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混凝土路基路面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论文_曹国强

公路混凝土路基路面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论文_曹国强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24

摘要:主要对目前路基、路面在使用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进行分析。并根据其病害的实际情况来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可以通过文中的分析来加深同行业工作者对各项病害的认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从而有效地提升公路的维护保养水平,保证公路项目运行的安全性。

关键词:沥青路面;路基;病害分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B

引言: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也在不断发展,这就使得道路承载的运输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问题也在不断增加。路基路面是道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路基路面病害治理在道路工程养护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1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

1.1 裂纹可分为净裂纹、纵裂纹和横裂纹

干净的裂缝通常是由于路面整体强度不足,湿软基础,稳定性差等原因造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沥青路面变脆,形成网状裂缝。在本文中,认为通常在旧路面和新路面的拓宽处,或者由于路面不平坦沉降引起的半填方半开挖路基的加宽处产生不均匀的纵向裂缝。弯曲裂缝通常是由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及路面结构的收缩引起的。

1.2 水害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早期病害也是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水损害往往是由于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沥青混合料混合不均匀,压实效果差以及沥青路面空隙过大等原因造成的。除沥青混合料水分损失和空隙率过高的不均衡原因外,还与沥青与砾石的粘结性或防剥落剂的存在,交通量的大小,重载车的比例和降雨量等有关。

1.3 松动过程是颗粒从沥青混凝土表面脱落的渐变过程

颗粒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损失是颗粒脱落的主要原因。有可能是填料粒径过大的填料,沥青膜附着在灰尘上,不与骨料颗粒结合,表面摩擦磨损沥青膜脱落,致使骨料颗粒脱落,这主要是由于聚集体中泥浆含量高。在发生表面分离的地方,大多数小聚集体倾向于缺失。偏析表面上的粗骨料与粗骨料接触,仅在少数接触点处,沥青膜与骨料结合。为了保证沥青混合料的粘结,需要高密度的沥青混凝土表面,如果沥青混合料的密度不足,混凝土将容易从混合物中脱落并形成局部松动。

1.4 沉陷,这通常是由局部变形过大造成的

通常由于驱动载荷过大,基层强度不足以及自然因素导致的路基沉淀所造成的。对于大面积沉降来说,通常是由路基(高填方面积)或局部滑动面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主要原因是路基压实程度不足,特别是在一些高填方,难加密的半填充半开挖路段和施工两端。

1.5 坑道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劣化问题

原因是当混合料温度过高时,沥青老化,附着力降低,脆性增加,在车辆载荷作用下容易形成坑洼;混合物温度太低,扩散不均匀,压实不够。很容易形成一个坑。路面下层的填筑高度没有严格控制,导致沥青顶层厚度不足,因此容易在行驶载荷下“取走”这部分混合料,形成坑道。

2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防治措施

2.1 设计方面

在设计中,从现行设计规范的角度出发,设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沥青混凝土设计,缺乏科学的计算与分析,容易造成设计与现场环境的不一致。车辆荷载水平换算可能存在较大偏差,特别是重载时应考虑路基的影响,在一些雨水丰富的地区,没有考虑路面降雨所带来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施工质量方面

优质的施工设计,高质量的质量管理是高品质施工的基础。科学建设是高质量的保证。材料的选择和分配,特别是在材料采购部门,应选择一个或两个供应商,以保证连续施工和材料质量。应特别注意沥青混合料的配合设计。对于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所以作为交通行业的标准,从立法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尽快推行实施。从施工工具和混合能力的角度来看,摊铺机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单元,采用前后同时进行交错式施工,重点关注路面纵缝的成型和轧制技术,保证沥青混凝土摊铺质量。

2.3 建筑与养护的关系,我们认为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只有长期保持良好的路面使用性能,才能为公路建设提供巨大的投资效益

为了保持良好的技术条件,必须建立强大的维护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护和保养实际上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就路面维护和维护之间的关系而言,长久以来人们一直等待,直到路面开始损坏,才开始修复它,缺乏对路面养护的前期预防,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沥青路面的质量问题。预防性维护实质上是一项定期的强制性维护措施,无论路面是否受损。预防性维护的最佳时机应为道路状况良好或只有疾病迹象时。

2.4 在疾病治疗前,对病情进行现场调查,根据疾病的类型,大小和易发率等确定最佳治疗方案,以确保快速,有效和安全的维修工作

3 道路维修方法

3.1 预防性维修是一种新的维修策略和概念,也是一项技术体系

如果要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行水平,必须进行预防性维护。适时预防性维护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保持高水平的服务。同时,在道路生命周期中应用了一系列最佳的成本效益维护技术,如科学决策和工程应用技术。在维修策略上,能够保持路面疾病发展缓慢,路况良好,处于一定阶段。预防性维护可以同时修复路面功能损坏,有效延缓路面冲刷构造的破坏。根据我国公路养护实际情况,公路养护公司的建立是一种较好的经营管理模式。

3.2 专业维修队伍

公路养护公司是公路养护维护的发展方向:以独立核算为主,独立自主,合理制度设置和人员配置的独立法人为确保IM⁃PL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因此,在组织中,人员选拔应遵循行政部门的综合职能。经理和技术人员应该致力于多任务处理。

3.3 坡面水害修复,轻型路基路面由于坡面的冲刷和摧毁而出现垮塌沉陷频繁发生,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在雷雨天气中,短期降雨强度较大,坡面侵蚀剧烈。另外,N力较强,容易发生点坍塌护坡,长期连续降雨,导致坡地土壤吸水量达到饱和状态,坡体重量明显增加,土壤粘度不断减弱,其原因是:坡度由坡度倾斜到肩梯的倒塌。为了修复水害,每年都要进行大量的项目,投入大量的设备、人员和材料,规模不低于新建工程,因此坡面必须得到充分维护,克服所有外在因素,防治道路水毁。

3.4 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

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平整度受许多因素影响, 如果没有进行养护或者养护的不到位, 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可能会出现路面沉陷的情况, 这种情况是由路基发生了形变所造成的。对此我们要科学应用沥青再生技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主要由油、沥青与胶质等组成, 在长时间使用后, 由于车辆超负荷运载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导致了沥青路面结构针入度减少、延度降低以及软化点上升,从而引起其黏性降低, 出现裂缝等问题。这时候可以利用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去解决以上问题, 该技术是在制作混合料的过程中, 将一定比例的再生剂掺入其中, 然后进行加热搅拌, 使其发生定向的物理化学反应, 当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不太严重的损害时, 能够恢复其使用性能, 若比较严重,就需要添加一定的新沥青。

结束语:

总之,道路的早期破坏已成为沥青混凝土的主要危害之一,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重视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和质量,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降低路面病害发生的可能性,结合具体的路面病害,采取科学的养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从根本上提高高速公路的整体水平,保证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牛国强. 沥青路面破坏原因及防治策略[J]. 山西建筑,2010, 36(15):284- 285.

论文作者:曹国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  ;  ;  ;  ;  ;  ;  ;  

公路混凝土路基路面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论文_曹国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