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不良反应监测的价值分析论文_阳志勇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 421001

【摘 要】目的 分析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中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不良反应监测的价值。方法 筛选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救治的异位性妊娠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输血治疗后有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的3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凝血检验和血常规检验,对比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输血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常规指标均明显提升,但是两组之间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凝血功能指标方面,输血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常规凝血检验项目会出现异常表现,所以可以作为监测不良反应的指标而应用于临床中。

【关键词】常规凝血检验;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不良反应

异位妊娠也就是受精卵未着床于子宫,而是处于宫角、输卵管等位置,生长发育受限而流产,或是随着发育会使局部组织破裂,此时患者会出现强烈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还会因大出血而休克,严重威胁生命健康[1]。在抢救治疗中输血是主要方式,但是部分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面色潮红、皮疹等不良反应,会降低治疗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对常规凝血检验的监测价值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救治的异位性妊娠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输血治疗后有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的3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年龄区间22-38岁,平均(27.5±6.7)岁,孕周6-17周,平均(10.6±5.2)周,出血时长1-13小时,平均(6.3±0.5)小时,总出血量834-1876mL,平均(1215.6±22.4)mL;观察组患者年龄区间24-37岁,平均(26.8±6.4)岁,孕周7-16周,平均(10.2±5.4)周,出血时长1-14小时,平均(6.7±0.4)小时,总出血量875-1824mL,平均(1258.4±23.7)mL。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输血治疗。两组患者均根据出血量实施输血治疗,若出血量>1000mL,血红蛋白浓度<70g/L,并持续性出血,输注红细胞悬液;若患者FIB水平<1g/L,或APTT、PT水平大于正常值1.5倍,输注新鲜冷冻血浆或冷沉淀;若PLT水平<50×109/L,输注单采血小板;若新鲜冷冻血浆输注量>500mL需要对凝血功能复测,维持凝血指标在正常区间。

1.2.2 常规凝血检验。采集患者静脉血1.8mL,置于血凝真空管中,并颠倒混匀,使其充分混合后进行离心处理,时长15分钟,速率为3000r/min,血浆分离后进行常规指标检测。检测环境:湿度低于80%,温度20-25℃。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检验,血常规指标包括: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凝血功能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软件对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组间差异较大时,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

输血治疗前后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

输血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IB水平低于对照组,TT、APTT、PT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s)

3 讨论

在如今的社会中异位妊娠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输卵管异位妊娠最为多见,这与输卵管不畅、炎症、手术等有着一定关系,异位妊娠不仅胚胎无法存活,在发育过程中还会堵塞输卵管,破裂后会引发大出血。出血后会降低血容量,使各器官灌注减少,同时组织缺氧后容易产生酸中毒,加之凝血因子的流失,降低机体凝血功能,从而让出血加重[2]。通过自体输血、成分输血能够提升血容量、凝血因子量、器官供血量,从而让患者远离生命危险,但是输血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所以需要进行精准的监测,以提升输血的有效性[3]。

本次研究中,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观察组患者,与无不良反应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血常规检测各项指标水平之间差异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中,FIB上升至(2.08±0.48)g/L,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TT上升至(31.06±1.73)s、APTT上升至(42.36±4.25)s、PT上升至(21.03±2.18)s,与对照组相比较时间更长,两组对比有着较大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与血常规生理指标相比较,常规凝血检验能够更好的反应输血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这是因为在常规凝血检验中主要有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其中FIB是糖蛋白化合物,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若机体蛋白合成量减少,FIB会随之降低,而机体发生不良反应时蛋白合成会受到影响,所以FIB可以作为不良反应监测的指标;另外,PT、APTT均能够反应不同种类的凝血因子水平,而TT能够反应蛋白原的结构状态,当TT、APTT、PT时间变长时,表明凝血功能减弱,也表明此时容易诱发不良反应[4]。

综上所述,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常规凝血检验项目会出现异常表现,可以作为监测不良反应的指标,为预防和及时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参考文献:

[1] 苏丽. 异位妊娠致大出血患者不良反应检测中常规凝血检验项目的参考价值[J]. 中国实用医刊,2017,44(8):75-77.

[2] 田佳萍. 探讨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在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疗效监测和预测中的作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9):148-149.

[3] 黄瑞军. 探讨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在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疗效监测和预测中的作用[J]. 临床研究,2017,25(8):166-167.

[4] 徐晓军,李春蕾. 常规血液学检验在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效果监测中的意义[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4):124-124.

论文作者:阳志勇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不良反应监测的价值分析论文_阳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