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琦 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 535000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结构性的教学引导要素,在我国教学领域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对于各科教学都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对于压力巨大的高中阶段语文知识学习来说,思维导图有助于让学生更快明确思路,明确知识核心,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亦是如此。所以为了构建起语文立体阅读网络,后续将针对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展开分析,为教学改革提供可靠意见。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语文教学;立体阅读网络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2-044-02
在任何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思路是之中不变的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更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以及与其他相关在知识的联结,进而建立起立体化的语文阅读网络。为此文中将针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展开进一步分析,以确保通过阅读教学达成多方面素养培养的目标。
一、思维导图学习法概述
思维导图也可称作心智导图,其是进一步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思路的展开模式,其展现形式更为直接,而且对于明确思路的效果也十分突出。这一思维引导方式的实际应用,注重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不同知识主题之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同点、差别、以及层次进行表达,更加全面的展现出知识体系,明确知识分支,帮助学生建立其应用记忆、建立起思维的关联以及并且掌握相关的知识规律,通过这样的要素,能够有效平衡学科理论知识与想象、逻辑之间的关系,尽可能挖掘学生大脑当中的潜能。这样的思维,能够将学生脑内的放射性认知关联起来,确保知识体系的具象化。可见思维导图在各科教学当中都有一定的应用优势,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快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尽快通过阅读明确文章核心,思维导图的应用是十分有利的,为此应当针对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加以分析,以便建立起更加立体化的阅读网络[1]。
二、应用思维导图打造文本内容体系
(一)运用思维导图营造立体阅读情境
阅读情境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是十分关键的,对于阅读情境的建设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所接触到的文章类型愈发复杂,融合的表达要素越来越多,学生要确保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就必须要明确文章当中的关键词汇、关键段落或是关键人物、关键事件等等,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一篇文章,这便是立体化的阅读网络,其中需要包含许多要素。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起更加立体化的阅读情境,也要借助思维导图去引导学生。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秋天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首先以文章的“秋天”这一主题为导图的最基层,而后让学生通过相互的讨论以及自身的分析去总结出相关的关键词,进而对思维导图的分支进行填充。例如秋天相关的名词,包括落叶、秋风、麦穗等等,以及相关的形容词,包括刺骨(形容秋风)、荒凉(形容秋天的印象)、金灿灿(形容秋天收获的稻谷)等等。这些关联词汇的总结,会让学生更快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核心情感,同时通过这些词汇的总结,也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立体的,易于理解的秋天的情境。简而言之每篇文章都包含了许多突出文章核心主旨的关键词,进一步总结起来,能够让学生的印象更加立体[2]。
例如,在《廉颇蔺相如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首先指导学生了解廉颇和蔺相如的人生经历,首先明确两个人的故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引导学生把握廉颇和蔺相如的形象特点与典型事例(完璧归赵,绳池之会)之间的关系,而后由此层层深入,分析其他具体问题。基于这一点,利用思维导图学习法阅读传记,需要从这三个方面结合思维导图来理解文章:浏览文章,找出传记中的关键人物、关键词(廉颇、蔺相如);在阅读过程中逐级扩散,把相关的材料补充在绘制的思维导图中;逐级思考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思考作者运用这些材料的目的,作者使用祥写和略写的方式有效剪裁了故事内容,体现了两个人的特点。学生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的忠心报国。这些都是关键的传记信息,在传记阅读中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运用思维想象,将文本材料转换为思维导图,学生可以逐步理解传记中的文本内容。图1 《廉颇蔺相如传》思维导图
(二)运用思维导图融合多方面阅读观点
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立的思想,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也都会有自身的理解,或正或反,都使得一篇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这正是多元化思想的魅力所在。所以教师为了打造立体化的阅读网络,首先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看法,要多方收集学生的看法,才能让学生对于文章的认知更加丰满。包括文章中的事件、人物等等,都可以列入导图的不同分支当中,并且在此分支下,收集学生不同的印象,作为分支的内容填充。例如对于林冲这一人物,部分学生会认为其是据有正义感的、值得敬佩的英雄人物,但也有学生会看到林冲这一人物性格的另一面,感受到林冲的冲动鲁莽,实际上这些都是林冲这一人物的个性所在,有了这些不同的印象,才能让林冲这个人物更加立体真实。通过不同看法的收集,思维导图越来越完善,学生对于文章的各方面印象也会得到进一步填充,形成更加全面的印象。
(三)运用思维导图总结各类文体与表达形式
我国文学领域的发展,从古到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过不断的发展,文学表达形式不断在编,语言词汇也在逐渐丰富。而身在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古时的文学表达方式,要真正理解有更高的难度,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内容骤然增加,难度提升,要确保学生对于诗、词、文言文、散文、现代诗歌等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达形式有更深入的理解,就要利用思维导图去总结不同文体与表达形式,将其列入不同的分支,总结彼此的差别与共通点,这样自然会让学生的认知更加立体,懂得不同表达形式的表达要点。而且即便是同样的文体,教师也完全可以借助对不同表达风格的总结,去让学生产生更加多元化的认知。例如在宋词这一大的分支下,便可以总结出许多不同风格的词人。李清照的风格是典型的婉约派、李煜亦是,而王安石、苏轼则是典型的豪放派词人,不同的派别会有不同的行文表达方式,通过思维导图的总结,才嗯呢该让学生对于不同派别的表达形式有更深入的、更立体的认知[3]。
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在各个阶段都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其主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能够将阅读体系的各方面内容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多层次的、多面化的阅读认知,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点。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大,所以为了达成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教师要懂得应用思维导图去构建立体化的阅读网络,让学生的理解更全面,这是最有利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宁建.思维导图法对高中生语文立体阅读网络的构建作用[J].黑河教育,2017,(11):33-34.
[2]张宁建.思维导图法对高中生语文立体阅读网络的构建作用[J].黑河教育,2017,(11).
[3]彭晓红.高中生语文阅读兴趣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论文作者:黄雪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文章论文; 这一论文; 语文论文; 是在论文; 知识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2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