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陈光标:卖冷水省学费的方法_陈光标论文

“寿山”陈光标:卖冷水省学费的方法_陈光标论文

“首善”陈光标:卖凉水攒学费的人生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凉水论文,学费论文,人生论文,陈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饥饿的童年

1968年的一天,陈光标在苏皖交界的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西南岗村一户普通农家呱呱坠地。那是一个以贫困“闻名”全国的地方,时至今日,那里仍是全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

至今他还记得,由于家境贫困,从1968年出生到1978年,他几乎没吃过肉,甚至没有吃过一个完整的馍,一块完整的饼,饥饿还夺走了他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的生命。

“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一块多钱的书本费也是东家两毛、西家三毛钱凑起来的。父母亲借了钱之后就常念叨,等鸡下蛋后卖掉还债。”他现在虽然身家百亿,但至今仍然无法释怀。

卖凉水攒学费

和众多乡亲一样,陈光标的家里极度贫穷,一家5口人挤在一个茅草棚里讨生活。就在陈光标两岁时,他的哥哥和姐姐先后饿死。这样的经历让陈光标从小就对饥饿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也在他心中埋下了告别贫穷、改变命运的决心。

10岁那年暑假,陈光标的父母没办法再为上到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借到学费,不得不狠下心来让儿子辍学帮家里干农活。为此,倔强的小光标郑重其事地和父母谈了一次话:“我知道家里困难,但我想上学。如果我能在暑假赚够自己的学费,你们就让我上学好吗?”

现在看来,学生打工赚学费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文革”刚刚结束的那个年代,一个10岁的孩子想自己赚钱不啻于“白日做梦”。但为了不挫伤儿子的积极性,陈光标的父母点头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10岁的陈光标第一次开始了“靠双手改变命运”的尝试。在那个暑假里,他每天都用扁担担上两个小桶,到距离集镇两公里的土井中打出清凉的井水,挑到集镇上叫卖。“一分钱随便喝喽!”说起当年沿街叫卖井水的往事,陈光标的语气中透出的不是唏嘘感慨,而是自豪和得意——“那时我每天都挑水去卖,一天大约能卖五六十斤,两个月下来赚了差不多五元钱。不仅两元多的学费赚出来了,还成了村里最富有的孩子。”

“当时,听妈妈说我家隔壁的小伙伴也因为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我二话没说,自己跑到学校帮他交了一元八角钱的书本费。当他妈妈看到那些书的时候,拉着我的手流下了眼泪,一个劲地和我说谢谢。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自豪。”陈光标说,也就是从那时起,他许下心愿:如果自己今后有了钱,一定要帮助更多的人。

打那以后,陈光标开始不断找寻赚钱的路径,他经商的才干也开始一步步显露。13岁那年暑假,他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到10多公里外的安徽卖冰棒,每天能赚五六元钱。后来,他又开始贩粮食,一天能赚300多元。到17岁那年暑假,陈光标已经攒下了2万多元,成为全乡唯一的“万元户”。

愈挫愈勇 从头再来

商海既有机会也有陷阱,心地善良的陈光标在经商过程中也曾被骗过。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光标认识了一个在淮阴小商品市场做生意的温州人,两人决定一起做棉鞋生意。那是陈光标第一次决定与人合伙做生意。当时,忠厚的陈光标先行支付了3万元的货款,可是等货发过来,才发现那些货全是伪劣产品:鞋底全是硬纸板糊的,晴天还看不出来,一到雨天鞋底就全烂了。

辛苦几年挣来的钱全赔了进去,当时陈光标心疼得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几天之后,陈光标重新振作起来,从自己的老本行贩粮生意重新开始。没有本钱收粮,陈光标只能暂时赊欠着,而凭借着当年做生意留给乡亲的诚信形象,家乡的老百姓都愿意把粮食赊给他,“卖了再给钱,咱信得过你”。正是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让陈光标再次度过了难关。

扭转了危机之后,陈光标又相继跑过客运运输、贩过花生,生意虽几起几落,但他却愈挫愈勇,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与失败磨炼了陈光标坚韧不拔的品质。正是这一点,成就了陈光标,使他在以后的商战岁月中面对大潮翻涌,都能从容应对。

