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对建筑的要求上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加上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加,使建筑行业有了快速发展,但很多质量问题随之而来,因此在确保建筑数量的前提下,应当科学思考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地把控施工质量,才能有效确保建筑施工安全顺利进行。下面,笔者就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进行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建筑结构;安全性;耐久性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建筑物的建筑水平不断提高,在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建筑物的形体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其中很大部分是对建筑物结构升级的功劳,但是也有很多建筑的安全事故不断被曝光,例如坍塌,豆腐渣工程,不仅对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对人的生命安全也造成损害,因此,有关部门要将土建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纳入到考虑范围之内,以提升建筑的安全性。
1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现状
当前我国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性存在较多的认识误区,并为建筑工程结构带来众多隐患。第一是不顺应经济发展潮流,被历史所抛弃。在现代化建筑结构时过于固守过去老化的工程结构设计用来建设现代化建筑,造成现代化建筑的安全性欠缺。第二是我国建筑架构工程针对抵御自然突发灾害的设计要求较低,对于这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存在着较大的结构安全隐患。第三是系统安全尚未完成,项目管理人员对有足够的重视。最后是我国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规范主要将重点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要求,然而面对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时,例如干湿、冻融、大气空气侵蚀以及施工工地附近水土中各种有害化学矿物质时的考虑较少,以及混凝土结构因钢筋生锈腐蚀或者混凝土自身质量问题所带来的结构安全事故。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当前建筑工程结构的首要问题,耐久性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在于我国依旧延续老旧腐朽的土建结构设计。
2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施工管理制度不落实
由于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制度,导致了施工的过程中无法健全施工管理体系,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隐患,未能责任到个人。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对企业员工未能做到合理奖惩,使得施工的效率有所下降。
2.2材料问题
建筑用材料是决定建筑质量的直接因素,建筑结构受材料影响更加明显,在我国发生的众多建筑坍塌事故中,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使用的材料质量差,以及材料用量达不到要求的原因,这也涉及到部分人员的职业操守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以次充好,随意更换材料的规格,或者少用材料。这些问题不是由单一环节造成的,在生产商,批发商,买家,施工人员之间都有可能产生上述问题。究其原因还是管理不到位,造成因材料而造成的问题。
2.3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很多的企业为了节约开支,聘用大量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作为施工人员。由于他们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和培训,对于施工过程所涉及的有关技术和流程也缺乏认知,未能有效落实建筑施工的规范流程,因此他们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效率。另外,由于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安全隐患,造成施工未能有效开展,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3提高建筑结构施工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有效举措
3.1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各工种的施工质量和进度,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保证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施工单位应当有效地进行施工管理,并且制定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比如以下的施工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应当进行严格的出入检查,确保员工能够安全上岗,可以在安全范围内逐步实现高效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各工种负责人,应当严格要求,让他们在制定详细施工计划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土木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应当认真和严格执行,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确保按计划完工,进而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保证整个工程耐用。要求各施工方必须至少提前两天向项目部提出下一工序需要购买的材料的清单,并注明所需要材料的数量。对于项目部所供应的材料,各施工方均应用于本工程,不得挪作他用,不得浪费,且要负责保管,还应当做好材料的质量检查工作。在对这些施工材料进行保管的过程中,应当进行严格的审查,对负责人进行严格的要求,进而避免在保管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各施工方还应高度重视安全施工,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排查。
3.2加强施工管理过程
对于施工的管理,不只是要依靠监察人员,更应该发展群众,应充分发挥基本职工的监督作用,在购买建材时要做好检查和抽查,避免买入假货和次品。在开发商方面应恪守职业道德,不贪便宜。施工人员方面,施工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贪图占便宜,发扬监督举报制度,做好监管工作。
3.3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构设
3.3.1规范结构设计
经过规范化设计的房屋结构可以具备一定的破坏负荷稳定性。即使在剧烈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破损,但仍然可以发挥基本的结构维持功能。规范的结构设计包括整体建筑的坚固程度、承受载荷以及持久性。
3.3.2安全设计组件承受力
组件承受设计主要包括组件负荷的分散设计、组件材料负荷的分散设计以及整体负荷安全分配。通过对以上方面的合理规划可以使组件具有最大的负载值。在该设计中,负荷力的分配要参照房屋结构组件的整体负荷,并可以在适当范围内波动。
3.3.3设计建筑的牢固性
牢固性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而非单一局部组件,由此提高房屋整体的牢固程度。在设计牢固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的延展性能。良好的延展性能可
3.4提高施工人员的知识水平
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当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企业对有关人员加大培训力度是极其重要的,而不是随意地聘用缺乏技术和安全意识的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进行分阶段培训,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培训内容,但必不可少的则是,将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放到培训的首位,进而有效地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在安全的情况下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3.5加强日后的维护保养工作
维护保养无论是对机器还是建筑结构都有重要意义,对建筑结构做好保养工作,可以提高建筑物寿命,维持建筑物原有的性能特征。但是对于建筑物的维护保养工作成本比较高,因此在一些民用建筑领域,对于建筑结构的保养工作比较少。在一些特殊环境工作的建筑结构,应该根据其性质特点,可适当减少维修。但是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应当尽快解决,避免处理不及时而造成其他的严重后果。
结语
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及对其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下,就其建筑结构的安全、耐久的设计规划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介绍了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组成,并对其分类进行表格展示。文章还对建筑机构的主要功能进行介绍,主要包括空间及美术需要、承受多种载荷以及提高建材的使用效能,并介绍了其承载力、正常极限状态。文章对建筑结构合理设计策略进行分析。其中,耐久性构设包括耐久性的构设需求、材料的选取以及耐久性的检验。安全性构设包括规范结构设计、安全设计组件承受力以及设计建筑的牢固性。本文期望可以为我国房屋建筑行业水平的提高提供合理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俊友.建筑主体施工中混凝土模板技术的实施要点解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08):106.
[2]朱敏.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思考[J].建设科技,2017(8):107-107.
[3]孟洁,李中华.有关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06).
论文作者:李凤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建筑结构论文; 耐久性论文; 安全性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材料论文; 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