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米洛教育改革的本质和特点_素质教育论文

试论米洛教育改革的本质和特点_素质教育论文

汨罗教育改革的本质和特征之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汨罗论文,教育改革论文,本质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汨罗的经验在全国推出后,各地陆陆续续地组织人员到那里参观学习。在这过程中存在两个实际问题,一是把汨罗经验包罗万象,当做“包医百病”的良方,结果觉得“就是那么回事”,甚至导致动摇了学汨罗经验的信心;二是照搬汨罗的改革方案与具体作法,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结果反而出现了负面效应。那么,汨罗的经验到底是什么,学汨罗到底学什么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汨罗教育改革的本质和特征,抓住了这一点,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关于汨罗教育改革的本质

汨罗教育改革的本质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字:“两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知道,汨罗不是改善办学条件或学科教育改革等某一个方面独进的典型,它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将“两基”“两全”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并同步实现这一目标的先进典型。“两基”作为外延发展目标,不少地方基本实现了,但“两全”作为内涵发展目标,达到的难度更大,较大范围实现了的地方目前还很少,而汨罗的先进性就在于将这个难度更大的目标在自己的区域内得到了大面积的落实。汨罗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四个面向”。

一是面向每一类教育。就是要在确保“两基”的前提下,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相互沟通和协调发展。特别是办好职业技术教育。1983年汨罗就把当时条件最好的一所普通高中改为了职业高中,现在全市有5所普通高中,4所职业中专,职高与普高的招生人数之比达到6∶4。李岚清副总理去年在视察汨罗时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才结构都是宝塔型的,有初级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人才是分层次的,结构必须合理。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角度看,汨罗的中等教育结构是合理的,质量也是高的。

二是面向每一所学校。在汨罗,没有重点校、重点班,没有薄弱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比较好。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全市学校二、三类危房比例控制在1.5%以内。全市5所普通高中实行了生源兼顾,师资兼顾,经费兼顾,因此在历届高考中没有“剃光头”的学校,既保证了学校间改革与发展的公正和谐竞争,又保护了每一所学校办学的积极性。

三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汨罗提出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全市小学教育的入学率100%,巩固率99.98%,合格率98.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好几个百分点。初中教育,适龄少年进初中比例达96.3%,巩固率97.5%,三年直升率89.5%,也大大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普通高中的巩固率为96%,合格率99.5%,按全市总人口计算,近年来每年上大学人数的比例超过万分之十六,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对高考升学率的问题是很多人特别关注的,不少人把实施素质教育与高考升学率绝然对立,认为推行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升学率,或者说必然要影响升学率,汨罗的事实已作了回答,素质教育与升学率绝不是两个对立的概念,汨罗的升学率高出全省水平的一倍以上,这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推行素质教育后“水涨船高”的结果,是落实“两全”的必然结果。

四是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就是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长期以来,他们在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同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课,体育、音乐、美术、劳技四门课的开课率达100%,并且制订了特长生标准, 提出了“人人冒尖”的口号,鼓励每个学生发展个性特长。他们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到了课堂,以课堂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推广了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协同教学;以分层目标教学为中心的成功教育;以实践和科技活动为主体的创造教育。做到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同步进行。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字,让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上来;突出“乐”字,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突出“思”字,让学生从“学答”转到“学问”上来。

二、关于汨罗教育改革的特征

汨罗大面积地推行素质教育的秘诀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呢?区域推进和刚性管理是汨罗成功经验的独到之处。

1.区域推进。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范围上看,具有区域的广泛性。

素质教育的含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这个全体不仅是学生的全体,更是区域范围内学生的全部。同时,从教育宏观管理角度看,只有区域性的改革才能积累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的操作经验,才能对区域范围内有效的资源优化统筹配置,提高教育整体效益。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领域一项探索了多年的重大课题,全国各地都取得了一些改革成果,有些经验比汨罗的更为突出,但大多是单项的、局部的。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汨罗只是少数学校少数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哪怕是水平再高,其影响也会有限,价值肯定不会那么大。汨罗的改革措施遍及了全市的每一所学校,牵动了全市的每一个人,这不是书面上的规划和理想,而是一种活生生的现实。这就说明,大面积地实施素质教育,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

第二,从类型上看,具有综合性、整体性。

汨罗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整体推进,综合进行的,并不是只对基础教育进行单一的系统的改革。这是汨罗推行素质教育之所以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因为在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教育整体,在改革中它们之间实际上存在一个互为变革条件的依存关系。也就是说,基础教育的改革必须以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为环境条件,特别是在全社会教育观念尚未彻底转变的情况下显得更为重要。在汨罗,通过改革出现了两个引人深思的变化:一是初中毕业生第一志愿报考职高的人数大大超过报考普高的人数,二是学生的家长愿意送自己的子女到职高读书。从这里反映出汨罗全社会的教育观念出现了深刻的变化。因为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大力发展,符合中国农村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可以较快地开辟新的就业渠道,从而从根本上缓解基础教育的升学压力,否则在升学高压依然存在情况下,基础教育内部的改革是难见成效的。同样,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大力发展也依赖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只有基础教育抑制住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也才会有发展的保证。汨罗的改革实践证明,只有进行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综合整体改革,从体制上引导学生分流,才能真正引起教育观念的深刻变化,树立起现代大教育观,逐步改变全社会存在的那种狭隘理解。

