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当前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研究
郄双泽,关景媛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130024)
摘 要: 在国家政策引领、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大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提升等背景下,我国马拉松运动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突出表现在赛事数量规模剧增、商业价值提高和逐渐融入大众文化生活等方面。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还存在赛事服务体系不完善、主办方管理水平欠佳以及群众科学参赛意识淡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马拉松运动的健康发展。以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中的AGIL结构功能框架为依据,从学理层面系统研究我国马拉松运动的项目适应、目标达成、资源整合和政策规范4个方面,并提出马拉松运动规范发展相应举措是体育科学必须解决的急迫问题。
关键词: 结构功能主义;马拉松;体育赛事运营;群众体育;AGIL
马拉松运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在国际范围内普及度极其广泛的跑步运动项目。近年来,我国的马拉松运动备受大众青睐,成为全国范围内“热度”最高的大众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由此推动了我国马拉松运动的飞速发展。但是,相较于国际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历程,我国的马拉松运动起步甚晚,在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背后仍存在各种问题。厘清当前我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现状,探索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阻碍,并以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给出解决措施与建议,无疑对我国马拉松事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当前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背景
1.1 国家政策的引领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自2014年起,国家相继推出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均强调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实现“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1]。同时,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在会议上表达对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视:应将体育事业的发展上升到重要地位,并将体育梦视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2]。马拉松赛事是最贴近群众生活的大型体育赛事,其蓬勃发展必然会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贡献出绝对的力量。由此,各相关体育部门也在积极响应政府的引导,在2017中国马拉松年会上中国田协发布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关于加强马拉松赛事监督管理的意见》《马拉松产业规划(2018—2020》《中国马拉松管理文件》等,指导着我国马拉松运动不断发展向前。
1.2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出,在人均GDP达到5 000美元以上时,文化消费会出现泉涌式爆发[3]。我国人均GDP在2011年时就达到了5 000美元以上,而2011年也是我国马拉松运动的萌芽元年[4],为日后马拉松运动的高速发展奠定了社会经济基础。另一方面,高数量大规模的马拉松赛事也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以及其他相关衍生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以2015年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事为例:该赛事实现了总计1.29亿元的经济效益,人均经济效益达3 225元[5],远超过了当地旅游业甚至直逼制造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到2017年,我国的马拉松产业更是与篮球足球等产业并驾齐驱,成为了我国体育产业的“三巨头”之一。我国马拉松运动与社会经济由此形成了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1.3 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使得很多城市居民的身体状况呈现出亚健康状态,人们开始普遍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愉悦身心,是大众的需求所在。根据中国产业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体育市场深度评估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跑步”运动是我国人民大众最常参与的体育活动之一[6]。此外,人们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空间的解放使其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去关注和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休闲活动。马拉松运动作为一项以跑步为主要内容且同时具备休闲娱乐与健身功能的体育活动,人们既可以成为参与者又可以成为观看者:作为参与者可以体验战胜对手的乐趣和自我超越的自豪感,作为观看者则是去享受竞技体育所带来的感官刺激。在当前人民大众多方面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中,马拉松运动也必将走向备受青睐的发展高潮。
