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74例

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74例

一、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74例(论文文献综述)

汪黎明,蒋文俊,张瑞[1](2021)在《蒿芩清胆汤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胆囊炎对患者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辅助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胆囊炎对患者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10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蒿芩清胆汤辅助阿莫西林治疗,统计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因子、胃肠激素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8.43%,组间比较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氧化应激因子、胃肠激素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胃动素(MTL)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醇(MDA)、血管活性肠肽(VI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炎症因子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白细胞介素-8(IL-8)高于对照组(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复发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比较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辅助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胆囊炎可减轻炎症反应,清除氧自由基,调节胃肠激素,降低复发率。

李斌[2](2021)在《柴芍排石汤治疗胆石症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柴芍排石汤对胆石症的影响及机理。观察柴芍排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对治疗胆石症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枣庄市中医医院门诊的年龄在16~60岁胆石症患者100名(符合纳入标准),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原则,根据是否服用柴芍排石汤进行分组,选取基础治疗组50例,基础治疗组仅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优思弗,250 mg/粒),一次250mg,一天3次;选取中药联合治疗组50例,中药联合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组的治疗上加以服用柴芍排石汤,一次1包,一天2次。两组服用药物总疗程为3个月。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肾功、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腹部超声(记录结石大小、数目)变化。并详细记录本临床研究疗程结束后中药联合治疗组、基础治疗组的病例脱落情况及安全性指标。用统计学软件对本课题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上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中药联合治疗组、基础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在结石大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结石数目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病情程度具有可比性。(3)中药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结石大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结石数目均较基础治疗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疗效评估方面:中药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0%,基础治疗组为52.0%,将两组间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基础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中药联合治疗组。(5)本研究中将性别、年龄、胆囊结石病史时间、饮食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女性胆囊结石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男性患者,且有统计学意义。年轻的胆囊结石患者(16~40岁)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年长者(40~60岁),差异明显。胆囊结石病史短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病史长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淡饮食及不饮酒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略高于高脂饮食及饮酒者,但无明显差异。(6)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试验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药物毒性反应。结论:柴芍排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能明显降低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及降低胆结石大小,减少结石数目,总有效率高达76.0%,均优于单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组,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及应用;在胆石症患者疗效好转因素探讨中我们得出:女性及年轻(16~40岁)是胆石症易好转的有利因素。

