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浇带浇筑质量控制论文_胡琛

深圳市鹏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518040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后浇带简单概述就是在整体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为了克服由于温度、收缩、沉降不均匀等因素,而对整体结构产生裂缝的措施。按照现行设计规范,在施工过程中人为的将整体结构暂时划分成若干独立的施工段,等结构内部因素(温度、沉降)消除后,再进行浇筑成为一个整体的设计措施。

1、工程概括

万科香蜜府总占地面积为16501.37 m2,总建筑面积136926.63 m2,容积率5.80,建筑覆盖55.75%。建筑主体A、C座为40层塔楼,B、D座为39层塔楼,均为住宅,标准层层高3.15米,建筑高度125.7米--137.45米。附设二层裙楼,用于商业。三层地下室,地下一层为商业、车库及设备备用房。地下二三层均为车库及设备备用房。

2、后浇带设置原则

2.1 保证合理间距。在设计图纸上体现出留设的位置,施工时要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但构建间距却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3.2 设计合理宽度。施工时要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不得将其分离为毫无联系的、若干个板块。特别是楼板结构或者基础结构为保证构件的整体性以及施工的安全性厂般不将产生受力作用的钢筋切断。

2.3 通常后浇带的位置在硷构件受力最小的部位,具体设置在一些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河有效防止由于弯矩过大或者剪力过大引起构件自身的压力在剪力墙的中部没必要设置后浇带。

3、后浇带施工注意事项

3.1 后浇带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不当易造成质量事故胫则开裂渗漏重则危及结构安全。

3.2 对于上部结构不管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成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要按施工图要求预留施工后浇带。

3.3 按照设计要求的时间浇筑后浇带硷,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设计要求油分块图划分出硷浇筑施工层段支设模板楼层后浇带模板最好使用独立的支撑系统,与主体结构架体分离。为保证稳定,水平杆伸进两侧脚手架两跨。为了防止垃圾等进入后浇带,在后浇带上部用同其宽度的模板做保护,在主体结构架体拆除时保留,后浇带施工完毕后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除。。

3.4 对于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必须进行必要的修补对于木模板处的垂直施工缝河用高压水冲毛,对于已经硬化的硷表面,用凿毛机处理。

3.5 底板及外墙后浇带两侧安装止水钢板,两侧混凝土钢丝网封口。止水钢板通过短钢筋头与纵向钢筋焊接,此焊接头兼做钢丝网支撑钢筋。止水带接长满焊对接,横向止水带与竖向止水带也应满焊对接。所有焊接点需保证无漏焊,焊穿。

4、后浇带保护措施

4.1 底板后浇带临时保护措施

底板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两边混凝土面用防水砂浆做八字角,待达到强度后上铺模板,模板两侧用砂浆封堵。

4.2 楼板后浇带临时保护措施

楼板后浇带上铺模板,模板与两侧混凝土接触面不得少于200mm,保护钢筋不被踩弯,并防止杂物掉落下层。如下图所示

4.3 后浇带钢筋保护及防异物掉落措施

钢筋表面统涂刷掺108胶的素水泥浆,后浇带用模板封闭,避免钢筋淋水,并防止异物掉落。

5、关键工艺

5.1 后浇带支撑体系的选择需保证后浇带区域钢筋保护层的要求,同时要兼顾拆模的便捷,本方案所用支撑体系可有效保证钢筋保护层符合规范要求。

5.2 后浇带留设期间必须防止出现悬臂构件-可改变两侧构件的受力特性,形成结构裂缝。整体满堂架搭设时考虑后浇带回顶要求,通过调整立杆间距,拆除满堂架时不拆除立杆,只对连接横杆作出调整,有效避免回顶不到位现象发生。

5.3 后浇带新旧混凝土接缝容易出现错台、坡面、裂缝等影响观感的质量通病。后浇带处模板拆采用边拆边回顶,防止连续跨松动造成两侧位移过大,二次安装支撑模板必须紧贴在两侧混凝土面,支撑顶托必须逐个拧紧,保证无空隙和松动。两侧混凝土必须凿毛到位,高压水冲洗仔细认真。

5.4 后浇带钢筋因长时间暴露在外界,涂刷掺和108胶的素水泥浆保护层。

5.5 因采用膨胀加强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既要防止漏振,又要防止过振。

6、混凝土浇筑控制措施

6.1 后浇带浇筑混凝土时间应根据结构变形缝的类型而确定,伸缩后浇带视先浇筑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一般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42--60d进行;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沉降基本稳定后进行,一般在主体工程完成并经沉降观测结果判定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根据后浇带预留位置,应自下而上,依次逐层进行后浇带封闭施工。

6.2 后浇带的混凝土必须采用微膨胀型的混凝土,以免混凝土收缩造成新旧混凝土粘结不牢;混凝土配合比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及抗渗等级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杭渗等级都应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

6.3 在后浇带施工前,先把覆盖后浇带的模板和方条拆除,并将后浇带内的混凝土浮浆、垃圾、杂物及积水清理干净。

6.4 将后浇带两侧的松散和不密实的混凝土、石子凿除,并用高压水将其表面冲洗干净,保持湿润24 h,并排除后浇带内的积水。后浇带处贯通钢筋应进行除锈处理,确保钢筋表面无锈斑和油污。

6.5 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在施工缝处铺设一层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施工缝处混凝土振捣时间就适应延长,保证混凝土浆体能与原混凝土接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6.6 后浇带浇注混凝土顺序,宜从一端往另一端分层斜面推进,这样有利于混凝土的折水排出,流人后浇带端部的集水坑,同时用抽水泵及时抽出,避免后浇带内积水,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浇筑应连续进行,如有间歇应在混凝土初凝前接缝,一般不超过2h,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6.7 对采用铅丝网模板的斜面施工缝,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为了防止铅丝网模板因浇筑厚度较大,铅丝网模板人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造成其变形或移位,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动棒与铅丝网模板的距离;为了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施工缝处水泥浆流失严重,应控制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一般距离控制在400—500mm范围内。为了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6.8 为保证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质量,在混凝土初凝前采用二次抹压技术,防止施工缝处及板面出现裂缝。

6.9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混凝土保持在湿润状态,一般正常气温下每天浇水不少于2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 d。

7、结语

建筑后浇带的设计施工是保证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认真设计,精心组织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整个建筑的安全将更加有保障。

参考文献:

[1]浅谈后浇带的应用和施工质量控制[J].肖幼锋. 河南建材.2014(03)

[2]解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刘建英,蒋永前.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0)

[3]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刘义,李鹏,李灿峰.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

[4]浅析后浇带的设计施工[J].李光明. 山西建筑.2005(01)

论文作者:胡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浅谈后浇带浇筑质量控制论文_胡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