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在周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民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些年来,人民币在港台地区及周边一些国家自发地形成了流通与使用。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大大提高了其地位。目前,在港台地区及周边国家,人民币不但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普遍接受,还开始充当边境贸易计价、结算工具,开始表现出承担区域货币职能的趋势。
兑换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民币现钞流出中国内地,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兑换需求。但是,在不同国家与地区,人民币的兑换形式有一定差异。
在蒙古,人民币已占当地流通现钞总量的60%。双方的银行都可以将对方的货币兑换成本国的货币。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的几个较大的外汇交易市场里,人民币和美元是成交量最多的外币。由于银行开设的兑换点成本较高,因而银行兑换点的密度较低,一些地下钱庄就利用其经营灵活的优势,在互市点、边境口岸等摆摊设点。
在越南,人民币的兑换主要是通过地摊银行进行,越南正规银行并不办理人民币的买卖业务。地摊银行遍布中越边民互市贸易区,主要提供货币兑换服务,一般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目前,该类摊点的合法地位已经获得越南官方的认可。
香港则存在大量的货币找换店,兑换十分便利,价格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兑换数量持续上升。
在台湾,兑换人民币的实质需求不断上升。目前,有关人民币在台湾银行挂牌的基本策略已经确定,如果两岸银行签订清算协定,让人民币和新台币有清算的机制,应当可以让岛内银行挂出人民币买卖汇率,实现人民币在岛内合法兑换。
流通及使用
人民币在港台地区及周边一些国家流通的数量不断增加,范围日益扩大。
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使用最具有代表性。由于内地和香港互为对方最重要的人员相互流动和旅游支出地,因此各类人员往来携带的人民币数量大为增加。据统计,在1996年到2001年之间,香港共接待了内地游客1890万人次,而香港人到内地旅游、探亲访友乃至工作的“北漂”现象也引人注目。人员双向往来导致大量人民币流往香港。据有关统计,目前在香港的较为稳定的人民币存量大约在500亿~600亿元之间,不稳定的流量也有600亿元左右。
人民币在香港的使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最初主要是中环、湾仔、铜锣湾等地的金点及首饰行的商家,试验性地提供人民币付款服务,最近,一些连锁便利店也加入了收兑人民币的行列,如遍布港岛的seveneleven便利店及诸多的屈臣氏连锁店内,会看到“欢迎使用人民币”的告示。目前,人民币在香港已经成为仅次于港币的第二大交易货币。
在蒙古,饭店、市场都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商家会很乐意接受,希望手头能有更多的人民币,方便到中国进货。许多蒙古人也持人民币到中国旅游、学习或看病。人民币已经成为蒙古人使用得最普遍的外币之一。
在与我国接壤的越、老、缅三国,人民币也有一定市场。据我国驻这三国使馆商务处介绍,三国与我国的边境贸易很活跃,人民币在这三国邻近我国边界的一些省份可以流通,而且很受欢迎。在越南,交通、购物都可以拿人民币直接付账;在老挝的北部省份芒塞省,来自中国重庆与四川的中国人非常多见,在他们之间流通的就是人民币,当地人也毫不拒绝人民币,老挝货币——基普由于发生过贬值,倒不怎么受欢迎;缅甸政府允许赴缅甸旅游观光的中国游客用人民币支付在缅甸旅游期间的费用,来缅甸旅游的每位中国游客可携带6000元人民币入境,不必向缅甸海关申报,在某些地方,市面上几乎见不到缅甸货币,甚至连当地政府也用人民币来采购货物;柬埔寨、尼泊尔两国也曾公开宣称,欢迎人民币在本国市场上正式流通。在泰国,人民币虽然没有在市场上直接流通,但在一些中国游客光顾较多的金店和旅游商品店里,人民币可以直接用来购物。
发展趋势
上述人民币的这种在外流通与使用是自发形成的,与真正意义上履行国际货币职能尚有很大差距。但是,随着人民币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扮演准区域货币角色,人民币在一定国家和地区事实上的自由兑换也将最终促进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进程。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使人民币汇率具有中长期稳定的可能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能性。
目前,我国已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但对于资本项目还有比较严格的管理。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可以大胆猜想,人民币的国际化可能走一条从准区域化到区域化最后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因此,目前人民币在港台地区及周边一些国家的流通,可以为条件成熟后的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必要的准备和经验积累。
人民币在周边部分国家的流通,在推动边境贸易发展的前提下,有利于我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贸易联系,推动区域贸易和投资合作,对于加强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存在的问题
由于人民币事实上并非可自由兑换货币,随着滞留在外的人民币数量的持续累计,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对中国内地经济及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在外人民币数量究竟有多大,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在其存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可能产生回兑的要求,对此,相关政策制定部门应早做准备。
其次,在外的人民币存量保持基本稳定,可能会自发地形成一个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其价格形成和调整机制可能有别于中国内地市场,可能出现较大价格差距,从而影响中国内地汇率水平。
第三,在外流通的人民币数量增加后,可能制约中国内地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效果。
第四,在外人民币形成的游资通过某种途径回到中国内地,如果投资于资本市场,有可能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
第五,在外流通的人民币持续增加后,将对我资本项目管理形成新的压力。
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人民币在外流通的现状和问题,并加强对其进行管理,为条件成熟后实现人民币区域化乃至国际化提供必要的准备和经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