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双重动力启动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基地论文,对策论文,东北老论文,动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产力发展理论认为技术和投资是实现企业增长方式转变和改变企业生产规模的基本动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个区域增长的概念,也是一个与现代经济发展同步的概念,因此,一方面需要不断地进行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另一方面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本文从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动力角度,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效途径。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双重动力同时启动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总是交叉出现的,技术动力主要是解决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的问题,投资动力主要是解决经济结构问题,通过投资主要是改变经济结构和行业结构不合理或滞后于时代的行业问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的需求发生根本变化时,即出现阶段性的拐点时,往往采用产品结构的大调整,发挥技术动力的作用就比较奏效。而在经济萧条时,重点发挥投资动力的作用,对于实现经济快速走出困境比较奏效。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基本渡过丁改革以来最艰难的阶段,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即实现了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但总体来看,经济活力比较差。在此基础上要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必须选择技术与投资双重动力同时启动的战略。
以技术与投资的双重动力来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归根结底是由东三省目前的状态和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所决定的。
首先,与全国其他地区比,东北的产业基础好,有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但技术老化、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成为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快速的关键性因素,急需技术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用技术牵动有可能实现东北地区快速振兴。
东北老工业地区完全具备产业快速发展所需要基本条件,具备其他地区不具备的四大优势:第一,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这是老工业得以振兴的重要的环境。东北地区既沿海又沿边,毗邻日、韩、朝、俄、蒙等国,与环渤海经济区相连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密度较高,现代化运输方式比较齐全,形成以铁路为骨干、以公路为基础、民航、管道相配套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第二,有资源优势。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一直是全国资源的重要贡献者,现今已经出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地区,但总体说来该地区人均占有的资源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的储量包括铁矿、煤炭、石油等位居全国前列。据国家统计局计算,2001年东北三省原油产量占全国的42%,原煤产量占10%,天然气产量占13%,生铁占12%。第三,有产业优势。经过我国建国以来开发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形成了以汽车、塑料、钢铁、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兵器工业、医药、电子等为代表的工业体系,已形成了完整的重化工业体系,即以冶金(鞍钢、本钢等)、机械(沈阳股份机床有限公司、东北输变电集团、三大动力电力设备制造集团等)、汽车(一汽集团、哈飞集团、金杯集团)、兵器(以沈飞集团、黎明集团、松陵集团等)、化工(吉化、辽化、盘锦乙烯等)、造船(大连造船集团等)为支柱的重工业产业群,大中型企业聚集。第四,有人才优势。经过国家一五时期的重点投入和后来的不断投入,产业聚集程度高,大企业集中,是改革前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分配的重要阵地,在实践中成长起各类技术拔尖人才、工程师、高级技师等,同时,师徒传承,成长起一大批技术精湛的技工人才。城市密集,科研院所比较集中,科技、教育力量雄厚,对产业大军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本应该快速发展的东北地区,由于绝大多数国有骨干企业技术改造滞后,生产技术水平不能与时代同步,装备落后,开发能力跟不上,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并成为严重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对此,解决东北地区老工业发展的主要路径可以有多种选择,但归根结底都需要实现产品与市场的直接对接。而改变产品现状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技术升级。技术得以升级的背后是大量地在生产领域中引入科技成果。罗默新经济增长理论中一个主要观点是认为科技能“形成自身递增的收益”,同时,通过积累能产生递增和收益,进而使整体经济规模收益递增。具体通过科技要素投入改变其它要素投入的收益,使生产要素投入更有价值,而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效率一旦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加快;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又会带来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知识积累不断增加,为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乃至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这种新经济增长模式应用是建立在信息比较发达的基础上,建立在社会发展基础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在这种情况下运用科技手段,或者说以科技为发展动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注入科技因素,才能收到明显成效。作为整个东北地区来讲,基本具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而快速地注入科技因素的条件,原有的工业基础和人力资源的结构具备基本要求,因此,只要管理模式发生转变,快速地把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引入到企业生产的过程中来,就能对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带动作用。
其次,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资金严重不足,发展新的产业资金短缺;产业整合非常艰难。内在要求开通一条借助于企业之外的资金进入的途径,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快速放大投资效力,这既是企业脱困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一条以最快的速度改变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重要途径。
林毅夫曾经提出企业自生能力的概念,定义为开放、自由和竞争市场中的企业的预期利润率。按照林毅夫的观点审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和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为一个地区的企业都能形成自生能力,并带动地区形成“自生能力”,首先需要该地区的市场是开放、自由和竞争的,能为企业的生存提供最好的空间;其次,这个地区应具备有效的资本积累机制和技术转移机制;再次,这个地区应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最后,这个地区应具备有效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企业有了自生能力了,能够获得社会可接受的正常利润了,才有人愿意投资这些地区。可见,满足企业自生能力的所有条件,也正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应该具备的。现在的问题是东北地区目前不具有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部分问题都与国有企业相关: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原本没有自生能力,即使企业的管理十分规范、科学,也难以获得社会普遍认可的和可接受的利润率,因为企业技术设备落后,成本过高,加之历史欠账过多,吸引外资和外域资本的能力明显不足。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搞活国有企业给予了许多行政保护。但是,在信息不对称、政府又不直接参与经营的情况下,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和保护可能是产生预算软约束和各种寻租行为的根源。不排除依赖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保护和扶持,也成长出强势产业,但属凤毛麟角。至今依然存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对企业投入与企业纳税贡献社会不成比例的问题;不仅如此,还形成了国有企业过度依赖政府的机制。应该说,这种过度依赖国家投资发展的企业,不仅缺少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力支撑,更无法培育企业形成“自生能力”,因而整个东北地区经济的赶超的能力有就缺乏相应的基础。要发挥地方的比较优势,促进要素禀赋的升级,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无论原有国有企业的技术升级,还是建立一批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都需要了足够的投资。在东北地区域内投资严重不足的状态下,除国家加大对东北地区的投资带动外,东北地区创造环境加快吸引更多的域外战略投资者来东北地区投资,更是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经济振兴的合理选择。
