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 要】目的:分析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 120 例进行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区别性的护理方式,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如何。结果:对照组有20例发生了并发症,观察组有9例出现了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进行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很好,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并发症;肺癌全肺切除;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 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302-02
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多数肺癌都是来源于支气管的黏膜上皮,也叫做支气管肺癌。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吸烟人口也在不断增多,使得肺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通常肺癌患者都是进行全肺切除术治疗的,但是此手术会损伤患者机体,而且术后也会经常发生并发症,所以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很重要。本次研究将选取本院在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所收治的120例进行肺癌全肺切除术的患者,在对其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 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所收治的120例进行肺癌全肺切除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6~73岁,其中有23例是腺癌患者,有 16例是鳞癌患者,有11例鳞腺癌患者,有6例是小细胞癌患者,有4例大细胞癌患者;观察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5~70岁,其中有24例是腺癌患者,15例是鳞癌患者,11例鳞腺癌患者,6例是小细胞癌患者,4例大细胞癌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两组患者均采用胸外科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呼吸、血压、脉搏、心率、疼痛、脉博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实施24h连续监测,观察患者面色是否紫绀、两肺呼吸音情况、气管位置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并发症患者采取循证护理,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找出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全肺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管理。
2 循证护理方法
2.1循证护理实施依据
寻找护理实践中的问题 根据临床经验并和本科室主管医生进行探讨,确定影响术后康复的主要问题是:(1)心律失常;(2)呼吸功能衰竭;(3)肺癌合并糖尿病;(4)术后焦虑、恐惧心理。
2.2循证护理制定及实施
2.2.1心理护理 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5~6年,患者虽然患病时间不长,但在治疗上是困难的,常出现焦虑、恐惧、无望的心理。患者对手术成功与否心理压力很大,面对这种情况,医务人员主动向他们介绍国内外肺癌手术的成功率及术后生活情况,告诉他们随着医学的进步,生命质量在提高,同时也介绍我们科为其手术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和科学实践,目前已具备了承担肺癌根治手术的能力,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在术前,我们还让患者参观ICU病房介绍呼吸机监护设备及护士,使他们感到生命背后的支持和保障,坚定了手术的决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如每天坚持呼吸锻炼,将呼吸道的痰排净,防止术后感染,为手术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2.2.2健康宣讲
多数的肺癌患者都有抽吸习惯,所以在患者进行手术以后,护理人员就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引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的锻炼,同时也要做好心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在患者手术以后,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多进行深呼吸运动,从而防止肺泡萎缩。
2.2.3循环系统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心率、心律、胸腔引流液,有无血块,血压CVP四肢冷暖及末梢循环。必要时应用微量泵输入血管活性药物,并给予升压、止血扩容输血等综合措施,改善微循环灌注,保证有效循环血量,待血压平稳后继续强心抗炎治疗。患者回病房,观察尿量,检查血钾及CVP,需要时调整呼吸末正压和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等。在循环系统稳定情况下尽可能保持平稳状态,通过监测指标,严格控制各液路滴速,准确记录出入量。
2.2.4呼吸系统的护理
在患者手术以后通常都会有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比如说低氧血症、肺炎、呼吸功能衰竭、肺不张等,因此,在患者手术以后,护理人员就要严格的监测、护理患者呼吸道,比如说充分供氧,从而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也要及时的有效止痛,让患者可以有效的咳痰、咳嗽,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给予患者适量的钾、输血、抗生素、白蛋白等,从而避免术后发生肺水肿。
2.2.5心血管护理
很多患者的年龄都较高,而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进步,使得切除术手术指征也有所放宽,那么这也就增加了术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几率,很多患者在手术以后都会发生心律失常问题,而且多数都是在手术后3d内发生的,这是因为在切除一部分肺组织以后,心肌应激性、自律性增高和低氧血症所致的。因此,为了避免患者在术后以后发生心血管并发症,那么就要尽量的给予面罩给氧,同时也要时刻观察好患者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对于一些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要给予利尿剂、强心剂、镇静剂等,而且也要控制好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从而降低心脏应激反应程度。
2.2.6肺癌合并糖尿病护理
肺癌患者在手术以后会因为白细胞功能变差、糖代谢紊乱等原因而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这样患者就很可能因为呼吸衰竭而致使死亡。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就要加强血糖检测,如果患者血糖值每升没有超过 11 mmol/L,但是却有肺部感染问题,那么就可以给予适量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从而改善细胞代谢,起到控制感染的作用。
3 统计学处理
使用 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对照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7.61%,观察组发生率为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为24.26%,观察组发生率为1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5 讨论
现在空气污染不断加剧,使得肺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在各种恶性肿瘤中,肺癌的发病率、致死率是最高的。肺癌在早期的临床表现是没有特异性,但是如果不积极治疗,那么生存期不会超过3个月,因此,对于肺癌患者最好进行切除术来根治。有关报道曾经表明,在进行全肺切除手术以后的30 d内,有 50% 的几率会出现并发症,而致死率则在5% 左右。
循证护理作为从循证医学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理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作为一个专业词汇进入护理专业的。 它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改变了临床护士过去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因而成为近年来国际临床护理领域迅速兴起的新趋势和研究热点。本次研究中,对进行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开循证护理,作者应用循证护理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全面分析肺癌患者各种临床问题产生的原因,将科研与临床经验、患者的需求相结合,提供并制订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地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使并发症均在短期内逐渐减少而痊愈,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缩短了住院时间,使手术后的放、化疗能按时进行。 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循证护理对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后,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方面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在对围术期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要注意这些问题:(1)在患者手术之前,要重点护理患者的呼吸道,嘱咐患者不要吸烟,同时要注意保暖,指导患者进行爬楼、腹部呼吸等运动,从而增加患者的肺活量,如果患者营养不良则要予以纠正,通过有效的身体护理、心理护理让患者的身心状态能达到最佳;(2)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协助好主治医师的工作;(3)在手术以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要做好输液、引流管、疼痛、卧位护理等,从而让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通过本次研究证实,对进行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得到了明显控制。
参考文献
[1] 杨玉美,韩绍先,王伟等.呼吸机在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术后的应用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7):34-35.
[2] 胡素清,贾臻,王贵桃等.肺癌全肺切除围术期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4):214-215.
[3] 周雁荣,朱新艳.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其护理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363.
[4] 王琰.临床护理工作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J].健康大视野,2012,20(9):101-102.
[5] 钟玉莲.48例肺癌病人全肺切除术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lO(11):2746-2747.
[6] 郑桂兰,姚春燕,徐丹.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急性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7):886487.
[7] 汪和美,邓亚萍,王婷,等.预见性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3,6(2):50-53.
[8] 李学昌,王伟,尚立群,等.高龄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析及围术期处理[J].山东医药,2013,53(6):66-68.
论文作者:邵建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4
标签:患者论文; 肺癌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发生论文; 切除术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