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和降低护理风险的效果论文_杨巾俪

杨巾俪

天津市南开医院 天津 300110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过程中采取风险管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以及降低护理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224例急诊患者以及18名护理人员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组患者分别为112例。风险管理组采取风险管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管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并对比风险管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的护理质量、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风险管理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基础护理、病历书写、应急措施以及各项风险评估的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风险管理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缺失以及护理投诉等风险的发生几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风险管理组换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108例(96.43%)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90例(80.36%),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采取风险管理的方式,不仅能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更加利于患者所广泛接受。

关键词:风险管理;急诊护理质量;护理风险

急诊科作为医院中最为重要的抢救场所,其护理水平和质量将会直接决定了医院的急救能力和综合水平[1-2]。临床研究显示,由于急诊科室的重症患者相对较多,急诊患者具有病情发展迅速以及突发事件较多等特点,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如:专业技能、护理能力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等方面,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护理能力,不仅能够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够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4]。近几年来,伴随临床研究的认为,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加强护理人员对于护理因素以及引发原因的准确评估,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降低由于护理操作不当对于患者的负面影响[5-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同意,并且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224例急诊患者以及18名护理人员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组患者分别为112例。其中,风险管理组男性患者为60例,女性52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44岁,平均年龄(55.25±5.74)岁;常规护理组男性患者为62例,女性50例,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44岁,平均年龄(55.67±5.96)岁。各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风险管理组护理人员的最大年龄为44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为(33.68±4.47)岁;常规护理组的最大年龄为46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为(35.17±5.01)岁。

1.2护理方法

风险管理组采取风险管理的方式进行护理。①加强风险管理培训。开展为期一周的护理风险培训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详细介绍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最终目的,并且学习有关医疗事故的有关法律规定,全面掌握有关医疗事故的处理方法和措施,加强护理人员对于护理风险的管理意识,针对急诊科室工作的特点,加强对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评估,使得护理人员具备识别风险的方法和能力。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且学习有关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需要对于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②组织质量控制小组。为了能够监督急救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急救科室的风险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由护士长担任质量监控小组,并且于每周周一开展一次例会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且分析在急救工作之中所存在的问题,准确评估可能发生风险的原因,准确判断风险的预后效果;③加强护理业务的培训。定期开展有关急诊患者的患病类型和急救措施的培训班、专业讲座等,加强护理人员对于急救措施的掌握能力,学习有关危重患者的急救措施,并且加强对于急救措施的模拟训练,定期开展专业技能的考核和评比,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④改善护理服务的态度。在进行专业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并且改善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注重自身的态度,积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还需要在进行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加强与患者以及患者之间的沟通,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而帮助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⑤规范病例的书写。护理病历作为重要的法律文件,主治医师进行急救以及患者的病情变化,主要是通过护理文书所体现出来,在进行急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在实施抢救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下急救护理的整个过程,并且确保书写的规范和字迹清晰,切勿随意更改和涂抹,对于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详细记录,进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管理的方式进行护理。按照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开展急诊护理和干预。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风险管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的护理质量、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根据护理质量的评价要求制定评估表格,具体包括:护理操作、基础护理、病历书写、应急措施以及各项风险评估的评分等,每个项目的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护理质量越好。护理风险的评估项目包括:护理差错、护理缺失以及护理投诉等风险,护理风险发生率=(差错+缺失+投诉例数)/研究总例数×100%。使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格,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具体分为:①十分满意:分数>90分;②比较满意:分数在60~90分;③不满意:分数<60分。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比较满意)/研究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所研究的数据和指标,具体包括:护理质量、护理风险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均使用SPSS21.0软件包开展统计学的分析和核验,选择()表示计量数据,使用T值验算,选择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使用卡方值核算。各组数据之间经过计算和对比后,得出P<0.05表示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评分比对

风险管理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基础护理、病历书写、应急措施以及各项风险评估的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近几年来,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于急救过程中所存在的护理风险的引发因素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加强各种不同类型护理风险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制定有关的急救流程和规范,进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和优质的护理服务[7-9]。急诊科是的患者通常是患病程度十分危重,病情变化迅速,大部分患者需要接受急救治疗,急诊科室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急诊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将会增加护理风险的发生。因此可见,对于急诊科室的护理工作,需要实施风险管理模式,进而减少医疗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10-12]。

经过本次试验的大量分析和研究所得,风险管理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基础护理、病历书写、应急措施以及各项风险评估的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风险管理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缺失以及护理投诉等风险的发生几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风险管理组换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108例(96.43%)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90例(80.36%),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准确评估护理风险的存在因素,并且通过筛选和统计护理风险的不同类型,准确评估可能引发护理风险的发生环节,进而加强对于各个护理环节的护理指导和干预,并且以此为基础制定风险护理方案,进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因此可见,在急诊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过采取风险管理指导和干预,加强与患者以及患者之间的沟通,同时,准确评估可能发生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风险护理方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

结语:

概而言之,通过采取风险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诊工作的护理质量,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更加利于满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任贞. 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在提高急性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10-12.

[2]唐雪,林丽,段棣飞,等. 风险流程管理对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27-29.

[3]陈得一,孙自杰,宁强华,等.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降低压疮风险管理中的体会[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6):917-919.

[4]刘红菊,高学农,李昕,等. 授权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与缓解职业倦怠的影响[J]. 职业与健康,2017,33(3):303-305.

[5]王训文,徐鹏. 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急诊护理缺陷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222-223.

[6]梁桂兰,殷贵兰,戈海. 急诊床边血液滤过的风险防范与质量控制[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6):31-33.

[7]蒙小琴,邓琴,张雪萍,等. PDCA循环在泌尿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临床研究,2016,29(6):850-852.

[8]蔡惠贞. 产科门诊分诊风险识别和管理[J]. 医药导报,2017,36(a01):47-48.

[9]贾运乔,侯桂英,王静,等. ICU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J]. 河北医药,2016,38(12):1907-1909.

[10]王国钰,秦薇,徐建鸣,等.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护理管理,2016,16(4):522-526.

[11]蒋敏兰,马丽薇. 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新毕业护士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5):66-68.

[12]许辉,李晓光,陈艳妮,等.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河北医药,2017,39(13):2055-2057.

论文作者:杨巾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  ;  ;  ;  ;  ;  ;  ;  

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和降低护理风险的效果论文_杨巾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