为省钱在公厕刷牙洗脸

在做生意的同时,陈光标始终没有荒废学业,只要闲下来,他就会用功学习。

1985年,他考入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学院附属医院工作。随后的几年里,陈光标又先后在省社科院、南京红光医药公司任职。当时,这些都是让人羡慕的安稳工作,但胸怀大志的陈光标根本不安于现状,他要自己创业。

“刚开始摸不着道道,没找到什么创业的捷径。眼看着腰包一天天瘪下去,真着急呀!”尽管如此,陈光标仍徘徊在南京街头,咬紧牙关告诉自己不要放弃,他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成功,死也要死在外头。”

26岁那年,陈光标一天在街上闲逛,看到一家药店门前许多人正围着一台袖珍仪器咨询,那是新上市的耳穴疾病探测器,将电极夹在耳朵上,就能诊断出身体的哪个部位有毛病。学医出身的陈光标马上嗅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那个仪器不够直观,如果能让患者亲眼看到问题所在,会更受欢迎。”

说干就干,第二天,陈光标怀揣身上仅有的3000元钱,请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专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耳穴疾病探测器进行改进,通过安装显示器,让患者直观地看到身体发生病变的部位。就这样,一部名为“跨世纪家庭CT”的电子疾病探测仪面市了,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但此时的陈光标已经没什么钱了,为节省开支,他花15元买了床被子和一张凉席,开始在南京街头“练摊”,早上花两角钱在南京老新街口百货旁的公厕刷牙洗脸,晚上就露宿在金陵饭店旁邮电局的走廊上。那时正值盛夏,他每天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在新街口为路人检测身体,每人收两元检测费,一天能赚百余元。

两个多月后,赚到万余元的陈光标开始租房,生产销售“跨世纪家庭CT”,并通过做广告打开了安徽市场。

人生的第二桶金

1997年,陈光标的事业渐入佳境。他的第一家公司——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随后,一次山东泰安之行,使陈光标发现了人生的第二桶金。

当时,泰安盛产灵芝,而且价格较低,200元一公斤,对治疗慢性病有良效。陈光标敏锐地发现其中大有商机:“灵芝好是好,可食用不方便,如果能磨成粉,制成胶囊服用就方便多了。”

带着这个令自己都兴奋的想法,他跑遍了南京大学及南京的大医院,请南京大学专家做广告策划,再请医院做临床报告。拿到生产许可证后,他又筹款到上海买了6台胶囊生产机,再赴山东泰安大量收购灵芝粉,回来制成灵芝胶囊销售。这样一来,200元一公斤收来的灵芝制成胶囊后,售价达到2000元一公斤,这使陈光标收益颇丰。而更令陈光标感到高兴的是,他开发的“灵芝胶囊”项目促进了山东泰安的“灵芝经济”,带富了一方百姓。为此,泰安市政府还特别为陈光标颁发了“特殊津贴”。

2000年,陈光标组建了江苏黄埔投资集团。刚开始,主要业务是收购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整合、盘活再出让。后来的一次机会,使他对循环经济发生了兴趣。

2002年,陈光标得知,为配合两年后在南京举行的第四届华商大会,南京市将拆除老展览馆,另建新馆,相关部门正在寻找合适的拆迁公司。由于家中有亲属从事拆迁工作,陈光标决定加入这一行试试运气。结果,一接手才知道,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富矿:废旧的钢材可以卖给钢铁厂,报废的车胎可以清洗、切块、磨成粉,做塑胶跑道和农用车胎,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利于环保。

此后,陈光标将这一循环经济模式,移植到废旧家电、电脑、生产设备甚至高速公路设施方面。

“创造不止,回报社会”

在为自己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他还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创造不止,回报社会”。他认识到,捐款捐物是一种慈善,而搞好环保、搞好循环经济、造福社会和子孙后代也是一种慈善。他决心做一个慈善家,用多种方式报效社会。

陈光标常说,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之所以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是因为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在商场闯荡这些年,陈光标从不抽烟、很少喝酒,更不参与赌博,也不出入夜总会、歌舞厅等场所。闲暇的时间,陈光标坚持读书学习,这已经成了他多年的习惯。他读书涉猎很广,这有力的支撑了他的事业,也极大地提升了他的个人境界。

