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美归来--谈美国粮食流通产业_农业论文

访美归来--谈美国粮食流通产业_农业论文

访美归来漫话美国粮食流通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访美论文,粮食流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国家粮食储备局、部分省市粮食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中国粮食流通考察团,近期到美国进行了访问。笔者有幸随团出访。出访期间,考察团会见了美国主管粮食流通的农业部官员,与美国北美粮食(谷类出口)协会米勒会长(原任美国农业部副部长)等官员进行了交流,参观考察了含粮油商品的不同类型的流通企业和芝加哥(粮食)商品(期货)交易所。现将美国有关粮食情况和一些体会简述如下:

一、美国粮食商品资源十分丰富

美国是个工农业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农业已基本实现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农业中的粮食(谷类)生产基本实现社会化、商品化。粮食资源,甚为充裕。其主要标志在于:一是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多年均位居世界前列。1995年美国粮食总产量高达2.822亿吨, 占世界粮食总产量18.836亿吨的14.98%,为世界各国粮食产量之最。 主产玉米、小麦、大豆。国际粮仓在北美,其世界粮食库存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美国的粮产之高,与其丰富的土地资源是分不开的。美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达0.73公顷,是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倍,中国人均水平的9倍。丰富的土地资源,辅之以先进的农业技术, 使得美国人均粮食(谷物)产量高达1382公斤,亦为世界先进水平。二是粮食出口在世界粮食(谷物)出口贸易中位居霸主地位。美国粮食富足有余,导致高营养带来了富贵病。 据专家测定, 近年美国人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12.90克,脂肪156.10克,热量(卡路里)3782大卡, 其中从动物类食品中获取的卡路里占33%,远远超过了维持人体健康的生理需要,导致许多富贵病的发生。改变食物结构,降低动物食品比重的趋势将使得美国国内粮食需求逐步减少;据此国内粮食消费情况概算,1个农民除养活75人尚有大宗粮食过剩,因此,鼓励粮食(谷物)出口是美国政府保护粮农利益、解决国内矛盾的主要政策措施。近20年来,美国粮食出口占国内粮食生产总量的比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1988年高达48%;从多数年份看,美国粮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出口量一半左右;近4 年中的美国玉米在世界玉米出口数量中所占的份额在60%以上,充分显示了美国在世界粮食贸易中的霸主地位。三是美国仍有大量可耕地闲置未用,开发粮食商品资源的潜力很大。由此预见到,美国粮食商品资源雄厚,在世界粮食贸易中的霸主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二、美国粮食发展政策及对粮食商品生产、流通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美国是世界上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成熟的国家。粮食等各种商品资源基本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整个粮食市场贸易都是在私有制或股份制经营基础上进行,其自由化程度很高。但是,美国政府对粮食商品的生产、储藏、流通等行业都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

(一)按照世界粮食市场需求,扶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进入本世纪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对粮食(农业)生产的大力扶持(财政补贴)和农业自身生产方式的变革(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粮食生产进入了比较稳定的发展时期。为了适应国际粮食市场变化,美国联邦政府一方面对农场主开始实行土地休耕补贴,以限制粮食等农产品过快增长,另一方面实行粮食出口补贴,以鼓励扩大粮食等农产品的出口。进入70年代,粮食问题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变得严峻起来,于是美国在1972年以后取消限制粮食种植面积的禁令、鼓励多生产粮食。80年代中后期,从世界范围看,粮食供过于求,于是美国于1986年开始对粮食生产、销售进行了政策性调整。9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比较紧张,粮食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问题,美国政府据此又进行了粮食发展的全球性战略调整。1996年,开始取消休耕地补贴,实行鼓励农场主加入粮食生产保险的办法,政府对投保的种粮农场主承担保险费,使之推向市场。诸如以上政策调整,其目的是为了谋取粮食经济利益,维持其在世界粮食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二)加强和完善行政主管部门对粮食的调控措施

