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宁[1]2001年在《大庆农场农业机器系统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就大庆石油管理局农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近期农业机器系统配备方案,用改进的线形规划方法进行了优化设计。 全文分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对大庆石油管理局农场农业生产系统进行了环境辨识和问题诊断,明确了该农场农业系统发展的优势和基本问题,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其次,根据农场的自然条件确定了合理的农业生产工艺,作物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并根据作物种植的农艺要求及农场现有机器的技术条件,运用模糊评分方法对农场的农业机器系统进行了选型研究,完成了机组的编制和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的功率匹配验算;根据已知农业生产基本作业要求,绘制了农事阶段图表和工作量负荷图表,采用改进的线性规划法建立了农场农业机器系统的线性规划模型,根据计算机优化结果设计出了农场农业机器系统配备的最佳方案;最后选择合适的指标将现实系统和优化后的模型系统经济性能进行了对比,得出结论:模型系统优于现实系统,通过系统的优化设计,可以使农场今后的农业生产得到较好的经济效果。研究结论为大庆农场农业机器系统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朱亚东[2]2009年在《黄海农场农业机器选型与配备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机器的选型与配备是农业机械化事业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对农业机械的大量增长,特别是一些大中型农场对农业生产机器需求的增加,对于如何正确的选型与合理的进行配备以达到满足生产,节约成本,降低费用的要求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介绍了国内外农业机器的选型与配备传统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以黄海农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的调查分析,研究阐明了黄海农场农业机械化生产现状、问题以及制约因素,寻求新阶段黄海农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道路与优化配置的形式。同时通过对黄海农场的大中型拖拉机的统计数据,分析得到了国内最适合大中型拖拉机的折旧模型。针对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了黄海农场自建场以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情况,明确了黄海农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农业机械的产品性能、装备结构、管理体制、农机与农艺结合以及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农机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在分析黄海农场自然条件以及农业生产现状基础上,对主要耕种机械、收获机械农具配置的作业性能、作业质量、作业效率、作业成本以及与农艺技术的配套性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究明了农场主要耕作机械和收获机械性能特点和技术优势,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上述机械与机具优化配置的最佳技术方案和农机田间作业的组织实施技术路线。3、以黄海农场近几年的大中型拖拉机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使用SAR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及使用ORIGIN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图形比较,针对四种国内外常用的折旧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以及与残纸模型预测值的比较分析,得到了一个最适合我国大中型拖拉机的的折旧模型—动态余额递减法。4、根据当前农场生产制度制定了全年机械化生产的流水作业排序,并据此制定了拖拉机作业机组和绘制了交叉作业的农机具的时序图,采用线性规划法建立了以农机作业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农业机器优化配置模型,并且通过LINDO线性分析软件求得优化后的最佳配备方案,得到农机最小作业成本为1739003.16元。选择指定的评价指标对优化前后的农田作业机械系统作比较,证明优化过的机器系统配置更为合理,经济效果更好。
乔金友, 张雪珍, 衣佳忠, 孙健, 王福林[3]2017年在《基于非线性规划农业机器系统优化模型及应用》文中指出针对现有农业机器系统优化方法及模型存在问题,研究典型地区作物种植结构、轮作、轮耕制度及农业机械化生产特点,确定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过程,初选农业机器型号,设计农事阶段图;设置四维下标决策变量,选择作物适时性损失,以机器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规模化生产,农业机器系统优化非线性规划模型;应用该模型对1 000 hm2基准规模单作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农业机器系统优化研究。采用LINGO(V14)软件计算结果显示优化系统与现实机器系统相比,农业机器配备量减少26.21%,农业机器总投资降低20.79%,年费用降低22.57%,单位功率服务规模提高40.74%,有效降低农业机械化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为农业生产单位科学合理选用和配置农业机器提供理论依据。
