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道德的自律和他律——对高校女生宿舍管理制度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伦理道德论文,管理制度论文,宿舍论文,高校论文,女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对女生宿舍采取封闭式集中管理的方式:在宿舍楼外修筑围墙、安上铁门、设立门卫,男性一律挡驾,把女生宿舍隔离成校园里一个独立的“禁地”。对此,众说纷纭。这种管理制度究竟合不合乎公共生活伦理?是利大还是弊大?笔者对自己就读的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厦门大学内男女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女生范围内共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992份;男生范围内发出1000份,回收985份。同时对校方领导、一般教师、宿舍管理人员、家长(限于厦门市区内)进行了访谈。调查结果如下。
女生、男生如是说
同学们对于这种封闭式集中管理的态度怎么样呢?女生答卷显示“非常赞成”的占24.14%,“比较赞成”的占62.07%,除去6.89%的女生觉得“无所谓”以外,只有6.8%的女生表示“不太赞成”, 没有对这种管理持反对意见的女生。可见,大部分女生对目前这种管理制度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在男生的答卷中,表示“非常赞成”和“反对”的人数比例相近,均为8.3%左右, 持“比较赞成”和“无所谓”态度的也相差无几,均为33.33%,“不太赞成”的占25%。总的来说, 持异议者还是相对少数。
这种管理制度的好处是什么? 72.86%的女生认为“生活方便”, 相对于有男生的生活环境而言,这样封闭起来自成一体,起居、行事都能由自己自由支配,不受干扰,她们极力推崇这种生活空间的自由。另外有68.97%的女生觉得“安全”,主要是指人身和财产安全。 围墙、 铁门、门卫的层层保护,使她们减少受到伤害和侵犯的可能,没有后顾之忧,能安心地生活和学习。在男生的问卷中,大部分人都赞同女生所提出的好处,只是他们觉得这样可能更“安全”(占66.67%), 而对“生活方便”没有太大的认同感(占33.33%)。
这种封闭式集中管理会影响男女生正常交往吗?68.97 %的女生和66.67%的男生都认为“没有太大影响”,认为“不影响”的女生占20.69%,男生占8.33%; 只有10.34%的女生和25%的男生认为“影响较大”;没有任何男生、女生认为“影响非常大”。
为什么这种封闭式集中管理会对男女生交往“没有太大影响”呢?①在被调查对象中,34.48%的女生有固定的异性朋友, 彼此有固定的联系方式和习惯,同时相对地与其他一般异性交往较少,所以认为这种管理并无什么大碍。②与异性交往“较少”、“非常少”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少(女生为31%,男生为41.6%),他(她)们平时与异性接触、交往就不多,封不封闭对他(她)们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③通讯设备较为健全,大部分学生自己配有BP机,而且每幢宿舍楼都安有3 部IC卡电话机、2部普通电话机,少部分宿舍直接租有电话机, 联系比较方便,所以影响不大。
在那些认为这种管理方式对异性交往有较大影响的同学中,有固定异性朋友、没什么异性朋友的人少,均只占16.7%,大部分(66.7%)都是只有一般性异性朋友,他们对封闭式集中管理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联系不便,占83.33%;限定晚归时间,占66.67%;同时有少数同学(16.67%)认为有不被尊重、信任感。
虽然大部分同学都认同目前对女生宿舍楼这种封闭式集中管理,但仍有82.76%的女生和91.67%的男生认为这种制度有改进的必要,他们的不满意之处主要在于:信息不灵通、限定晚归时间、男生不能进入、交际面窄,这些弊端差不多是封闭式管理在带来“安全”和“生活方便”的同时无法消除的副产品。在谈到改进的方法时,75%的女生认为应该适当放宽对男生入女生宿舍楼的限制。当然,这种放宽是有条件的(应视具体事情而定,并要扣押有关证件),有限度的(如限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以管理为主,但“适时适事”能稍有变通,而不要铁板一块。连男性家长、老师都不能进入,这样使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方便。8.3%的女生认为要加强通讯设备的建设, 如在每个宿舍里安装电话机或在女生宿舍区开辟一间会客室。80%的男生支持女生宿舍楼开放,20%认为应加强通讯联络。
校园里男女生关系适度维护,主要靠什么?89.66%的女生和66.67%的男生都认为是靠自身自律能力的提高,其次是女性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加(75.86%的女生和58.33%男生持此种观点)。认为靠学校惩罚条例和校方严厉管理的只是少数(女生占30.9%,男生占16.%)。 在问及校方制定的男女生交往限定、以及违反限定的惩罚条例时,居然有24.14%的女生和33.33%的男生回答“不知道”;“很清楚”的只占绝少部分(3.45%的女生和16.67%的男生);大部分都只知道大概, 或猜到一点点。
作为学生,他们能体谅学校对女生实行封闭式管理的良苦用心吗?女生认为校方的意图中可能性最大的是:“保护女生不受侵犯”(72.41%),其次是“维护女生正常生活秩序”(68.97%),“防止男女生发生不正当关系”(37.93%)。 男生则认为首当其冲的是“图管理简单、方便、省事”(58.33%), 其次才是“保护女生不受侵犯”(50%),“维护女生正常生活秩序”(50%),“防止男女生发生不正当关系”(41.67%),并有25 %的男生认为这种做法是“视女性为弱势群体,有歧视女性的色彩”,而女生则否定了这一论断。
那么,校方当初对女生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初衷是什么呢?他们对此又是如何解释的呢?
