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事学院文学院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但是跨文化交往中,由于语言文化环境的差异给国家之间的交往带来了许多障碍,尤其是我国和西方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等都存在很大差异,语言交流是国家跨文化交往的主要方式,因此要想促进我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交往顺利进行,必须要了解西方英语国家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所在,采取正确的态度看待文化差异,克服中西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往难题。
关键词:英语文化;汉语文化;文化差异
语言是沟通的重要手段,但是交际活动却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语言现象,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交际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文化现象特征。要对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这两种交际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首先要了解文化的范畴和概念范围,被广泛接受的一种定义是"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文化包括很多范畴,包括价值观念,经济,语言,历史等等,其中语言是文化组成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形成文化的基础,并且对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接下来本文将具体分析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一、礼仪方面的差异
我国在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礼仪之邦,因此在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渗透着谦虚与尊重的观念,而东方文化具有含蓄内敛的特性,因此在语言交际方面常常会抬高别人和贬低自己来获得对方好感和增进交情。但是西方英语国家则刚好相反,西方人性格外向,在语言交际时推崇直截了当的方式。因此当东方人和西方人受到同样的表扬时,反应会截然不同。如果内向的中国人被人称赞“你真漂亮”,一般会回答:哪里,哪里,而且部分被夸奖者还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相反的西方人一般会说说Thank you.如果中国人被美国人夸奖“你真漂亮”,如果回答:哪里,哪里,可能会让美国人觉得很奇怪,哭笑不得:是真的要我说的具体些吗?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可能给语言交际带来许多障碍。在交际中,吃饭也是一个经常性的活动,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常常让人哭笑不得,汉语文化讲究表现的热情和谦让,吃饭的时候即使客人说了不吃,但是主人仍然会给客人不断夹菜,但是在英语文化中,如果中国客人客气的说不吃,那西方的主人也不会再推让,如果没吃饱,只能尴尬的饿肚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语言背景的差异
不同的语言处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中,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表达的同样的事物代表的含义往往会有一些差别,有的差别非常大甚至截然不同。尤其是在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很大的情况下,许多词语在我国表示褒义,而在西方国家可能表示贬义。比如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制造的白象电池在我国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在我国市场非常畅销。在我国文化中,大象常常有巨大的特征表现,因此用白象做名字,会让人们认为该电池非常持久耐用,和人们所期待的电池的特性非常贴合。基于这样的文化认知,将白象电池引入了国际市场中,然而,质量受到广泛好评的白象电池在国际市场上销量极低。后来经过市场调查才知道,在英语国家,白象译作英文white elephant,在美国有废物之意。可想而知,谁会买有这样名称的产品呢?同样的案例在改革开放初期并不少见,我国的雄鸡牌闹钟出口到外国的时候,采用cock作为闹钟的商标,但是在国外的销售情况非常不理想,后来才知道cock在西方英语国家带有贬义,但是改名为rooster之后,销量马上狂涨。如果不了解英语文化,走在英语国家的街上,有人问你:Where is a John?你可能会一头雾水,以为John是一个人名,但其实John在你会怎样回答?你若不了解其中含义,只知道John是一个名字,但其实John 在美国为厕所之意。
三、生活习惯的差异
由于我国文化凡事都崇尚热情、客气和主动,因此处理事情常常会先入为主,而英语国家推崇独立自主,非常重视原则,普遍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有一个案例,是一位朋友人和他的外国朋友两个人一见面就相谈甚欢,于是美国朋友就邀请他去家里吃晚饭,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美国朋友,不了解美国文化,约定的时间是晚上7:30,朋友为了显得热情友好,提前了半个小时到达,并且带去了一大堆食物。但是但他到达的时候,美国朋友却显得非常诧异和尴尬,他带去的食物更是让美国朋友感到奇怪:我们这儿没有吃的东西吗?朋友才知道自己以为的热情其实是多此一举,反而让对方不舒服,于是马上解释才解开了误会。英语国家的人一般比较注重遵守时间,因此最好在约定的时间提前几分钟为宜,过早和过晚都是不合适的,而且带吃的东西应该提前说一声,否则会让他们不高兴。另外去外面吃饭的时候,如果是他们提出的,不要自作主张为其付账,否则会引起反感,去饭店吃饭,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人的吃饭习惯就是喜欢边吃边说,但是英国人特别对此非常忌讳。
四、习俗差异的差异
英汉习俗上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大到节庆假日,小到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比较典型的有对狗采取的态度截然不同,在汉语中,从狼心狗肺和狐朋狗友等成语上就可以看出狗通常带有贬义,狗在汉语文化中地位是非常卑微的,虽然我国近年来养宠物狗盛行,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这一观念也被许多人接受,但是根深蒂固的语言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是一种卑微的动物。但是在西方英语国家则刚好相反,在西方文化中,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的观念同样根深蒂固。因此英语中关于狗的习语大部分不带贬义,并且常常用来比喻人,比如lucky dog(幸运的人)。
结语
通过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形成依赖于语言,同时语言又被所处的文化环境所影响,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种文化和民族的特征,不但是指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背景,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等。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杜瑞清.英语教学与美国文化.外语教学,1987
[3]李瑛.文化因素对词汇理解的干扰.国外外语教学,1998
论文作者:卜小伟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文化论文; 英语论文; 语言论文; 汉语论文; 差异论文; 国家论文; 文化差异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