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与合作:对欧亚联盟与上海合作组织关系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亚论文,组织关系论文,上海论文,竞争论文,联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欧亚一体化进程与“欧亚联盟”设想的提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了维持其原有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倡导并组建了独立国家联合体。但转型初期,俄罗斯本国经济长期陷入危机,难以自拔,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俄罗斯不具备拉动独联体地区共同发展的实力,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的离心力增强,实质性的区域一体化一直难以取得进展。然而,俄罗斯主导独联体地区的意愿并不因此而减弱,在俄罗斯的推动下,独联体框架内先后成立了俄白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关税同盟等次区域一体化组织。进入21世纪,随着俄罗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逐年提高,恢复其在独联体地区的主导权和控制权成为俄罗斯极力追求的目标。普京执政以来,着力对独联体框架内各种机制进行重新整合,以这些次区域一体化组织为工具,分阶段、分领域地逐步推进独联体地区一体化进程,最终实现使俄罗斯成为“欧亚强国”的梦想。
根据欧盟的经验,区域一体化进程将会经历五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政治联盟。而根据目前独联体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俄罗斯对未来的设想,欧亚一体化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早在1995年1月6日,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就签署了关税联盟协议①。1995年1月20日,哈萨克斯坦加入该联盟,1996年3月29日,吉尔吉斯斯坦加入,1999年2月,塔吉克斯坦加入,成为五国关税联盟。2000年10月10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总统在阿斯塔纳签署了《成立欧亚经济共同体声明》,将关税联盟改组为欧亚经济共同体。摩尔多瓦、乌克兰和亚美尼亚成为该组织的观察员国。2006年2月,乌兹别克斯坦正式加入欧亚经济共同体,2008年10月,乌申请退出该组织。
第二步,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由俄、白、哈三个条件成熟的国家率先建立关税同盟。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日渐强盛,俄罗斯加快推进独联体地区一体化进程。2007年10月6日,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下,俄、白、哈三国签署了《关于建立统一关境和建立关税同盟的协定》②。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全球经济发展遭遇重创,2011年,欧洲国家又深陷主权债务危机,在此背景下,欧美等西方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无暇顾及独联体地区。因此,经济危机成为俄罗斯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中难得的机遇,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的向心力也有所增强。2009年11月,俄、白、哈三国签署了《海关法》③,标志着俄白哈关税同盟正式成立。2011年7月,三国取消了相互间的海关,关境的取消使得关税同盟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三步,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统一经济空间是指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实现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的自由流动,形成统一的市场,实行统一的贸易、税收和海关政策。2012年1月1日起,俄、白、哈三国启动统一经济空间,并成立了负责一体化进程的超国家机构——欧亚经济委员会,该委员会替代原有的关税同盟委员会,作为欧亚一体化的最高协调机关,全面负责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工作。
第四步,建立欧亚经济联盟。欧亚经济联盟是指在实现统一经济空间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发行统一的货币,实行统一的宏观经济政策。2012年5月,在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元首峰会中,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元首商议,计划将于2015年1月1日前签署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的协定。
第五步,建立欧亚联盟。2011年10月3日,普京在《消息报》上发表了名为《欧亚新的一体化方案:未来诞生于今天》④的文章,在文章中,普京提出了在原苏联地区建立“欧亚联盟”的设想。普京表示,欧亚联盟与欧亚经济联盟相比,其一体化水平更高,是一个超国家联合体,未来将成为世界格局中新的一极,并发挥它作为欧洲和亚太地区之间的桥梁作用。普京还提出,欧亚联盟是一个开放性的组织,遵循平等、主权和自愿的原则,欢迎所有伙伴国加入欧亚联盟,特别是独联体成员国。
二、欧亚联盟与上海合作组织之间的关系
在俄罗斯努力实现“欧亚强国”之梦的进程中,有中国参与的上海合作组织成为欧亚地区另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地区性国际组织,两组织在成员国和功能上存在一定重合。这就决定了二者间的竞争关系,然而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环境下,各国通过合作谋求经济发展成为主旋律。因此两个地区性组织在向前推进过程中必然存在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下面本文从成员国、组织功能、经济一体化水平、合作历史以及发展规律等方面论述竞争和合作两股力量对两个组织的影响,并提出中俄关系是主导欧亚联盟与上合组织关系走向的关键。
