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创设开放式课堂的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放式论文,课堂论文,历史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建立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是对历史教师提出的现实要求。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这就需要营造一种开放式的课堂。什么是开放式的课堂呢?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几年来,笔者对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偶有心得,现整理成文。希望得到同行们指教。
一、教学手段的开放性
由于历史过去性的特点,生动的历史情境,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形象,仅靠语言述说相当困难。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改变现代人干说历史,而让历史人物、情境进入课堂,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给学生一种强烈感观和心理刺激,使学生启疑、激疑,让教学过程充满思辨性、挑战性、生动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师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远胜于单纯的讲授,这是开放式课堂教学所需要的。
二、扩展学习空间,布置开放式作业
开放式课堂教学不是拘泥于课堂上、书本上,而是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后广泛浏览历史书籍,多掌握史实,多了解理论。要向图书馆、古迹、文献和现实、未来拓展。在广阔空间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活性。把辩论、讨论、参观、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入课堂,使整个课堂成为全方位的立体教学活动,这实际上与高考注重能力考查的导向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接轨,真正达到“学史使人明智”的目的。如学习了“二战”历史,可以出一道论辩题:“没有希特勒‘二战’会爆发吗?”一些同学认为:没有希特勒,就不会有“二战”。希特勒是战争狂人,没有希特勒,德国就不会建立纳粹党和法西斯专政,就不会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也不会爆发“二战”。一部分同学认为:“二战”能否爆发,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考虑。凡尔赛条约引起德国民族复仇心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英法纵容绥靖政策,不管希特勒是否存在,“二战”迟早要发生。通过辩论,同学们统一了认识: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可以起重要作用,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规律,只能起到加速和延缓历史进程的作用,所以没有希特勒“二战”也会爆发。再如讲到“马江战役”,可让学生参观长门炮台、闽安炮台和马尾海港。参观后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法军之所以能在防御甚严的闽江流域长驱直入,最主要原因是李鸿章奉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的投降政策,使福建水师处于被动挨打境地,导致失败。
三、实行“回归主体,发展主体”的教学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领会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实践的重要作用。开放式课堂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它与接受式教学的根本区别就是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区。同时,教师科学且有启发性的设问,为学生创造了积极思考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感知新知识、探索真理的欲望。如讲到“西安事变”,教师提出:“蒋介石该不该杀?为什么?”对此,学生讨论很活跃 ,有该杀、不杀、扣留等不同意见;多数人认为该杀。为解决以上问题,教师精心组织了系列问题:“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急,人民最迫切的要求是什么?”“此时杀蒋会造成什么后果?”“当时逼蒋抗日有否可能?”“中共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是什么”……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通过自己的思考甚至争论,从而理解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
四、打破思维定势,培养逆向思维
开放式的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定向思维,而且要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还可以丰富史论、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如讲到“隋朝大运河”一目,常规思维一般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分析。一是它的开凿是隋朝为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封建统治,对南北经济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二是它的开凿劳民伤财,也是隋朝政治腐败的表现。此外,我们还可以另辟蹊径,反问学生:开凿这样一条沟通五大水系的人工河需要花费巨额财力、物力,如果隋朝经济不繁荣,是否可以修成这样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呢?让学生思考,自己得出结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五、鼓励质疑,开发思路
开放式课堂教学应鼓励学生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很多同学提出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军队为何叫志愿军,为何不说人民解放军入朝作战。让学生讨论后,老师指出这个问题关系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战略决策。如何限制战争的规模,力争不使“朝鲜战争扩大到朝鲜以外的地区,不要成为中美两国乃至世界性的战争,是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为此,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在出兵的名义上巧做文章,入朝部队采用“志愿军”的名义。从国际法的意义上讲,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只是中国民间志愿者组织武装入朝,帮助朝鲜军民作战,中美两国不处于战争状态,这使得国内有可能继续保持和平环境。同时,以志愿军的名义派出国家正规军援助他国史有前例。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法国也曾派志愿军入北美作战。所以,中国出动人民志愿军,美国也不便对中国出兵做文章,而且美国从世界战略考虑也害怕扩大战争,因此,在行动上和后来的停战谈判中承认了志愿军的名义;美国没有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
六、渗透学科意识,发挥教育功能
开放式课堂应该突破传统的画学科为牢的做法,要发挥历史学科的功能,并同其他学科相互融通、相互渗透,增进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如讲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在这场战争中,孙刘联军之所以能战胜曹操,使用火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而火攻的成功使用又与当时赤壁吹东南风有关。人们在研究这段历史时,经常存在这样的疑惑:赤壁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冬季盛行偏北风,为什么会出现局部地区的东南风?古人由于科学发展的限制,无法解释这些反季节现象。罗贯中只好借助于诸葛亮的“神力”来解释,显然带有迷信色彩。从地理学上说,赤壁地处长江中游,冬季以偏北风为主,但由于气旋、反气旋及锋面活动的影响,以及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作用就会形成东南风。从哲学上讲,这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联系的道理。整个冬季我国盛行偏北风,这是共性,但各个地区又有其特殊性,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出现东南风。所以,我们要善于在普遍性原则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
总的来说,我们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模式,要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开发具有不同禀赋的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