王效红[3](2021)在《基于临床医案的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辨治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公开发表的文献及南京中医药大学馆藏图书为载体,收集整理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医案,采用数据挖掘、名中医访谈等形式,对医家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学术经验及学术观点进行研究,总结医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证经验,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学术参考。方法:1.收集2000年至2020年文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医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医案以及南京中医药大学馆藏图书中医家治疗本病的医案,根据病案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标准的医案资料并进行整理清洗,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包括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形式对症状、病机、治法、方药进行挖掘,归纳总结医家治疗本病的共性经验。2.采用名中医访谈形式对金实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证经验进行访谈,详尽记录金实教授从病名、症状、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对本病的认识。3.对数据挖掘的医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机、治法、方药与金实教授治疗本病的临证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完善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结果:数据挖掘结果:1.一般情况: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191例,其中男性患者88例,女性患者103例,总共365诊次,男性164诊次,女性201诊次,比例为1.23:1。年龄方面,40-49岁比例最高(32.98%),其次,大部分患者年龄在30-69岁之间,30-39岁(27.23%)、50-59岁(19.37%)、60-69岁(14.14%),共涉及179诊次,占总诊次94%。2.临床表现:数据挖掘显示所纳入365诊次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中,清洗后共出现254种症状表述,出现频率在15%以上的症状分别是:口苦(44.93%)、胃脘痞满(33.15%)、纳差(32.05%)、嗳气(31.23%)、泛酸(30.96%)、口干(26.85%)、夜寐欠安(22.47%)、大便干结(20.27%)、便溏(19.18%)。症状集内关联发现,口苦、口干、嗳气、泛酸最易互相关联出现。常见舌象描述共31种,舌质红出现频率最高(36.44%),舌质淡红亦比较常见(20.27%),舌苔以苔薄黄最常见,占18.36%,腻苔比较常见,共占比25.75%。脉象描述共12种,弦脉最常见,占54.25%,其他常见脉象为细脉、滑脉、数脉,分别占33.97%,15.89%,12.05%。3.病机分布:数据挖掘结果显示BRG常见病机共28种,最常见的为肝胃不和,占23.01%。除此之外,频率大于5%的病机有5项,分别为胃失和降(16.44%)、脾胃虚弱(9.04%)、肝胃郁热(7.95%)、胆胃不和(6.58%)、肝胆郁热(5.21%),以上病机共占比63.02%。病位在肝(53.43%)、胃(90.42%)、胆(20.01%)、脾(18.35%)。病理因素有气滞(54.52%)、郁热(25.77%)、气虚(18.35%)、湿热(10.14%)、阴虚(9.32%)。4.治法分布:数据挖掘结果显示BRG常用治法共30种。频率在27%以上、频次在100次以上的治法有四种,分别为和胃(72.6%)、疏肝(50.14%)、降逆(34.52%)、健脾(27.67%)。频率在5%以上,频次在20次以上的治法有清热(24.66%)、利胆(18.90%)、养阴(8.49%)、化痰(7.67%)、益气(7.40%)、清肝(7.12%)、清胆(6.58%)、活血(6.03%)、化湿(5.75%)等。5.药物分布:药物种类共涉及252种,其中半夏频率最高,占比62.47%。频次在100次以上,频率在25%以上者有10种,分别为甘草(56.99%)、柴胡(53.70%)、白芍(50.68%)、黄连(44.66%)、白术(43.56%)、陈皮(40.55%)、枳壳(38.90%)、黄芩(36.99%)、茯苓(36.44%)、延胡索(28.22%)。药物之间半夏与陈皮高关联、柴胡与半夏高关联、半夏与白术高关联。6.核心药物组合:(1)仙鹤草、半夏、太子参、白术;(2)半夏、延胡索、柴胡、白芍;(3)枳壳、柴胡、浙贝母、海螵蛸、白及、白术、白芍、黄芩。金实教授访谈结果:1.一般情况: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人群以女性居多,男性略低于女性。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2.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呃逆、烧心、泛酸、嗳气、胃痛、胃胀等,舌象以红舌居多,多为薄黄苔、薄腻苔,脉象多以弦脉为主。3.病机分布:基本病机为肝胃失和,胃失和降。分虚实两端,实证以气滞、郁热、痰湿、痰热、瘀血为主,虚证包括脾胃气虚、脾胃阴虚、气阴两虚。病位主要在肝、胃,涉及脾。4.治法分布:基本治法是调肝和胃。实证分别采用疏肝解郁、清热、和中、化痰、化湿、化瘀等法,虚证治当健脾益气和胃、养阴和胃、益气养阴。5.核心药物组合:苏梗、黄连、厚朴、乌贼骨、甘草。结论:1.一般情况: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患者。2.临床表现:胆汁反流性胃炎常见口苦、泛酸、嗳气、胃痛、胃脘痞满等症状。舌质红为主,苔薄黄或薄腻,脉象多为弦脉。3.主要病机: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脾胃虚弱、肝胃郁热。4.主要治法:和胃法、疏肝法、健脾法、清热法。5.药物组合:(1)仙鹤草、半夏、太子参、白术;(2)半夏、延胡索、柴胡、白芍;(3)枳壳、柴胡、浙贝母、海螵蛸、白及、白术、白芍、黄芩(4)苏梗、黄连、厚朴、乌贼骨、甘草。

