想有着根本的区别。1920年,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毛泽东积极投入到工人和农民运动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社会的各种实际问题。他所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以及由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所决定的政治态度和思想道德状况;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针对当时党内的思想状况,批判了本位主义、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共产党人提出了政治、军事、思想道德上的要求。这些思想是当时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表现,也是毛泽东伦理思想萌芽的标志。
第一,根据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分析他们对革命所持的态度以及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于经济利益和道德的关系的理论。毛泽东对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以及农村的地主、贫农等不同的阶级和阶层都进行了分析。这种阶级分析的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伦理道德问题的基本方法。
第二,对农民运动以及农民运动中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变化,给予热情的肯定和歌颂。这种态度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政治和道德等相互关系的原理。毛泽东还看到了农村由于旧的经济关系和地主阶级政权被推翻后,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并认为诸如封建家族主义、迷信观念和不平等的男女关系等等的被冲击,是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必然结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观点。
第三,对党内存在的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个人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纠正的方法。毛泽东特别指出,在红军和党内的个人主义倾向,主要有小团体主义、享乐主义等几种表现。他认为只注意自己小团体的利益,不注意整体的利益,表面上不是为个人,实际上包含了极狭隘的个人主义。他还对目光狭小,不能顾全大局的本位主义进行了批评。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已经包含着革命的集体主义原则的萌芽。
二、从萌芽到初步形成和逐渐系统化的阶段(1929-1938年)
这一阶段跨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这段时间内,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进行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和经济斗争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党和军队的思想建设以及解放区的文化建设,十分注意对全体党员和全体人民进行文化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关系共产主义道德的理论问题。
第一,从无产阶级的利益出发,阐明了革命的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提出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道德规范。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毛泽东列举了自由主义的种种表现,分析了这种“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的思想倾向的危害,明确指出,自由主义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进而,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应该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又指出,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个道理,要善于照顾全局。这是对革命的集体主义原则比较完整和科学的表述。在这一时期,毛泽东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特别强调爱国主义的道德规范,并对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科学的阐述。
第二,指出了包括道德修养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修养的重要性,对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要求。毛泽东在1937年5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所作的结论中,要求党员和党的干部要忠诚积极,富于牺牲精神;在《反对自由主义》中,要求共产党员要襟怀坦白,忠诚老实;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要求共产党员要实事求是,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埋头苦干。在其他一些著述中,还向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提出了艰苦朴素,反对浪费;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光明磊落,言行一致;关心同志,团结友爱等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
第三,重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强调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毛泽东要求党的干部要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等等。他明确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在其他一些著述中,毛泽东还就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关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从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有关论述看,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际上已经形成。
第四,阐明了道德的阶级性,表明了对道德遗产进行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明确指出:“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用“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的话,来说明道德的鲜明的阶级性。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毛泽东还就如何对待文化道德遗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第五,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提出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问题。同时,还结合中国革命战争,阐明了战争中的人道主义问题,以及革命战争中自我牺牺的意义和价值等问题。这些不仅是毛泽东伦理系统化的标志,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和贡献。
三、从系统化到成熟和全面展开的阶段(1938-1949年)
这一阶段,毛泽东伦理思想也有了更系统更完备的科学形态。毛泽东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三篇著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就是在这一时期发表的。在这一时期,毛泽东还写了《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刘少奇写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周恩来写了《我的修养要则》、《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等等,这些使毛泽东伦理思想多方面展开,获得了系统化的全面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阐明了人民群众概念的含义,充分论证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明确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把它作为共产党人一切言论行动的出发点。这一时期,毛泽东在许多关于伦理道德问题的论述中,在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道德行为的评价等问题中,都贯穿着这一思想。这说明这一时期已经确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毛泽东伦理思想中的核心地位。
第二,提出了道德评价中的立场和标准,阐明了道德评价中动机和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毛泽东认为,在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评价中有一个立场和标准问题,在道德评价中也是一样。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必须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标准。同时,毛泽东还提出了动机和效果的辩证统一论。他还提出了“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准”的原则。
第三,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出发,提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首先强调了功利主义的阶级性,认为无产阶级不是不要功利主义,而是反对一切剥削阶级的功利主义,反对自私自利的功利主义。他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是以占全人口90%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的和目前的狭隘利益的功利主义者。