二、双重动力同时启动的有效路径
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既要从长计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又要有紧迫感,抓紧解决突出问题。为全面落实国家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并尽快取得成效,通过双重动力的同时启动达到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抓住几个对地区经济全局有重大作用的关键环节。
第一,双重动力同时启动应突出重点,紧扣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牵动作用的产业和领域。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环节,启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牵动作用的产业和领域,东北老工业基地都从自己的资源优势出发定位自己的产业发展重点。辽宁省明确提出“两大基地、三大产业”的发展方向,“两大基地”,即全国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全国重要原材料基地,“三大产业”,即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黑龙江省根据本省优势,通过实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成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能源产业(石油、煤炭、电力)、绿色特色食品、医药和森林工业等六大产业;吉林省提出建设汽车工业基地、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生态型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基地、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双重动力同时启动的战略重点应该集中围绕这些产业运作,应积极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改造这些产业的装备水平,推动这些企业的技术进步。通过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合资合作,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用新体制和新机制进行老工业改造,把技术改造与改制、改组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双重动力启动,使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牵动作用的产业和领域率先发展起来。
第二,确立企业作为技术研究与创新的主体地位,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强化技术系统继承。为此,首先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科研院所由政府依赖型向市场依赖型转变,鼓励和推进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与推进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增长相结合,引导和鼓励科研院所走产学研相结合、科研成果市场化的发展道路,特别是要加强、引导和鼓励科研院所在一批与老工业基地振兴产业关联度大、对经济发展有显著推动作用的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其次,要完善创业投资体系和科技市场转化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扶持科技市场上市,做大做强一批民营高科技企业。东三省都应该进一步整合高校科技园区,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研发中心的作用,形成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大技术支持力量。最后,加强企业职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建立与市场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推广应用职业技术标准,严格上岗制度,强化职业考核评比,提高产业技术工人综合素质。
第三,用好国家的优惠政策,加大产业振兴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无论从技术创新还是投资拉动都很不到位。有两组数据为证:一组为企业的研发投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研发投入分别占全国总研发投入的5.1%、1.3%、1.9%,其占各省GDP的比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1.1%的低水平状态。这组数据明显标示出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另一组为吸收外商投资数据,截至2003年底,东北三省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41118个,占全国的比重为8.8%,合同外资金额679亿美元,占全国的7.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18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为6.4%。这些数据,明显标示出大大低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吸收外商投资的水平,这是造成东北地方投资拉动力不强和国有企业结构调整缓慢、难以走出困境的重要原因。
目前,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国债投资,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生产销售装备制造、石化、冶金、船舶制造、汽车、农产品、军品、高新技术等8大产业享受增值税抵扣优惠等。这些政策已经透视出中央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投入的加大,无疑对老工业基地实施双重动力同时启动战略有重要推动作用,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应用好、用足这些政策,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
一是加大地方政府和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发挥好技术牵动的作用。重点应围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消耗、替代进口和安全生产,集中力量对重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加大技术改造,特别是加大对东北经济起关键作用和带动力强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重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改造和产品技术开发。为解决有效资金不足问题,可开通多种渠道,包括以存量吸引增量,扩大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坚持技术与体制创新相结合,采用新体制和新机制推动技术改造,鼓励国有大中型老企业技术通过改制、改组、合资等方式,吸收民营资本、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扩大发行企业债券等,以及通过政府财政贴息和利用银行贷款等多种途径,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
二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提高。落实有关技术入股、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激励技术人才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应用高新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真正从收入分配上向成绩显著和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倾斜,以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三是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仅要实现经济转型,而且要实现与现代经济发展接轨。大量的事实表明,靠国内的资金力、技术力无法实现经济的快速转型,这就不仅需要坚持用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改造,把开放与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结合起来,与老工业基地的调整、转型结合起来,与改善投资环境结合起来,更需要老工业基地通过调整和振兴与现代经济发展接轨。这种接轨不仅是产品质量和研发水平以及市场规则的接轨,更要求城乡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按照这样的标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与时代发展同步,按照现代化的标准,加快城乡基础建设投资。为此,不仅要重视和支持道路、港口、机场、通讯网络、电力供应等重大项目建设,也要重视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旅游度假区等各类先导区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套发展,更要重视各种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各种便民设施的建设。总之,通过加大投资,不仅要改变东北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而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化解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革过程中的矛盾。
标签:东北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四大工业基地论文; 东北发展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东北历史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