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渭南小学 714000
摘 要:数学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性 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是啊,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育,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取得最大的效益,家庭作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作业到底是什么?数学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我认为无论从教师的角度还是学生角度首先都要弄清楚,作业就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是“课堂的补充”“教学的强化”,而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情感、创造力,这些最可贵的东西则被冷落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就这点而言,老师留的作业就是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心理上的表现欲,相信学生创造力。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尽可能地设计一些符合这些要求作业,它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习,让他们通过探究、操作、交流、分析获得成功喜悦。
一、有效布置作业
作业不能多,不能要求面面俱到,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学生除了要完成数学作业外还有许多作业要完成,时间不允许学生去做很多数学作业。因此,布置作业要有目的性,每个作业题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到达复习知识、巩固知识的目的,不是只为了完成学校要求的作业量。每个题都要有针对性,针对某个知识点,可以是刚上过的新课的知识点,也可以是复习某个已经学过的知识点。总之,不能为了完成作业量而盲目布置作业。
二、趣味性的作业学生更乐意完成
在小学生的眼里,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根据这一规律,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多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本着这一目的,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
三、布置生活式的作业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学生适当运用课堂内容的自然延伸,能从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学习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弹性化
学生能力天生有差异,如果作业统一要求“一刀切”,就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好弹性作业,即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分量、不同质量、不同要求的作业,做到“四性”:
1.“精致性”:作业数量少而质量高。
2.“灵活性”:内容灵活,且有启发性,不机械重复,形式灵活。或书面作业,或口头作业,或操作作业,或观察作业,或游戏性作业,或视听性作业。
3.“导向性”:作业的设计有的是指导学习方法的练习,有的是指导巩固性的练习,有的是指导发散思维性的练习。
4.“层次性”:按学生学习程度好、中、差的层次分层设计作业。
精心设计的弹性作业,既解决了学生差异的矛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又激发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作业设计综合化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设计数学“周记”“月记”(数学“大作业”)。它没有规定的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可以是自然界的,允许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材料等完成一项具有独创性的作业。
六、作业的反馈与过关
作业的设计再好,也需要落实。毕竟孩子的执行能力有时需要打些折扣,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设计完、布置完,还要做好及时的跟踪。这样,可以让教师在第一次作业反馈中发现学生的知识缺漏,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而第二次的作业订正,则能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矫正。作业的设计做到有效性,既要教师课前的周密设计,也需要教师课后的追踪反馈。但不管怎样,能设计有实效性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最有用的知识,那是每个老师都需要努力的目标。
在社会生活中,数学活动无所不在。作业的设计要大大突破校园教学时间、空间等的局限,充分利用课外宽松的时间、广阔的空间,通过老师和家长的精心设计、组织和安排,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之中、在自发自愿的合作交流中感知“新课程下的现实数学”,享受“减负后的轻松数学”,还原孩子天真、活泼、幸福和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叶澜 白益民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7。
[2]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7):3-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杜叶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作业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目的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