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大开发要有新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有论文,新疆论文,大开发论文,新思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疆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内陆地区。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差别近年来有扩大的趋势。这表现为:沿海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快,内陆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慢,从而沿海地区人均收入提高的幅度大,内陆地区人均收入提高的幅度小,沿海地区城市化的程度高,内陆地区城市化的程度低等等。这种差别扩大的趋势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后果:本来资金不足、人才不足的内陆地区的资金与人才纷纷流入沿海地区,使资金与人才的分布更不均衡,使内陆地区发展经济的障碍增大,与沿海地区相比,也就更加落后,更缺乏经济发展的后劲。
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是怎样形成的?这既与历史条件有关,又同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差别有关。从历史上看,许多沿海省市过去就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工业基础较好,教育比较普及,人才较多,交通运输条件比较好,商业比较兴旺。而内陆省份以前多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工业基础差,教育普及率低,人才缺少,交通不便,商业也不发达。因此,历史上沿海与内陆就有很大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开放城市在政策上曾经享受较多的优惠,这又进一步促使沿海与内陆在经济增长速度与人均收入提高幅度上的差距扩大。这些事实都是不容抹煞的。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忽略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影响。这是近年来造成沿海省份与内陆省份收入差别扩大的最重要的因素。
内陆省份,国有企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大,计划经济的影响也大。宏观经济紧缩后,国有经济所受到的限制要比非国有经济大得多。因此,沿海省份在宏观经济紧缩后,还能依靠非国有经济比较快地增长而增加人均收入,内陆省份则因国有经济的停滞或萎缩以及领不到工资人数的增多而同沿海省份之间扩大了收入差距。这个事实同样是不能否认的。
对包括新疆在内的西部地区发展问题的讨论,应当以承认以上事实为出发点,否则难以从体制改革的高度、从市场经济运行的高度来进行分析并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进入21世纪后,国家将把开发西部地区作为一项重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而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疆以自己的资源丰富和幅员广阔的优势,必然会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确立自己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思路,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要知道,内陆地区,即使是那些人均收入仍处于很低水平的贫困地区,也不是没有任何经济优势的,只不过那里的经济优势还是潜在的优势,而不是实际的优势。因此,要加速内陆地区、包括贫困地区的发展,一是要正确认识本地的优势何在,二是要设法及早把潜在优势转化为实际优势。
地区的潜在优势通常是指本地区客观存在的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后,才会形成实际优势。潜在优势向实际优势的转化,依赖于人们能否合理地利用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和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一个地区,如果能充分利用和合理组合本地区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以尽可能少的生产要素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那么经济增长率就会提高,人均收入就会上升,而地区的经济结构也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得到调整,趋于协调。所以内陆地区的经济优势的确定与发挥,是摆脱贫困、调整地区结构的一个重要条件。
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涉及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协调问题,政府应采取适当的调节措施来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政府需要从财政与金融等方面采取措施,引导企业之间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加速经内陆地区的发展,鼓励生产要素过剩的地区的生产要素流入该种生产要素不足的地区。但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政府不应当采取单纯“输血”的方式来对待内陆地区的开发,而应当着手增强这些地区自身的“造血”能力,使其通过自身的发展来摆脱贫困、落后状态。尽管如此,对内陆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开发而言,“输血”在发展初期仍是必要的。不“输血”,经济无法启动,哪里还谈得上形成自身的“造血”能力呢?不能单纯依赖“输血”,不等于不需要开始时的“输血”。宏观调控中应当加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内陆地区的倾斜度,理由正在于此。
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东部与西部之间地区收入差距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这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在现阶段,还必须允许东西部之间一定的收入差距的存在,这样才能为协调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并为最终缩小与消除这种差距准备条件。我们应当更多地考虑东部与西部之间的经济协作关系,使这种经济协作关系既有助于东部地区的经济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又有助于内陆地区在下一阶段也能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并使收入的大幅度提高成为现实。
东部与西部的经济协作应依据各自的生产要素优势来进行。东部的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土地使用费的上升,将逐渐使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内移。东部地区的一些企业还将通过加强横向经济联合的方式,同西部地区的一些企业进行多方面的协作,包括提供资金,提供先进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这就可以使东部地区的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并使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上升。协作的形式要根据行业、地区与企业规模而定。可以采取参股或控股的方式,组成东部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孙公司,也可以采取松散的协作方式,东部企业与西部企业仍保持独立的组织机构,而是在生产与经济方面维持协作关系。
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西部地区的带动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帮助应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通过对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资的增加,使西部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条件,并使东部地区的企业感到向西部投资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国家应在政策上给予西部省份以优惠,让西部的非国有经济获得更快发展的可能性。西部的失业问题在较大程度上要靠非国有经济来缓解,西部的一些资源的开发也要依赖非国有经济的积极参与。非国有经济的范围是广泛的,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合作经济、中外合资经济等。
西部地区自身也应当转变观念。国家的帮助、东部地区的协作,虽然都是必不可少的,但绝不能因此持有“依赖”与“等待”的想法。西部省区自己应加快改革,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高效益,发现并挖掘自己的潜在优势,开辟财源。西部地区内部的差距也不小,城市与乡村、中心城市与边远县市的差距都相当大。如果西部省与省之间、市县之间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广泛开展协作、交流,这对于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西部经济的活跃与否,不在于本地的企业究竟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而在于本地的企业是不是有效率,有竞争力,有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力量。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是一切无效率而又不进行改革的企业,并不局限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没有竞争力,没有效率,一样会歇业,一样会跨掉。至于国有企业,只要通过改革,效率不断提高,竞争力日益增强,那么它们肯定会兴旺发达,而不会被淘汰。这一点已经被事实所验证。对于新疆来说,国有企业改革之所以具有首要的意义,因为这是振兴经济的关键,也是持续增长的关键。
(该文摘自厉以宁先生为《迈向21世纪的新疆》一书所作序言,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