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晋桃 (山西省泽州县人民医院输血科 山西 晋城 048000)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手术患者术中输注不同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本院2005年10月~2013年10月间外科手术术中用血患者579例,分为对照组(364例)及观察组(215例),对照组输注全血或普通红细胞悬液,观察组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液,分析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2%)明显低于对照组(8.7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术中用血患者应用去白红细胞悬液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输血 不良反应 去白红细胞悬液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061-01
输血是临床急救和治疗的一种常用手段,尤其是在外科手术中,安全有效的输血是手术是否成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1]。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输血也随之发生变化,由输全血演变为成分输血,进一步由输注红细胞悬液发展为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液,确保最大限度地提升血液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血液制剂的疗效[2]。输血反应根据发生时间不同分为迟发型输血反应和速发型输血反应,根据性质不同可分为免疫原型输血反应与非免疫原型输血反应。有关研究表明,发生输血反应的原因与供血血液中大量的白细胞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3],笔者通过分组对比的方法对我院579例外科手术病例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指导临床手术用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间外科手术术中用血患者579例,根据术中输注血液制品的种类不同分为对照组(364例)及观察组(215例),对照组输注全血或普通红细胞悬液,观察组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液,各组均为外科大手术病例,估计失血量均在1000ml左右,各组病例输血量均在(800~1200)ml之间,且均为一次性输血。对照组男性237例,女性127例;年龄19~74岁,平均(35.45±15.70)岁;其中普外科手术患者127例,骨外科手术患者145例,胸外科手术患者5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39例;观察组男性116例,女性99例;年龄16~69岁,平均(37.28±17.25)岁;其中普外科手术患者79例,骨外科手术患者88例,胸外科手术患者29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9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种类构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采取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通过发放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卡到临床,每袋血液配发一张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卡,然后让临床医生根据输血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定期移交输血科。
1.3 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4]
由我院输血科专人负责,临床各科护士观察并记录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的各种反应。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标准为确定输血前无发热,输血中或输血后1h内或更长时间内体温升高1℃以上(≥38℃)为发热反应;输血中或输血后即刻出现的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呼吸困难、胸闷者为过敏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输血反应发生共32例,其中发热反应10例、过敏反应6例、溶血反应0例、全身不适反应16例,输血反应发生率8.79%;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共5例,其中发热反应3例、过敏反应1例、溶血反应0例、全身不适反应11例,输血反应发生率2.32%;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输血反应情况
溶剂 放置时间 主(RT) 杂质B(RT) 主峰(A) 杂质B(A) 流动相 30min 4.581 7.385 1657 165707 2h 4.696 7.426 45473 151019 3h 4.709 7.422 57239 141287 10h 4.743 7.498 93319 112027 甲醇 30min 未检出 7.482 — 396931 1h — 7.468 — 401653 注: 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 9.446,P=0.002
3 讨论
外科手术术中用血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成功的关键,特别是术中大出血时。据临床统计显示有 2%~10%的输血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其中发热反应占输血反应的 24%~44%[5]。输血反应是指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并且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者[6],发生原因是由于血液在贮存过程中细胞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免疫抗体与白细胞或血小板产生相互作用,输血后受血者自身血浆抗体与供血血液中的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发生抗原性凝集效应.从而促使白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发生非溶血性发热等输血反应。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液可减少非溶血性发热等输血反应的发生率[7],本研究发现本院外科手术患者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液可显著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这对保护受血者的安全及促进其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国才.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3(01):86-87.
[2] 陈孔陶.连袋过滤器滤除白细胞效果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07, 20(2):139-140.
[3] 刘传喜,刘志芳,张辉,等.去白细胞血液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厂矿医学, 2006, 19(1):77-78.
[4] 王培华.输血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9-185.[5] 向国春,张佳思,成晓玲,等.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 23(7):872-873.
[6] 杨崇礼,阎石,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与防治//杨成民,李家增,季阳,基础输血学,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444-455.
[7] 周斐.血液白细胞过滤和病毒灭活技术对输血安全的作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5):70.
论文作者:李晋桃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8
标签: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外科手术论文; 发生论文; 白细胞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