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在交通运营管理行业开拓了新的视野,其中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也在这种大背景下进行着相关应用的创新。因此,“互联网+票务”这种采用虚拟化车票支付的方式,是在结合第三方支付中二维码购票、手机电子票的基础上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本文就是以地铁AFC系统支付为例,以及对“互联网+票务”支付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用的帮助。
关键词:轨道交通;AFC系统;第三方支付
一、“互联网+票务”支付的概况
长期以来,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单程票或交通卡这两种方式作为乘车凭证,也正是因为其能够满足广大市民的生活习惯而受到青睐。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票种制作成本高、易损坏、充值繁琐等缺陷也一一显现出来[1]。乘客们自身也面临着坐车准备零用钱、支付效率低、出行体验差的烦恼,从而影响了城市交通的服务质量。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运营行业依据“互联网+”时代的潮流,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银行卡闪付功能的成熟、智能手机NFC平台等支付方式的广泛应用,逐渐探索出一种安全高效,满足市民们出行支付需求的快捷支付方式。另外,对于改善乘客们的支付体验,降低自动售票机TVM的研制费用,缓解城市交通客流量,更好地提高地铁的公共服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有关“互联网+票务”在地铁AFC系统的探索
针对传统轨道交通AFC系统网络技术中的信息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城市交通着重考虑的问题。信息安全的本质就是乘客个人有效信息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保护个人信息不受到外界的威胁、破坏、干预以及保障隐私的安全性。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在政府机关、企业管理、军队管理、金融机构这些领域中,累积了许多职工研究数据、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私密程度极高的讯息,只有这些信息的安全得以保证,才能使各行业可以按部就班的运行,倘若这些信息泄露,就会给信息持有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2]。所以,信息的安全性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城市交通运输行业中乘客的信息安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第三方支付方式对于地铁票务也同样存在着信息安全性的问题。所以这对于轨道交通行业是一大严峻的挑战,应该怎样保护市民的信息安全不被泄露、保全乘客信息的完善度是极其关键的。于是,应该在不断结合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进程中,将地铁轨道交通AFC系统网络架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网络架构,给AFC系统提供改革、创新的信息平台,并通过互联网平台,早日实现“线上购票,线下检票”安全高效的支付方式[3]。
三、“互联网+票务”在地铁AFC系统的支付应用
据悉,现阶段部分经济消费水平相对高的城市地铁站,已经开始实行手机二维码、支付宝、银行卡闪付等方式购买单程票的服务。这种互联网支付消费群体的出现,无疑为推动地铁AFC系统的发展,为众多支付设备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且,这种通过二维码支付的方式,有效的缓解了一些客流量较大的轨道交通中心的压力。本文在探索市民使用虚拟化支付或电子化货币支付的方向上,主要是介绍了以下两种方式的应用。
(一)云购票机支付
在满足地铁安全等保测评要求的情况下,云购票机中的乘客付款码每60秒更新一次,采用RSA公私钥对,一方面可以保证乘客用网上购票的二维码或现场购票的付款二维码在云购票机上进行扫描时的兑票交易安全性,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交易的完整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云购票机在出现故障时,由车站的工作人员带领乘客到车站服务中心进行票务处理,之后根据乘客自主选择的票种进行相应的出票。
地铁AFC系统还出台了关于其他票种的实行措施,那就是暑假期间如火如荼的游乐园门票,与运营商合作共同研制推出的apk文件,乘客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一日票、三日票以及特价票等票种进行选择,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乘客的需求。
(二)手机票支付
乘客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车票的购买,例如手机支付宝、微信、付费通等APP。在网上商城选择的手机票数据依旧存储在网络平台数据库中,乘客如需下载票务的话,只需从TSM平台上调取即可。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支付手机中的所有方案,而且还能直接下载电子票,刷手机进入地铁站。地铁票务部门根据发行票卡数据向乘客确认卡号、卡类型、数量等订单信息。
总而言之,在以上的云购票和手机票这两种应用的支付过程当中,因为实行的是快捷简单的二维码以及直刷电子票据的支付方式,后期存在闸机联网安全性认证、付款延迟、消费信用等相关的问题,系统在技术上仍需进一步的完善,总结以往传统方式的支付经验,逐步实现实体车票向“互联网+票务”的靠拢。
四、“互联网+票务”应用的展望
手机二维码和手机票的研究和使用,很好的为轨道交通票务提供了借鉴,它可以改善乘客的支付体验,节约时间,减少车站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能给城市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因此,在探索“互联网+”支付方式的应用上,可研究轨道交通的付费模式,例如乘客购买票证采用的账单扣费,不过这种方式是在乘客个人信用值达到一定标准的前提下[4]。手机票的应用受到手机运营商的控制,应增强轨道交通与手机厂商以及运营商的密切合作,避免应用程序的局限性,争取摆脱实体购票的方式,从整体上提高地铁行业的信息服务化水平。
假设“互联网+票务”能够成功应用,它能够像手机上的跑步软件一样记录乘客出行轨迹,之后再对乘客购票数据资料进行整合,然后汇集到一定的客户端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乘客最佳出行方案,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城市路线的建设成本,减少交通流量的管理资金开支,还能降低实体单程票的使用量,提高城市轨道向更高水平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互联网+票务”在地铁AFC系统中的应用展开探究。同时也结合“互联网+”的背景,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AFC系统的安全信息不能得到很好保障的问题,应该对其加以完善。所以主要针对“互联网+票务”AFC系统支付状况进行了概述,并进一步阐述了 “互联网+票务”地铁AFC系统的相关探索,“互联网+票务”在地铁AFC系统的支付应用,并对“互联网+票务”应用提出了展望,希望能够给予广大读者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畅,宣丽丹,章高翔.基于二维码的分布式电子票系统研究,软件设计与开发,2011(12).
[2]郭穆如.二维码在电子票务领域中的运用,技术探讨,2014(12).
[3]杨菲菲.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电子票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计算机与网络,2010(32).
[4]康春颖.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电子票务系统的研究,计算机与信息工程,2009(02).
作者简介
彭秋(1993-08),男,汉族,籍贯:江西省宜春市,当前职务:南昌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维修中心自动化二车间副班组长,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论文作者:彭秋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互联网论文; 票务论文; 乘客论文; 轨道交通论文; 地铁论文; 系统论文; 机票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