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理论论文,进一步提高论文,课教学论文,思想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1)19-0004-06
自2006年开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切实贯彻“05方案”,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统一编写的教材保证了教学基本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着学理支撑;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爱岗敬业,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的独立设置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状况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好时期。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各个院校以及各个班次的教学状况是不平衡的,甚至是很不平衡的,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今年年初颁布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以下简称《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本文拟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吃透教材内容,自觉跟上教材的不断修订
高水平的教材是高质量教学的基础,吃透教材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为贯彻“05方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被纳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系列,不仅由来自全国的知名学者组成教材编写课题组承担编写工作,而且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组织审议。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还亲自审定了教材的编写提纲和书稿。通过这样一系列环节,确保了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这是以往编写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无法与之比肩的。新教材比较好地体现了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具有一种新的引领作用。比起以往的教材来,新教材将阐述问题的着力点由“是什么”调整到“为什么”,这样做也有利于减少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学习内容的简单重复。教材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产生了一种向上引导、不断提高的作用。
除此之外,新教材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教材出版之后,根据形势的变化,按照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部署,教材编写课题组适时地对教材进行修订,体现了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增强了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几年来,这种修订大体上一年安排一次。到2010年6月为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本教材先后修订过3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本教材已经修订过4次。
教育部在《建设标准》中明确规定,各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这其中就包括要注意教材的不断修订,要自觉使用最新修订的教材。
为什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要不断修订?这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功能和特点所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理论性和政治性都很强的课程,它强调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强调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因而,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必须充分反映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最新思想认识,充分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实践经验,充分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还要充分吸收广大师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最新意见建议。正是为了落实这几个“充分反映”和“充分吸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非不断修订不可。
事实上,如果教材编写课题组不对教材进行修订,作为任课教师也要主动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调整,而有了新的教材修订本,实际上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帮助。
就拿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来说,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新的概括,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观点,这些内容需要及时吸收到教材中去。比如,关于党在90年的奋斗中做了“三件大事”,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明确了“四个选择”的新概括;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概括;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新思考、新提法;等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日前已经下达了进行新一轮教材修订的通知,要求这次修订在2011年11月完成,2012年春季新学期全国高校将使用新的教材修订版本。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这种修订,不注意使用教材最新版本,这样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贯彻“05方案”,教师应该有教材版本意识,自觉地使用最新版本教材,领会最新修订的要求,弄懂最新修订的原因。学生则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最新版本的教材,防止由于版本不匹配,影响了自己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理解。
二、进一步了解学生要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教学是教与学的关系,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处在主导地位;而从学的角度来讲,学生又处在主体地位。这在思想政治教育界叫做“双主体”理论。由于教学的目的最终还在于使学生能理解、接受,即使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其价值实现也在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中就涉及一个教育理念的讨论,那就是考虑问题究竟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
如果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考虑问题,那么我们整个教学活动就会向着教师去设计、去布置、去实施。为了教师的方便,排课就自然会固定在某一个学期,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课表;为了教师的方便,选课就会实行固定的班次和课堂,学生没有自主选课的自由;为了教师的方便,考试就会采取闭卷方式并且多出客观题,这样教师判卷子比较容易;等等。总之,为教师的方便,就会用老办法去对付新课程。在有的高校,实施“05方案”,只是变了课程名称,变了教材,可教师原先怎么上课现在还是怎么上课,原先怎么管理现在还是怎么管理。具体到教学效果如何评估,一是可以用学生夸老师的办法来为自己并没有多少改进的教学开脱;二是可以用学校中某些教师教学水平高、某些班次教学效果好来掩盖面上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就自然会出现不思改革创新,只求维持现状的被动局面。特别是,在继续坚持课堂讲授教师个体承包的情况下,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和个人兴趣随意地增删一门课中的教学内容的现象屡屡发生,这实际上并没有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在固定排课而学生没有选课自由的情况下,那些教学水平比较差的教师所承包的那几个班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要知道,教师是铁打的营盘,学生是流水的兵。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某一门课就只有这一次机会,如果因为教师水平的不到位,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效果,这是一种没有尽到责任的行为。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往往不仅关系到任课教师的形象,而且关系到教学内容的影响力、说服力。如果学生在某门专业课的学习时,因为某位老师的水平不高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学生一般会认为这是教师的水平问题,并非是这门课程的内容如何;而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学生很可能因为某位教师的水平比较差,在心目中产生这门课的内容不好的感觉。这就会给学生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不可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我们要真正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要下决心转换教育理念,坚决地把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在教学设计、实施和管理中努力加以贯彻落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服务。