美国政府对粮食的生产、加工、流通、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统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内部各分管粮食生产、购销等经济职能部门相辅相存,适应市场机制,进行决策操作。通常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政府间接介入,包括提高粮食市场透明度、研究与推广措施、反垄断措施、调整市场结构等等,来保证粮食市场的自由竞争,保证粮食市场运行的效率;另一种是政府对粮食市场的直接介入,主要表现为粮食市场价格政策,即在市场粮价升降幅度过大时,实行价格支持,出台保护性与平抑性收购价格补贴等。美国政府对粮食调控基本目的是对粮农实行收入支持,以缩减种粮农民与非农就业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美国粮食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三)通过法律规范粮食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

美国粮食商品生产、流通领域的法律、 法规比较健全, 如美国于1986年1月公布实施的《1985年食物安全法》,对1986 年以来的粮食(农产品)生产销售产生了重要的调节作用。1996年4月, 经美国国会通过、克林顿批准公布了《1996年联邦农业改进与改革法》(FAIR)。这个新农业法,取消了收入补偿支付与农产品价格之间的联系,规定了今后7年的每年固定但逐年减少的粮食“生产机动性合同补贴”, 对近年的粮食商品流通已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如美国产粮多面临的储藏问题,过去为了鼓励农民多储粮,政府采取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或者给予一定补贴的政策,由于近年来粮食销售旺盛,去年美国颁发的1996年新农业法取消了补贴农民储粮计划,从而把粮食流通中的储藏这一重要环节进一步推向了市场。目前,美国储粮主要通过各食品加工公司、谷物储仓公司、农场储仓等市场经营单位来解决储粮,政府支持下的储粮比重很小。据美国农业部统计,1996—1997年度,美国小麦总储备为4.44亿蒲式耳(1蒲式耳等于8加仑相当于容量小麦36公斤),其中政府支持的粮食安全储备计划下的库存为9300万蒲式耳,仅占总库存的21%。该年度的玉米总库存为9.41亿蒲式耳,其中政府库存仅占200万蒲式耳。 其余均为民间市场储备。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美国农场的储备能力达109.40亿蒲式耳,但实际利用率仅为12%,农场以外的储备能力为80.85亿蒲式耳,利用率也仅为17.60%。

三、美国粮食流通业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美国粮食的商业化程度比较高,但由于粮食商品数量充足,美国全国人口2亿多,约为我国的六分之一,人均占有粮食数量大, 致使美国对粮食这一特殊商品基本上视同一般商品,除了经营大宗商品粮的相对专业化的公司(如粮食储仓公司、粮食运输公司、食品加工销售公司、粮食出口贸易公司等)之外,其零售粮食均在食品之类的商店或综合商场内经销,基本上没有专营粮油商店。这些含有粮油商品的零售业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零售经营体系。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1)以配送中心为基础的大型连锁超级市场,主要是通过配送中心辐射一批超级市场形成的区域化经营网络;(2)以大型超级市场为核心,联接众多专卖点的商业中心,主要是在城乡结合部或高速公路边建立的一种规模化的购物场所;(3 )以大型百货商店为主包括餐饮、娱乐、住宿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场。通常经销粮油熟制品、复制品、方便食品较多。这是大中城市当前主要的一种零售业态;(4)以中小型超级市场、便民店、折扣店(平价店)、 专卖店等形成的零售经营网络。

美国粮食营销行业比较突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1 )配套化:美国的粮食生产主要是以家庭经营为主,这些中小家庭农场主生产出的粮食,与许多专业公司,诸如粮食收购、储仓公司,食品加工公司,谷物出口贸易公司,以及各种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联在一起,而这些公司,又与粮食批发市场、粮食商品期货交易所,粮食营销商店紧密相联,上下配套、专业化协作、利益共享,使粮食商品货流通畅;(2 )股份化:美国的大中型粮食(谷物)商业集团(公司)基本上都是股份制企业或私人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建立新型的管理机制和利益机制,不断优化资本结构,走社会化发展的路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3 )连锁化:连锁经营是美国粮食商业零售的主要特点,这些连锁店基本都是统一进货、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标志、统一着装、统一结算、统一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发展,这些连锁企业正在利用自身品牌、网络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许连锁,自由连锁经营;(4)自动化:美国的粮食营销企业的自动化水平都比较高,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MIS)、销售点实时信息管理系统(FOS)、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销售点的电子转帐作业系统(EFT/POS)、条形码技术、物流配送技术、自动监控检测技术等等,显现了先进的现代化水平。

