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中的思维训练必须凭借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堂练笔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安排课堂练笔,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阵地,关键在于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教学实践证明,面对“动脑、动情、见才、见智”的练习,学生常常显露出浓烈的动笔欲望。智慧的火花一旦被点然,便会闪烁出夺目的光华,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在知能转换处设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文中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学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新知识。有些课文的创新思维因素比较明显,有些课文的创新思维因素较为隐蔽,如何在把这些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的是扎实有效的训练,课堂练笔不失为有效方式。
如教学《山中访友》一文,训练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分辨事物和联想。为了真正让学生掌握联想的作用及用法,我首先通过分析书上的句子,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联想,再让学生通过对有无联想部分的句子的比较,知道联想的作用。接着说:“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篇短文,写得不错,我想如果能展开适当的联想,文章就会更美。请你们看看,能不能加以补充。”于是,我把一段描写事物的短文发给学生,任其施展想象,加上自己的联想。学生写好后,我又进行了指导评议。
教学《落花生》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写出对自己教育最深刻的一句话和由此产生的联想”,不少学生笔下富有哲理,亦有文采。这样的练笔,促进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补充对应的形象画面
由于中心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的限制,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总不可能“穷尽”,有些内容只得简而言之,或略而不写。而根据教学需要,通过练笔而化虚为实、化简为详,补充与课文内容对应的画面,可以拓展内容空间,拓宽理解背景,以深化理解、强化效果。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我首先交代任务,引发兴趣: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写的是志愿军回国时,在火车站同前来送行的朝鲜人民话别的情境(板书:话别)。既然是话别,就应该是双方的,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的话会说什么呢?现在我想把你们分成三组,第一组的同学以大娘的身份、第二组以小金花的身份、第三组以大嫂的身份分别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是学习课文,明确方法。在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及时以“与大娘分别”为例,引导学生理清说话的层次和层次间的关系,并分别得出方法,进行细心指导。
再则是及时评析,强化效果。在学生写作后,要及时引导评讲,引导朗读,抒发感情。一学生以“小金花”的身份是这样叙述的(读):“志愿军叔叔,我不是不刚强,我是舍不得让你们走啊!我妈妈牺牲以后,是你们为我报了仇。王叔叔就像爸爸一样关心我。我更忘不了许多叔叔,为了朝鲜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叔叔,我长大了一定到中国去看望你们,一定为你们唱《捣米谣》。叔叔们,再见!”这样通过课文对应画面的想像描述,学生不仅把握了“告别话语”的写作方法,而且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三、变换课文的叙述角度
作者写作总有自己的角度,角度变了,角色也就变了。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的角度,进行读写训练,可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因素,活化课文内容,引发写作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如,以“《新型玻璃”的身份对自己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自我介绍,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一学生是这样叙述的:“你们可能不认识我,我刚问世不久,我是‘防盗玻璃’。我的作用可大了,有了我,你在家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我在银行、珠宝店等地方可是备受欢迎的,为许多人解除了后顾之忧呀。现在你知道我的用处了吧!愿你把我买回去,我会大大地为你效劳。”从学生的习作可见,学生在角度变换的训练中,决不是简单的内容移植,而是合理地创造表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颇为有效的。
四、在情感交融处设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些课文中,有不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的精当讲解,学生的熟读体会,都会使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受到感染。这时的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之中,有许多话要说,正是练笔的好时机。
如《詹天佑》一文,教学到课文第五段时,学生已被詹天佑那爱国、杰出的高尚品格所感染了,被他那为工作高度负责、身先士卒、不畏艰辛的精神所感动,对詹天佑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此时,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我便设计了课堂练笔:“请同学们以‘我敬佩他______’的格式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他’的敬佩之情。”学生立即埋头写了起来。当场朗读评议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读出了对“他”的敬佩之情。之所以能写出这些内容,完全得益于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因而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在比较自然的过程进行了课堂练笔,扩展了思维的空间,学生的回答内容正是创新思维的表现。
千里之行始于脚下,学生写好作文,必须从小处下手。随文练笔,是从片断练习到整篇作文的桥梁,只要平时让学生多随文练笔,相信学生的作文水平定会提高。
论文作者:杨 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1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志愿军论文; 创新思维论文; 课堂论文; 金花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