2 当前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的表现形式
2.1 赛事数量规模与日俱增,全国各地百花齐放
自2011年以来,我国的马拉松运动迎来了百花齐放式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马拉松赛事场次方面,根据中国产业网和中国田径协会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官方注册的马拉松赛事场次数量从2011年到2015年之间从13场激增至134场,同比增长接近1000%[7];2017年全年仅 A、B类赛事就已经达到了256场,同比增长了183%[8];截至2019年2月已通过认证的B类以上的赛事也有35场。2)在马拉松赛事的参赛人数方面,从2011年的40万人次增长到了2017年的500万人次,6年间同比增长超过了11倍。3)在马拉松赛事开展的覆盖面积方面,自1981年北京首次成立城市马拉松赛事至今,杭州、长春、上海等17个城市也陆续成立了独立的城市马拉松赛事[9];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7中国马拉松年度工作报告》中公布了2017年我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覆盖了包括西藏在内的31个省区直辖市的243个城市,较上一年增加了101个城市。另外,2018年中国田径协会还举办了脱贫攻坚“小康之约”以及振兴西部“长征之路”等系列马拉松赛事[10],拉开了我国马拉松赛事“百花齐放”的序幕。
2.2 马拉松产业规模和经济效应的大幅度提升
从表3可知,广西贫困县金融总量规模指标(FIR)系数为-0.031,t检验值为3.638,在1%的水平上达到显著;而金融转换效率指标(SLR)系数为0.005,t检验值为0.329,没有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金融转换效率指标对广西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并不明显。剔除变量(SLR),继续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表4的参数估计。
2.3 马拉松与大众社交网络的不断融合
马拉松赛道占地面积广、涉及部门繁多、参赛运动员基数大、运动员人群分布复杂、服务保障工作繁多,这决定了其管理的难度是所有专项体育赛事中最大的[17]。首先是竞赛路线设置不科学的问题,出于通过马拉松赛事实现城市宣传的目的,赛事承办方会将赛道设置在途经地标性建筑的主干道上,而赛事期间的交通管制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们的出行。另外,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也在跟随城市马拉松的“大流”举办小规模的赛事,会严重影响该乡镇的道路通畅。其次,赛前志愿者的培训以及志愿者调度管理水平不足,导致了志愿者素质参差不齐和志愿者资源分配不均。此外,赛事报名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是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根据中国田协的规定,参赛成员必须提交相关体检证明方能参赛,但是提交了体检证明并不能证明运动员的健康状况,替代体检等情况也屡见不鲜,如2016年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发生的“替跑者”猝死事件[18]。一个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确实可以弘扬城市形象,但是盲目跟随“热潮”就真的可以发挥其价值吗?这是值得各赛事承办运营单位反思的问题。
3 当前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3.1 赛事服务保障不到位
马拉松运动的发展虽然推动了我国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的发展,但是在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中产生问题也在所难免。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中国马拉松管理文件》对我国马拉松赛事的饮水站、公共厕所以及医疗设施等服务保障工作进行了规定[15],但是这只规定了举办马拉松赛事的最低标准,诸多事件都表明了这个标准并不能保证满足赛事的服务需求:在公共厕所的设置上出现了质量欠佳的问题,如2017杭州马拉松赛上出现的“遮羞布”厕所;在补给品的配置上出现了配置失调,如2018长春国际马拉松赛前两个补给站饮用水供给不足等。另外,参赛者受伤、昏迷和猝死等事故是最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根据新华社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4—2017年的比赛中共有17人猝死[16]。很多赛事筹备过于仓促,导致饮水站和公共厕所无法及时布置完善,只得采取应急处理;赛事医疗团队的启动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保证“随叫随到”;另外很多赛事的策划仍缺乏完善的应急预案等问题。