(一)竞争
1.成员国对比
“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于2001年6月14日以平等身份加入,6月15日,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举行了首次会晤,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宣言》,上海合作组织自此正式成立。2009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启动了对话伙伴机制,白俄罗斯成为上合组织的对话伙伴国。
欧亚联盟(目前的统一经济空间)的前身是欧亚经济共同体,其成员国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2009年11月,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下,俄、白、哈三个条件成熟的国家率先建立了关税同盟,2012年起关税同盟过渡为统一经济空间,根据俄、白、哈三国领导人的规划,未来将会建立欧亚联盟。
欧亚联盟与上海合作组织均为开放性国际组织。将目前两组织的成员国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既是统一经济空间的成员国,也是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对于俄、哈两国而言,显然统一经济空间的重要性要高于上海合作组织。
2011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已提出加入关税同盟申请。塔吉克斯坦是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乌兹别克斯坦也曾经加入欧亚经济共同体,目前,这两国对于是否加入欧亚联盟尚处观望态度,不排除塔、乌两国加入未来欧亚联盟的可能性。如吉、塔、乌三国均加入未来的欧亚联盟,中国将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中唯一没有加入欧亚联盟的国家,届时中国承受的来自欧亚联盟方面的排斥将愈发明显。(见表1)
2.功能的对比
“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时期,该组织的功能主要集中于传统安全领域。上海合作组织在建立之初,就已将上海合作组织的功能定位为一个综合性的区域国际组织。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中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⑤2002年6月15日,在上合组织成立一周年之际,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标志着该组织在国际法意义上真正建立。《宪章》中的第一条也列明,上合组织的基本宗旨和任务中除“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之外,还包括“鼓励开展政治、经贸、国防、执法、环保、文化、科技、教育、能源、交通、金融信贷及其他共同感兴趣领域的有效区域合作”和“在平等伙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联合行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各成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⑥。可见,上海合作组织的功能不仅包括维护地区安全,还包括促进成员国间在经贸、文化等多领域的合作。随着上合组织十二年来的发展,成员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意愿日益强烈,因此上合组织中经济合作功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2011年6月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阿斯塔纳宣言》中提出,“在安全、经济和改善民生领域进行合作仍将是本组织的优先方向”。
根据普京对欧亚联盟的设想,欧亚联盟是在目前统一经济空间的基础上,首先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然后建立一个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为一体的超国家联合体。俄、白、哈三国成立关税同盟、建立统一经济空间,其目的就是推进欧亚一体化进程。从经济一体化开始,通过取消关境、实现商品、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统一制定海关、外汇、货币、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建立共同能源市场等阶梯式措施,最终实现政治一体化。因此,目前统一经济空间的职能仍然是单纯的经济职能,但随着成员国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该组织的功能将逐渐拓展至政治、军事、人文等领域。
从两个组织功能扩展的进程看,上合组织的功能是传统的安全、外交领域向经济领域扩展,欧亚联盟则是由关税同盟、自由市场等经济领域逐渐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事实上,两个组织的发展正处于努力拓展经济领域的交汇口,因此在功能上两组织体现着一定的竞争性。随着欧亚一体化的深化,两组织在功能的重合度还会越来越高。
3.一体化水平的对比
既然经济领域是两个组织目前在功能上的主要竞争点,我们对两个组织的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行简要概述。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领域的合作目前仍停留在“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水平上,中国曾建议在上海合作组织内建立自由贸易区,却未得到其他成员国的响应。与上合组织相比,俄、白、哈三国已经经历了自由贸易区的初级阶段,也完成了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进程,经济一体化的水平远高于上海合作组织。
尽管上合组织的经济一体化水平不如统一经济空间,但上合组织内两个重要成员国——中国和俄罗斯——不仅经济总量巨大,而且经济结构存在很强互补性,这就决定了上合组织的竞争力不一定弱于统一经济空间(未来的欧亚联盟)。此外,欧亚联盟所构筑的关税壁垒并不一定对非联盟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形成威胁。下文我们还将结合关税壁垒、双边贸易、经济结构以及世贸组织的影响等方面重点分析欧亚联盟当前进程对上合组织的经济影响。