李渊,高晓霞,秦雪梅[4](2020)在《促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中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利胆药指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加强胆囊收缩,促进胆囊排空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胆汁淤积、胆道感染和黄疸型肝炎等疾病。中草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药,资源广泛,成本低,具有毒副作用小或无,动物体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中医药的快速发展,中药在利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中药利胆主要通过促进胆汁分泌,调节SCP2 mRNA,FXR,BSEP及外排转运蛋白,溶解胆固醇,促进奥狄括约肌舒张,改变胆汁成分等发挥作用。在临床上常运用中药汤剂、中药制剂,中药联合针刺、耳穴按压、泡浴、西药等治疗胆系疾病,且中药联合使用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复方、西药、针灸和泡浴等单独使用。还有总攻疗法和新型疗法也被运用到临床治疗中,中药取得的临床效果显着。现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近15年来具有利胆作用的单味药以及复方的药理作用及机制和在临床中的应用,同时也发现一些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江旭东[5](2019)在《合肥地区胆石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中医体质特点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合肥地区经住院治疗的胆石病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为该地区胆石病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安徽省二院等三所医院近十年收治的胆石病患者病历资料,制定胆石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格,对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对调查资料进行统一规范的填写,对于收集的所有临床数据使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且由研究者专门进行核对矫正。结果:本次调查胆石病患者资料共43272例,其中单纯胆囊结石40904例(94.52%)。肝内、外胆管结石分别为419例(0.97%)和1949例(4.50%)。单纯胆囊结石构成比例较国内为高,而肝内、外胆管结石构成比例较国内为低,特别是肝内胆管结石。该病在合肥地区近十年来的男女比例为1:1.72,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合肥地区胆石病的高峰年龄为41~(岁)组(25.21%)、51~(岁)组(21.44%)。单纯胆囊结石与胆石病的整体发病高峰年龄相符,而肝内、外胆管结石的高峰年龄组分别为61~(岁)组和51~(岁)组。不同年龄段各类型胆石病患者的组成情况也有差异,单纯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别在41~(岁)组、51~(岁)组、61~(岁)组达到峰值。单纯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饮食结构占比最高的是高脂饮食,分别为94.76%和4.84%,是其饮食类型中构成比例最大的一种,而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饮食结构中,高脂饮食的构成比较低,与其他饮食结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调查显示,单纯胆囊结石患者中职员和农民的构成比最高,分别为27.71%和25.50%;肝外胆管结石中职员的占比最高,为34.12%;肝内胆管结石中农民占比高达65.87%,明显与其他职业有差异性,农民更易罹患肝内胆管结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肥地区各类型胆石病中,单纯胆囊结石是该地区胆石病的重要临床类型,且发病趋于年轻化;该地区胆石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饮食、职业等。目的:本研究是为了对合肥地区胆石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分布规律,进而探讨在该地区,胆石病发病和中医体质分型之间的关系,帮助该地区的人群从中医体质学角度对个人体质进行分析调理,促使易感体质人群加强防范,以达“治未病”的目的。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就治的300例胆石病患者(病例组);及相同时间段在本院体检中心收集300例正常受检者(对照组)进行调查。将两组接受调查者的资料收集后,建立数据库,并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按照不同需求,对数据进行相应统计学处理,均数运用t检验进行比较,率运用卡方检验(f)进行比较,尸<0.05时认为有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结果:参与本次病例组调查的患者中,男126例,女174例。该组患者中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人数及比例按照升序排列分别为特禀质0例(0%)、血瘀质12例(4%)、气滞质13例(4.33%)、阴虚质14例(4.67%)、阳虚质16例(5.33%)平和质18例(6%)、气虚质46例(15.33%)、湿热质67例(22.33%)、痰湿质114例(38%)。病例组中痰湿体质人数和湿热体质人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0.05)。而其他几种体质类型的比较中,统计结果显示无差异(尸>0.05)。从性别及年龄两方面比较,女性患者较男性多;40-60岁年龄段患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并且该年龄段女性患者明显偏高,但统计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对两组进行饮食偏好调查,其结果同样无差异(尸>0.05)。结论:胆石病的发病与中医体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本次调查合肥地区胆石病患者体质分型结果来看,痰湿、湿热体质人群相对于其他体质人群而言,可能更易患胆石病。并初步探讨了运用中医体质学,对患者的偏颇体质进行调整,望可达成“治未病”的目标。