3.2 赛事管理体系不成熟
不同于其他竞技体育项目,马拉松运动极具包容性,给所有业余爱好者提供了可以和专业远动员竞技交流的平台,这使得人们不再把马拉松看成是一项专业体育竞赛。而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也开始与体育赛事产生了良好的契合——如我国第12届全运会就是网络微博微信全面应用的“微博全运”[12]。据尼尔森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体育人群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有59%的体育人群会在朋友圈或微博等社交平台晒出运动照片或成绩[13]。人们在微信运动和QQ运动等社交平台展示“马拉松”风采是一种时尚“潮流”的表现。同时网络社交平台的公众号等功能也为各马拉松赛事提供了赛事宣传和参赛报名的网络渠道。以2018长春国际马拉松为例:该赛事从赛前宣传、报名到赛事直播均实现了网络化——即设立微信公众号进行赛事宣传、线上参赛报名、实况赛事直播等。另外,根据赛事官方发布的数据,在网络线上报名参赛渠道开通仅24小时之内就有超过10 000人报名参赛,并在5天内就实现了30 000个参赛名额全部报满,同比上届提前了两天,报名效率大大提高[14]。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为马拉松带来了高热度的发展传播。
3.3 群众科学参赛观念不正
以上种种现象表明,看似“火热”的马拉松运动赛事背后背负着如此沉重的问题,因此要认清我国马拉松运动中各系统结构的功能定位,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对策。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以结构、功能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认为社会系统也和生物生命系统一样由各个器官子系统构成,并发挥其各自的功能从而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其中的AGIL结构功能分析框架,更是专门用来分析社会系统结构功能结构的科学研究框架,适用于任何社会系统内部的结构功能定位以及找出各系统内部的问题矛盾,对社会系统治理方面的研究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体育也是一个整体的社会系统[19],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将我国马拉松运动看作整个社会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并将我国马拉松运动的适应、目标、整合、维模模型(即AGIL模型)建构出来,对分析并解决当前我国马拉松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具有良好的适切性。在我国马拉松运动这个系统中,社会适应功能主要表现在为高速发展中的马拉松运动配置相对应的发展资源和发展环境,从而适应我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趋势,增强马拉松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功能主要表现在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目标的达成上,包括马拉松赛事的发展目标以及大众马拉松运动的发展目标;整合功能主要表现在资源的整合,即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资源的整合,包括人力、财力和环境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上;维模功能主要表现在实现马拉松赛事运营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以此保证整个马拉松运动发展系统的稳定性。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以实现我国马拉松运动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保证各方面的平稳运行。
Compound 2 amorphous powder; [α]D25 +9.6 (c 0.10, CHCl3); IR (KBr) νmax = 2924, 1719, 1459, 1254, 1055 cm–1; 1H- and 13C NMR (CDCl3), see Table 1; HRESIMS m/z 635.3187 [M + Na]+ (Calcd for C35H48O9Na, 635.3184).
4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当前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对策
随着马拉松赛事“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运动轨迹、炫耀自己的运动成绩已成为人们运动与生活的常态。在信息高速畅通的今天这种现象还具有极强的辐射性,一旦某人在朋友圈内晒出自己参加马拉松赛并成功完赛的“壮举”,好友们也会受其影响开始关注并尝试参与马拉松赛事。据笔者在2018长春国际马拉松比赛现场进行的有关调查,发现有将近3成的参赛运动员是受其朋友影响或在其朋友的怂恿下参赛的。由此可见,这类参赛者只是在“从众”与“炫耀”心理的驱使下参赛的,而并非是真正了解并热爱马拉松运动而去参赛。科学安全地参加马拉松比赛需要具备一定的竞技水平和能力,而显然这些盲目参赛的“运动员们”并没有形成科学正确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观念,甚至对自身的身体状况还不甚了解。这些参赛观念、动机和心理是导致参赛者在比赛中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国内马拉松赛事数量和规模的“井喷式”增长,赛事品牌的影响力以及商业价值也随之凸显出来。