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从八大到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_邓小平理论论文

解读“从八大到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_邓小平理论论文

读《从八大到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邓小平理论论文,大到论文,历史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王顺生教授主持撰写的《从八大到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以下简称《从八大到十五大》)一书,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史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出发,系统地考察和分析了该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背景、其阶段演进与主要特点,着重叙述和分析了邓小平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如何深刻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国情,并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突出了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主要创始人的历史地位。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整个历史,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系统的、历史与逻辑高度统一的全面梳理与阐释,在学术界尚属寥寥,从这个意义上讲,《从八大到十五大》一书无疑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价值。

学术研究最忌雷同或因袭,而贵在创新与独辟蹊径。《从八大到十五大》一书,以党的代表大会和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中央全会为切入点和研究重点来探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可谓匠心独运,且把握住了该问题的关键。因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的理论结晶。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不断提出和解决诸多重大问题的过程,而这些重大问题自然需要党的代表大会或中央全会来讨论决定。

任何一种理论或思想体系都有其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都有其对已有思想成果的继承、扬弃和自身的独创,都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邓小平理论亦不例外。正是基于此,《从八大到十五大》一书,将邓小平理论置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大背景下,既注意到了人民群众创造性的实践对该理论形成与发展的促进与推动,又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递进性探索视为一个整体,从而展示了邓小平理论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的显著特征;既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等在五六十年代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分析了毛泽东晚年背离党的八大路线的失误及其原因,又突出了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时代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以超凡的政治胆识和理论勇气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性巨大贡献;同时还阐明了进入90年代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重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而比较清晰、完整地展现了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点、实践特性、历史继承性和独创性。

学术研究贵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独到分析,贵在透过纷纭的材料抓住本质或关键问题。《从八大到十五大》一书在阐述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没有停留在表层次的叙述上,而是准确地把握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深层主题,并围绕之重点分析每一具体历史阶段上,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的认识与把握,进而探讨产生这些正确或错误认识的国内外、党内外诸因素,分析由此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逐步深入地认识和正确把握,正是这种深入认识和正确把握催生了邓小平理论,并推动了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标签:;  ;  ;  ;  

解读“从八大到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