(二)合作
在国家层面,那些加入统一经济空间(欧亚联盟)的国家因更紧密的联系可能导致其对上合组织的排斥,从而加剧两个组织之间的竞争;然而具体到各个领域,如经济、军事、教育等,两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加强各领域的合作才是提高各成员国竞争力以及两个组织凝聚力的关键。此外,上海合作组织将开展与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合作作为近年工作方向之一,其中与统一经济空间的合作就是重点之一,而这种合作正符合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上海精神。
1.合作的历史起点
2006年5月8日,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德广与统一经济空间的前身欧亚经济共同体秘书长拉波塔在北京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开创了这两个组织合作的先河。在谅解备忘录中,双方将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交换信息和进行磋商,首先是在经济领域。其中,双方商定在贸易、能源、环境保护、交通等领域交换信息,其中包括在发展欧亚交通走廊、信息技术和通讯、为保障商品、服务、资金和劳动力自由流通创造良好条件、鼓励好保护投资和旅游等方面互通信息。此外双方还同意在教育、卫生、体育、就业和移民以及科学和文化领域进行合作。此后,欧亚经济共同体与上合组织之间的合作逐渐机制化,在每年的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上,欧亚经济共同体秘书长或副秘书长均会列席会议。
2.合作是谋求共同发展的必要途径
2006年两大组织秘书长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使得双方的合作具有较高的起点,同时合作也是两大组织谋求共同发展的必要途径。一方面,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信息化推动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各国都在致力于交易成本的降低、市场范围的扩大,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各国之间、各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就成为发展中的一个必要手段。
另一方面,上合组织尤其是上合组织中的中国加强与统一经济空间(未来欧亚联盟)的合作有特别的地区经济意义。上世纪全球贸易的大格局是欧美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出口高技术产品,而新兴市场国家则向欧美国家出口能源、原材料、低端轻工业产品;然而自2008年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已严重拖垮发达经济体,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总需求乏力的困境。上合组织和统一经济空间(未来欧亚联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在上述大背景下,两者加强合作对维护欧亚地区的经济稳定有重要意义。如果考虑到中国与东盟之间既有的产业关联和虹吸效应,甚至可以说,上合组织和统一经济空间(未来欧亚联盟)加强合作不仅影响欧亚地区的经济稳定,而且也会对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稳定产生积极作用。再者考虑到经济稳定是区域货币合作和统一货币的基础,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两大组织加强合作甚至会对美元单极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起到改善作用,从而使得全球治理向更均衡、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三)大国关系决定了两大组织关系的走向
两大组织间的竞争是现实存在的,但同时也存在着合作的机遇和潜力。对于这两股交错推进中的力量如何发展,我们认为取决于其中的大国关系。下面我们先分析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大国在上述组织中的地位,然后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合作的影响。
2000年以来,在经历了转型性经济危机之后,俄罗斯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随着经济实力的恢复,俄罗斯对独联体地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逐渐加强。在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平台上,俄罗斯借助其明显的经济优势,确立了其在欧亚一体化进程中的领导地位。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建立既是对俄罗斯崛起的确认,也是对俄罗斯在欧亚一体化进程中领导地位的认可⑦。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成立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从经济规模上看,中俄两国经济总量约占上合组织经济总量的97%,中俄两个大国在上合组织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统一经济空间(未来欧亚联盟)与上合组织的关系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中国、俄罗斯与中亚的关系,中、俄作为统一经济空间(未来欧亚联盟)与上合组织这两个国际组织的主导国,中俄关系决定着这两个国际组织关系的走向。
首先,尽管中国与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展开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竞争不触及两国根本国家利益。从中国、俄罗斯与中亚的关系看,中亚地区是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在中亚的利益在于通过加强与中亚的经济合作,深化与中亚国家的一体化进程,最终建立欧亚联盟,加强其在整个原苏联地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而中亚国家对于中国而言,则是一个抵御安全威胁的外部屏障,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保障中国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稳定。因此,中俄两国都希望中亚地区保持稳定,两国间的竞争也是在这一前提下展开的。