据《2017年中国马拉松大数据》显示,2017年马拉松总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700亿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11]。民众对马拉松运动的极高关注度也使得相关衍生产品,如专用跑鞋、专用服装、电子智能计步仪等都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火热”态势。此外,国内各大公司也开始广泛“撒网”——为各马拉松赛事提供赞助及冠名等以此发掘其商业价值。笔者在担任2018长春国际马拉松志愿者时发现,该赛事是由一汽红旗公司冠名的,其下的产品宣传贯穿了该赛事的各个角落:在赛程沿途共布置有70余块带有其产品广告的标志牌;运动员号码布上、起点以及终点的条幅上、公共厕所标志上也均有广告出现;该公司也有超过1 000名员工参加了此项赛事。此外,覆盖全国的电视网络实况转播和新闻媒体报道扩大了商业宣传范围,使马拉松赛事品牌影响力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4.1 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的社会适应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如果一个社会系统要实现整体目标的最终达成,必须具备将人力和物力组织起来的能力,在社会系统中能承担这一功能的社会结构一般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我国马拉松运动这一社会系统中,承担系统目标达成功能的社会结构主要是中国田径协会和地方各级马拉松竞赛管理部门。当前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的总目标是推动我国马拉松赛事平稳发展并由此带动大众体育全民健身的发展。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各级管理部门应在以中国梦为核心的总社会系统价值体系的指导下,确立对马拉松赛事的管理理念,建立分工职责明确的各级马拉松赛事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合理界定各子系统的边界,确立竞赛组织规范和激励机制等。具体措施如下:1)在各地田径协会或相关体育组织内建立层层负责的马拉松赛事管理部门,严格审批各级马拉松赛事,同时全方位有效监督赛事组织机构的运营行为;2)成立相关赛事监察委员会对举办中的马拉松赛事进行不定期现场检查和工作指导,实现立体式的赛事监管,避免出现“表面工作”和“钻空子”的越轨行为;3)定期召开马拉松赛事运营会议,进行赛事运营的现状反馈、总结问题并及时纠偏,有效提高赛事运营质量;4)设立赛事运营评价体系,对各赛事组织机构举办的马拉松赛事运营情况进行量化评级,并按此评级对各组织机构进行奖惩。如对问题较多、评分较低的赛事予以通报批评,引起其重视并加以改正;对评分优秀的赛事予以宣传和推广,提高各组织机构兴办和谐安全的马拉松赛事的积极性。
4.2 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的目标达成
我国的马拉松运动发展系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1)马拉松运动发展系统的社会适应是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大环境中获取足够的资源和发展空间,然后再将这些资源和空间在马拉松运动发展的子系统中进行合理的统筹配置,以此激发次级子系统的行动动机,推动我国马拉松运动的社会化和规范化,建构更适宜马拉松发展的系统环境,为马拉松运动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维持机能,实现我国马拉松运动的可持续发展。2)在马拉松运动系统的内部,可以将其再划分为马拉松运动管理系统、马拉松赛事运营系统和大众马拉松运动系统3个次级子系统。马拉松运动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对其他两个子系统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资源调控,控制它们的越轨行为维持上级系统的稳定;马拉松赛事运营系统则是以创造经济利益为动机,发挥创造马拉松赛事的体育产业功能并为其他两个子系统提供赛事资源;而大众马拉松运动系统则是提供参与马拉松运动的主体,以实现大众体育全民健身、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动机。3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共同维持整个马拉松运动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由此应当正确认识其内部系统的功能定位,达成资源的流转实现马拉松运动系统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母系统中的社会适应。
粪便样本经高通量生物学信息分析,共得到15个菌门,相对丰度大于1%的门类见表2,其余相对丰度低于1%的门类见图1。经分析可以得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为粪便细菌中的优势菌门,添加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3个试验组中厚壁菌门、螺旋体门的相对丰度都有所提高,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有所下降。其中试验2组中厚壁菌门、螺旋体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三个组,且差异显著(P<0.05),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3组且差异显著(P<0.05)。
4.3 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的资源整合
