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期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探索_企业转型升级论文

后金融危机时期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探索_企业转型升级论文

后金融危机时代纺织业企业转型升级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纺织业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时代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很快便殃及全球金融市场,并且造成了全球实体经济陷入到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衰退。在危机爆发以后,世界各国开始迅速联手加以应对,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对市场活动实施主动干预,最终使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止步于2010年。然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复苏不比寻常,无法简单理解成经济总量或者增速快速恢复甚至赶超危机以前的水平,恰恰是复苏当中所包含的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才是这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简而言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将发生全新的变化。对于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纺织企业来说,这次危机造成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的巨大降幅,使纺织行业外贸形势愈来愈严峻,出口导向型纺织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严重威胁到了纺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本能促使中国纺织业企业投入到转型升级的变革之中。转型升级,从现象上看,这是企业应对经营环境变化所进行的策略性调整,在本质上,这是企业经受世界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必然结果。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界定

当前,我国理论界尚未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一个较为权威的统一定义。从宏观角度来看,产业转型升级一般是指在一国或者地区的国民经济组成之中,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及技术装备等发生了显著变化的状态或者过程。具体到纺织企业,可以认为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动态过程,主要包括了产业在结构、组织以及技术等诸多方面的转型升级,调整本产业产品的供给结构、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改进生产组织方式、合理优化产业布局、提升节能减排的能力等,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相关产业的发展质量及效益。事实证明,产业是否能实现成功地转型升级,这和制度环境密切相关。对于还处在市场化转型当中的中国而言,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产业提升的过程,并且也是观念更新的过程,更是体制创新与机制再造的过程。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纺织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当前,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纺织业企业生存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乃至平息之后,我国的纺织企业在面临外围需求逐步放缓、人民币始终升值、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等各种不利因素之下,生产、效益与出口值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持续逼近大多数企业的生存底线,纺织企业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冰冻期。针对纺织行业的低迷现状,国家多次上调了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并适时推出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力求使纺织业生产与毛利率逐步趋向平稳发展。就内容来看,该规划在救市的同时提出了要实现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以此成为顺应与带动纺织业实施变革的切入点与出发点。当前,中国纺织业已经进入到底部震荡的阶段,这就为纺织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行业整合与产业升级的良机。由此看来,后金融危机时代不仅是针对我国纺织企业发展的艰难挑战期,更是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因此,转型升级不仅是纺织企业摆脱当前生存危机的被动变革,更是为了实现我国纺织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主动优化。毫无疑义,促成转型升级也是中国实现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的关键所在。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纺织业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阻碍

1.缺乏良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为了抓住出口配额放开带来的机遇,我国纺织企业极力将价廉物美的中国纺织品推向国际市场,准入门槛低导致了大量的产能集中在中低端同类产品上。该类产品的出口势头增长过快所引发的价格竞争不断压低纺织品价格,挤压了合理利润,最终恶化了中国纺织企业出口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居高不下的产能不断加剧中国纺织企业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形成了恶性循环,纺织企业一旦陷入其中,就难以抽身,无法主动实施产业升级。

2.缺少技术的研发创新

纵观全球,中国纺织企业现有的加工技术绝不落后,但是鲜有在国际舞台可执牛耳的技术创新,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企业对创新研发的投入严重不足。西方国家纺织品企业的研发投入一般都达到了企业销售总额的3%~5%,高的甚至可以达到10%,而我国纺织企业的投入仅仅是0.7%~1%。根据一项统计,我国纺织行业中仅有10.2%的企业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而47.6%的企业所生产的是中、低档品质的产品,另有34.2%的企业所生产的是品质与价格都偏低的产品。事实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不单依靠先进设备的引进,更要倚赖高科技含量产品的自主研发,转型升级绝离不开生产技术的研发创新。但是,生产技术的研发创新需要持续性地投入大量资金,甚至是巨额的资金,然而现状是中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融资愈来愈难,企业生存都面临风险,大量纺织企业唯恐资金链断裂因而不敢投入资金进行创新与研发,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银根紧缩政策挑战着中国纺织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的决心。

