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程欣

浅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程欣

广东华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23073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为了人民生活、社会生产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的管理、规划、投资体制改革后的问题、城市水资源问题等都凸显出来,困扰城市人们生活水平、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对市政工程的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关键字:城市规划、水资源、投融资模式、管理

引言: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相关。在突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环境、社会效益。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具有超前性、垄断性、持续性、温度性 、公共性等,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带来一定的问题。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规划问题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投资数量多、工期长的特点,为了满足城市的额后续发展问题,市政基础设施必须具有超前性,而城市规划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规划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时,往往是政府部门事务,忽略了社会多元主体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共同追求最大效益,政府只注重自身部门的经济利益,没有形成协商性、公共性机制。城市规划管理中城市市政规划人员素质不高,规划执法水平与城市规划工作不适应,执法力量不足;规划前没有做到充足的准备工作,对规划编制、城市勘察、新型技术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基础设施缺乏统筹的安排与控制,各行各业协调性差,造成资源浪费。缺乏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政策引导,使得资源与人口的过分集中,使得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人口的大量需求。

(2)投融资问题

由于我国基础设施规模不断增加,导致我国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匮乏。为了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我国基础设施领域采取投融资体系。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融资模式下也存在问题。首先,政府投资边界不清晰,政府对一些经营性基础设施介入过多,对一些本因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推向了市场。其次,由于城市城府财政收入小于开支,之前多是卖地得到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土地资源刚性约束导致土地财政融资模式难以为继。最后,市政债券融资规模较小,在中国的特殊背景下难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3)水系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过分的开发及浪费导致城市水资源的严重匮乏。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河道断流,水的生态自净能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而我国城市水污染普遍存在问题,供水的不管污水,污水不管排水、排水不管洪水。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较多,雨污水分流问题、绿化问题。尽管近些年进行了改造建设,但是改造并不彻底,污水收集不足、部分地区存在直排雨污水,造成河流湖泊污染;老社区排水管网路老化,管道破损造成严重的污水溢流,影响居民生活。夏季暴雨时雨水不能迅速渗透,排水设施不足导致低洼地带积水内涝。环境公共绿化面积严重不足,对各种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不能很好的进行生态净化。

(4)管理问题

城市基础建设理体制全责不清,市民反映的管理与建设问题反映给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却迟迟得不到回应。具体原因在一级一级上报过程中,一级一级不愿表态,不愿负责,虽然每级都有压实责任,却都在推卸责任。在明确了建设项目的范围和标准后,由于区级管护机构没有理顺职责,迟迟不能将已完工的基础设施项目移交,在交接方式上没有明确的财政预算以及区、市交接文件,体制的不顺难以完成正式交接。事权下放后区级工作效率低下,对基础设施发生故障、损害不能及时处理,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对策

(1)城市规划体系完善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应当充分考虑社会多元主体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面前的协调统一,在规划过程中,即要考虑总体布局,也要考虑区域的细节布局。可以实行规划公示,让人民群众了解规划布局,监督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引进城市规划专业人才,提高规划执法力量,建立奖惩机制。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热点、难点,制定出适合本城市的规划管理模式。由于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资源浪费、能源消耗比较大,我们在规划时可以充分考虑低碳生态城市概念,提高资源利用率,依赖可再生资源,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机构也应当加入到规划过程中,以便能顺利交接工程及准备今后的管理维护工作。

(2)投融资后续问题改善

清晰政府投资边界,根据基础设施的属性,从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对基础设施进行分类。根据公益性项目、风险性项目、前期开发型项目、体现控制力项目界定政府投资方位,政府、企业、个人明确分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积极推广TOT、PPP或BOT的融资模式, TOT模式下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保有基础设施的控制权。BOT模式下减轻财政压力,借鉴外来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降低系统相应风险。PPP模式下政府与企业共同负责建设,共同收回成本赚取利益。还可以建立健全的地方债券市场,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我国综合实力。推行资产证券化,活跃经济市场,为项目融资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

(3)水资源的节约与生态循环

加强城市水资源管理工作,倡导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结合信息化技术,对水资源数据及时掌握,在出现紧急状况后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在道路交通方面,注重污染物的外派量,利用道路周边绿地体系降低污染影响。城市绿地结合道路排水系统,对雨水、积水进行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自然调蓄,实现城市良好生态功能。着力于建造海绵城市,完善水系统来达到水生态循环。注重水系统的毛细化、网络化、以及离散化建设,为美化城市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4)改善政府管理问题

政府部门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在全责划分问题上,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主体进行明确, 对市级、区级、街道的具体建设标准进行明确。避免任务不清,全责不明。理顺交接管理机制,使基础设施项目交接的顺利进行。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建立专项资金,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突发的质量管理问题,能及时进行处理。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维护技术水平,建立数字化管理维护、预警系统,以便发生状况时及时处理,将损害值将到最低。

推行城市基础设施精细化管理策略,是按照细致、精确、深入的要求对城市各个工作环节的管理,结合信息化指挥、精量化定责、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操作。其一,对管理对象精细化,充分了解管理对象,才能对每一类对象有效管理。其二管理制度精细化,对各项管理类容用制度的形式表现,为规范化管理提供保障。其三考核标准的精细化。精细化管理相适应的城市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考核机制,运用奖励、处罚、考核、追究责任的方式与管理机制相结合,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效能。其四是管理手段的精细化,前置式、主动式管理,对管理问题进行细致研究、精确的预测、有效应对。其五管理职责精细化,量化、细化、固化各管理岗位基本职责,使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规可循,岗位职责明确、职责清晰的岗责体系。是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和谐温馨城市环境、推进城市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整合城市资源,形成信息共享,与临近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相联通,相互补充,实现网络化空间的布局,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实现高效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运营、维护,推动城市基础设施 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J】中国市场 2017-10-18

[2]黄文浩 城市水资源管理存在的困境及应对措施【J】环球市场信息报道 2018年18期

[3]梁波 完善法规体制夯实长效机制—济南市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5-10-17

[4]陈凯 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04-25

论文作者:程欣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浅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程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