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沟通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姚青

南京江北人民医院 江苏省 南京市 210000

摘 要:目的 对妇科护理上“家庭式沟通”方法的实践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抽取我院1年内(2016. 7——2017.7)的妇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总数是146名,对所抽取患者进行分组,依照护理方法,分为普通组和沟通组,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及沟通方式,后者则采用“家庭式沟通”,对比两者护理效果。结果 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比较,沟通组较普通组低(P<0.05);而沟通组满意度则高于普通组(P<0.05),依照数据结果,经差异检验得出,该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本研究发现,护理过程中采用“家庭式沟通”方法,对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家庭式沟通;妇科;护理

实践护理中发现,绝大多数妇科患者会出现负面情绪,其原因在于所患疾病可能影响到妇女的生育问题,事关重大。在某些疾病或子宫手术后,患者心理压力大,极其容易出现深度抑郁、过度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可能会引发自杀行为危及患者生命。护理跟患者直接相关,必须受到重视。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1年内(2016. 7——2017.7)的妇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总数是146名,对所抽取患者进行分组,依照护理方法,分为普通组和沟通组,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及沟通,后者则采用“家庭式沟通”。每组患者73例,普通组介于21~70岁,平均(45.3±3.6)岁,其中已婚61名、未婚12名,已生育54名,未生育19名;沟通组介于20~72岁,平均(46.1±4.2)岁,其中已婚60名、未婚13名,已生育55名、未生育18名。两组别资料数据对比,显示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

在护理方法上,普通组为常规式护理,涵括病情常规监测、疾病知识传播,与患者进行日常沟通、安慰。沟通组则基于普通组方法,加入“家庭式沟通”方法:

1.2.1 营造家庭式沟通氛围 

在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上,采用家庭沟通方式,即将一般的床位号、姓名的称呼行为,改为阿姨、叔叔、姐姐、哥哥等更为亲切的称呼,同时在跟患者沟通时,如同家人相处聊天一般友善可亲。此外,改变常规的病房布置,尽可能按照患者意愿进行,根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可在病房摆放一些绿植、小装饰等,病房内温度、湿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患者可以穿个人睡衣(不影响病情)、将个人物品放置于病床周边(不影响其他病人前提下)。总之,尽可以让患者感受到居家氛围[1]。

1.2.2 家庭式健康教育 

在例行的健康宣教时间上,尽可能跟患者沟通确定。如某患者住院后,要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则提前告知患者时间为住院期间的每日下午4点至4点30分,家属可旁听。宣教内容包含患者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表现特征等,需简单易懂,尽量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以方便患者理解为宜,并着重给陪同家属讲解患者的护理关键点。在宣教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健康知识外,还应针对性地聊一些患者青睐的话题,可延伸至家庭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其目标是让患者感到轻松愉快,感受到关心,拉近护患的心理距离。

1.2.3 家庭式心理安抚 

护理中除了注重患者心理,还要对其家属心理进行引导。目的在于消除或缓解家属的担忧、焦虑,使其意识到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积极影响患者、提高患者情绪。同时,鼓励患者多跟家属交流,及时传递自己的感受。护理人员应将患者视为大家庭中的一员,如同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患者,有助于拉进护患距离,提升护患感情,有利于提高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效果,使患者更愿意、更积极地配合治疗。在患者接受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全程陪伴,减少患者心理压力,鼓励患者,并在这个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临床表现,以保证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确保其身心安全[2]。

1.2.4 家庭式监督 

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家属参与进对患者的护理、治疗监督上来,同时监督患者的饮食作息。部分患者出院后还需复诊或者进行后续药物治疗,这就需要家属进行有效监督,为达到效果,护理人员应详细告知家属如何监督患者的继续治疗。

1.3 评估指标

1)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指标,引入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100分总分,分值高低表示两个因素的程度,越高则表示程度越深,反之则越浅。

2)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指标的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护理满意度》问卷,发放给患者并如实填写,问卷内容设置有服务态度、工作落实程度等五大类目,总分100分,分数高低表示满意度高低。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显著[3]。

2 结果

焦虑、抑郁两个指标上,沟通组明显比普通组低(P< 0.05),在满意度指标上,沟通组明显比普通组高(P<0.05),具体数据处理如表1所示。

3 讨论

患妇科疾病后,患者精神压力大,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情绪可能会失常,如焦虑、抑郁。患者对自我病情的了解程度不深,加上受传统生育观念影响,可能联系到家庭幸福、传宗接代等因素进而出现心理压力过负的情况,甚至引发自杀倾向。

受思维定式影响,通常对患者的护理多参照一般流程、基本护理,沟通上以“传达”为主,沟通性低,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关注不到位,忽略其在治疗中心态变化。当前采用“家庭式沟通”方法替代传统护理,其优势明显,体现在如下方面:

1)创建家庭氛围,使患者感受到温暖,感觉到在与病症的斗争中并非孤军奋战,而是有许多支持者在身后,在众多支持和鼓励下,正确对待病症,积极接受治疗;对患者亲切称呼,改变传统的床号与姓名的称呼方式,拉进护患距离;

2)同时加强抚慰患者与家属心理力度,提升他们的健康知识储备,引导家属参与到患者治疗中,对患者治疗过程及护理开展积极监督,有利于促进患者积极接受治疗与促进护理人员工作的圆满度提升。同时,加深家属对患者病症及对患者心理的了解,有助于对患者的更好照顾。在这种护理模式上,家属、护理人员的关爱给予患者双重感动,对其不良情绪的缓解和消除具有积极意义,促进护患关系的提升[4-5]。

在本研究中还发现,患者负面情绪上,沟通组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在患者满意度上,沟通组则明显比普通组要高(P<0.05)。同时,前述两组数据呈现规律性差异,经检验统计有效。综上所述,依照数据处理结果得出本研究结论:将“家庭式沟通”应用于妇科护理,对患者负面情绪的消除、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该方法不仅有利于患者,更有利于医院护理工作的科学化,实现双赢。因此,该护理方法具有极大推广意义,可加快广大医院护理工作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 张秀波.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的应用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21)

[2] 安莉娟,刘青,郭艳金.家庭式沟通在肾功能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9)

[3] 谢会娟.家庭式沟通提高恶性肿瘤患者满意度的护理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9)

[4] 洪燕,欧小珍,梁燕飞,林小玲,何美清.家庭式沟通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处方药. 2014(04)

[5] 张秀波.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的应用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06)

论文作者:姚青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  ;  ;  ;  ;  ;  ;  ;  

家庭式沟通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姚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