张静[4]2014年在《新疆玉米主栽区农机系统优化配置与规模经营的研究》文中认为玉米是新疆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具有粮、经、果、饲、能等多元用途,是畜牧养殖业的基础和支柱,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本文通过对新疆玉米主栽区的玉米种植模式、农艺要求、机械化配备水平、工艺流程及生产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探讨了新疆玉米优势产区温泉县的农机系统优化配置及玉米规模化种植等问题,以期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新疆玉米机械化规模种植和机具优化配置提供理论参考。(1)分析阐述了新疆玉米生产的基本情况和机械化生产现状,并对南北疆玉米种植制度、种植模式与农艺要求进行了研究,明确了玉米各作业环节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要求。(2)在分析温泉县自然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情况的基础上,对主要作业机械进行了筛选,并采用加速遗传算法(RAGA)进行了投影寻踪分类(PPC)建模,对备选的6种动力机械进行选型研究和优劣排序,评选出4种大中型拖拉机作为动力机械,得出了较满意的结果,为农机系统的选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3)依据温泉县现有的农业生产能力条件,制定了温泉县小麦和玉米全年机械化生产作业流程;并运用非线性规划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借助LINGO软件计算出以农机系统作业成本与适时性损失之和最小为目标的农机系统最佳配备量;且根据计算结果将方案进行了改进,并与改进前的方案和线性优化方案在经济技术指标上进行了对比,又引用农机装备配置合理度和适宜农机装备占有率对改进后的方案进行了定量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非线性优化配备方案优于其它配备方案,其农机装备结构相对合理,生产效益更好。(4)确定了温泉县不同经营规模的机械系统优化配备方案,并从农户、农机代耕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的角度出发,建立了适合温泉县春播玉米机械化规模经营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叁种运营模式下的玉米最佳经营规模,实现了机械与土地的最佳配合及农机代耕企业与农户双方收益的最大化。
于晓秋, 冷志杰[5]2012年在《黑龙江垦区农机配套服务的内涵和动因分析》文中认为首先,针对农机服务在研究方法、效率和技术方面不足的现状,确定农机整合配套技术及综合服务问题是解决农机系统优化的关键方法之一;其次,通过简述农机配套发展过程和农机配套方法,界定了农机配套服务的概念,进一步评述了农机配套服务的方法、成果和发展趋势,挖掘出农机配套服务的内涵;最后,通过比较国内外发展农机配套模型的驱动因素,归纳出黑龙江垦区发展农机配套服务的动因,为进一步揭示农机配套服务的机理模型奠定了基础。
于晓秋, 冷志杰[6]2013年在《农机配套服务的系统分析和协调优化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界定农机配套服务的基础上,首先系统分析了农机配套服务的影响因素,以黑龙江垦区51个农场近10年农机和粮食产量等数据为例,采用相关分析、建立最优模型等方法知目前黑龙江垦区农机配套比与粮食单产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存在逐年减少趋势.再以七星农场近10年数据为例知小型农机具配套比与粮食产量相关性最密切,而利用建立最优回归模型揭示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对粮食产量起到显着作用.最后建立和分析农机配套服务的协调优化模型,确定了决策变量的满足条件,为推进农机配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郑文钟[7]2005年在《基于数据挖掘和系统集成的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用机器装备代替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并大幅度的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有力地保障了世界农业发展和食物安全;同时,又使从事农业的人口下降,更多的人从事其他重要工作,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分工,推动了工业和第叁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为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小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已跨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加入了WTO,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机械化管理领域信息管理工作的研究,对提高农机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水平,健全农业机械化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农业机械化的管理决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科学、合理地解决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中遇到各种的实际问题,利用近年来出现的信息处理方法——数据挖掘技术对农业机械化领域的宏观管理组织层和微观经营层这两个层次中的一些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具体内容包括: (1)利用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依赖度和重要度等概念研究了组合预测模型中的权重确定方法。通过建立预测方法与预测对象的关系数据模型,离散化属性数据建立知识表达系统,进而计算出预测模型对预测对象的依赖性和重要性以及组合预测模型中单个模型的权系数。