社会系统的资源整合是整个系统能量流通的源泉,也是实现其自我再生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更是实现系统目标的基础。通常社会系统中的资源整合一般是指对其内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整合,而在我国马拉松运动系统中的资源整合则是对人力、社会和环境资源的整合。1)人力资源的整合。应整合马拉松赛事管理人才、志愿服务人才、医疗服务人才等,建立均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各马拉松赛事的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水平,实现马拉松赛事管理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的专业化。2)社会资源的整合。应当致力于推进马拉松赛事的社会化,让更多的民间志愿团队和承办运营机构加入马拉松运动运营中来,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开发赛事商业价值的同时凸显赛事的人文关怀。3)环境资源整合。马拉松运动的场地资源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整合管理,统一设置赛道的选址规范,定期对适合开展马拉松的城市街道进行大众征集,同时对不适合开展马拉松赛事的乡镇街道予以协调帮助,如与相邻的其他具备办赛环境条件的乡镇协调联合承办赛事等。
2.对于日常生活用房,这类项目的服务对象比较固定,学生和教师住宿在一定期间是固定的,便于统计核算,成本补偿和分担可以准确核定,同时可以实行适当的商业性开发,运营收入较多,这些项目适用于BOT或者BOO(校医院和学术交流中心),付费机制可以采取使用者付费。
4.4 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的规范维模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系统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是其是否得以保持良性运行的依据,而内外部环境需要共同认可的体系模型才能得以维持稳定。同样,为了使我国马拉松运动系统实现规范维持,就必须重视其所处内外部环境的状态。在内部环境中,最首要的就是要规范赛事运营。上文曾提到当前我国的马拉松赛事组织运营机构过分追求赛事的商业价值忽视了参赛群众的安全保障。本应是以人为本的竞技赛事,却是如此“本末倒置”,这显然是不符合当前社会系统价值体系的。因此,应当端正赛事组织运营机构的办赛观念,划清其权利与义务的界限,形成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赛的理念,并督促其做到以下3个严格:1)严格进行赛前风险预控与防范工作,如对比赛当天的天气情况、赛道路况和赛事公共设施安全隐患等存在事故风险的因素进行逐一排查并拟定相关应急预案,最大限度保证赛事安全。2)严格按照中国田联的相关规定布置赛事公共服务设施,制定科学合理的饮用水资源配置方案,确保每一个赛程补给站都有充足的资源供给;合理配置充足的公共厕所蹲位,保证每一个公共厕所都清洁便利;根据赛事规模在赛事起点终点处设置面积合适的选手休息区和赛后放松恢复区,并配备专业的赛前准备活动以及赛后恢复活动指导员,为每一个选手提供优质的赛前赛后服务保障。3)严格赛事报名工作的管理,适当提高报名“门槛”等限制参赛运动员数量的过度增长;对报名参赛的运动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赛事报名渠道实行实名制报名并对报名者身份信息进行核验,对参赛运动员的身份和其提交的体检报告进行真实性抽查,对高龄或者有慢性病史等不适合参赛的报名者进行劝导并限制其参赛;在比赛之前应做好运动员人群的区分和预控工作,并在比赛过程中配置合理比例的专业人员全程实时监控,对身体不适的运动员进行及时医疗保护和生命体征监控,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保障体系。在外部环境中,应当利用新闻媒体以及网络社交平台,向人民群众以及参赛运动员宣传马拉松运动“正能量”的价值规范。如在网络平台上上传安全科学马拉松的科普短片等,为群众提供科学健康参赛的知识指导,促进其养成科学健康的运动习惯等;建立网络在线咨询服务系统,为有意参加竞赛的群众提供参赛咨询服务,根据其提交的个人体检信息为其推荐适合其参加的项目距离,令其正确认识自身的身体素质情况,实现每一名参与群众都能安全运动、健康竞赛、量力而赛的价值导向。
5 结语
时至今日,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的“热潮”已然袭来,在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浪潮背后,赛场事故等各种问题的逐渐暴露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最重要的是如何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寻找合理的解决措施。我国马拉松运动在组织监督管理上存在的不足、系统资源整合的不到位以及参与人群价值观念不端正等是这些问题的根源。要解决马拉松运动存在的根本问题,就要正确认识其组织系统的结构功能,并在其社会适应、目标达成、资源整合和规范维模4个功能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系统功能的最大化。由此推动我国马拉松运动的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其在我国全民健身推进过程中“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微波检测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波介质材料的研究上.溶液物质在微波场中的行为与自身的极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极化程度可以由介电常数加以表示.溶液物质的介电常数通常与外界因素如浓度,温度和频段等存在一个确定的非线性关系[4].可以利用这种关系确定液体的成分.
