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论文_李星慧 赵燕 龚芸 唐菁华 张会

社区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论文_李星慧 赵燕 龚芸 唐菁华 张会

李星慧 赵燕 龚芸 唐菁华 张会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 目的 研究社区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脑瘫患儿52例,社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康复护理组各26例,各经过6个月相应的康复治疗,在康复前及康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s independence measure for children,WeeFIM)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康复治疗6月末,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社区康复护理组患儿康复6月末两项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 社区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脑瘫,社区康复护理,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感知觉功能障碍等。据统计,我国脑瘫儿发病率为1.5‰~5‰,目前大约有195~650万脑瘫患儿[1],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对我院收治的52例脑瘫患儿中26例患儿实施了社区康复护理,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我院就诊的52例脑瘫患儿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3个月~6岁。按照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分型标准,其中痉挛型30例,肌张力低下型15例,手足徐动型3例,共济失调型1例,混合型1例,震颤型1例,强直型1例。

1.2方法

1.2.1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脑瘫病症的诊断标准[2],年龄0~6岁,能够按计划坚持治疗满6个月者。

排除标准:家长不合作无法坚持治疗者,患儿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器质性疾病或合并有癫痫者。

1.2.2分组方法

根据患儿常住地是否有社区康复中心,将5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能够按时到所在地社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为社区康复护理组,对所在地无社区康复中心仅能做常规出院指导的为常规康复护理组。两组年龄、性别、临床类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3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 按照出院时康复护理指导基本原则,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社区康复护理组 在一般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社区康复训练、综合药物治疗和智力干预。在进行各项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的同时配合电话会诊,加强医患交流。

1.2.4康复护理措施

① 运动疗法功能训练:Vojta诱导疗法,Bobath神经发育治疗法,上田法主要应用四肢法。由专职训练师按照小儿神经运动发育规律进行训练,6个月以下婴儿1次/d,6个月以上婴幼儿2次/d,30min/次,3个月1个疗程。

② 药物治疗: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10d为1个疗程,1~3个疗程。

③ 中医疗法:对6个月以上小儿增加中医针灸,1 次/d,30min/次。

④ 推拿按摩法:循经按摩、穴位点压、特定部位按摩,1次/d,30min/次。

⑤ 物理因子治疗:采用脑循环仪、中频电治疗仪、痉挛肌电刺激治疗仪等电刺激疗法改善脑部微循环、缓解肢体痉挛、增强运动功能,对脑瘫患儿整体发育过程产生影响。

⑥ 气泡浴机水疗:1次/d,5~10min/次。

⑦ 作业治疗:手眼协调训练。

⑧ 感觉统合训练、前庭平衡、本体感觉训练:儿童SET、吊缆、滑板游戏、跳跳床、平衡木、触觉平衡板等。

⑨ 认知功能训练:认图、识字、辨物、绘画、折纸、泥塑等。

⑩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进食、着装、洗漱、入厕、器具使用、认识交流等。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6月GMFM及Wee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社区康复护理组6月得分与常规康复护理组相比得分更高( p<0.01)。

3.讨论

社区康复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的康复途径,迄今为止国外已有很多成功经验[3~5]。目前,综合性医院有限的医疗康复服务无法满足大量脑瘫儿的康复需求,如何保证脑瘫患儿能够长期享有康复服务,这是脑瘫康复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也逐渐由医院走向社区。由于院内康复护理的费用较高,社区康复护理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延续了医院的康复护理工作,让患儿在社区中得到如同医院一样的护理,促进了我国脑瘫康复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社区康复专科还有一大优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的报销比例高,解决了医疗费用问题,能够保障康复方案的实施,因此,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有鉴于此,应该鼓励低收入家庭把患儿送到社区医院接受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2] 陈陵。我国小儿脑性瘫痪研究的现状分析[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10):952~954。

[3] 丛晓峰,李沂靖,唐斌尧。国外社区康复的现状及启示[J]。理论学刊,2002,112:51~52。

[4] 李晓捷。英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机构特点及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2004,24:5096~5097。

[5] Hardoff D,Chigier E。Developing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foryouth with disabilities[J]。 Pediatrician,1991,18:157~162。

基金项目 南充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课题 (13A0051)

论文作者:李星慧 赵燕 龚芸 唐菁华 张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  ;  ;  ;  ;  ;  ;  ;  

社区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论文_李星慧 赵燕 龚芸 唐菁华 张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