第四,提出了热爱劳动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道德规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毛泽东在1945年4月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社论和这一时期的其他一些著述中,对共产党员和全体人民提出了增强劳动观念,热爱生产劳动的规范要求;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要求人们努力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明确提出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要求。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著作中,还多次提到“公私兼顾”的主张,要求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这可以说是对集体主义原则的思想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生死观和价值观。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话,来阐明无产阶级在生死问题上的看法。这就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在生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毛泽东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中。
第六,进一步论述了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阐明了道德遗产批判继承的原则和方法。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毛泽东还批判了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以及盲目排外的观点和全盘西化的主张,提出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第七,阐明了社会实践在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与批评和自我批评方法的提出,充分反映了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成熟和多方面展开。
在这一阶段,毛泽东伦理思想与前一阶段相比,内容更充实、更丰富、更系统、更完备,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严谨的科学体系。
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段(1949-1957年)
首先,毛泽东根据建国后的新形势,指出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对人们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其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具体化。在这段时间内,毛泽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反对官僚主义结合起来,提出了许多新的具体要求。官僚主义是和为人民服务根本对立的一种思想作风,毛泽东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认为这是反动统治阶级对待人民的反动作风的残余在我们党和政治内的反映,它主要表现为不了解基层的情况,不关心群众的疾苦。根据建国后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要不断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民群众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逐步有所改进。他还提出要关心青少年的上学问题、工作就业问题,在农村要帮助鳏寡孤独缺乏劳动力的社员,等等。这些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规范对党的干部的具体要求。
第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毛泽东在《严重的教训》一文的按语中,明确提出“提倡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行动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贡献”的思想;他认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爱祖国就是“爱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服务”。在这一时期,毛泽东还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作为全体人民都应当遵守的社会公德提了出来,这在毛泽东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阐明了善与恶的辩证统一关系。善与恶是伦理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在伦理思想史上,人们对善恶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长期的争论,但一直没有科学地解决。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述中,对善与恶的辩证关系问题进行了科学的阐述。他指出: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没有假恶丑就没有真善美。他说,善事、善人是跟恶事、恶人相比较,并且同它们作斗争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的论述,既肯定了善与恶的相互对立和相互斗争,又阐明了二者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这一善恶辩证统一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贡献。
除以上几个方面外,在这一阶段,毛泽东关于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思想、道德遗产批判继承的思想等等,也都有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五、曲折发展的阶段(1957-1976年)
在这段时间内,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大的曲折。这一时期,毛泽东伦理思想也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毛泽东在晚年既为共产主义道德理论作出了新的贡献,同时也像在其他方面一样有一些大的失误。概括地说,这段时间内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阐明了人的思想改造的长期性和必要性,强调包括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在内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毛泽东指出,从旧社会、旧轨道过来的人,总会有对旧习惯的留恋。因此要使人们普遍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二,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要求,对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提出了又红又专的要求。
第三,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雷锋的热潮,从而使雷锋精神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教育作用;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由此可见,在这段时间内,毛泽东伦理思想在其思想内容上仍然有一定的丰富和发展,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毛泽东晚年的失误在伦理思想中也有一定的反映。它在实践中的主要表现是:由于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和绝对化,破坏了正常的同志关系,团结友爱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受到严重影响;革命的人道主义原则遭到践踏,把人道主义排斥于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之外;违背了毛泽东伦理思想中关于道德遗产问题的科学见解,把一切文化道德遗产都当成封、资、修的东西而加以扫除,等等。特别是在“文革”时期,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一度发生了所谓的“道德复归”现象,一些剥削阶级的伦理观念和封建专制主义、封建等级思想、封建家长观念等严重泛滥。这些现象虽然有着多种社会历史根源,但是,从主观方面来看,与毛泽东晚年在思想上和实践上的失误也不无关系。这主要是由于毛泽东晚年逐渐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思想认识上产生了主观性、片面性。当然,我们在研究毛泽东伦理思想时,必须把毛泽东晚年的失误以及对中国社会道德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同科学的毛泽东伦理思想区分开来。
六、继承和发展的阶段(1976年以后)
1976年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毛泽东伦理思想也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先后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提出了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综上所述,同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萌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一样,毛泽东伦理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形成到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它是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而逐渐成为一个科学、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的。在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伦理思想必将不断得到新的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