校方观点
说起女生宿舍的封闭式集中管理,厦门大学的校方领导说是从1987年开始的,在此之前女生分散居住,并没有形成一个象现在这样的独立系统。这个建议一开始是由校保卫科提出来的,对学校来说,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整个治安,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保证女生人身、财产安全,又能减少男女生混住可能发生的问题,同时也节省人力、物力,成本少、成效显著,方便易行。这种管理方式当时全国各大高校都得到了认可,实施面非常广。
封闭式集中管理方式是不是意味着对学生不信任、不放心?校方并不这么认为:
“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自律能力,但同时还需要给他们一点约束,这两者并不矛盾。”
“规定是写在纸上的,还需要一定的实际管理措施相配合,这样才能行之有效。”
“最主要的是家长把子女交到学校,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
这可以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中国现在的教育制度还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本科生、研究生实行统考,学校要对学生负责的自觉意识强,如果学生出了事,学校会自责是学校的失职,管得太松,或没有引导好。在这种高度的责任心敦促下,各高校不得不从效果出发,选择一种最有利于管理的方式,虽然这些制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一些权利,校方也承认这种封闭造成了女生同整个校园一定的隔离,但从现实出发,为了治安的需要,再加之女生生理上的弱势在客观上要求有一定的保护措施,“这种封闭还是必要的”。
目前这种封闭式管理有改进的必要吗?学校认为改进是完全可能的,因为,目前大部分高等学府都已实施并轨,学校变成办学实体、法人单位,学校和学生完全可以是契约关系,用合同的形式,减轻学校的负担,只在学校组织的活动范围内对学生负责,学生私人的生活、学习则完全由他们自己负责。目前南京大学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改革了,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其一,如果要改革,大环境也做相应的调整,整个教育体制都要改革,基于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目前这种封闭式集中管理还会存在一段时期。其二,学校转变观念很容易,只怕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改不过来,在实行时会遇到一些阻力,所以说“契约式、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究竟行不行得通,还需要实践检验”。
家长意见
在访谈的家长中,无一例外都对这种封闭式集中管理称好,认为“有约束比不约束好”,这样让家长放心。52%的家长表示不太相信孩子的自律能力,38%的家长在相信的同时还会有一点点担心,主要是因为:①年轻人容易冲动,自律能力并不强,尤其在父母眼里,他(她)们永远都是小孩子,容易犯错误。②年轻人思想不成熟、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现在道德标准呈多元化趋向,对年轻人冲击较大。如果没有一定的管束,就容易出问题。
83.3%的家长认为学校应该对学生负责,只有极个别家长认为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其中33.3%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后,父母无法再尽到的责任应该由学校承担起来,学校应该爱护他们、保护他们、约束他们。50%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教孩子学知识,还要教他们怎么做人,不仅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上也要对他们负责。
51%的家长们还对学校目前采取的这种封闭式集中管理方式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在硬性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上的引导,不是简单地围起来就达到目的了。不仅规定他(她)晚上几点钟要回宿舍,同时还要让他(她)们懂得为什么要他(她)们这样做,多疏导沟通,以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女生宿舍门卫的体会
实行这种管理方式后,秩序好了很多,至少没有出过什么大乱子,当然,女生内部的一些小事故是没法管的。
这种管理也不轻松,要留神不让男生混进去,有时一些男生要进,还要和他们讲道理,甚至吵架。
从原则上说,凡是男性都不能进去,但新学期开学、新生入校时,会让男生出入帮女生搬行李,家长也能进出。
校内教师的看法
访谈中,大部分老师表示不赞成这种封闭式集中管理的办法,认为它有几个弊端:
(1)这只是一种对事情简单、机械的处理方式,治标不治本。 只从表面上禁止了、减少了一些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
(2)这只能取得短期效果,只管得到目前、暂时, 并不能保证今后,只有限地管得到“禁区”,而管不到无限“禁区”外。学校教育不仅要对学生就读期间的行为负责,更要对他们今后一生、走上社会以后的行为进行教育,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教育。