更重要的是,中俄间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决定了两组织开展合作的大趋势。在经济层面,中俄两国贸易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⑧,而俄罗斯则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⑨。近年来,中东、北非局势的不稳定使得中国海外能源供应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就俄罗斯而言,俄乌多次发生天然气纠纷也严重影响其对欧洲的能源出口,因此,中俄间的合作关系尤其是能源合作的顺利发展,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化解各自面临的能源经济的风险,另一方面也符合了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此外,中俄两国在经贸、能源、投资、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密切。在外交层面,对中国来说,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与多国关系构成了我国国际战略态势的全局。俄罗斯既是大国,又是我国最大的周边邻国,因此发展对俄关系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俄罗斯来说,俄政府一直强调俄中两国在国际政治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两国在国际事务合作等方面保持观点一致,中国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近年来,中俄两国在充实与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外部因素看,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加紧推动“大中亚”⑩战略(11)的实施,从地缘战略角度对中亚地区进行布局。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一方面提升了中亚在美国地缘战略中的地位,对于一向将中亚地区视为势力范围的俄罗斯而言,加深了其在中亚地区的地缘压力;另一方面,美国将更加关注中国以及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联系,这也会对中国造成威胁。从这一角度看,中俄两国的合作有利于共同应对来自美国方面的压力。因此,中俄两个大国的长期合作决定了统一经济空间(未来欧亚联盟)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关系。
三、欧亚一体化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影响
上文中,我们从历史传统、地缘政治、外交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中俄两个大国对两大地区组织发展的影响。同时我们也指出经济合作是当前区域性国际组织发展的主旋律,这部分我们重点从经济角度分析欧亚一体化进程对上合组织的影响。具体包括关税同盟建立后对同盟内外的影响,关税同盟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上合成员国的影响,以及经济一体化推进对上合成员国的影响。
(一)调整对外关税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的影响
俄、白、哈关税同盟成立后,三国分别调整了各国的进口商品关税税率。关税同盟的《海关法》基本参照俄罗斯现行《海关法》,统一进口税率也以俄罗斯的进口税率为基础制定,其中92%的商品采用了俄罗斯现行商品进口的关税。关税同盟建立之后,俄罗斯只上调了35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下调了150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因此,对俄罗斯而言,关税同盟的统一税率水平比俄罗斯原有税率水平下调约1%。在白俄罗斯的进口商品中,74.6%的商品税率与俄罗斯原有税率相同,实行统一税率后,白俄罗斯仅调整了6.7%的进口商品的税率,整体关税水平变化不大。在加入关税同盟之前,哈萨克斯坦的平均进口税率较低,与俄罗斯税率相同的部分仅有36%,加入关税同盟后,哈萨克斯坦上调了5044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占进口商品总量的32%,下调税率的商品约占5%。哈萨克斯坦平均关税水平由6.2%提高至10.6%,上升了4.4%。
基于以上关税的调整,对于非关税同盟的上合组织成员国而言,出口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关税变化不大,而出口到哈萨克斯坦的商品关税上调幅度较大,这将增加哈国企业的进口成本。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哈萨克斯坦要求分阶段采用新税率,并为400多种商品申请了“过渡期”,除“过渡期”之外,哈萨克斯坦还对作为投资的机械设备、原材料和辅料一律免征进口关税,以此来缓解高进口关税对本国加工企业可能造成的冲击。
因此,单纯从增加关税的角度看,关税同盟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影响目前还不是很大。但因联盟内取消关税,以及建立统一经济空间后,在联盟内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这将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应,下文就将论述这种经济效应对关税同盟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开展双边贸易产生的影响。
(二)取消同盟国成员国间关税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的影响
1.关税同盟国间双边贸易变动状况
