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栽培技术_茯苓论文

茯苓栽培技术_茯苓论文

茯苓的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茯苓论文,栽培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工培育茯苓要注意以下几个条件:①选用生长年限较长、木材含水量在50%左右的松树段木作为茯苓菌丝的营养源。②选用坡度10~30度,含砂量在60~70%的砂质壤土作为栽培场地。③选地应选在阳坡。④盐碱地不宜栽种。

目前常用的栽培方法为窖栽法。首先应培养纯茯苓菌种,然后再选地挖窖。(1)茯苓纯菌种的培养

①母种的培养

培养基的配制多采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其配方是:马铃薯250克,蔗糖50克,琼脂20克,尿素3克,水1000毫升。按常规方法配制,调节PH值到6~7,分装于试管内,包扎,灭菌,使其成斜面培养基。

纯菌种的分离与接种 选择新鲜、皮薄、肉白、质紧、有香味的成熟茯苓菌核作菌种。先用清水洗净,然后移入接种箱内,用75%的酒精冲洗,再用蒸馏水或冷开水冲洗数次,用滤纸吸干,用小刀切开,挑起中央白色茯苓肉一小块,放到培养基斜面上,然后放入25~30℃恒温箱或培养箱中培养5~7天,待白色菌丝长满斜面时,即为纯种。

②原种的培养 母纯种培养成功后,不能直接用于生产,还要扩大繁殖培养原种。

原种的培养基配方 小松木块55%,松木屑20%,米糠或麦麸20%,蔗糖4%,石膏粉1%,加适量水,调节pH值为5~6。

配制方法 先将木屑、米糠、石膏粉拌匀;另将蔗糖加水溶化,放入松木块煮沸30分钟,待松木块充分吸收糖液后,捞出;再将木屑、米糠、石膏粉等调匀倒入糖液中,拌匀;然后加入松木块,拌匀,以握之手指缝不出水为度。然后分装于500毫升广口瓶中,灭菌,冷却后即可接种。接种方法在无菌的条件下,从母种中挑取黄豆粒大小的母菌种放入广口瓶原种中央,在温度25~30℃恒温下培养20~30天,菌丝即长满全瓶,即为原种。

③栽培种的培养 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方为松木块66%,松木屑10%,麦麸或细糠21%,葡萄糖2%,石膏粉1%,尿素0.4%,过磷酸钙1%,加水适量,调PH值到5~6。配制方法同上。将原种中的菌丝接到装有栽培种配料的广口瓶中,约30天左右菌丝长满全瓶。

1瓶斜面纯种可接5~8瓶原种,1瓶原种可接60瓶栽培种,1瓶栽培种可接2~3窖茯苓。

(2)选窖与备松木料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向阳坡地,及未种过任何作物的生荒地、林地。冬季将窖挖好,窖长80厘米,窖宽45厘米,窖深30厘米。窖与窖的间距为30厘米。开好排水沟。

以松木为栽培原料。在农历12月份砍下松树,去枝杈,削去形成层的外皮,露出木质部,削皮留筋,锯成60~80厘米长的木段,堆码后干燥,约40天后,无松脂分泌,木心干

燥后即可接种。

(3)段木下窖与接种

①松木段下窖的时间 在春季3~4月份。下窖选择晴天,每窖下松木段15~20千克。

②接种 目前有三种方法较普遍采用。

菌丝引种 将栽培菌种内长满菌丝的松木块取出,顺段木形成的"V"缝,一块接一块平铺在上面,再撒上木屑等料种。然后将一根段木削皮处向下压在松木块上,使其呈"品"字形。接好种后,立即覆土,厚7~10厘米,使窖顶呈龟背形,以利排水。

老段木引种 将上一年下窖已结苓的老段木,在引种时取出。选黄白色、筋皮下有明显菌丝,且有小茯苓又有特殊香气的段木作种引。接种后覆土7~10厘米即可。

鲜茯苓块引种 选1~2代种苓。种苓皮色紫红,肉色白,浆气足,质结实,个重2~3千克的鲜苓作种引。将种苓切成小块或小片放于段木之间,覆土使窖顶成龟背形。每一窖需500克左右鲜苓。

(4)松树根栽培法 用松树段木栽培茯苓要消耗大量木材。砍伐后的松树根桩,也是栽培茯苓的原料,应充分利用。首先挖开根周围的土,露出松根,将侧根刮皮开槽,曝晒数天,晒干后即可按种。于5~8月间,在松根开槽处接放菌种,用树叶将其盖好,覆土压实即可。接种后每隔10天检查一次,发现病虫害、白蚁要及时防治。9~12月茯苓膨大生长时期要及时培土。第二年4~6月可采收。此方法产量低但可大量节约材耗。

(5)苔场田间管理

①接种后要经常检查每一窖茯苓的生长状况,发现杂菌污染的窖要及时清理,重新接种。防止人畜进窖场践踏。

②要及时除草排水,防止窖场被水淹,下大雨要及时将积水疏通排掉。

③发现窖顶干裂要及时浇水、培土。

④病虫害要及时防治。主要有腐烂病,不好防治,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要注意消毒,保持清洁。一旦发现窖内有腐烂病要及时清理,防止传染周围窖内的段木。另外,白蚁蛀食窖内的段木,一旦发现要彻底清除,否则造成减产。

联系电话:027-86791957

标签:;  ;  ;  

茯苓栽培技术_茯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