并依据浙江省粮食总产量的历史数据建立基于粗糙集的粮食产量组合预测模型。 (2)针对现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估方法中存在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把模糊聚类方法和粗糙集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模糊聚类和粗糙集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方法。该方法从评价指标的统计数据出发,根据各指标中含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其权重。 (3)鉴于目前有关农业机械总动力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总量变化的预测方面的现状,在分析影响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系数对影响浙江省农机总动力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同时利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预测了浙江省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变化趋势。 (4)利用机器更新平均成本原理,给出了视情维修制拖拉机大修理周期间距、修理周期与更新界限的数学模型,并对此计算方法从拖拉机所有者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了视情维修制拖拉机最佳更新期与合理更新期的经济界限。 (5)针对现行农业机械化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净现值法(NPV)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性弱的问题,利用风险决策理论对现有的净现值评价模型进行改进和完善,并给出了风险型和不确定型投资项目的净现值(ENPV)分析模型。
付强[8]2000年在《叁江平原井灌水稻田间生产过程节水技术组装与综合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叁江平原低湿地农业综合开发研究》的一个子课题,通过系统研究,渴望为节水型井灌水稻栽培新模式以及叁江平原农业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叁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井灌水稻面积逐年扩大。但是地下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其今后发展的制约因素。过量超采地下水,大水漫灌,使得人为浪费水资源十分严重,地下水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致使每年出现大量吊泵和漏斗现象。每年农业用水占社会总用水的70%以上,而农业用水主要是水稻用水,占农业用水的90%。因此,研究节水型水稻灌溉新模式,掌握田间水分的运移规律,适时、适量、适温的灌溉,实现节水、增温、高产的目标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以叁江平原井灌水稻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田间生产过程,将晒水池、渠系、本田、农用机井、农业机械列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应用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起适合叁江平原地区的水量平衡模型,包括土壤渗透模型(晒水池、渠道、本田的渗漏规律)、水面蒸发模型、水稻需水量模型(腾发模型);用季节预测法建立降雨预测模型;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井灌水稻需水量预报模型;用频率分析法,求出设计典型年净灌溉需水量,并以此推求出设计典型年的设计灌溉定额、灌水定额与设计灌溉制度。探求了晒水池内水增温机理及其与晒水池内水流经路程、水的流速、气温及池内水深的关系,并建立起数学模型;建立了渠道内水增温与气温、渠道长度及渠内水流速(流量)的关系函数。详细研究了本田池内水温的分布规律及灌水方法,同时,对农用机井在设计规模下的选型、水泵型号、动力机匹配以及相应的农业机械的型号和规模与优序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典型小区的设计,将工程节水技术措施、耕作措施、田间管理措施、增温系统结合组装在一起,实现系统整体最优,最终实现节水20~30%,并在此基础上,对叁江平原地区发展井灌水稻允许面积进行了测算。以上研究结果,不仅对指导叁江平原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省其它地区的水稻生产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大庆农场农业机器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 朱振宁. 东北农业大学. 2001
[2]. 黄海农场农业机器选型与配备的研究[D]. 朱亚东. 南京农业大学. 2009
[3]. 基于非线性规划农业机器系统优化模型及应用[J]. 乔金友, 张雪珍, 衣佳忠, 孙健, 王福林.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7
[4]. 新疆玉米主栽区农机系统优化配置与规模经营的研究[D]. 张静. 新疆农业大学. 2014
[5]. 黑龙江垦区农机配套服务的内涵和动因分析[J]. 于晓秋, 冷志杰. 农机化研究. 2012
[6]. 农机配套服务的系统分析和协调优化模型研究[J]. 于晓秋, 冷志杰.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3
[7]. 基于数据挖掘和系统集成的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 郑文钟. 浙江大学. 2005
[8]. 叁江平原井灌水稻田间生产过程节水技术组装与综合优化研究[D]. 付强. 东北农业大学.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