关税同盟之间取消对内关税之后,同盟成员国间双边贸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0年,关税同盟内贸易总额为471.4亿美元,到2012年已增长至685.8亿美元(12),年均增幅达到22.7%。从俄、白、哈三国的双边贸易来看,就俄罗斯而言,俄罗斯对哈、白两国的出口额均有所扩大,俄在哈、白两国市场中的份额相应提高,俄罗斯从白俄罗斯的进口增长幅度较大,但从哈萨克斯坦的进口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就哈萨克斯坦而言,关税同盟内取消关税后,哈萨克斯坦从俄、白两国的进口大幅提高,增幅分别达到13%和17.7%(见表2),但哈对俄、白两国的出口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长,哈对俄的出口额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就白俄罗斯而言,白俄罗斯对俄、哈两国出口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与上年相比,2012年白俄罗斯对俄、哈两国出口额分别增长了19%和27.7%,白俄罗斯从俄罗斯的进口额也增长了8.1%,但白俄罗斯从哈萨克斯坦的进口额出现下降。
2.关税同盟成员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间双边贸易变动状况
就俄罗斯而言,由于哈、白两国市场容量较小,因此,俄与哈、白两国间贸易额的扩大并不足以影响俄罗斯与其他上合成员国间的双边贸易。2010~2012年,俄中贸易在两年中增长了48%,增长速度快于俄罗斯与关税同盟国间贸易增速,俄中贸易额在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也从2010年的9.5%提高至2012年的10.5%;2010~2012年,俄吉贸易的增长速度也较快,2年增长了32%,并未因关税同盟的建立影响俄吉贸易的扩大;在俄罗斯与关税同盟国之外的上合成员国间的贸易中,只有俄塔贸易额呈下降趋势。可以说,关税的取消没有对上合成员国与俄罗斯开展对外贸易产生严重阻碍。
就哈萨克斯坦而言,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放慢,2010~2012年哈中贸易额占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没有发生变化;同样,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间的双边贸易额的增长也明显放缓,哈乌贸易在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也相应从1.95%下降至1.6%;哈吉和哈塔贸易并没受到关税同盟的影响,保持了明显的增长趋势。
就白俄罗斯而言,白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额呈持续下降趋势,2010~2012年,白中贸易额下降了32.2%,白中贸易在白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3.6%下降至2.2%;此外,白俄罗斯与吉、塔、乌三国的双边贸易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3)。我们认为白俄罗斯与其他上合成员的贸易下滑并非关税同盟造成,而是白俄罗斯本国发生了经济危机,进口能力下降的结果。白俄罗斯对同为关税同盟成员国的哈萨克斯坦的进口下降了10.6%,那么从同盟外国家的进口额出现下降则不足为奇。整体而言,白俄罗斯与哈、中、吉、塔、乌五国的贸易往来远没有与俄罗斯关系密切,因此关税同盟的建立仅仅是加强了白俄之间的联系,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不大。
3.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分析
根据关税同盟理论,关税同盟缔结后,由于同盟成员国之间减免或取消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将会产生同盟成员国之间贸易额增长的经济效应(13),但这种经济效应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还取决于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如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且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互补,则关税同盟建立后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应,欧共体就是一个充分发挥关税同盟经济效应的成功案例。而俄、白、哈三国建立的关税同盟中,俄罗斯的经济规模是哈萨克斯坦的10倍,是白俄罗斯的34倍(14),三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极大差距;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两国贸易结构高度相似,尽管白俄罗斯的贸易结构与俄、哈两国具有一定互补性,但总体而言,三国间贸易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因此,关税同盟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也相对有限。
(1)关税同盟成员国贸易结构
表4是关税同盟国的贸易结构对比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结构高度相似。在两国出口商品结构中,矿产品为两国第一大出口产品,该类产品在俄、哈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分别达到70.3%和75%,金属、宝石及制品为两国第二大出口产品,此类产品在两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为11.1%和13.1%。如再加上食品和农业原料出口所占的比重,在两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出口占比高达83.7%和91.5%,而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仅为16.3%和8.5%,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机器、设备等产品的出口比重仅为4.5%和5.1%。而在两国进口商品结构中,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则为第一大进口产品,其在两国进口中俄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48%和40.4%,如再加上化工产品和其他制成品,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比重则达到76.9%和65.5%。
