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场效益滑坡的原因分析及战略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滑坡论文,效益论文,大型商场论文,原因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型商场曾经以其雄伟的建筑风姿、豪华的现代装饰、云集的各色商品成为都市焦点,创造了辉煌的经营业绩,令中小商店自叹弗如,各地掀起了大型商场的投资热潮。然而,自1995年以来,一些大型商场销售不畅,资产负债率偏高,利润下滑,形势相当严峻。国家统计局的监测资料显示,1996年1—8月份,全国207 家大型商场实现销售收入净额仅为514.2亿元,比上年同期只增长2.4%,其中有112家出现负增长, 占54.1%。
一、大型商场效益滑坡的原因分析
(一)总量上缺乏调控。自1993年以来,大型商场成为继房地产之后的又一投资热点。据统计,到1995年底,年营业额超过1.2 亿元的大型商场,广州已有12家,武汉20余家,北京则有40多家,1993—1995年,大型商场以30%的年速度递增,超过社会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十多个百分点。造成现在一边是部分商场关门停业或改行,一边又是新的更大型商场纷纷剪彩开业或即将开业。 据悉, 北京市在本世纪末将发展到178家大型商场,其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居民购买力的增长速度。
(二)购买力分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购买在渠道上的分流。非商业性消费增长很快,包括现实的住房、医疗保健、保险、子女教育、旅游等;投资支出亦有较快增长,主要是居民在股票、债券等方面的投资;远期消费积累量大,主要指居民为购买商品房、汽车和预备子女远期需要而进行的货币积累。二是客流在空间上的分流。每新开一家商业网点就要分流一部分购买力;现今城市人口已逐步向郊区转移,其结果是市中心客流量减少,购买力分流;郊区、农村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又夺走了部分农民的进城购买力。
(三)商品定位偏高。一些大型商场没有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形成自身特色上做文章,而是一味地追求奢华,讲究排场。结果虽然满足了一些高收入者的奢侈需求,却使占80%或者更多的工薪阶层受到极大冷遇。同时由于一般大型商场定位都为中高档,在经营档次上比较接近,形成进一家,知百家;走百家,如一家的状况。
(四)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如今,服务竞争已成为继质量竞争之后的第二竞争内容。大型商场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顾客提供尽善尽美的全方位服务已势在必行。然而,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低下,服务项目欠缺是一些大型商场普遍存在的症结,最基本的“三包”服务在许多商场流于形式,仅停留在口头承诺上,事实上却未做到或做得不好。一些消费者跑断腿也找不到在哪儿能提供此项服务,即使找到了,服务中心人员或百般推诿或给你看脸色或提出诸多附加条件,令消费者愕然而退。
(五)竞销手段滞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相当一部分大型商场都采取低价竞销的方法,努力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事实上,低价竞销是一种低级的竞争方式,完全是一种短期行为。因为都采取低价竞销,而市场购买力就那么大,大幅的降低价格只能造成购买力的提前转移,同时一方面导致众多商场在保本或亏本的边缘上经营,无法生存和发展;一方面给消费者带来错觉,以为降价前商场利润过高,进而影响到正常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六)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领域竞争空前激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竞争主体多元化,国有、集体、私营、外资一齐上阵,尤其是外资企业发展迅猛。由于国家对外资进入百货零售的限制已逐步放松,目前国家已批准的中外合资百货零售企业有15家,而地方批准成立的则多达上百家。外资看准中国市场,动辄投入数亿、数十亿元巨资,财大气粗,规模大、档次高、服务好、管理质量高,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和威胁性。二是业态形式多样化,百货零售业由传统业态向现代业态转变,新商厦拨地而起,平价超市纷纷开张,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连锁店崭露头角,各种业态都在拼命抢占市场份额,大型商场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
二、大型商场调整战略浅议