3.缺失知名的自主品牌

当前,现代产业链的利润分配呈现出“U”字形的微笑曲线特征,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设计产业和销售服务产业的利润率保持在20%~25%之间,处于曲线底部的加工生产产业所具有利润率仅有5%。在纺织行业的全球分工中,中国纺织行业以代工生产加工为主,研发设计产业和销售服务产业都很薄弱,形成了两端下沉中间上翘的哭泣曲线,所赚取的是产业链中利润分配最低的代工费。没有研发技术和销售渠道的支撑就没有创建自主品牌的基石。有纺织品企业在尝试做品牌中耗尽资产;也有许多纺织品企业认为打造自主品牌遥不可及而满足于赚取加工费;更有很多擅长贴牌生产的纺织企业满足于提升技术完善生产,却不积极经营产品;也有一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因为产品附加值不高而缺乏走向国际的实力。总之,尽管国家始终提倡要走出一条国际品牌之路,然而鲜有纺织企业能够打造出历时持久具备跨地区影响力的品牌,创建国际品牌更是奢谈。

4.缺损理性的行政干预

市场与计划的合理配置可以保证经济体持久健康发展,理性的行政干预可以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激励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可是,因为低端纺织业准入门槛低,中国纺织业所具有的高投入与高产出的特点使得少数地方政府出于做大做强GDP的驱动力,仍旧为纺织企业的低水平扩张予以积极的政策支持,提供过低的生产要素价格,比如土地与信贷等。生产要素价格如果过低,那么就为纺织业企业粗放型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敦促产业转型升级背道而驰。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纺织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1.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在减少对于企业的非必要行政干预的同时,加强针对行业低端过剩产能“关停转”的执行力,同时增加对开拓内需的注重度,发挥内需对于经济增长所具有的推动力,从而引导外贸型服装企业积极扩大内需市场,积累合理产业利润。从以下方面来引导并激励纺织企业主动转型升级:一是要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展现市场前景以鼓励外向型纺织企业生产内需产品;二是大力推进金融改革,不断完善信贷管理,加大对纺织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三是通过减税与取消名目繁杂的各类收费项目,以及各种形式与途径的政府财政补贴支持以降低企业生存的成本;四是出台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加大对行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励并扶持龙头企业创建国际知名品牌;五是逐步构建全国统一的市场化体系,降低地方贸易壁垒,打造有利于纺织业企业创建自身营销网络的宏观环境。总之,以理性的行政干预策略扶持纺织业企业将现有的哭泣曲线扭转成微笑曲线,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将纺织大国打造成为纺织强国。

2.不断深化产业转型升级机制建设

一是要健全完善纺织产业的创新体系,不断深化信息服务平台以及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在科技创新当中所具有的推动作用,积极引导与鼓励纺织业企业建立起国家级、省级与市级技术研究中心,从而推动产学研科技成果的深度研发和快速转化,加快培育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纺织业核心技术、主导产品以及自主品牌,提高纺织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抗击风险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出政府与行业协会等组织所具有的支持与服务作用,通过在资金上和政策上的扶持,加快建设中介组织机构与信息服务网络,从而为广大纺织业企业提供一个良好信息服务平台与技术创新平台。要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这一平台,积极组织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等重点项目,并由政府予以一定额度的资金补助。二是健全完善融资纺织产业的担保机制,搭建起融资的平台。要强化对于纺织业企业发展各项融资所提供的担保服务,不断健全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持续推动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从而帮助纺织企业能够解决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遇到的资金难题。三是要健全完善纺织行业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从现在开始的几年内,纺织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必将成为影响与制约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也是进行产业结果调整的难点所在。相关政府部门与纺织行业协会不仅要通过实施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品牌保护策略以及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等以提高该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而且应当积极完善落后产能之退出机制,从而为有技术、有品牌和有自主营销能力的纺织企业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

3.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的高附加值与特色化

纺织行业作为我国工业经济当中的重要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总量规模,而且该产业的门类较为丰富,其中的特色产业十分明晰,但是,如果从产业层次来看,绝大多数产品的档次还不高,而且品牌的价值比较低,主要是以中档和低档为主,纺织业产品主要是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进入该行业就业。但是,由于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中档与高档产品的市场需求正在逐渐增加,我国也将迎接加快发展中档和高档纺织产品的重要历史机遇。与此同时,历史也就赋予我们解决纺织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加快进行结构调整的重要责任。要以提高纺织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从而加快发展具备更高质量和更高端品牌与高附加值的纺织产业特色的纺织品,加快我国纺织产业结构的深化调整,并且实现纺织业企业从速度型发展转向效益型提升的转型升级。