与俄、哈两国相比,白俄罗斯的贸易结构相对合理。矿产品尽管是白俄罗斯的第一大出口产品,但也是该国第一大进口产品,此外该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为49%,具有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特点的机器、设备的出口比重为19.7%,远高于俄、哈两国。
(2)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维纳在其著名的《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提出,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在于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和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也就是说,关税同盟建立后,因为在成员国间实现自由贸易的同时,也对非成员国实施差别待遇的贸易保护,而这种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结合就会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在关税同盟内部实行自由贸易之后,由于成员国之间取消了关税,原本某成员国国内生产成本较高的商品被生产成本较低的其他成员国的商品所代替,这样,该国可以不生产该商品转而向其他生产成本低的成员国进口,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增加,新的贸易被“创造”出来。此外,生产成本较高的成员国可以将资源转向生产其他成本较低的商品,这样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从而增加了净福利。在产生贸易创造效应的基础上,如进口国某商品价格比原来下降了,且该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则该国对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增加幅度要大于该商品价格下降的幅度,使该商品的进口额增加,从而形成贸易扩大效应。
在俄、白、哈三国的关税同盟中,俄、哈两国贸易结构高度相似(见表4),出口商品以能源类商品为主,彼此甚至会形成竞争关系,进口商品都以机器、设备及制成品为主,一般会从关税同盟之外的国家进口。因此,俄哈两国间很难产生贸易创造效应。而白俄罗斯与俄、哈两国贸易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互补性,表2的数据很好地印证了白俄罗斯与俄、哈两国的贸易创造效应。与2011年相比,2012年俄、哈两国从白俄罗斯进口的贸易额分别增长了12.2%和17.7%。然而,这种贸易创造效应主要体现在农产品领域,而非工业制成品领域,关税同盟建立后,俄罗斯从白俄罗斯进口的农产品增加,但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贸易扩大效应也不明显。因此,可以说俄、白、哈三国间贸易创造效应难以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是无法在工业制成品领域形成互补性。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关税同盟形成后,在取消成员国关税的同时对外实行统一关税,这样成员国之间的关税优惠使得某成员国对某商品的需求从非成员国转向生产成本相对高的成员国。这样,降低了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了利益损失,进而减少了净福利。
在俄、白、哈关税同盟中,从三国进口商品结构中可以看出机器、设备及工业制成品在进口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见表4),并且这三国进口机器、设备和工业制成品的对象国一般为关税同盟之外的国家。此外,机器、设备、仪器等产品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往往伴随着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引进,这种贸易保护反而不利于向同盟外国家学习最先进的技术。在哈萨克斯坦,这种贸易转移效应较为明显。由于对外关税的提高导致进口成本增加,哈萨克斯坦原本从中国进口的某些商品会转向从俄罗斯进口。2010年,哈从中国的进口额首次低于从俄罗斯的进口额。到2012年,哈从俄罗斯的进口额达到171.1亿美元,而从中国的进口额仅为74.98亿美元(15),差距逐渐拉大。除中国外,哈乌贸易在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也出现下降(见表3)。而就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而言,则没有出现这种贸易转移效应,因为关税同盟的统一进口税率以俄罗斯的进口税率为基础制定,白俄罗斯原有税率与俄罗斯较为接近,两国对外进口税率变化不大,并不影响俄、白两国与同盟外国家的进口贸易。
综合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两种效应,可以说,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而言,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而对哈萨克斯坦而言,则是贸易转移效应大于贸易创造效应。
(3)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1961年,巴拉萨最先对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进行研究,指出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主要表现在实现规模经济、强化竞争和刺激投资这三个方面。
规模经济是指,关税同盟成立后,扩大了成员国的内部市场,对于一些成本递减的行业,由于市场的扩大,出口随之增加,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专业化程度提高,从而实现规模经济。俄、白、哈关税同盟建立后,三国经济总量达到原苏联80%以上,GDP超过2万亿美元,成员国拥有广阔的内部市场,有利于三国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然而规模经济的实现还需看市场饱和程度,从上文关于贸易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三国的能源、原材料市场主要在关税同盟之外,同盟内部的市场已趋于饱和,因此同盟建立后规模效应的发挥比较有限。
