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展望高级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研讨会论文,高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年伊始,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经济导报社主办、上海证券交易所协办的CDF中国发展论坛“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展望”高级研讨会,于元月16-17日在北京新大都饭店召开。国家有关部委、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及新闻界、企业界人士200余人出席了会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春正和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佘健明致辞,他们分别讲了研讨会的背景、要求、希望和“论坛”的性质、宗旨等问题。“中国发展论坛”是研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高层次论坛,其宗旨是为国家进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论坛”将采取多样化运作形式开展活动,本次研论会是“论坛”举办的首次年会,会上10多位专家做了演讲,并采取主评与问答的形式进行研讨。现将会上研讨的主要观点简介如下。
一、世纪之交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国家计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姜均露首先作了《制定“十五”计划需要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的演讲。他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转变时期,下世纪初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应不失时机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并提出了下世纪初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个方面的战略方针。他特别强调要把改进和更新中长期规划方法放到一个突出位置。
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的文章关于未来几年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有关建议指出,要认真转变经济发展观念,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把消费品工业主导的工业化战略调整为推进工业结构升级的工业化战略。1999年,应把工作重点转到结构调整升级方面来,把短期的经济增长目标与中长期的经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在继续坚持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要根据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扩大投资范围,增加对装备工业等先导产业的投资,同时通过贴息等政策手段,引导民间投资向相关方面投入。政府要明确提出未来产业调整升级的目标,鼓励企业、银行金融部门的投资向这些方面倾斜,并制定鼓励设备更新的政策,在投资、贷款、利率、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大引进设备的研制开发工作,适度控制设备进口增长。通过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启动设备投资增长和民间投资增长,使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升级结合起来,并与提高工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结合起来,从而使我国经济尽快进入良性循环新的质量效益型稳定增长的轨道。
宏观经济研究院范剑平研究员在《扩大内需政策效果评价与下一步对策》的演讲中认为,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明显,但从社会再生产角度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投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是消费需求的派生需求。1998年以扩大投资为重点的扩大内需政策已取得积极成效,但扩大政府投资对经济启动的效果不如预期大,民间投资大幅度下降,居民储蓄倾向进一步提高,居民储蓄增幅大大高于消费增幅。因此,激活居民消费需求,启动民间投资,应当成为下一步扩大内需政策的重心。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乏力,问题出在城乡消费升级遇到障碍。大力开拓城乡市场,将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有效购买力,应当成为1999年扩大内需政策的“重头戏”。
国家内贸局副局长丁俊发在《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的趋势》讲演中指出,扩大内需,主要功夫要下在扩大消费需求上。扩大消费需求,主要是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只经历过一次消费周期,即80年代初开始的城镇家电普及的排浪式消费。90年代进入居民消费积累期,目前这一积累期已基本完成,我国将逐步进入新一轮消费周期,即以农村家电普及、城镇住房、轿车、电脑消费为主要标志。世纪之交我国居民消费的特点与趋势如下:(1)由生存型消费加速向质量型消费过渡,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明显降低,居民消费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2)居民消费多层次化格局日益明显,出现高收入者消费饱和与中低收入者无力消费并存局面;(3)新的消费热点将逐步形成,诸如住房、小轿车、电子信息产品、服务消费、新型食品和农村的家电普及等。他强调必须启动和积极推行以下消费政策:信用消费、服务消费、租赁消费、农村人口城市化等。
二、世纪之交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问题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胡祖六在《世纪之交的国际经济形势与金融环境》演讲中指出,当今世界主要威胁是金融风险。目前国际经济环境以全球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为主要特征,金融资产价格波幅之大、传播范围之广前所未见。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与其经济内在因素密切相联,这些国家(地区)都具有两个最致命的结构性缺陷:一是宏观经济失衡,表现为经济过热,通胀压力上升,地产及股市价格出现泡沫,短期外债超过外汇储备,经常帐户赤字过大等;二是金融体系脆弱,经济过度“银行化”、“杠杆化”。银行资产庞大,银行信贷盲目扩张,不良资产比例急剧上升,银行法规不健全,审慎监管不力等。亚洲金融风暴货币危机是起因,货币贬值加剧了外债危机与银行危机,触发了经济综合症,不仅在危机中心地区愈演愈烈,而且波及面广,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使全球经济增长显著放慢。但这次危机不大可能引发全球性通货紧缩和出现30年代大危机时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因为时代不同,当今政府与货币当局,不再受金本位的羁绊,能够灵活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全球性的金融恐慌是能够防止的。
迟福林在文章中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应注意的十大问题:(1)加大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上市公司比重,增强其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对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2)上市公司必须着眼于制度创新,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3)选择非上市经济效益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解决企业资本金不足的困难,促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4)抓住时机加快培育和完善投资基金,实现私人储蓄和资本市场的有效结合,促进资本市场向稳定、成熟和有效目标发展;(5)以投资银行为主要推动力量,实现国有企业兼并、收购和资产重组,对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重要意义;(6)采取“抓紧实施、逐步到位”的方针,实现公有股上市流通,既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又是股份制规范化的必然要求;(7)发行B股是一种过渡形式,A、B股并轨流通,是B股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8)把效益好、规模大、具有发展潜力的三资企业在境外上市,成为H股市场的主体,是支撑和状大H股市场的最佳选择;(9)国有公共部门加快股份化步伐,分阶段成为上市公司,对资本市场稳定和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意义;(10)健全法制,强化行业自律,建立统一监管体系,提高监督权威。