首先,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成长需求有很好的了解。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应该以教学内容进学生头脑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为追求目标,以教学方式得到学生接受和欢迎为评价尺度。这里说的了解学生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这是我们思考问题、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二是要了解他们成长的需求,那种以某些学生不要求上进、不愿意提高为由而不去思考改革,不去要求改进工作的想法和做法,是不正确的。我们就是要在大学生现在的基础上,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当教师应尽的责任。
其次,我们必须对学生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表示深刻的理解。一方面,我们从学生身上看到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对他们产生的积极作用,他们在总体上是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有正义感;另一方面,他们身上的确存在着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这种缺点除了有一般青年期的共性,也有目前条件下的个性,对于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模糊甚至不正确的认识,我们用不着大惊小怪,它是社会各种复杂矛盾在他们身上的反映。同时也要承认,大学生思想政治上的种种问题是他们在成长过程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学习得到解决的。作为教师,不要去埋怨、责怪学生,正因为它们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不足,才显出教师工作的价值。
再次,我们必须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服务而且应该是最好的服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自然提出了充实教学内容、增加科研含量、改进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等任务。我们要以教学内容能够真正进入学生头脑为根本任务,以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追求目标,以教学方式方法能受到学生欢迎为评价尺度。我们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的改革,不是以教师的喜好、教师的兴趣甚至教师的利益得失去考虑问题,而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学生的立场去考虑、去设计、去落实。凡是有助于教学内容进学生头脑、有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凡是学生喜欢的、愿意接受的、认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都应该去做(包括去学),哪怕再麻烦、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应该的。
还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说的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应该是指为所有的学生服务。我们的改革应该着眼于能使所有班次的学生都受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停留在对教师个体的要求上,而应该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发挥集体的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不需要改革,不能由教师说了算,而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我们目前的教学方法,学生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
考虑问题到底是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一个大理念,如果这个大理念没有树立,那么什么改革、创新都成为不可能的事情,而如果真的牢固树立了这个大理念,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进一步明确学科定位,坚持走科研支撑教学的新路
以学科建设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这是“05方案”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在讲了该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之后,并没有讲课程设置,而是讲学科建设。其中讲到,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后来将这个学科的名称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需要明确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有着自己特殊的学科定位。它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与以往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分门别类的研究不同,它突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从整体上、总体上、综合上去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学科与公共性、大众性的思想理论教育密切联系。目前,这个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学科系统中唯一的一个一级学科,下设6个二级学科,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在这里,一方面,这些二级学科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重要的关联;另一方面,在几个二级学科与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
学科建设的实质是加强科学研究。贯彻落实“05方案”,不能就课程论教学,而应该以学科论课程。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应该明确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归属,进而明确自己的二级学科定位,一个单位还需要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和教师的专长,凝练出几个学科研究方向,争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热点难点研究纳入科研领域,纳入学科建设的轨道。
应该指出的是,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至今还没有树立起明确的学科意识,没有明确新的学科定位,没有进入学科建设的前沿,继续走着传统的就教学论教学、单纯教书匠的路子。有的教师还以自己学校没有学科点,自己不是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为由,游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之外。必须明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这是对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说的,这个要求与所在单位有没有学科点、自己是不是导师,没有直接的关系,即是说,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应该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都应该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工作,密切关注学科建设最新走势,自觉吸收学科建设的最新成果。
我们年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绝大多数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他们经过了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有着很好的学科建设的基础,应该高度重视并抓紧这支队伍的建设,使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骨干。