林德荣[6](2019)在《芒硝外敷非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目前医学术界普遍认为急性胆囊炎是由于化学因素刺激、胆管受阻塞和感染等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性疾病,即使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首要选择方法,但存在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如:胆囊管残留综合征、胆管的损伤与狭窄变形、术后胆道的出血、胆屡与胆汁性的腹膜炎、胆道结石残余。对于患者年龄大、体质虚弱,基础疾病多而复杂,无法承受麻醉和手术治疗风险,因此保守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上述原因,非手术医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来说,仅通过西医常规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较长,胆囊炎并发症较多。结合我院脾胃科中西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具体情况,实施本次临床研究,研究腹部芒硝外敷辅助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作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常规适当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将芒硝敷贴于右上腹胆囊区痛处,芒硝敷贴每日1次,连续敷贴7天为一疗程。分别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主要包括:腹痛缓解时间、恶心呕吐缓解情况、胆囊压痛和反跳痛缓解时间、墨菲氏征观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将观察组内和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试验参数变化进行记录、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试验研究因剔除和脱落3例,最后纳入到本次试验的符合标准的患者共57例,通过配对资料检验,治疗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方面在治疗前后下降幅度相比对照组更明显,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腹部疼痛缓解、胆囊区压痛缓解、恶心呕吐缓解方面经治疗后,比对照组疗效更明显,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评分比较比治疗组治疗后下降明显,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基础治疗上,通过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确切,在改临床善症状、体征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李世涛,康亚娟,侯庆伟[7](2019)在《利胆健脾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利胆健脾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口服胆舒胶囊,观察组服用利胆健脾汤,两组均治疗4周。评定中医证候疗效和胆囊彩超疗效,统计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胆囊彩超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5.77%)和胆囊彩超总有效率(92.96%)均高于对照组(83.10%、7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胆健脾汤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苏越[8](2018)在《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胆囊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慢性胆囊炎相关理论的探讨与临床研究,观察应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胆囊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在临床上采用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作为研究方法,对中医辨证符合纳入标准的44名慢性胆囊炎肝郁脾虚证患者进行治疗,按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予以一般治疗以及应用中药采取疏肝健脾法治疗。药物采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中草药饮片药局统一抓取煎煮,每日服用两次,早晚饭前30分钟服用,一次150ml,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将所得数据结果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临床治疗过程中脱落患者2例,完成治疗的患者共42例,疗程结束后中医证候疗效统计结果为痊愈2例,占4.76%,显效25例,占59.52%,有效14例,占33.33%,无效1例,占2.38%,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7.61%。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中医证候总积分(21.86±4.59,6.19±3.22),经统计学分析,Z=-5.6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单项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前后单项症右胁肋部疼痛,情志不舒时加重(4.38±1.48,1.26±1.45)、腹痛欲泻(3.71±1.63,0.76±0.98)、便溏不爽(3.81±1.52,0.94±1.10)、体倦乏力(2.31±0.81,0.86±0.75)、喜善叹息(1.62±1.01,0.54±0.63)、口苦(2.14±0.93,0.67±0.61)、纳食减少(1.71±0.970.60±0.54)、右上腹压痛(2.17±0.82,0.57±0.74)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应用疏肝健脾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胆囊炎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中医症状。2、应用疏肝健脾法治疗可改善慢性胆囊炎肝郁脾虚证患者的彩超影像学表现。

陈宇华,王晓素[9](2016)在《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B超、CT等检查技术的普及,慢性胆囊炎的发病率和检出率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慢性胆囊炎诊断并不困难,治疗手段也多种多样,现代医学多应用解痉止痛、抗感染及手术治疗等方法,但副作用大,疗效不明显,复发率高。因此中医中药治疗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具有减轻西药治疗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这已然成为主要的内科保守治疗手段。文章现就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药治疗做一综合论述。

钟源[10](2016)在《化湿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气滞湿阻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谢晶日教授经验方剂化湿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气滞湿阻型的临床观察,以评定其疗效。方法:选入46名慢性胆囊炎气滞湿阻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按患者就诊的先后进行编号,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给予化湿利胆汤,每日1剂,以温水冲服150毫升,疗程共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纳入42名患者经治疗后其总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8.09%;中医证候疗效的有效率为95.24%;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证候积分分别为14.24±2.22,4.02+2.63,经统计学分析,Z=-5.668,P<0.D1,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的主症(右胁胀痛、脘腹胀满、肢体困重)、次症(痛引肩背、烦躁易怒、善太息、食少纳呆)、体征(右上腹压痛)的积分比较(P<D.01),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彩超的有效率为90.48%,治疗前与治疗后积分分别是3.48±1.31,1.31±1.14经统计学分析,Z=-5.574,P<0.01,治疗前后的彩超影像学表现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化湿利胆汤能有效改善慢性胆囊炎气滞湿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2.化湿利胆汤能改善慢性胆囊炎气滞湿阻型患者的彩超影像学表现。

