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虚假会议费用的“会计”_会务费论文

揭露虚假会议费用的“会计”_会务费论文

揭秘虚假会务支出“计中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务论文,支出论文,虚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正常的会务活动是单位促进业务工作、提高工作合力的重要方式。但在审计工作中发现,当前虚假会务支出愈演愈烈,俨然成为藏污纳垢之所:或超范围支出,大肆铺张浪费;或假公济私,暗中行贿受贿,甚至中饱私囊;以会务为幌子,较之招待费更加隐蔽化。某些领导干部也毫不讳言“招待费支出有2%的比例限制,会务费就没有了;而且多开些会,年底也好写总结”,可谓“饱了口福、鼓了腰包、偷了国资、伤了民心”。本文以兵法之计为例,对常见虚假表象及应对措施进行剖析,以期对实践有所借鉴。

一、虚假会务之计

1.瞒天过海。要想支出会务费,首先要有会务活动掩人耳目。常见的有“上任欢迎会、离任答谢会、退休欢送会”,“年初务虚会、年中加油会、年末总结会”,“董事会、监事会、党委会、两级班子会、中层干部会、领导责任签约会”,“职工迎春联欢会、妇女节联欢会、中秋十一联欢会、老干部重阳联欢会”,再有“增进外来民工凝聚力会、新进员工座谈会、中青年干部汇报会”,“行风监督工作会、共建单位联谊会、外地学习培训会、安全生产竞赛会”……林林总总、不胜枚举;逢会必筵席,逢会必送礼,迎来送往,不亦乐乎。

2.偷梁换柱。过去大家常指责招待费存在“白条收据假发票,吃喝嫖赌全报销”的暧昧,现在会务费更是成为包罗万象的“大箩筐”。从附件看,最为常见的是一张大额无说明的会务费发票,其次是餐饮发票,此外还有旅游发票、商贸发票、鲜花水果发票、烟酒发票,差旅发票。笔者还曾遇见休闲娱乐发票、高级洗浴发票、保健补品发票、高档珠宝发票、数码电脑发票、儿童进修学校发票……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很多冠以“会务”之名,行的确非会务之实,其中更暗藏私人费用。

3.趁火打劫。某些单位常年固定在一些“定点单位”、“关系单位”举行会务,会后记账,年底结算;询问时仅回答是多次会务累积,却无法证明会议次数、历次金额等;在执行某些重大任务时,动辄使用专项资金召开几个任务动员会、专家论证会、业务研讨会、工作协调会、战略公关会、阶段推进会、任务表彰会……会上自然少不了再支出些答谢费、劳务费,“争取”把专项资金都用掉;审计人员很难判断是公务需要还是假公济私、是正常职务消费还是以权谋私。

4.顺手牵羊。会务活动中,主办方常常发放一些土特产或纪念品,以尽地主之谊,本无可厚非。但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互相攀比、礼品贵重、内外混淆、无明细清单等情况。尤其是发放各类有价商券,可换购、可变现,某些领导干部或组织人员乘人不备,顺手牵羊装进自己腰包,抑或达到收买人心、行贿受贿的目的。

5.无中生有。审计经常遇到会务摘要中“隐姓埋名”,如“上级领导来检查”、“人大来调研”、“外地协作单位来学习”等模糊用语,此类会议参加人员少、消费档次高;或问起来,“领导人员”不是已高升,就是外调;其中常暗含伪造,审计人员查证困难,遗漏风险大。

6.借刀杀人。此情况在遇到一张无附件会务费发票时尤应注意:一是经办人伪造审批人签名,多发生于会计、出纳等基层人员;二是审批人伪造经办人签名,如领导干部授意下属在非法取得的会务发票上伪造某经办人签名,若非审计人员细心观察详细证实,很难发现。

7.金蝉脱壳。目前大型会务费支出已动辄成千上万元,某些单位无视《现金管理条例》规定,动用大额现金支付,而不通过银行转账,为虚假套现留下隐患。此外,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只要自己没有拿钱,吃点喝点送点不算什么;或试图以集体活动集体决策来逃避追查;加之很多公事与私事、工作关系与私人关系分不清,便更加肆无忌惮了。

8.调虎离山。当审计触碰到会务费弄虚作假要害时,被审计单位常会“剑走偏锋”,引诱审计人员发现另一重要问题,并以示软姿态表示“会务费支出确实多了些,日后定建章立制、严格管理”来转移注意力。遇此情况,审计人员要坚持对存疑事项排除疑问,切不可乱了方寸。

