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主体参与教学的一个实例--“海水-氯元素”第一课课时的教学设计_氯气爆炸论文

课堂主体参与教学一例——《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时论文,教学设计论文,一例论文,海水论文,主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主题与背景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所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参与中发现问题,在参与中深入思考,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在参与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的智慧潜能竞相进发,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是新课程理念的彰显,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安排在“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主要讨论硅、氯、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延续。本节是在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所学的离子反应、分类思想、原子结构及氧化还原理论对本节课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且对学习其他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导作用。同时通过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史话、实验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氯是海水中富集的一种元素,资源丰富。而且漂白粉、食盐等含氯化合物大家都比较熟悉,与日常生活比较贴近。学习时,容易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容易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有效地降低了学习难度,较好的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2.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自主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化害为利,指导生活生产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和求实进取的科学品质;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氯气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方式

1.教法考虑

学生经过学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后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化学探究能力,以及学生对的检验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氯水的成分以及氯气跟水反应原理在教学中历来是困扰大部分学生学好化学的拦路石。因此,根据本节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开放式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等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新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情感。

2.学法考虑

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新知识,不搞零起点上课,做到学生能自学的知识就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学,采取四人一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1.自查自纠

在上课前一天发预习习题,主要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课上将答案投影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订正,找出症结所在。

2.课堂检测

课前自主学习检查,题目如下:

(1)展示一瓶氯气,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2)氯气有毒,闻氯气等有毒气味的方法是__。

(3)画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推测其化学性质__,表现在可与__等物质反应。

3.师生互动

(1)演示实验

目的:根据推测,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表现在可以与金属、氢气等起反应,观察各反应的操作和现象。

演示实验一:铜丝在氯气中的燃烧

演示实验二: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2)学习材料:

视频一:钠在氯气中的燃烧

视频二:铁在氯气中的燃烧

视频三: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爆炸

(3)讨论问题:

①观察并小结各实验现象。

②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盐还是低价盐?

③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燃烧的本质是什么?

④工业上用氢气和氯气合成HCl时,应该选用什么条件?

4.小组合作探究

向装有氯气的矿泉水瓶中加水,观察现象;

活动目的:利用提供的药品探究氯水的性质;并由代表归纳发言。

活动安排:分小组进行,每4人一小组。

提供药品:氯水、碳酸氢钠溶液、硝酸银溶液、有色纸条、胶头滴管、小试管若干等。

探究实验一:取少量氯水,放入有色纸条,观察现象;

探究实验二:取少量氯水,滴加碳酸氢钠溶液,观察;

探究实验三:取少量氯水,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

【学生小结】小结氯水的性质,分析氯水的微粒成分。

5.师生研讨

活动一:思考探究

(1)氯水具有漂白性的是其中的何种成分?氯气分子、盐酸,还是次氯酸?

演示实验三:将干燥的花瓣放入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取少量盐酸,加入花瓣,观察。

(2)久置氯水是否具有漂白性?

演示实验四:取少量久置氯水,加入花瓣,观察。

【小结次氯酸的性质】次氯酸:弱酸性

漂白性(强氧化性)

不稳定性

【归纳总结】总结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与金属反应;

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与水的反应。

活动二: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中体现了氯气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004年4月15日晚上,重庆市江北区某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造成上百人受伤,有关部门紧急疏散了附近的上万居民,周边的植物很快变白。居民逃生时,应逆风撤离,转移到高处,在没有防毒面具的情况下,可用湿毛巾捂住眼睛和呼吸道,顶风撤离到上风和侧风方向。消防人员采用消防用水与碱液在外围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进行稀释。

6.总结提升

知识结构:一、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氯水的性质

解题技巧点拨:氯气的强氧化性表现;氯水的成分以及对应的性质。

五、教后反思

课的设计,我个人觉得是教师通过一些方式引发、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各种能力的成长。

首先是要让学生“愿意学”;所以这节课联系实际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让他们愿意走进化学课堂;通过设计科学的、有趣的、循序渐进的实验,让学生看得懂—想研究—自己动手—深刻体验,真正去参与化学探究,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相互交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这也正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目的之所在。

其次是整节课的思路要让学生理解,知道这节课的目标,应该知道什么,是如何知道的,掌握学习新物质的科学思路。本节从结构推测性质,用实验来验证,用探究实验来确定,最后归纳小结,逐层呈现,简单明了。

另外,教学设计不仅要顺利完成目标,更要通过创设情景、实验探究、讨论总结,将知识融入推测、验证、探究和归纳的过程中,这些过程的巧妙设计只靠教材是不够的,教材不是教师的字典,课本素材不是唯一的经典,我们要将生活资源、社会热点、网络资源结合起来。通过丰富的素材学习和活动参与,同学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逐渐学会用化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社会。

标签:;  ;  

课堂主体参与教学的一个实例--“海水-氯元素”第一课课时的教学设计_氯气爆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