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考论文_谭宜忠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考论文_谭宜忠

谭宜忠

佛山市南海漓威工艺品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始建于1989年,并在近30年的实施中,起到了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但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中,不断的暴露出许多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源不断消耗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面前,随着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自然界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在新形势下有效地促进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对策略;环境管理

引言

依托生态服务价值绿色环保原则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根据土地规划控制的实地反馈与取样分析,对土地规划环境影响做出具体评价,实现本文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理论依据。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内涵

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它首先在美国作为一项法律制度被确立,此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立法纷纷效仿。对环境影响评价内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和表达,在国际上,“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一种行动的环境后果预测、评价、解释和表达,这种行动可以是建设项目,立法提案、政策、计划或操作程序等,最终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的一种活动”。[1]在我国,有的学者认为“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政策、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并实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方法与制度”。而环评制度,是环评活动的制度化和法定化,通过立法确定环评活动的相关规则,以法定方式赋予环评结果的执行效力。

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2.1?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有三大相关主体,分别是审批者、建设者和评价者,三者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地并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三者在法律的约束下依法办事能够有效地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快速的发展。但在如今我国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却并未对三者的审批流程进行法律法规的约束,虽然明确规定了三者在办理审批中具有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义务,但是却存在不认真审批的问题,从而导致错评或者是漏评的现象,而且相关法律条例中没有对此规定相应惩罚措施。

2.2?环境监测能力不足

由于我国环境监测主要是由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环境监测部门执行,这些部门日常监测工作量非常大,所以他们难以抽出时间来完成环境评价影响制度中的现状监测,因此,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私人监测机构(单位),并由他们来承担现状监测,但是他们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无法提供精准的实时数据,还会伴有数据造假现象,从而严重的影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可信度。

2.3?公众参与机制的不健全

“以人为本”是我国发展的基础理念,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应如此。但目前,公众参与机制的不健全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造成了直接影响。不健全的公众参与机制使得公众参与积极性较低,导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可操作性差,继而使得公众参与机制在实际的环境保护中起到的效果甚微。而公众参与机制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公众参与过程的不公正、途径不公平、结果不公开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对策探讨

3.1强化环评的法律地位,建立科学与民主的决策制度

新形势下,切实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权威性、严肃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国家综合决策部门的地位。与此同时,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规范的决策制度,最大限度的确保环评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同时也可以将环评的实际落实状况和基层单位、管理人员绩效相挂钩,使得各单位、各人都能够树立高度的责任心,更好的投入到接下来的各项工作当中。

3.2完善环境影响法,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协调

现阶段,美国已经将环评纳入到宪法当中,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环评在公众当中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积极的借鉴美国这一做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内容,并加大约束范围,提高违法成本。与此同时,我们要充分的结合我国实际状况,进而制定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制度,提高对环评的约束力,并积极的开展关于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方面的活动。最后,要创新优化环境管理模式,实现全程控制,确保环评管理模式的科学合理性,提升环评工作质量。

3.3整合部门职能,优化机构设置

现阶段,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起环评制度的建立,并将其上升到战略地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环保管理的过程当中,积极的渗透垂直管理理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对于环评以及审批工作所带来的干扰。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加快构建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并充分的重视起环评审批工作,同时要成立相应的环评工作委员会,创新优化评价技术方法。此外,还要建立规范的环评审批监督、审核机制,在提升各个部门、各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越级审核的现象。

3.4建立环评激励机制,落实行政问责制度

加快构建一套完善的、系统的环评考核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要不断加强考核力度,同时要充分的结合实际状况来制定环评激励机制以及惩罚机制,并将重心放在对于重大环境问题的问责管理上,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环境影响评价的战略性地位。

3.5强化技术支撑能力,提高环评系统的联动性

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强化环评技术支撑能力,并创新优化环评预测以及技术手段,充分的重视起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方面,并制定一套严格的环境准入条件,构建更加完善的基础资料数据库。除此之外,要进一步加强环评队伍的建设力度,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切实提高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为接下来环评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6通过制度化环评的方式,促进向可持续发展评价转变

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应最大限度的降低由于非制度化因素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跨境环境影响和全球性气候变化环境影响的分析,同时要积极的做好环评宣传教育工作,促使更多的人意识到环评工作的重要性所在,实现环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环境保护一定要以科学和法律约束为必要的基础依据,最主要的保护手段和必经途径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建立一个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有效地改善环境的质量。当前,世界各国都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相当的重视,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目前还处于不断发展探索的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也引起我们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更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张旭霞.关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7,44(17):111+108.

[2]陈金玲.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7(08):231.

[3]韩加达.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的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7):206.

[4]姚维.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方向[J].农技服务,2017,34(11):158.

[5]张岚,张忠潮.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影响评价[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30(03):1-4+92.

论文作者:谭宜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

标签:;  ;  ;  ;  ;  ;  ;  ;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考论文_谭宜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