(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序发展。针对目前大型商场超速发展,规模与数量失调失控的形势,内贸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对大型商场建设的宏观调控,按照适度合理的原则,对新上项目要科学论证,严格审批,对已上项目要加以引导,促使其良性发展。主管部门适时制订的这一宏观调控政策,无疑给各地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大型商场的发展热潮加进了一副“清醒剂”。适度控制待上项目,正确引导已建项目,使流通机构和大型商场步入有序发展的轨道,将会对于滑坡状态的企业带来生机。治理外部环境,加强宏观调控,使市场发展科学化、规范化;使市场竞争平等合理地进行,为大型商场扭亏为盈,走出低谷,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大氛围。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大型商场应找准自己的位置,选好扭亏增盈的突破口,其事业发展,增效扭亏是很有希望的。
(二)挖掘大型商场潜力,向更深层次发展。首先,可以向新业态延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型商场已开始探索向新型业态空间寻求发展。上海华联商厦率先开办超市连锁店,创业3年多,业绩斐然, 为大型商场的发展创出了一条新路子。广州南方大厦开办的“广客隆”同样是大型商场向新业态发展的尝试。其次,经营结构可以多元化。大型商场可以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以零售为主,兼营批发,集购物、餐饮、娱乐、生活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把商场办成商品齐全、功能齐全、环境优雅、服务优质、现代化多功能的购物、休闲、社交场所,吸引顾客、促进消费。再次,可以向新的居民区发展,大型商场随着居民迁移的方向建店已成为一种趋势。大店、名店纷纷在新建居民区建立起自己的分店,带动了当地的繁荣,形成新的商业中心,类似西方的次级商业中心,如上海的徐汇区、浦东新区,北京的永安里、东大桥、双榆树地区等。
(三)实施特色经营。由于大型商场数量多且定位趋同化,特色经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商场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市场和消费,对市场进行细分、反细分,合理定位。或以高中档消费为主,或以面向工薪阶层为主,实施特色经营。京城的赛特购物中心的经营定位是以外宾、外企人员等为销售目标,因其定位独特,在此类商场不多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利生百货商场独辟蹊径专门经营世界名牌体育用品,主要针对体育运动爱好者这一特殊群体,也因匠心独运,日销售额达80万元。“老福爷百货”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中外“软合作”方式经营的商场,它以一定的消费群体为服务对象,店堂布置、商品内涵、品种搭配都围绕着服务对象的审美情趣,突出流行的主题,打破商品陈列一般分类码放的模式,突出主题的同时,按“风格”组合,把同种风格的商品放在一起,让顾客在选购的同时,增加流行与色彩搭配的知识。“时尚之都”巴黎的浪漫艺术风格是该商场的特殊之处,其它商场无法照搬,其销售额也一直居高不下。
(四)推行最佳服务。优质服务是商家刻意追求的目标,也是颇具凝聚吸引力的举措。在设施、环境、质地、价格相同的情况下,谁的优质服务得到“上帝”的首肯,谁就赢得了市场。于是有的商场在其内部辟出美食街、娱乐城,让消费者在购物之余,亦能就餐娱乐;有的商场推出柔情服务,加强商场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络,在顾客的重大节日之际,点上一首歌或送上一张贺卡;还有的商场则提出101%服务, 亦称超值服务,比如在商场内设立幼儿托管所、免费存包处、公用电话等等。其实,商家在满足消费者对服务普遍性要求的同时,更应留心消费者对服务的特殊性要求,并尽力去满足。因为普遍性要求容易被对手模仿,从而失去竞争优势。商家应根据自己的优势,发现一些只适合自己的服务手段,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对服务的特殊性要求,才能避开竞争锋芒,并牢牢地抓住一部分消费者,使其成为忠实的顾客。
(五)选择高明的促销手段。在纯粹价格促销被基本淘汰的同时,各种新型的促销手段层出不穷。上海的超市会员卡,由八佰伴南方商城于1995年4月率先推出,农工商、联华等超市紧随其后。 消费者只要向南方商城交纳20元钱,便可获得一张会员卡,凭卡可在商城的一楼、二楼“每家买”超市,享受15—20种的商品优惠,优惠幅度达15—25%。“每家买”超市会员卡已售出20多万张,农工商、联华的超市会员卡已达几十万张,且仍有增长的趋势。独特的景观还有:友情赠报——南通市南北货商场的新举动;你穿我洗——西安市伟光商场免费5 次为顾客整洗西服;购物信箱——杭州市金龙商厦送货上门、“十点利”优惠顾客;“劳模”专柜——上海百货一店和沈阳日华大楼以良好服务赢得更多的顾客。
标签:滑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