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地势复杂,自然环境恶劣,人员和装备在高原地区活动,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对人员身体和意志的考验是难以想象的,对装备使用的损耗都是非常突出的,这些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制约着装备性能的正常发挥,给人员正常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关键词:高原地区;装备使用;装备故障;预防措施
引言:高原地区日益成为我们经常活动的一个重要地域,在边防巡逻、高原探险、人员救护等方面都需要人员和装备合力去完成,特别是在守边固防中,军人要常年驻守。在此过程中,由于特殊环境的影响,使用装备时差强人意的触动潜在不良因素,就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后果。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考虑装备所处环境特点,展开深入分析,加强管理,强化责任,完善跟进相关预防措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一、高原地区环境特点
我国西北边境,属高原高寒地区,山地海拔高,地势起伏落差大,空气稀薄气压低,气候多变,地理环境复杂,道路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其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
1、海拔高,低压缺氧。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下降,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高原大气压力比平原地区低30%到35%,由此组成大气的各种气体的分压,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氧气压力也是如此,高原地区空气中含氧量比平原地区少30%到60%。
2、气候干燥,风沙大。高原大部分地区空气稀薄、干燥少云,降雨量极少,由于高原大气压低,水蒸气压亦低,空气中水份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故海拔愈高气候愈干燥,加上地表植被稀疏,且风向风速变化快,刮风时极易吹起扬沙和尘土。
3、 气温低,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根据测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他地区气温更低;因海拔高空气稀薄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和紫外线非常强烈;高原地区白天地面接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量,地面层的气温上升迅速,晚上地面散热快,气温急剧下降,昼夜温差大。
4、局部天气多变,气象复杂。高原地区山势险峻,海拔落差大,天气局部气象变化很大,难以预测,特别是气流瞬息万变,给航空装备的正常飞行带来很大影响。
5、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该地区地势险峻,地形复杂,交通困难,其道路多是依地形而设,有的路段绕山而建,面临深沟险壑,路面窄路况差,坡度大弯道多,且公路稀少,交通极为不便。
二、高原环境下装备故障产生的主要因素
1. 装备自身的因素
装备本身的设计对于高原使用的维护考虑不够深入,部分零件的设计与高原环境使用不配套,装备使用的常规形式无法应用到在高原高寒实际问题当中,维护能够调整的空间小,其结构设计本身不十分符合高原环境。装备在使用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高原高寒地区,虽然先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检查等工作,但很多维修的细节问题仍旧难以被发觉,工作中还是以人员为主进行检查分析,在开展装备的全面化、细节化检查中还缺乏科学技术手段的全面应用,即使出现差错的概率很小,在严谨细致的工作下有时也难以避免遗留问题。随着装备的频繁使用,部分的问题都是长年累月的磨损造成的,通常伴有轻微的磨损与未及时处理的细微隐患问题处于隐藏状态,在特殊地域使用时,由于工作环境的突变,可能突然出现问题,使得装备故障在极端环境下突然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自然环境因素
非人为性质的原因通常都难以规避,在高原环境中,缺乏对周围的自然空间系统深入了解,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装备动用的周边状态是不固定的,环境的温差变化、风向风速等都可能会对装备的使用造影响。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缺乏对突发隐患问题的考虑,使得装备原本并不存在明显故障,在不良的环境中却突发。在装备使用的过程中,人员也会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有时会导致问题分析不够精确,处理不够稳妥,进而产生一些操作失误。
3.人员生理因素
高原地区气压低,大气中的含氧量和氧分压降低,引起人体各器官组织供氧不足,从而产生功能或器质性变化,进而出现缺氧症状引发各种高原病, 大大降低人体的机能,加上强烈的紫外线,眼睛就会出现发花流泪、视物模糊等症状。在此环境中,人员长时间工作会感到极度不适,反应较为迟钝,人员在了解装备使用的情况时,如果没有理清状况,就无法根据现有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造成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
三、预防装备故障产生的措施
1.完善装备的设计,加强维护保养
针对高原装备使用的特点,在设计环节就应展开预设分析,预留一定的容错空间余地进行调整,从技术的层面使得装备更加适应各个环境下的使用需求,特别是零部件设计,要尽可能使各个单元独立工作,免于某一处出现故障影响整个系统。装备动用过程中,部分的结构并没有显现出问题,但仍旧需要针对其零件进行保养,以便延长其使用寿命。平时要展开装备的有序维护,在一定的时间里通过检查、维护、维修,减少装备运行中的自然损耗,进一步减少问题的发生。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综合能力素质
高原工作环境较为复杂,需要人员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装备动用中,要严格按章操作,各个要素要全力配合,以严密严谨的监督和综合的监测分析,使得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减少人为问题引发危险的因素。人员要经常开展高原地区装备使用培训,并通过使用模拟、知识竞赛等考察人员的能力,帮助其强化业务技能,使人员的业务水平胜任高原地区的工作环境。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积累经验,并将有关的问题记录下来,为之后问题的排查提供资料,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3.注重细节管理,把质量检验贯穿始终
装备故障产生的漏洞多不存在于表面问题上,而是存在于细节的处理上,在高原环境应注重强化细节分析,通过维修与检验杜绝细节影响。人员每次在工作结束后,都应统筹分析数据记录信息,并将其整理汇总入库,建立智能化的数据库。工作中,人员之间要相互协同检查,检查是装备工作必然要跟进的条件,是装备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要通过一次的检验去了解装备的不足,还应通过多次的检验,分析在不同的模式下,装备运行工作的安全性,并基于常见的故障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拿出有效的解决措施,降低装备故障的发生。
4.认真准备搞好保障,协调统筹规划工作
在高寒高原地区人员必须充分做好防寒保暖、 防高原病的准备, 严防冻伤等问题发生,在进入高原高寒地区工作前,可先温区后寒区、先低海拨后高海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适应性训练,每个工作环节要在不同的环境中设定虚拟的场景进行测评,了解在遇到突发情况下,跟进措施是否安全有效,为后期工作打好基础。高原环境较为复杂, 各项工作应协调安排,减少疲劳状态下工作的可能,在重要的时段,应有特定的措施去规避干扰,保证人员准确的使用装备。装备在投入使用中应结合特定的环境,了解现有的资源和不足,去整理完善工作计划,通过对更多的信息把握,有序推进各项任务顺利展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原地区出行的增多,装备的运营体系也逐渐的完善起来,面对高原地区装备的动用,应结合其环境特点,通过先前发生问题的汇总,了解装备动用中应注意的情况。在高原地区,人员要充分了解工作环境,明确具体要求,强化技术培训与锻炼,针对不同环节的使用要求,要结合装备的结构特点,寻找故障产生的具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装备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刘玉芳.等.陆军航空兵装备学术论文集《关于陆航部队高原高寒地区装备保障问题研究》.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论文作者:朱英杰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装备论文; 高原论文; 环境论文; 地区论文; 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故障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