二、审计应对“计中计”

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失真的信息不仅丧失了审计评价的意义,更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基于会务消费的敏感性和复杂性,审计人员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避免坐而论道,从真实性入手,审深审准,用证据说话,重在细节。

1.鉴别真伪。首先从会计原始单据入手,来确定支出的真实性。尤其注意无消费项目、无抬头、五日期的服务业定额发票,这类发票涵盖内容较广,另需关注年初年末、各类节日期间开具的票据。鉴于目前假发票猖獗,各地税务部门大多已开通票据鉴别系统,审计人员可利用其辅助确认发票的真伪,也可通过票面防伪技术加以识别。

2.关门捉贼。从单位内部现存资料寻找线索,在相关人员中进行穿行询问调查,如:开会时间、地点、组织部门、议程、参加人员及联系方式、签到单、公告信息、总结材料,甚至个人发言稿、会议笔记、摄影照片、会议座次等。只要是真实会议,相关证明痕迹总会互相印证,反之亦然。对存在重大怀疑的会务,内部核实工作量较大,审计人员需心细如发、不厌其烦、反复核对;这些细节与会务消费事实存在直接映射关系,突破口常在此过程产生,往往也是峰回路转的关键。

3.假道伐虢。“假道,借道也。”发挥好延伸审计的作用,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前往召开会务的酒店、宾馆等,核对会务消费次数及金额,检查明细账单,结合其日常房费、餐费价格对比实际结算费用。此外,注意有无在下属单位、分支机构或建设类临时性机构中摊派、报销应由上级单位承担的会务支出。

4.反客为主。审计中要善于换位思考。按常理,正常会务中表示慰问、欢迎之意本为人之常情,但应坚持厉行节约、节俭实在的原则。审计中,遇到“一支笔”审批金额畸大,或财务核算经常不按会计制度要求逐笔结算、及时报销的,应格外注意。针对大型会务活动,除审核原始合同外,还要留心预付次数、金额,以及预付款是否在结算中扣除。另外,注意区别所谓赞助费性质的会务费。总之,把自己想象成被审计单位,多问几个为什么。

5.釜底抽薪。当前会务费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严格的支出标准。笔者建议从源头控制会务成本: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可参照业务招待费,原则上不得超过预算公务费的一定比例(虽然目前对招待费不得超过预算公务费2%的标准也存在一定争议,但不可否认实行多年来对抑制不正当职务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细化年度大型会议预算,合理确定预算标准,执行中不可随意超支。对于国有企业,根据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税前扣除,对不能提供证明真实性合法凭证的不得在税前扣除。

6.树上开花。谓之“借局布势,力小势大”。公共财政体制下,公共资源使用不透明将会损害公众对国家的信任,因此需不断提高会务消费的透明度:一是对预算重点单位采取年终公告方式,通过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二是将会务成本列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考察内容,对会务成本超支的情况予以披露。

7.抛砖引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大型会务费支出逐步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进行市场竞价,相关监管部门对采购行为实时监督。同时,按照国家部署逐步推进公务卡改革,至2010年在我国全面建立公务卡制度,强化财政监督,减少现金使用和权力寻租的灰色地带。

8.擒贼擒王。常言道“无监督的权力必会滥用”,人们不可能寄希望拥有无限制权力的领导干部仅靠个人的高风亮节与洁身自好来勤政廉政。当前审计最为人诟病及痛心的是:“查出问题没责任、有了责任不追究”。长此以往,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职能和威慑力必然不断削弱。工作中,审计人员应当在关注真实性、合法性的同时,充分发挥绩效审计的作用:如发现会务消费金额巨大、弄虚作假、滥发福利、套取现金等情况,须严肃追究其违纪违规责任;情节严重,涉及严重损失浪费或贪污犯罪的,追究其滥用职权或贪污的刑事责任。

一方面,只有逐步改变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及国企中“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的工作作风,彻底转变政府职能,严格会议管理,才能真正减少会议数量、提高办会质量。另一方面,审计在及时、准确揭示问题的同时,应从宏观角度提出防范风险、健全机制的建设性意见,充分发挥识别与预防的“免疫作用”,方能根除虚假会务费,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标签:;  ;  ;  ;  ;  ;  

揭露虚假会议费用的“会计”_会务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