目前,陈光标的黄埔投资集团已涉及新型材料制造生产、再生资源利用、房地产开发、青少年国防教育、电厂配套设施生产以及智能识别系统研发等诸多产业,并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立志成为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2005年,黄埔投资集团荣获“中国诚信示范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成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今年集团公司营业收入有望达到90亿元。

我对家人“欠很多”

和记者谈到家里人时,陈光标觉得,对家人“欠很多”。

“你可能都不相信,这么多天里,我的家里人怕影响我,没有给我打过一个问候的电话,还是我主动给父母妻儿打了两个电话。”陈光标说:“我从小是被父母打大的,所以很怕他们,到现在和他们的沟通也不多。这次在灾区我给父母打了个电话,说我在灾区救人呢,父亲只说了一句‘你做得对,一定要多救两个(人)啊!’然后就把电话给挂了。”

陈光标的父亲患有肺癌,目前正在住院等待手术。“父亲急需做手术,他们都等着我回去再做手术,因为这个手术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可灾区这边总有太多的事情等着我去做,有更多的灾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说到这里,陈光标觉得很内疚,毕竟作为儿子,他应该更多地照顾父亲。

“可能是对我这个人太了解了,知道劝我回去我也不听。”陈光标顿了顿,把话题转到了妻儿身上,“这次来灾区,我夫人也没有拖我的后腿,而且很支持我。”

“我5岁的小儿子5月18日(救灾期间)唯一一次和我通电话,用稚嫩的声音对我说:“爸爸要多救几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啊。”

“你想我救多少呢?”

“救20个吧。”

我告诉他,我已经救了很多了,让他放心。陈光标模仿着孩子的声音,爽朗地笑了笑。

陈光标觉得,儿子让他多救几个人的话让他很满足,他认为孩子身上遗传了他最希望留给孩子的“基因”——有爱心。

“我的慈善很阳光”

“什么叫真正的慈善?我认为那就是发自内心地帮助别人,同时使自己快乐的事业。”谈起慈善这个话题,陈光标有很多感触。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虽然家里非常贫穷,但他们从小就教育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陈光标说,自己现在热衷于慈善事业,缘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我8岁那年,弟弟降生了,妈妈的奶水不够,但我亲眼看到热心的妈妈帮助同村一个奶水更少的母亲哺育孩子。那时我很不理解,问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妈妈笑着说,你小时候也这样啊,那时隔壁孩子的妈妈奶水不够,我也喂过他呢。你要记住,我们虽然穷,但也要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谈起“中国首善”的称号,率直的陈光标说:“我连南京市的首富都谈不上,更别提全省乃至全国首富了,但我却是2007年中国捐钱最多的人。我的企业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所有捐赠的钱都是我光明正大赚来的,我的慈善很阳光。我希望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要把钱财看淡一点,人生很短暂,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有的企业家说,捐款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这是一种借口。想当年我一个月赚100万,我拿出10万回馈社会,帮助别人,能对公司的发展有多大影响?这么多年走过来也有许多人对我热衷慈善不理解,讥笑、讽刺甚至谩骂一直围绕着我,我都无所谓。这次参与四川抗震救灾后,很多以前对我说三道四的人都被我征服了,他们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陈光标的手机彩铃是他自己录制的,那是我们都熟悉不过的国歌。“是邓小平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企业家的今天,所以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里都有国家的无形股份,我们应该与政府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与社会共同分享财富。”

从10岁时帮小伙伴交的1.8元书本费,到2007年价值1.81亿元的捐赠,陈光标以实际行动实现着自己儿时“帮助更多的人”的心愿。近10年来(四川地震前),陈光标累计捐款捐物实际到位5.13亿元,其中现金就高达3.76亿元,共捐赠车辆93辆,捐建希望小学121所、乡卫生院27个、养老院16所,为偏远农村修建乡村公路91公里。多年来,他还一直遵守着“搞慈善的地方不投资,投资的地方不搞慈善”的原则,坚决把企业利益和慈善捐赠分开。

一个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优良环境和支持。另一方面,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越强大,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多。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

——陈光标

标签:;  

“寿山”陈光标:卖冷水省学费的方法_陈光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