(3)对于自尊心强的年轻人,采用强制、禁止的态度说话, 易导致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学校管理。大学生大多是年满18岁的公民,要尊重他们,相信他们有识别能力、自控能力,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们多一点教育、疏导,多一点放心。
同时,教师们也颇能体谅校方的难处:
(1)学校的确有对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负责的义务, 且女生先天弱势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管理的目的,这种封闭式集中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理解、无可厚非的。
(2)女生宿舍管理方式的变革必然要求外部大环境先变革, 这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目前还只处在提倡一种开放型管理方式阶段。
对于女生这个特殊的校园群体,教师们认为既要承认男女有别、给予女生一定的关照,但从现代社会需要出发,更应该培养、维护女生的独立意识、独立能力,做到观念上的男女平等和事实上的男女能够平等。
调查结果引起的思考
作为一种社会的产物,伦理道德除去用以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外,还有一个起作用的社会方式问题,即伦理道德的社会运作方式。目前,伦理道德的运行是以制度伦理为主,辅以个人伦理。制度伦理作为非个人伦理就是作为明文、外部化、强制性力量而起作用的制度规范,象校园里对女生宿舍区的封闭式集中管理制度。它包括两个方面:制度的伦理、制度中的伦理。
我们首先来看看女生宿舍区封闭式集中管理这种制度的伦理:即对这种制度的道德评价和约束,看它是否合乎公开、公正、正义的伦理原则。
我们从调查的结果能够很明显地看出来:只有6.8 %的女生不太赞成目前这种封闭式集中管理的方式,而绝大多数女生是赞成的,为什么呢?因为它“安全”、“生活方便”。有趣的是,当问及是否应对男生也进行封闭式集中管理时,51.72%的女生认为不应该,83.33%的男生更是持反对态度,主要是认为男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强,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自由。这理由男生说出来不为怪,可令人费解的是,既然女生已经意识到了封闭式集中管理会对自由有一定限制,可为什么对于自身的封闭却少有人(只有3.45%)认为“有不被信任、尊重感”,绝少人抱怨缺乏自由,更多的人则认为是对女生的一种保护。
这主要是因为价值取向的不同。正如同马斯洛需要理论中把人类的需要分成五个不同的层次,对女生来说,安全的需要是第一位的、最根本的、最起码的、也是最首要的,它超过了对较高层自由的需要。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于女生自身生理上处于先天性相对弱势造成的,更何况校方这种封闭式集中管理并没有严重损害到人的自由、尊严,它只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但这种限制是以保护为宗旨、以善意形式出现的,而且限制的程度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女生在日常生活行动中仍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所以,根据利益优先原则,女生的首选将永远是安全,同时,大多数女生认为,在封闭的宿舍区内还可以不受其它因素干扰,享受到一种私人空间的自由。
为什么也有33.37%的男生和65 %的教师们对封闭式管理颇有微词呢?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过多考虑到女生这一特殊主体可能会有的一些特殊价值取向,他们更习惯于从人性、人的尊严、自由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过于强调个人自由、空间的重要,以及社会、他人对主体的尊重和信任。但不应忽视地是:“人并不是孤立地活着,也不是仅仅为自己活着。这样,一个复杂社会的组织工作就有了意义。”①
制度的伦理主要是看其有没有对大多数人而言的可行性,而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制度的受施对象——校园女生。既然86.21 %的女生都赞成这种管理制度,那么,其它的异议相对而言都是无足轻重的了。我们就能说,目前对女生宿舍这种封闭式集中管理的方式是合乎伦理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种制度中的伦理,即制度本身蕴含着的伦理追求、道德原则、价值判断。毋庸置疑,对女生宿舍的封闭式集中管理是符合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很多对此管理制度持异议者认为,不能因为要防止极个别、少数的不良事件的发生而对全体女生采取这种极端的封闭措施,认为这无异于因噎废食,而大力提倡目前西方那种“没有围墙的大学”。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忽略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因素:
(1)中西方文化大背景不同。 中国文化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制度与伦理的一体化,礼与法(即道德思想与法规制度)联系紧密而直接。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伦理教化,使得中国人在对待男女之间关系的问题上态度含蓄、谨慎、保守,且整个社会也是肯定这种态度的。西方由于封建历史时期相对较短,民风开化,整个社会习俗教化与东方迥异,所以不能不加区分地将二者相提并论,并滥评优劣。