强化竞争是指,关税同盟内部开展自由贸易,成员国之间进行自由竞争,有利于更有效地配置资源,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专业化程度和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福利水平。对于俄、白、哈三国而言,技术密集型产业并不是三国的强项,通过竞争促进技术进步的效应并不显著,反而是在初级产品领域,三国之间甚至会出现恶性竞争,当然赢者是大国。
刺激投资主要是指刺激外国直接投资,即在关税同盟外,非成员国往往会增加对成员国的直接投资来保持在该国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达到绕过关税壁垒的目的。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这一动态效应看,效果也不显著。首先对于俄、白两国,由于关税水平变动不大,因此非成员国增加对两国直接投资的动力不强;其次,对于哈萨克斯坦来说,由于关税水平提高幅度较大,非成员国有可能通过增加直接投资来保持在哈国的市场占有率。但哈国最大的进口国是俄罗斯,2012年哈对俄进口在哈总进口额中的占比为38.4%,其次是中国、乌克兰和德国,占比分别为16.8%、6.6%和5.1%(16),因此,这三个国家最有可能增加对哈直接投资;最后,考虑到俄、白、哈三国的投资环境和经济结构尚有待改善,因此,关税同盟所带来的刺激投资的动态效应也不可能太大。
(三)关税同盟成员国入世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的影响
2011年5月19日,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政府首脑会议中,关税同盟成员国缔结了《关于关税同盟在多边贸易框架下运行的条约》(17)。《条约》规定,关税同盟中任何一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该成员国的入世承诺将会构成关税同盟法律框架的组成部分,关税同盟各成员国有义务保证关税同盟协议与世贸条约相协调。关税同盟成员国入世后,在世界贸易组织条约的约束下应行使的权利与义务将优先于关税同盟协议和关税同盟机构的决定。
2011年12月16日,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正式批准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2012年8月22日,俄罗斯完成入世相关法律程序,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56个成员国。根据俄罗斯的入世承诺,俄罗斯总体关税水平将从10.6%降低到7.8%,其中农产品关税水平从13.2%降至10.8%,工业产品关税水平从9.5%降至7.3%;约三分之一的商品从入世之日起下调进出口关税,四分之一的税目将在三年内调整到位;到2015年,俄罗斯总体关税水平将下调至6%。如此一来,关税同盟对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关税水平将随着俄罗斯兑现入世承诺而降至7.8%。近年来,哈萨克斯坦也致力于加入世贸组织,并且哈国向世贸组织承诺的关税水平很可能低于7.8%的水平。这就意味着,关税同盟对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关税将会进一步降低。上合组织中,除俄、哈两国之外,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18)均已加入世贸组织,只有乌兹别克斯坦尚未成为世贸组织成员。随着俄罗斯的入世,关税同盟对中、吉、塔三国的关税壁垒的作用将有所下降。此外,俄罗斯入世之后,关税同盟会调整相关法律法规与世贸条约相协调,关税同盟与中、吉、塔三国的贸易将会更加规范、有序、透明。因此,从长期看,关税同盟成员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吉、塔三国与关税同盟成员国开展经济合作将会更加有利。
(四)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的影响
2012年1月1日起,俄白哈关税同盟进一步发展成为统一经济空间,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自由流动,三国开始统一协调海关、外汇等经济政策。统一经济空间的建立将会对非成员国产生更大的排他性,除关税壁垒之外,对非成员国而言还会增加签证、技术准入等非关税壁垒的限制。然而,从内因看,哈、白与俄罗斯的经济差距过大,三国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结构互补性不强、经济分工和贸易联系也不紧密,此外,成员国间对于利益的分配也存在分歧,正是这些因素造成了俄、白、哈三国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尽管很快,但实际上缺乏支撑推进一体化继续深化、成员国经济相互融合的基础和动力。成员国间向心力的不足使得对非成员国的各种排他性也难以发挥作用。从外因看,经济一体化进程还会受到世贸规则的制约。因此,短期内,统一经济空间不会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四 结论
通过对两大区域性组织在组织功能、地缘政治、外交关系,以及从关税同盟和欧亚一体化角度重点展开的经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关税同盟的建立尚未对上合其他成员国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根据关税同盟理论,关税同盟建立后,由于取消对内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将会在同盟内产生促进贸易增长、福利增加的经济效应,但这一效应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条件是同盟成员国经济水平相近且贸易结构互补。就俄白哈关税同盟而言,白、哈两国与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差距极大,三国间贸易结构互补性不强、经济分工和贸易联系并不紧密,三国的市场化程度也不高,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关税同盟经济效应的发挥。此外,由于关税同盟条约受到世贸规则的制约,关税同盟对盟外国家的贸易壁垒也会随着同盟成员国加入世贸组织而相应降低。