二、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7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74例(论文提纲范文)

(1)蒿芩清胆汤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胆囊炎对患者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2 纳入排除标准
    1.2 治疗方法
    1.3 检测方法
    1.4 疗效标准
    1.5 随访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因子、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3 讨 论

(2)柴芍排石汤治疗胆石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对象分组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估指标
    1.7 剔除标准
    1.8 终止标准
    1.9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结果
    2.1 临床入组情况
    2.2 一般资料比较
    2.3 治疗前后结果对比
    2.4 胆石症患者疗效好转因素探讨
    2.5 安全性观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柴芍排石汤治疗胆石症的疗效观察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临床医案的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辨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
        1.3 病机
        1.4 辨证分型
        1.5 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认识
        2.1 概念及流行病学
        2.2 发病原因
        2.3 发病机制
        2.4 诊断标准
        2.5 治疗
    3. 小结
第二部 分医案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资料来源
        1.2 文献筛查
    2. 研究方法
        2.1 医案信息采集
        2.2 医案数据预处理
        2.3 数据清洗
        2.4 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3. 研究结果
        3.1 医案基本信息
        3.2 频数分析数据结果
        3.3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3.4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第三部分 医案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1. 一般情况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分析
        2.2 舌象分析
        2.3 脉象分析
        2.4 小结
    3. 病机探讨
    4. 治法分析
    5. 用药规律
        5.1 频数统计
        5.2 集内关联
        5.3 集外关联
        5.4 聚类规则
    6. 小结
第四部分 金实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访谈研究
    1. 访谈研究背景
    2. 访谈研究设计
    3. 访谈研究实施
    4. 资料转录与分析
    5. 学术经验探讨
        5.1 金实教授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病名认识
        5.2 金实教授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病机治法认识
        5.3 金实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遣方用药经验
        5.4 附医案医话一则
第五部分 结语
    1. 研究小结
    2. 问题与不足
    3. 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2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3 中英文对照表
    附表4 纳入文献附表
    附表5 纳入图书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促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中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胆系疾病病理机制
2 利胆单味药和复方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2.1 促胆囊收缩,舒张
    2.2 促进胆汁的分泌
    2.3 调节SCP2 mRNA,FXR,BSEP及外排转运蛋白等
    2.4 溶解胆固醇
    2.5 促进奥狄括约肌和胆道括约肌舒张
    2.6 降低胆汁中胆固醇、胆红素、Ca2+等的含量,改变胆汁成分
3 中药复方临床应用
    3.1 纯中药治疗
        3.1.1 中药汤剂
        3.1.2 中药制剂
    3.2 联合治疗
        3.2.1 中药结合针刺、耳穴按压
        3.2.2 中药结合泡浴
        3.2.3 2种中药结合使用
        3.2.4 中药结合西药、基础治疗
    3.3 其他疗法
        3.3.1 总攻疗法
        3.3.2 新型治疗方法
4 总结

