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者: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江滨农场小学副校长
课标要求及分析
《小蜗牛》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4课,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课。它与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的“1、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有关。本节课就是借助课文中的插图阅读童话故事,了解大自然四季的特点,在学习中交流自己的发现、理解、感受和想法。
第一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阅读,学习内容是课文。
第二条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阅读、交流,学习水平为关心,学习内容是浅近的童话。
教材分析: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童话,课文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
妈妈之间三次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慢的特点。
学情分析:
优势: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学生阅读,同时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
劣势: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了插图,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课标对第一学段提出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基于课标分析及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参照课文插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材分析中提到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而且教材没有注音。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突破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质疑、探索、感悟、朗读等多种活动来突出重点,结合理解及教师的指导来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
1、借助图画、生活经验,在交流中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2、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自己的模仿、练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认识到小蜗牛没完成妈妈要求的原因,学会珍惜时间。
设计理念:
“放手”是我在设计这一课教学时的核心思想。在本课教学中,结合我校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思考质疑,主动说出自己明白了什么,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前指导学生学习,这样先扶后放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意识,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一读、说一说、练一练激发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流程:
(一)借图猜想明确目标
1、出示蜗牛图及课题——小蜗牛
同学们,还认识这两个字吗?你们怎么认识的?
师:借助图画学习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4课
——小蜗牛(板书课题)
2、明确学标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借助图画、生活经验,在交流中读懂课文: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
(2)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自己的模仿、练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认识到小蜗牛没完成妈妈要求的原因,学会珍惜时间。
3、出示课文的插图
老师发现同学们的眼睛可明亮了,现在仔细观察课文的四幅插图,用新学到的借助图画的学习方法,看看能发现什么呢?
(点评:“语用”背景下学习目标的制定,将语文核心素养落地于课堂教学。“借助图画”、“结合生活经验”、“在交流中”、“通过教师指导”、“结合自己理解”等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渗透与指导,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能更顺利地完成本课教学的本体性目标和功能性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研读探究认识四季
1、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图文
(1)首先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读一下,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用“旁边”说一句吗?
(3)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老师希望同学们会观察发现,当你有发现的时候时说:我知道了……我们还要动脑筋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当你不懂的时候说:我不明白的地方是……。
2、出示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
(2)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说的话。
(3)用波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
3、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理解:妈妈说一句,宝宝说一句就是对话,课文里一共有三次对话。
(点评:读是最直接的一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中思,读中悟,读与说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4、学习课文的三次对话。
和小伙伴出声读读课文的2——7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不明白什么?
学生随机交流,教师引导训练,指导学生朗读:
(1)词语仿说:碧绿碧绿、爬呀爬
(2)看图句子训练:春天来了……
(3)引导体会蜗牛妈妈的心情,教育学生:应勿缓
5、师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全班学生一起分角色读课文。
(点评:“词语仿说”“句子训练”“有感情的对话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听、读、说实践活动,使得师生在文本中共情,教与学自然流淌。)
(三)归纳拓展表达交流
1、这节课我们自己发现了课文中这么多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打开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做了几件事?小蜗牛都做到了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理解蜗牛的爬行速度慢的特点。
2、随机引导:
你想对小蜗牛说什么?——学会珍惜时间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树林里玩,在家里苦苦等待着小蜗牛,你能想一想
蜗牛妈妈什么心情吗?——父母呼应勿缓
(点评: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读书顶要紧的事情,是把书中的经验化为自身的经验,因此教学中应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及情感教育。)
3、四季的景色很美丽,你还能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4、送给学生小儿歌:
叶芽叶芽点点,已经已经春天;草莓草莓甜甜,已经已经夏天;
蘑菇蘑菇圆圆,已经已经秋天;白雪盖住地面,全变全变不见。
(点评:儿歌是孩童世界的旋律,回归自然,积累拓展,让生活丰盈学生的精神原野。也深入落实目标中四季的特点,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四季。)
总体点评:
日常学科教学除了承担学科知识、学科方法的传递外,还承载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渗透。《小蜗牛》一课采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坚持新课标提出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原则,努力将课堂从知识化向生命化进行转变,力求通过扎实、生动、活动的语言文字训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
(一)看图学文,自主识字。本课没有全文注音,只有部分难字标了拼音,教学中采取图片导入新课,结合插图识记生字。学生在已有识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联系生活经验大胆猜读,轻松自然的对所学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分散识字难度,激发学习兴趣。
(二)多读少讲,交流积累。本课学生在读中不断发现、体验、探索,为今后运用语言文字做好积累铺垫,多种形式的听、说、读训练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初步尝试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乐趣。教学中教师半扶半放,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十分注重学法指导,成为本次语文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三)情感体验,发现生成。引导学生成为文中的人物,同他们一起开心,一起难过,一起成长,进而使学生明白小蜗牛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的是下一个季节的风景的原因,最终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在不断重复的情境中感受体验,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思维。
本节课是基于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教学的,不仅强调认知性目标的达成,还重视非认知性目标的发展,同时实现对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洽,使学生智育与德育都得以长足发展。
论文作者:王虹霞 武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小蜗牛论文; 目标论文; 自己的论文; 图画论文; 蜗牛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