4.积极开发国内与国外市场

纺织业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因而就忽略了国内的消费市场。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要低于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所增长的速度。与此同时,我国的居民储蓄率比较高,显然在我国具有相当巨大的潜在内需市场。在如今出口形势堪忧的情况下,更加应当积极地开拓国内市场,依赖内需来拉动纺织业企业以实现新一轮的增长。比如,北京奥运会就带动了体育服装市场的发展;在80后进入到生育高峰期之后,带动了妇婴服装市场和一直以来都长盛不衰的女性服装市场等。纺织企业的内需市场是需要进行很好地挖掘的。与此同时,外贸行业也不应当轻易地去放弃,应当努力地转变现有的贴牌经营模式,并且努力地尝试进行品牌的国际化运作,并且积极掌握产品定价的主动权。

5.持续提高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

提高纺织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能力,就应当注重于开展科技创新,从而不断地加大产品的科技投入,尤其是要强化对于高技术、功能性、纺织加工技术和纺织行业重要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就目前来看,纺织业的发展空间还相当大,因为纺织产业的产业链相对较长,装备技术发展得也比较快,市场的容量相对较大,所以,依赖于科技创新,能够解决纺织产品创新的问题,从而依靠技术与品牌,从而实现本行业更好的发展前景。

6.注重纺织企业的节能减耗

要强化对于纺织行业污染物的治理,纺织业就必须要实施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国际社会低碳产品标准的迅速发展,低碳标准的国际发展动态演变为绿色贸易壁垒,因而节能减耗则是外向型企业一定要面对的。纺织企业应当积极推进各项治污措施,实现本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并落实好政府部门规定的排污许可证制度,不断提高本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自动监控以及监测预警能力。为此,我国的纺织企业应当积极开发绿色纺织,按照国际先进标准以实施生态纺织品的认证,从而取得产品出口的绿色通行证,并且着力发展绿色与环保型纺织品,从而适应当今世界的消费潮流与纺织品的发展趋势。

7.积极创立自主品牌

我国纺织产业要实现升级,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就是要走出行业品牌发展之路。面对国际市场中充满了变数并且越演越烈的国际贸易摩擦,从整个纺织产业来看,应当从容应对,最为根本的还是应当在行业的内部加以实现更新,并且走出一条品牌推广之路。随着纺织企业产品档次与附加值的不断提高,核心技术的掌握以及独特营销策略的实施,自主品牌经营成为必然之路。纺织行业品牌的发展,不仅要依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更应当仰赖提高纺织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与技术含量,并且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市场需求。就短期而言,中国纺织企业应当团结起来以维护共同利益,共同努力同舟共济,也就是说纺织产业的升级与结构调整,生产方式与外贸增长方式朝着集约化方向来转变。就长远而言,参考中国香港、韩国“东方米兰计划”与日本部分纺织产业的发展方式,从而沿着品牌化方向发展,利用后发优势探索出一条合适的中国特色的品牌建设道路。总之,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消费理念也在持续转变,为全世界提供最优质的中国文化特色纺织产品,引发消费者追捧与追随,从而得到国际市场的充分认可,这样就实现了一家知名品牌企业得以立足的基点。

五、结语

综上所述,后金融危机时代充满了新的变化,我国纺织企业在产业形态、产业组织以及发展战略上都出现了非常重大的变化与转型,这是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必然规律。我国纺织业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其实是中国制造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缩影。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制造业企业采取了粗放型发展模式与低价竞争贸易形式,将大量的国内廉价能源资源消耗作为重要成本,将国内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作为代价,得到超常规的发展。然而,这一模式在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变得丝毫没有抵抗力。因此,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将中国制造转换成为中国创造,是纺织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外部环境怎样变化,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推动纺织企业的转型升级,才是我国纺织业未来的发展之道,也是中国从纺织大国转变为纺织强国的关键。

标签:;  ;  ;  ;  ;  ;  

后金融危机时期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探索_企业转型升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