参考文献:
[1]中国田径协会.中国马拉松赛事举办场次与人数统计[EB/OL].(2016-05-28)[2019-01-15].http://www.athleticsorg.cn.
[2]2016年中国马拉松赛事注册场次、参与人数增长迅猛、百度搜索指数及百度媒体指数稳步提升分析[EB/OL].(2017-03-07)[2019-01-15].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03/501525.html.
[3]张晓琳.我国马拉松赛事“热”现象的价值解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4):118-122.
[4]中国田径协会.2017中国马拉松年会召开于洪臣作工作报告[EB/OL].(2018-01-25)[2019-01-15].http://www.athletics.org.cn/competition/news/2018-01-25/528359.html.
[5]中国田径协会.2017年中国马拉松大数据[EB/OL].(2018-01-26)[2019-01-15].http://www.athleticsorg.cn.
[6]高萍.大型体育赛事网络传播中城市形象的提升:以十二运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5):87-92.
[7]中国田径协会.专访水涛:马拉松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变迁[EB/OL].(2018-12-05)[2019-01-15].http://www.athletics.org.cn/marathon/news/2018-12-05/537174.html.
[8]“长马”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召开,5月27日蓄势待发.长春国际马拉松组委会[EB/OL].(2018-05-25)[2019-01-15].http://www.changchunmarathon.com/news-temp.html?id=142.
[9]国务院办公厅.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EB/OL].(2017-01-24)[2019-01-1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14/content_5167886.htm.
[10]徐宇丹.中国城市马拉松热背后的冷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6(4):108-111.
[11]吴燕丽.马拉松参赛者服务需求的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12]连平.2018 GDP增速预期放缓货币政策仍将稳健[N].第一财经日报,2018-01-09(A11).
[13]韩鹏.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7.
[14]2017—2022年中国体育市场深度评估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EB/OL].(2016-09-10)[2019-01-15].https://www.chyxx.com/research/201609/453483.html.
[15]中国田径协会.中国马拉松管理文件[EB/OL].(2018-04-23)[2019-02-10].http://www.athletics.org.cn.
[16]中国马拉松赛事大数据[EB/OL].(2017-06-10)[2019-02-10].http://www.xinhu-anet.com//legal/2017-06/10/c_1121119181.html.
[17]韦霞,张俊斌.我国城市马拉松赛发展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1):16-19.
[18]马拉松替跑猝死案:主办方是否侵权谁该担责?[EB/OL].(2017-06-10)[2019-02-10].http://www.xinhuanet.com//legal/2017-06/10/c_1121119181.htm.
[19]熊欢.论功能主义理论在体育社会学中的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2):13-16.
Development of Marath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QIE Shuangze,GUAN Jingyuan
(North 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6,Jilin,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policy guidance,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apid promotion of mas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marathon sport in China shows a trend of rapid development,which is highlighted in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and scale of events,the improvement of commercial value and the gradual integration into mass cultural life.However,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development,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such as imperfect service system,poor management level of organizers and weak awareness of participants in scientific competition,which seriously restri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arathon.Based on the AGIL framework of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four aspects of marathon sport in China:project adaptation,goal attainment,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policy regulation from the academic level,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athon sport regulation are the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sports science.
Key words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marathon;sports event operation;mass sports;AGIL
中图分类号: G80-0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0560( 2019) 06-0050-05
DOI: 10.12163/j.ssu.2019.06.07
收稿日期: 2019-06-17;修回日期: 2019-07-0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CTY001)。
作者简介: 郄双泽(1994—),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通信作者: 关景媛(1985—),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E-mail:guanjy727@nenu.edu.cn。
责任编辑:乔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