(2)东西方教育的地域背景不同、管理方式不同。在中国, 一直是传统的“习俗型”、“权威型”他律式管理方式占主导地位,“人伦本位”被大为推崇,即要求放弃个性的独立性和自由,去服从伦理整体性要求。西方则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了《人权宣言》开始,“自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推崇“个体本位”,即个体伦理的主体性,“我就是我”既是权力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强调“自律”、自我管理、自我负责。
(3)东西方女性的女性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程度不同。 东方女性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受支配、被保护的地位,直到“五·四”运动时才开始由西方借入一定的“妇女解放”观念,先天不足,今日中国女性的女性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相对于西方来说仍是非常欠缺的。
这就是说,在当前大陆高校里女生宿舍区的封闭式集中管理不仅合乎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且还适合中国目前各高校的现状。那到底有没有改进的必要呢?事物总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转向市场,人们开始从社会整体需求、政治利益的单纯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形态在发生变化,因为人们不可能抛开现实经济生活来达成某种道德共识,共同遵守某种理想的道德规范。社会开始注意培养适合于市场的自由、独立的个体人格,相应的道德伦理运行方式也开始从权威型他律向理性型自律转换。
在校园外界生活方式变化的同时,一味生活在封闭式集中管理制度下的女生可能会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生活:①对无男性生活环境的习惯,使她们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女性意识,独立生存能力差。②权威型他律下的生活,使大部分女生趋向于保守、循规蹈距,缺少创造性,个性不明显,个人判断、分析能力差。③封闭式管理生活下的女生,交际面窄,与人沟通少,相对于男生而言,思维较单一、眼界不开阔、心理不健全,较难适应多元多彩的社会。
这些弊端使得高校领导层颇为担心,在市场经济呼唤独立的个体人格的同时,高校是不是也应该相应地推行以个人伦理自律为主的开放式管理方式?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这种自律的实现,离不开相应的道德生活的社会条件的建立,主要有:
(1)教育方式的改变。要引导学生树立起高度的自律意识, 成为一种自觉。单纯的灌输、强制性做法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甚至引起逆反心理,去利用制度的弱点来逃避惩罚,而不会产生真正的责任感。只有实行道德自律、充分自决的条件下,学生在自由意志支配下具有决定和选择的自由时,才会萌发真正的责任心,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担负起道德上的责任。
(2)加强全社会的法制建设。 我们不能把自律和他律绝对对立起来,在强调道德自律的同时,必须承认法制、规章的颁行仍是实现道德约束的手段之一,法律和道德、自律和他律同是规范人行为的手段,在内容上有交叉、重合,在形式上可以转化,但不能截然分开。我们的先辈早就总结出了礼法互补、综合为治的成功经验:“以礼为内涵,以法为外貌,以礼防范于先,以法惩治于后;以礼移民心于隐微,以法彰善恶于明显;以礼行法,减少推行法律的阻力;以法明礼,使礼具有权威。”②
(3)校方与学生之间关系的转变。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学生是“包”给学校的,高度的责任心使得学校不得不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防患于未然。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有了高度自觉的自律意识后,完善的法律条文作为外部保障分担了一部分学校的重担,学校与学生完全可以签订合同,形成一种契约关系。这样,两相情愿、皆大欢喜。
伦理道德生活的实践必须以人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自觉为前提,同时,倡导任何一种伦理道德方式都必须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否则就只能是乌托邦式的田园牧歌。当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女生宿舍区的封闭式集中管理究竟何去何从?“女儿国”的格局会不会打破?需不需要建立一种开放式的管理体系?笔者认为,目前,对高校女生宿舍完全实行自律、开放式管理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一是外部大环境相关条件明显不具备,二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伦理道德习惯不可能一夕之间改变。目前这种封闭式集中管理的确有很大的可行性,而且行之有效。当然它也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做一定程度的改进,如厦门大学学子所提议的在实行管理为主的同时,适时适事做一些有限度的开放。今后,随着市场经济体系发育成熟、完善,整个社会趋向于由他律转向自律,校园内女生宿舍的自律、开放式管理才会成为可能。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