四、美国粮食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

美国粮食(谷物)行业协会系民间群众性社团组织,它在联邦政府与粮食生产经营者消费者之间起着很好的中介桥梁作用,通常有五种职能:一是接受联邦政府委托,对粮食行业的有关事项进行专题调查,为政府制定或修改有关粮食(谷类)法规政策提供依据;二是提供粮食生产及其加工产品价格、供求行情等方面信息、咨询;三是调查制订粮食品质标准及其流通过程中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中运作程序、规范市场交易;四是协调仲裁粮食行业内部企业之间及其与有关行业之间的关系,维护行业协会会员的合法权益。五是在对外贸易中起中介作用,美国粮食(谷物)出口协会在世界粮食贸易中起了很大作用,如通报世界各地粮食价格,求购信息,协助企业找到买主,沟通关系,开展国际间、地区间合作等等,颇受欢迎。

五、几点体会及建议

三点体会: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强宏观调控,搞活粮食流通,至关重要

美国的粮食生产流通行业十分发达,但为了适应国际粮食市场的变化,政府对粮食生产、流通,进行长期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财政补贴,经济发达的美国将粮食视同一般商品尚能如此重视粮食,这对发展中的我国,确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粮食数量少,当前又正处于“两个转变”的过程中,国家应切实把粮食当作重要的特殊商品来对待,仍然需要着重扶持发展粮食生产,予以必要的财政补贴,并要及时足额到位,要对粮食流通业进行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

(二)适应市场机制,对粮食流通企业进行“三改一加强”(改革、改造、改组与加强企业管理)应是当务之急

美国的粮食流通行业,完全是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自主经营、自由贸易、自负盈亏,联邦政府对企业很少干预。这对我国粮食流通企业的改革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我国现有许多粮食企业亏损严重,背着沉重的包袱(挂帐),有些粮食企业资不抵债,举步维艰。这与粮食大流通的发展方向很不适应,必须进行不断地改革、改组和改造,加强管理,要在深化改革中尽快做到资产重组、政资分开、政企分开,要尽快解决企业身上的各种“绳索”,使粮食企业真正成为“四自”经营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加快改变目前粮食流通企业“弱、小、散”的后进状况,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有效形式,切实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国有粮食企业的发展能力。

(三)进一步发展连锁经营,应是今后搞好粮食商品流通的方向

连锁经营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在美国十分普通,颇受消费者欢迎。如今我国也已起步,建立了一些连锁经营网络,今后要积极发展,不断扩大经营服务规模,加快粮食商品的流通,更好地为粮食消费者服务。

三点建议:

(1)尽快研究制定国家粮食法。这是有关国家粮食安全的大法。美国有关粮食立法的实践表明,对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相关政策、规范粮食市场,确保粮食商品公开、公正、平等、有效交易,发挥了很好作用。我国人多粮少,市场不规范。粮食政策变动快,很需要国家制定粮食大法,不保障粮食安全、粮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方案应尽早出台。 目前各地粮食行政部门和多数粮食企业,处于等待观望状态,前几年推行的“两条线运行”、“四分开一并轨”,似乎停留不前,广大粮食职工翘首盼望中央早日明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措施,政策引导,以便统一步调,在两个根本转变的进程中,朝着比较具体的粮改目标,积极推进。

(3)努力推进粮食行业协会的组建、发展工作。 从美国的粮食(谷物)行业协会运作情况看,确实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起到很好的中介、桥梁作用,对全社会粮食行业的管理和发展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国全国粮食行业协会已有了良好开端,但在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多数省市至今尚未成立。建议全国粮食行业协会积极做好工作,促进组建区域性粮食行业协会,以使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标签:;  ;  ;  

访美归来--谈美国粮食流通产业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