第三,从内容上看,具有全面性、系统性。

汨罗的改革是以系统要素的全面优化为基本指导思想的,其改革的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管理、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招生考试等各个方面,使教育系统的每一项要素都逐步得到优化,从而使整个教育系统处于有序可控的状态,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运行。在许多地方也进行了不少改革,取得了较好的经验,但为什么取得大面积的成功目前还只有汨罗呢?因为这些地方的改革从内容上看,大多是单项的、局部的,那些未经过改革的环节往往成为其他环节的障碍,很难解决较大范围教育系统的良性运行问题。因此,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内容上必须考虑它的全面性、系统性。

2.刚性管理。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改革方式上看,汨罗走的是一条以“自上而下”为主的改革之路。

有人说,汨罗的改革实际上是政府行为。事实确是如此。汨罗在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下,确定改革目标和内容,选定改革措施,自上而下层层推进。不管你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好,都被一齐推入到改革的洪流之中。在汨罗的区域范围内,你不可能另搞一套,不按照市里的规划做就是不行。例如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教育结构的调整、教育评价制度的建立等,市里都有硬性规定和硬性的管理办法,顶着不办,是根本行不通的。又如,汨罗的学校一般只设一个校长,一个校长助理,不设副校长,在体制上就是这么规定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本身就是刚性的。汨罗的实践告诉我们,在目前的情况下,采用刚性管理,不仅可以排除“转轨”时期认识上的干扰,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还可以从宏观上抓住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突破,包括招生考试改革、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评价制度建立等,为学校整体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实施素质教育应属政府行为还是部门行为,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更多的人认为应属教育部门行为。这个认识从客观上看有一定的道理,但辩证地看不免带有片面性。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相应的用人制度、运行机制和物质条件,这些只靠教育部门是难以做到的,只有强化政府行为才能达到目的。同时,应试教育已远不是纯粹的教育行为,而构成了根深蒂固的、纵横交错的社会行为。要改变这种社会行为,只有政府出面进行多方面的协调和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收到实效。这个问题在汨罗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已得到了充分的证实。而当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在大面积的范围内已构筑起来,学校的整体改革进入到深化阶段时,应该、也可以采取“自下而上”为主。

在实行“自上而下”为主的刚性管理过程中,汨罗遵循了一条“确定改革目标,选择达到目标的教育行为”这样一条路线。我认为教育行政部门以此作为一种宏观对策是较为有效的。汨罗运用这种对策达成了各种改革目标,对各种行为的选择精确而且有效。在“片追”的环境中,学校和教师是不愿意容纳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因为少一个差生,合格率就要高一些,但学生的流失率又难以控制了。要使面向全体这一目标落到实处,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更为有效呢?汨罗自上而下采取了在教学质量评估时,以新生入学人数为计算基数,中途流失学生,计算基数不减的办法。这样,如果你的学校或班级中途流失了学生,那你的合格率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那你就必须想办法不让学生在中途流失。仅此一招,学校和教师自然就由“少数”转向了“多数”。又如,为了保证全面发展的目标落到实处,汨罗将音、体、美、劳全部列入会考科目,这一行为选择,使学校自然由“片面”转向了“全面”。

第二,从运行机制看,汨罗做到了内驱动与外驱动相统一。

构建明确而可操作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是将素质教育理论变为实践的前提条件。在汨罗,素质教育被描述为一个个明确的目标,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要点,使素质教育从理论型态转化成了操作型态、实践型态。汨罗将素质教育的目标分解为办学目标、质量目标、学校教育目标、教师教学目标四个系列,每个系列都由不同的层次结构组成。在总体目标确定后,又将其分解为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分目标,分目标与总目标方向一致,形成前后衔接,上下贯通的目标网络。各项目标都有具体的指标体系、权重比例、考评细则、奖罚操作等。一个考评细则考评一个单项目标,整体评价即为几个相关单项目标的考评综合得分之和。这样,在汨罗全市建立起了一个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自下而上层层保证的目标体系,从而形成了全员参加、全程管理、全面负责、全面落实的管理机制。