第二,欧亚联盟建立的意义远不止于谋求经济利益。建立欧亚联盟是俄罗斯长期以来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欧亚一体化进程的最终目标。在此过程中,由于成员国经济规模悬殊、经济结构相似等原因,俄罗斯不会从一体化进程中获取到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一点可以从关税同盟建立之后产生经济效应的实际数据得到充分印证。俄罗斯建立欧亚联盟更重要的意图在于其地缘政治意义,即在俄、白、哈三国的基础上,将欧亚联盟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原苏联地区;在建立经济联盟的基础上,建立政治联盟、军事联盟,将欧亚联盟打造成多极世界中重要的一极;与欧洲建立自由贸易区,改变整个欧洲大陆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局势,同时加强与迅速发展的亚太地区的合作,使欧亚联盟成为连接欧洲与亚太地区的桥梁和纽带。
第三,竞争还是合作?毫无疑问,欧亚联盟与上合组织之间的竞争关系是现实存在的。由于成员国和组织职能的部分重合,且欧亚联盟一体化水平高于上合组织,对俄、哈两国而言,欧亚联盟的重要性显然要高于上合组织,因此,这多少会影响俄、哈这两个国家在上合框架内合作的态度和立场。然而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加强经济合作是主旋律。俄罗斯和中国分别作为两大组织中的主导国,其经济总量达到所有成员国的90%以上,且两者经济间有很强的互补性,这就决定了两大组织间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和潜力。
第四,中俄关系是决定两大组织关系的关键。除了上述经济角度的考量,中、俄两国在政治外交领域的共同利益也决定了两大组织间的合作关系,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和“大中亚”战略的实施为双方合作、共同应对来自美国方面的压力创造了条件。此外,中俄两国在中亚地区的竞争不触及根本国家利益,中俄两国展开竞争的前提是保持中亚地区的稳定。最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中俄两国以及欧亚联盟与上合组织的长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Соглашение о Таможенном союзе между Российокой Федерацией и Республикой Беларуси от 6 января 1995 года.http://www.tsouz.ru/Docs/IntAgrmmts/Dogovor_06011995.aspx
②Договор о создании единой таможенной териитории и Таможенного союза от 6 октября 2007 года.http://www.tsouz.ru/Docs/IntAgrmnts/Pages/D_sozdETTiformTS.aspx
③Договор о Таможенном кодексе Таможенного союза от 27 ноября 2009 года.http://www.tsouz.ru/Docs/Pages/mgs4proekt.aspx
④Путин В.Новый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й проект для Евразии-будущее рождается сегодня.//Известия,3 октября 2011 года.
⑤上海合作组织网站,http://www.sectsco.org/CN11/show.asp? id=100
⑥上海合作组织网站,http://www.sectsco.org/CN11/show.asp? id=162
⑦李福川:《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载《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年第7期。
⑧据英国石油(BP)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占全球的20.3%,超过了美国19%的占比。
⑨英国石油(BP)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表明,俄罗斯2010年石油探明储量为全球的5.6%,排名第六,原苏联地区的出口在全球出口中的排名第二,全年为4.21亿吨,其中以俄罗斯为主。
⑩“大中亚”是指包括阿富汗和中亚五国在内的概念。
(11)2005年3月,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学者联合推出的研究报告《阿富汗及其邻国的大中亚伙伴关系》中,提出了大中亚战略。该报告指出,随着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的阶段胜利,美国应该通过加强阿富汗与中亚五国之间的伙伴关系,使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和政治存在合法化和长期化。该报告的实质是利用九一一反恐战争的契机,为美国在中亚的长期存在提供合法依据,为未来对俄罗斯、中国等大国的制衡作好地缘方面的准备。S.Frederick Starr,"A 'Greater Central Asia Partnership' for Afghanistan and Its Neighbors",Central Asia-Caucasus Institute & Silk Road Studies Program Joint Report,March 2005.
(12)欧亚经济委员会网站,http://www.tsouz.ru/db/stat/
(13)根据关税同盟理论,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包括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
(14)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中2011年俄、白、哈三国GDP(按美元计价)计算。http://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NY.GDP.MKTP.CD/countries
(15)哈萨克斯坦统计局,http://www.stat.kz/digital/vnesh_torg/Pages/default.aspx
(16)哈萨克斯坦统计局,http://www.stat.kz/digital/vneshtorg/Pages/default.aspx
(17)О Договоре о фу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ии Таможенного союза в рамках многосторонней торговй системы.http://www.tsouz.ru/MGS/MGS-15/Pages/R_87.aspx
(18)2013年3月2日,塔吉克斯坦加入世贸组织。
标签:欧亚联盟论文; 关税同盟论文; 上合组织论文; 进口税论文; 哈萨克斯坦总统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