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济宁市 272000
摘要:河道是城市规划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供应城市规划区内的水资源、负担城市的水上交通、预防城市出现洪涝灾害的重要责任。同时,河道也是城市规划区中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具有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作用。因而,城市规划区中河道规划设计的思路应以生态学的原理和理念为指导,建设生态型河道。
关键词:城市规划区;生态河道;规划设计
生态型河道的规划与建设,具有维持城市规划区的生态系统平衡,承担城市防洪、水上运输工作,城市提高自然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等重要作用,是建设生态型、自然型和环保型城市的重要举措。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洪涝灾害的频发、人们环保理念和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城市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已经亟不可待[1]。因此,研究城市规划区内生态河道的规划设计思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从“生态河道的概述”和“生态河道的规划设计思路”两个方面对城市规划区中生态河道的规划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生态河道概述
(一)生态河道的概念
生态河道,即城市规划区内的河道在生态学理论和理念指导下,进行设计规划、建设和整治。其目的是维持与平衡河道的生态系统,美化河道的生态环境,恢复河道水域的生态修复能力。
(二)生态河道的规划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是规划设计思路的主导思想,因而城市规划区中河道规划设计的思路应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具体包括:
1.尊重自然环境,遵循生态规律。
2.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生态河道的规划设计要素
生态河道作为城市规划区内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多种要素构成。根据各要素在规划中国的不同形态,可以划分为非物质要素规划和物质规划要素。
1.非物质规划要素,生态河道中没有实际形态物质规划要素,即人文景观规划。人文景观是城市的历史背景、人文风情、地域特色的体现等,有利于凸显城市的独特性和个性。
2.物质规划要素,生态河道中具有实际形态的物质规划要素,即自然景观规划和人工景观规划。
自然景观规划包括:(1)河道水体,是生态河道的主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辅相成。水体中平衡的生态系统有利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2)河道地形,河道地形受河道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可分为自然地形和人工地形;(3)河道生物,河道生物包括水体中和周边的动植物,是河道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人工景观规划包括:(1)景观建筑,即在生态河道周边的建筑物,具有装饰河道环境、增进河道功能的作用;(2)人工河岸,即河道与陆地的过渡区域,具有防洪防涝的功能。现代的人工河岸主要是生态型河岸;(3)水滨道路,即建立在滨水区的道路,分为近河道路、沿河道路、跨河道路和远河道路四类。
二、生态河道的规划设计思路
(一)生态河道线形的规划设计
河道线形的设计规划使城市规划区中生态河道的规划与设计的首要工作。建设生态河道应以尊重河道生态环境为基础,充分开发现有河道,整治河道水体问题,改善河道周边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河道的线形设计应采取弯曲有度、宽窄相间的自然式规划法,避免采用直线式的河道线形设计法。相比生硬的直线型河道,蜿蜒式的线形设计为河道两岸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缓和了水体的流域面积,增加了河道直观的美感,同时宽窄结合的河道线形,可以凸显出河道的自然本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生态河道断面的规划设计
河道的断面与河道的功能紧密相关,良好的断面规划有利于河道应对不同的水位、水体流速等。河道断面的形态包括[2]:矩形断面、梯形断面、复式断面以及双层断面等。
1.矩形断面与梯形断面的设计规划。矩形断面与梯形断面由于占地面积较小,因而在城市规划区域内被经常运动用。完整、规则的矩形断面与梯形断面的过水能力较强,适用于城市的淤积水和污水的排放。但矩形断面与梯形断面的缺点为,美观性较差,污水排放的容易对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生态多样性的维持。
2.复式断面的设计规划。复式断面的占地面积较大,因而不适于在城市规划区域内应用,多适用于自然环境中。其优点是,滩涂面积较大,为河道内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3.双层断面的设计规划。双层断面可将河道分为明渠和暗沟两种形式。明渠的水位较浅,水质较好,而暗沟具有防洪抗涝的作用,是河道景观与排水功能的双重结合,适合在城市规划区内建设与应用。但其缺点是成本较高,施工复杂。
城市规划区内的河道断面设计规划应以城市所在地域的地理环境特点为基础,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城市河道的断面规划设计应考虑到解决景观性较差的问题,而有的城市的河道在断面设计中,应考虑到防洪和维护河道生态环境的问题。
(三)生态河道植被的规划设计
生态河道的植被在城市规划区域内具有绿化城市、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温度等功能,因而生态河道的植被规划应遵循生态规律,以植物生长的地域性和植物的环境适应性为原则。
1.植物生长的地域性。在自然环境长年累月的变化作用下,不同种类的植物凸显出对不同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形成了地域性特色。因而,规划生态河道植被应首先选择该城市规划区内的原生态植物,既满足了植物良好生长的要求,也可以凸显当地的自然特色。
2.植物环境的适应性除了该区域的原生态植物外,在河道植被规划中还根据河道的不同位置加入一些对河道环境适应性较强、成活率较高的植物。(1)河道水体应选择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选择应以水体的水质及植物是否对水体环境造成生态破坏为主。常见的水生植物包括:芦苇、荷花、睡莲等。需要注意的是,水生植物的规划应与河道陆地的植物呈现出相应成趣、疏密有致的效果;(2)河道岸边应选择耐水性较强,扎根较深的植物。柳树、枫杨、池杉等一类植物具有平衡水土,增加绿化的作用,是生态河岸规划的最好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在植被的配置中应以花、藤蔓植物、树木相间,以增强美观性。
(四)生态河道周边的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河道周边的景观规划是增加河道周边环境美观性的保证,也有利于体现生态河道的人文性。但是在生态河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应避免破坏河道周边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原生态环境。
1.因地制宜的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河道周边的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景观建筑物可根据河道形态进行适当点缀。例如,在河道中心的岛屿建立亭台楼阁,或在河道岸边建立河边广场、沿河小道、河道大桥等,既有利于河道周边的交通便利,也增加了河道的美观性,同时也促进了河道周边绿化工程的建设。
2.比例相见的景观规划设计。河道周边的景观建设应与河道的生态环境形成一定的比例,使其成为一个和谐有序的整体。值得注意的是,在河道景观规划中,以应自然环境大于景观比例,避免过多人工景观破坏河道周边的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
3.表达历史人文的景观规划设计。表达城市规划区的历史人文韵味,体现规划设计生态河道的人文性的最好表现方式,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中可加入介绍当地自然风景、历史背景、名人政要、风俗习惯等因素。需要注意的是,为保护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规划师应加入宣传河道生态保护的因素。
【总结】 本研究以“城市规划区中生态河道的规划设计思路”为研究主体,以规划生态河道的为指导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理念,从生态河道线形的规划设计、生态河道断面的规划设计、生态河道植被的规划设计和生态河道周边的景观规划设计四个方面入手,为生态河道的建设与规划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刘贺娟.浅述生态理念在城市河道设计中的应用[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10):93-94.
[2]龚敏.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7):00116-00116.
论文作者:曾祥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河道论文; 生态论文; 断面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景观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