运用“两系三维复合评价模式”构建起素质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是汨罗教育改革成功的一条典型经验。所谓“两系”,是指教育评价内容包括教育外部系统和教育内部系统。教育外部系统评价是以乡镇和行政村为评价对象,评价乡镇和村的教育工作水平,促使乡、村两级负责人真正担起办学的担子,将优化教育外部环境的主要责任和直接责任落实到了乡、村负责人身上;教育内部系统评价是对教育部门本身的评价,以乡镇教育办主任、校长、教师、机关干部为评价对象,促使这几个方面的人员在办学中有所作为。所谓“三维复合”,是指构成评价模式的三个维度与教育行政管理的三个方面完全统一,并复合为一个整体。其中第一维度:评价指标体系与管理目标体系复合,即评价指标就是管理目标、工作目标;第二维度:评价方法、队伍与管理方法、队伍复合,评价人员就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就是评价人员;第三维度:评价结果处理与管理调控复合,各种调控措施如奖惩、晋级等完全以评价结果为依据。“两系三维复合评价模式”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解决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问题。通过“两系”评价,使责任分别落实到了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所有责任人身上,以评价结果作为各级责任人工作效绩的最过硬依据,并施以严明的奖惩。在汨罗所有学校在进行评优选好、职务考核、工资晋级、奖金发放、提拔任用时,只需对照考评结果,依据得分高低对号入座就行了。由于考评细则是具体的,平时记分又是客观的,只需一个人操作就可以准确无误地迅速完成评选任务。这种考评结果与奖惩活动的硬性挂勾,使评价产生了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又因为这种评价是一种两系多级评价,且对乡镇长、村长和乡镇教育办主任、校长、机关干部等人员的评价结果作了相互折算分数等关联性的技术处理,将方方面面的责任人“捆”在一起,形成了“共存共荣”的工作关系,构成了一种多重多级的交叉驱动,从而使素质教育的区域性推进也得到了一种强大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比应试升学指挥棒的威力更大。二是解决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作用力问题。通过开展教育综合评价,使“片追”变为了工作整体推进。过去评价学校主要看学校的升学率,而现在汨罗对学校的整体评价中已经没有“升学率”这一内容了,取而代之的是教育思想、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以及包括音、体、美、劳在内的各科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这自然使“片面”变为了“全面”,达到整体推进,全面优化。同时,通过开展教育质量的评价,使单纯的考分竞争变为了全面的质量竞争。汨罗将教育质量分成事业发展水平、基础学力水平、个性特长水平三大块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的文化学科的考分只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这就保证了质量的“全面”性。同时,通过开展办学水平评价,使升学压力变为了办学动力。如汨罗在中招中已经废除了单纯按分数排队的作法,他们对乡镇党政的评价和乡镇初中教育质量的评价各取总分的50%,“合二为一”作为乡镇办学水平评价的总分,再按这种分数的高低确定招生比例和人数,升学的担子有一半就是乡镇党政领导担着的。这样,乡镇党政领导不支持学校教育,不帮助改善办学条件,不共同落实两全目标,在“升学”竞争中就难以取胜,当领导的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从改革态度看,汨罗做到了无私无畏的坚定性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性相统一。

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必然会与一些人的思想和利益发生冲突。汨罗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在当时还没有形成素质教育大气候的环境条件下,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八十年代中期,他们就狠抓了“三控制”(即控制重复教育,控制班额,控制留级率),不顾有的群众的反对强行将普高改办为职高,这些举措实行后,高考升学率曾一度出现低谷,这明显地与部分群众要求子女挤升学“独木桥”的愿望是有冲突的,于是告市教育局状的,来市教育局“静坐”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市人大会上,教育局长黄泽南同志先后两次遭到“罢官”冲击。但市教育局“一班人”在上级的支持下,“咬定青山不放松”,坚信素质教育具有应试教育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他们顶住重重压力,终于克服“阵痛”,闯过了难关,使汨罗的教育走上了良性循环。

与无私无畏的坚定性相统一的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为一味蛮干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他们认真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和法规政策,对教育思想和教育规律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他们实行的改革措施既有硬度又有力度,十几年如一日,始终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他们的改革也不是封闭进行的,他们学习和吸收了大量的全国各地的先进成果,整个改革过程也就是不断学习、推陈出新的过程。汨罗在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了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一直把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全市在职中小学校长都通过岗位培训获得了岗位合格证书,在教师中正在积极实现“五个百分之百”,即:实现基本功达标100%、参加教学竞赛100%、参加教改实验100%、实现一专多能100%、会操作计算机100%。为了保证素质教育成果的巩固与发展,汨罗十分重视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他们将普教股和教研室合并成基础教育办公室,更好地把管理工作同教育科研融为一体。他们从1988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次全市性的教育科学知识竞赛活动和开展一次教改成果的评比表彰活动。不少乡镇和学校采取“一导、二逼、三提高”等多种硬性措施,规定每个教师必须投入教改实验。在教育经费仍很紧张的情况下,他们每年起码安排10万元以上专用于开展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的开展捉进了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汨罗的教育质量也因此获得了不断提高。在全省教改成果经验评奖中,汨罗已连续四届获得了有关课题一等奖。

标签:;  ;  ;  ;  ;  

试论米洛教育改革的本质和特点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