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蚕桑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论文

玉林市蚕桑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

刘开莉1,玉小迷2,陆春霞1,周晓玲1,肖潇1,陈朝蓉1,梁贵秋1

(1.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530007;2.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玉林市537000)

摘 要 为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解决玉林市农业科技人才特别是蚕桑产业人才支撑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玉林市蚕桑产业发展专业技术人才支撑的背景、基本现状、对策建议等三个方面,对玉林市蚕桑产业的蚕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玉林市蚕桑产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体系不健全、力量总体不足、层次不够高等基本现状,提出了多种途径培养人才、优化环境吸纳人才、发展产业承载人才的对策建议,为玉林市蚕桑产业发展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蚕桑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人才支撑是关键。蚕桑生产是技术要求较高的一个产业,强化专业技术人才支撑,是解决好新时代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蚕桑产业发展技术支撑的重要一环,也是玉林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特色蚕桑产业振兴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分析玉林市蚕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的现状,提出加强玉林市蚕桑产业发展专业技术人才支撑的对策建议。

1 背景意义

玉林市是农业大市,其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走在广西前列,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76.91亿元[1],排在广西14个设区市中的第3位。经过连续多年大力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市和建设广西特色农业基地,在农业发展与全国同步进入新时代的同时,也迎来了农业转型升级加速期与产业融合发展关键的“两期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期。蚕桑产业是玉林市现代农业发展布局中的一个特色产业[2],进入新时代以后,与玉林市其它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同样面临着向现代化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机遇和挑战。在推进特色蚕桑产业振兴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玉林市对蚕桑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和依赖必将日益增加。

2 基本现状

玉林市蚕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主要是以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据统计,2018年,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在职在编总人数为53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专业技术岗位)人数为35人,占总人数的66.38%。其中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从学历上看,大学本科学历17人,占48.57%;大学专科学历16人,占45.71%;中专学历2人,占5.72%;没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有9人,占25.71%;36~45岁的有19人,占54.29%;46~54岁的有5人,占14.28%;55岁以上2人,占5.72%。从专业技术职务上看,高级职称专技岗位3人,占8.58%;中级职称专技岗位16人,占45.71%;初级职称专技岗位16人,占45.71%。

表1 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专业技术人员情况表

3 玉林市蚕桑专业技术人才支撑存在的困局

从总体上看,玉林市蚕桑产业发展中,专业技术人才支撑存在以下三个困局。

3.1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体系不健全

玉林市及其所辖的七个县(市、区)中,仅设有市蚕业技术推广站和陆川县蚕业技术指导站、博白县蚕种场三个蚕桑产业专业技术指导单位,其中仅有市蚕业技术推广站拥有专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陆川县蚕业技术指导站、博白县蚕种场在职在编人员极少且基本由其它专业岗位人员兼任;其它五个县(市、区)中,均没有设立专门的蚕桑产业专业技术指导单位,其中玉州区、福绵区、容县由容县土肥植保经作站进行蚕桑管理及技术服务,兴业县、北流市则分别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局负责蚕桑管理及技术服务。“市有队伍县无人员”的现象在玉林市十分明显,成为影响玉林市蚕桑产业创新发展一大不利因素。近年来玉林市原蚕基地连年萎缩[3],在一定程度上与蚕桑专业技术指导单位的缺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体系的不健全有着一定的关系。

3.2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力量总体不足

玉林市有102个镇、1 332个行政村[1],在历史上大多数镇和村都适合种桑养蚕。而作为玉林市蚕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主力,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仅35人,平均每名专业技术人员要服务指导将近3个镇和约38个行政村,服务对象多、服务半径大,致使很多镇和村无人无力提供蚕桑技术服务。特别是在蚕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现有人员中,部分人员还要兼顾其它科技工作和农业工作,部分人员是非蚕业专业,新进入人员也存在蚕桑技术业务不熟悉的情况。

3.3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层次不够高

当吸力值逐渐增大后(吸力值>600 cm),如图5(c)~图5(f)所示,土壤体积含水率随炭土比的施加形成两次波峰,即T1、T3处理。当炭土比例为6%时,土壤存在最大体积含水率,当吸力值为716.4 cm时,体积含水率为24.4%;炭土比为8%时,土壤体积含水率最小,当吸力值为716.4 cm时,体积含水率为22.8%,但仅T1、T3处理下的土壤体积含水率高于供试土壤,说明一定吸力下,生物炭的施加量为2%和6%时能显著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