《建设标准》明确规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必须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骨干必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骨干。这两条规定,一是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二是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重要的学科平台;三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以及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但是目前有的高校,它们出于另外的考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设在别的部门,使得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只是当导师,而不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又当不了导师,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甚至有的单位以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的政策,在其他部门增设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更是违反上述规定的。对于不合乎《建设标准》的做法,必须坚决加以纠正。
四、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力求达到教学艺术的水准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一大要素,没有好的教学方法,不可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中间大有学问。
在实施“05方案”的过程中,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表现出极大的改进教学方法的积极性,有很多创造。很多教师精心设计和周密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案,积极推广名师大班讲授和小班辅导的教学经验,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少单位积极进行实践教学的探索,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这里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努力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方法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很多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增强教学效果。这从我们近年来开展的教学名师以及“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一课”的评选中深有体会,有些教师已经使自己的教学方法达到了教学艺术的水准。
教学艺术从大的方面来说也属于教学方法的范畴,不过它不是一般的教学方法,而是高超的教学方法,或者说是教学方法的高超运用,是教学方法运用中的艺术境界。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群体中,特别是在教学名师的队伍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他们在教学中既坚持教学中的一般规定性、原则性的要求,又能够根据教学场景,特别是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而灵活应对。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一种智慧、一种学识、一种经验。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是《宋史·岳飞传》中的一句名言。毛泽东在战争年代讲军事指挥员的灵活性时曾经引用过这句话,他说:“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这个势,包括敌势、我势、地势等项)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妙’。”毛泽东这里讲的是打仗,其实这个道理对于其他工作包括教学工作同样有指导意义。教学艺术讲究的就是教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就是“运用之妙”的功夫。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是同一本教材,可各个学校、各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却很不一样的原因,这中间一个重要问题在于教师的教学是否做到了“运用之妙”,在于教师能不能把教学提高到艺术的水准。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十分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也需要注意的是,课件毕竟是课堂讲授中的辅助条件,作为教师的主要功夫还应该是课堂讲授本身,这其中就包括讲授艺术,应当把多媒体课件作为整个课堂讲授的一部分来设计、来运用。
教学艺术应该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追求,它来源于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积累,同时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再加上敏锐的思考和超群的胆略。使自己的教学方法达到艺术的水准当然不容易,但是具有教学艺术并不深奥,它就在我们日积月累的努力中。
五、进一步推广教师组合,注意防止承包责任制的局限
以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一般都是一位教师从头讲到尾,实行“教师个人承包责任制”,它的一个好处是,责任明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包括锻炼了教师队伍。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05方案”以来,这种教师管理方式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很多教师力不从心,加上教师人数不足,课时压力很大,相当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年到头被困在教学任务中,想搞科研没有精力,想参加学术会议或社会考察没有时间,他们走着单纯教书匠的路子,有的实际上成了教书的机器。这里没有半点对这些同志不尊敬的意思,他们很努力、很敬业,出现这种情况并非是他们本身的意愿,他们很无奈、很疲惫。为了这些教师的进步和利益,包括尊严,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改善,这种情况是需要改变的,也必须改变。
近年来,一些高校探索着一种新的教师组合方式,即由多位教师组成一个教学组承担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这些高校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般一门课有三到四个教学组,每个组负责两到三个班;在一个教学组里,专任教师负责四到五个专题,兼任教师负责一到两个专题。在教学组中,每一个教师不必一个人从头讲到尾,而是讲他最有研究的几章。这样做,一是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落实了科研支撑教学的理念;二是满足了学生希望得到更多教师指导的愿望,使那些知名教授有机会上点思想政治理论课;三是找到了一种比较快捷的培训青年教师的办法,而且形成了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途径。
有的同志会说,作为一位教师就应该能够从头到尾讲一门课甚至几门课,这句话没有错。只是在目前的条件下,考虑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任何一个教师都无力从头讲到尾。当然,这里讲的不是一般的能不能讲课,而是能不能讲好课。尽快培训教师是对的,但是我们不能以牺牲几个班次学生的学习为代价来做到。我们再也不能满足于某个学校里有某几个教师的素质比较好、教学水平比较高,因而那几个班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在那几个班上课的学生受益的状况,而是要面向全校所有的学生、所有的班级,要力求使所有的班级、所有的学生都受益。实行教学组式的教师组合方式,一方面使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面向更多的学生,另一方面也防止由于某些教师的教学水平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有两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一是相应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事管理制度。要打破小单位所有制的局面,真正实行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结合。要在更大的范围里,从专题讲授的需要,去聘请一些有研究又有教学经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不求他们讲一门课,而是用其所长,讲好其中几个专题。这样做,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二是防止教师讲授专题固定化。实行教学组的立意在于,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科研含量,即千方百计地使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能对他所主讲的专题有深入的研究,讲起课来真正做到自由、自如。开始的时候,教师之间有分工,可以保持一段时间,使其熟练掌握,但是这并非从此就固定不变了,而是到了一定时候就可以而且应该调换专题,使教师的研究总是处在一种不断深化、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在这里,我们要求所有的教师,包括兼职教师都要对这一门课有全面的了解,要有集体备课讨论的环节。这样做可以使教师的教学任务减轻一些,科学研究集中一些,学生听课新鲜感也多一点,力求做到堂堂有掌声、课课成精品。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周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共享,特别是让那些科研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到更多的院校开设专题讲座,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名师的教学魅力,也相应提高自己学习并探求真理的兴趣。这样做,本身也为培养青年教师创造了最便捷的条件。经验证明,这种做法具有诸多的优越性,应该积极推广。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有信心继续通过改革创新和不懈努力,争取教学质量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