(5)合肥地区胆石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中医体质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合肥地区胆石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本病的研究
        1.2 西医对本病的研究
        1.3 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
    2.材料及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调查方法
        2.3 分组
        2.4 观察指标
        2.5 数据统计及处理
    3.调查结果
        3.1 合肥地区胆石病发病谱
        3.2 各类型胆石病的发病关系及男女发病分布比例
        3.3 各个类型胆石病的发病高峰年龄的分布
        3.4 饮食类型与胆石病类型的关系
        3.5 不同职业与胆石病类型关系分布
    4.讨论
        4.1 合肥地区临床胆石病谱
        4.2 年龄因素
        4.3 性别因素
        4.4 饮食因素
        4.5 职业因素
    5.结论
    6.问题与展望
第二部分 合肥地区胆石病中医体质特点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理论研究
        1.1 中医体质的概念
        1.2 影响体质的因素
        1.3 中医体质学的现代研究进展
        1.4 中医体质与胆石病的相关性研究
        1.5 从中医体质学角度对胆石病进行研究的可行性
    2.材料及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依据、方法及内容
        2.3 数据分析
    3.调查结果
        3.1 两组患者可比性分析
        3.2 病例组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3.3 两组患者间的体质类型比较
        3.4 病例组中性别组成及年龄分布
        3.5 两组患者饮食偏好对比
    4.讨论
        4.1 胆石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
        4.2 探讨胆石病“易患体质”对胆石病发病的影响
        4.3 浅谈胆石病易患体质的日常调理
    5.结论
    6.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胆石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6)芒硝外敷非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急性胆囊炎的分类和病理
    1.2 致病原因
        1.2.1 结石性胆囊炎
        1.2.2 非结石性胆囊炎
    1.3 西医治疗
        1.3.1 手术治疗
        1.3.2 保守治疗
    1.4 中医对急性胆囊炎的认识
    1.5 中医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
        1.5.1 基础方加减
        1.5.2 自拟方
        1.5.3 针灸治疗
        1.5.4 其他
    1.6 中医对敷贴法的认识
    1.7 敷贴法临床使用的临床应用
        1.7.1 哮喘
        1.7.2 心血管疾病
        1.7.3 肝胆疾病
        1.7.4 妇科疾病
        1.7.5 其他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保守治疗指征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剔除及终止研究标准
    2.2 样本含量估算及随机分组方法
        2.2.1 样本含量估算方法(详见附录1)
        2.2.2 随机分组方法(详见附录1)
    2.3 治疗方案
        2.3.1 治疗组
        2.3.2 对照组
    2.4 观察项目
        2.4.1 疗效标准
        2.4.2 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临床试验入组情况
    3.2 一般资料比较
    3.3 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
    3.4 血液分析指标比较
    3.5 肝功能指标比较
    3.6 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胆囊区压痛评分比较
    3.7 VAS评分比较
    3.8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样本含置估算方法及随机纳入、随机分组结果
    附录2:中医症状量化积分表
    附录3:VAS(疼痛评分标准)评分表
    附录4:统计审核合格证明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利胆健脾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观察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 胆囊彩超疗效比较
        (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4 讨论

(8)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胆囊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传统医学关于慢性胆囊炎的认识
        1.1 病名溯源
        1.2 对慢性胆囊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当代中医家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经验研究
        1.4 中医药治疗进展
    2 慢性胆囊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现代医学对慢性胆囊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慢性胆囊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和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案
        3.2 主要观察指标
        3.3 疗效及复发判定标准
    4 统计方法
结果
    1 基本资料
    2 中医症状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 治疗前后彩超检查变化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治则浅析
        2.1 调畅肝气以利胆液
        2.2 顾护脾胃以利枢机
        2.3 逐瘀以散郁结
        2.4 通腑使邪有去路
    3 方药分析
        3.1 单味药认识及现代药理研究
        3.2 方义浅谈
    4 临床结果分析
    5 问题以及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9)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辨证分型
3 治疗
    3.1 中药复方
        3.1.1 柴胡疏肝散
        3.1.2 小柴胡汤
        3.1.3 血府逐瘀汤
        3.1.4 半夏泻心汤
        3.1.5 一贯煎
        3.1.6 温胆汤
        3.1.7 蒿芩清胆汤
        3.1.8 自拟方
    3.2 中成药
    3.3 特色治疗
4 结语

(10)化湿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气滞湿阻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慢性胆囊炎的认识
    2 慢性胆囊炎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临床总疗效结果
    2 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 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
    5 治疗前后彩超检查变化
讨论
    1 立体依据
    2 治疗特点
    3 方药分析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四、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7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蒿芩清胆汤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胆囊炎对患者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 汪黎明,蒋文俊,张瑞. 四川中医, 2021(10)
  • [2]柴芍排石汤治疗胆石症的疗效观察[D]. 李斌. 青岛大学, 2021
  • [3]基于临床医案的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辨治规律研究[D]. 王效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促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中药研究进展[J]. 李渊,高晓霞,秦雪梅.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6)
  • [5]合肥地区胆石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中医体质特点研究[D]. 江旭东.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芒硝外敷非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研究[D]. 林德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利胆健脾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J]. 李世涛,康亚娟,侯庆伟. 中国民间疗法, 2019(06)
  • [8]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胆囊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观察[D]. 苏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陈宇华,王晓素.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12)
  • [10]化湿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气滞湿阻型的临床观察[D]. 钟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74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