三、世纪之交我国产业发展问题
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胡春力在《中国传统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出路》演讲中指出,“传统产业”在我国一般指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以外的所有工业部门,包括冶金、化工、建材、轻工、纺织、机械等工业部门。传统产业部门的产值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80%、出口占70%以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和作用非常之大,其经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其发展势头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启动。目前我国传统产业遇到的问题是,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二者不对应,低档产品供大于求,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则无力供给,长期依靠进口。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和制造水平不高。世纪之交传统产业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场广阔,出路在于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实现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发展机电一体化专用装备,加强以微电子为代表的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关联。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刘鹤在《准确把握知识经济的影响》演讲中指出,知识经济(信息产业)是有特定时代技术背景的,即指人类知识形成的第三次技术储备,在通讯、计算机领域充分释放出来,以互联网把亿万终端联结在一起的形式加以体现,并将光纤通讯技术、数字化技术、芯片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网上有机结合,使人们用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生产、贸易、消费、科研、学习和其他社会活动。网络正在丰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使距离消失、国界淡化,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行为方式。为准确把握知识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应重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看到这一经济现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机遇。信息产业以产品和服务价格不断下降和质量性能不断改善的特点推进,过去30年主要信息技术产品的体积减少了1/6,成本却下降了近80倍。这使发展中国家可用较少的支出,使用最先进的网络设备和较成熟的软件系统,在信息技术使用上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使夕阳工业获得新生,为发展中国家加快结构转换提供了难得机遇。发展中国家利用市场规模的力量引导供给体系的变化,虽在技术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但国内的巨大潜在市场最终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2.看到这一经济现象所具有的“供给创造需求”的特征。软弱的需求体系完全受控于少数供给商的公司战略,这主要是因为技术的绝对垄断体系、产品体系的复杂系统配套性和消费者的高转换成本所致。
3.看到这一经济现象对就业、收入分配和传统产业的巨大冲击。信息产业是一把“双刃剑”。1997年美国因信息产业发展而新创造出740万就业机会,而同时却相应减少其他领域370万就业机会。1998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人均工资为5.3万美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工资达5.6-6万美元,为同期全社会平均工资2.97万美元的1倍。网络经济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使相当一部分传统产业从根本上失去了生存空间。
4.看到这一经济现象的“超国界性”。如果说农业经济是村落经济,工业经济是国别经济,那么网络经济则使国别概念淡化,其运行具有“超国界性”和全球化特点。这一特点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全球性的,且只有第一名为胜者,第2名也是失败者,竞争更加剧烈。
另外,他还简要提示了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一些基本问题。应该研究如何通过国际关系、充分利用海外人才,走出一条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新路;如何利用国内市场规模力量调整扭曲的信息产业结构,核心是信息内部的开发和信息服务,一定要把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降下来;还要进一步界定政府功能,避免政府在发展知识经济中的缺位和越位。
史清琪、王昌林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文章中指出,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世界性的大趋势。估计人类将在2030年左右进入知识经济社会,高技术产业是其第一支柱。我国高技术产业今后几年将会保持高速增长,2000年我国全社会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人民币,2010年可能达到60000亿元。21世纪我国将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业强国和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市场。我国高技术产业应实行工业化与高技术产业化互补共进的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为发展之本。指导方针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生长点,以传统产业改造服务为主要方向,以软件产业、通信产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先进制造技术产业为带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大力发展高技术产品出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技术产业。他们提出的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对策为:(1)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集中力量,有限目标,重点突破;(2)努力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高度化;(3)建立健全高技术产业资本市场,建议采取设立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基金,企业努力增加技术开发经费,国家信贷增加高技术贷款比例,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优先安排高技术企业上市等措施,促进高技术产业化;(4)建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机制,明晰产权,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5)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技术人才队伍;(6)制定国家采购政策和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谢平、国家经贸委企业改制司司长邵宁、中小企业司司长卫东、外经贸部国际经贸司副司长易小准,分别作了题为《世纪之交的中国金融改革与资本市场》、《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与大企业集团发展战略》、《中国非国有经济与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WTO千年回合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演讲。
标签: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消费投资论文; 高技术服务业论文; 扩大内需论文; 经济学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