从2018年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以中低学历和中低职称岗位为主,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稀少。其中,高级职称专技岗位人员占比不到10%,初级职称专技岗位人员占比高达45.71%,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人数为0,大学专科学历和中专学历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超过半数,达到51.43%,显然无法满足发展现代蚕桑和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此外,35岁以下的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仅占1/4,加之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接受高层次业务培训的机会较少,新知识、新技术更新相对缓慢,蚕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还面临着知识老化、技术老化、人员老化的问题。

4 对策建议

余良胜[18]研究发现:除排便障碍外,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还可造成病人肺功能受损。受疾病本身及放疗、化疗影响,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加。此外,部分病人因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缺乏,担心恶性肿瘤复发、转移,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19],也会导致不良情绪产生,进而影响其正常社会功能。

4.1 多种途径培养人才

一是健全蚕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成长机制,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派年轻技术骨干到高等院校进修、培训,鼓励大中专毕业技术人员再深造,全面提升全市蚕桑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一支学用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蚕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二是拓宽蚕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渠道,在稳定和增强市县两级农业部门蚕桑技术推广指导单位的同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蚕桑企业、蚕桑合作社、蚕种场、桑园等生产经营主体引进和招聘技术骨干,自主培养、发展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三是注重增强蚕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乡土力量,在种桑养蚕第一线,充分挖掘农民群众中的“蚕专家”“桑博士”等乡土人才资源,形成一批源自生产、扎根一线、掌握技术的新型蚕农队伍,有效补充蚕桑专业技术人才在农村的基层力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批农业技术人才[4]。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作为农业大市和有着悠久蚕桑历史的玉林市[2],要重新振兴蚕桑产业,走出特色蚕桑发展之路,必须打破专业技术人才支撑这个瓶颈制约,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4.2 优化环境吸纳人才

将蚕桑专业技术人才纳入玉林市农业高层次人才引进范畴,给予引才特殊政策,配套引进人才成长项目经费,突出“高层次”和“急需型”导向,突出“育种”和“加工”学科,加强蚕桑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完善工资津贴、职称、奖励、子女就业等待遇向农业一线人员倾斜的政策措施[5],为从事蚕桑技术指导服务的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加强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与广西区内外科研机构、高校的科研合作和人才团队交流,深化与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共建的广西蚕业科学院玉林分院建设[6],引进广西蚕业科学院优秀技术专家到分院挂职或牵头创新团队建设,引进高层次蚕桑人才到玉林市开展项目合作、学术交流、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

(2)通过试验成功研发了制动器压盘锥窝的高频感应淬火工艺:①电参数:槽路电压8.6kV,栅极电流1.6A,阳极电流3.8A,阳极电压9.9kV,灯丝电压33.3V。②工艺参数:两次加热,间隔0.5s,每次加热时间5.5s,加热到淬火温后喷水冷却5s。

4.3 发展产业承载人才

产业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长人才的基础所在,要在推动玉林蚕桑产业振兴的同时,同步推动玉林蚕桑人才振兴。要通过大力发展特色蚕桑产业,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而提升玉林蚕桑产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承载能力和吸引集聚作用,使人才在蚕桑产业发展中得到价值体现和快速成长。要发展壮大蚕桑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建设特色蚕桑小镇、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区、蚕桑良种繁育基地等,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与产业创新发展的关联度,推动专业技术人才向产业集中区集聚,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1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6.

[2]刘开莉,牟龙彬,汤庆坤,等.玉林市特色蚕桑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J].广西蚕业,2018,55(2):53-55.

[3]庞朝平,李盛安,黄扬文.玉林市原蚕基地连年萎缩的原因与对策[J].广东蚕业,2017,51(1):13-14,17.

[4]张新民.中国农村人才的现状与演变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1):64-68.

[5]刘霞.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问题探析[J].农家之友,2009(9):1-3,11.

[6]乐波灵,白雪,毛洪斌,等.广西蚕业科学院及分院科技创新工作成效与发展探讨[J].广西蚕业,2016,53(4):34-38.

中图分类号 [S88-9];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6-1657(2019)02-0049-03

ISSN 1006-1657;CN 45-1212/S

DOI: 10.19553/j.cnki.1006-1657.2019.02.011

收稿日期: 2019-04-12;

接受日期: 2019-05-27

第一作者 信息: 刘开莉(1988—),女,本科,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蚕桑食品加工等方面研究。E-mail:kalyliu@163.com

通信作者 信息: 梁贵秋(1975—),女,硕士,高级农业经济师。E-mail:liangguiqiu0816@163.com

标签:;  ;  ;  ;  ;  ;  

玉林市蚕桑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