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效能与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关系研究——基于审计年鉴数据的统计和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关系论文,效能论文,年鉴论文,财政资金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董延安(2006),京津冀特派办课题组(2006),唐建新、古继洪、付爱春(2008),刘秀丽、朱锦余(2009),王素梅、李兆东、陈艳娇(2009)等学者,曾经从规范研究的角度探讨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政府审计对国家经济安全的作用以及政府审计如何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等宏观层面的问题。尚未发现有学者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讨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的相关关系。本文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衡量国家经济安全的指标体系非常庞大而且复杂。而政府审计仅仅是国家治理众多手段中的一种,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诸多措施中的一种措施。鉴于此,本文选择国家经济安全中与政府审计关系最为密切的财政资金运行安全作为切入点,试图探究政府审计效能对财政资金运行安全的保障作用,为政府审计效能的改善和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提供一些参考。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政府审计效能及其评价指标
政府审计效能是指政府审计的效果和能量。其中,效果是指政府审计的效率和结果;能量是指政府审计所释放出来的社会能量,亦称社会震慑力。政府审计效能是政府审计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根本保证。政府审计效能的大小直接受政府投入的审计资源的多少影响,实践中主要受当年政府预算中投入审计的预算金额的多少影响。因此设计审计效能指标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消除年度间投入的审计预算差异的影响。由于审计署各业务司、派出局、特派办和地方审计部门的年度预算数额难以获取,本文拟采用相对比例数的指标来反映审计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年度间投入审计资源因素的影响。根据《中国审计年鉴》披露的审计工作统计数据,本文采用“问题金额处理率”、“审计案件处理率”、“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三个指标来评价政府审计的效能。
1.问题金额处理率。是指已得到处理的问题金额占政府审计(含审计调查,下同)发现的问题金额的比率。所谓问题金额,是指政府审计发现的存在违规、管理不规范、损失浪费等现象,需要上缴财政、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归还原渠道、调账处理或自行纠正的金额。所谓已得到处理的问题金额,是指落实审计处理结果的过程中实际已上缴财政、归还原渠道、调账处理或自行纠正的金额。问题金额处理率反映政府审计发现的问题金额得到处理的程度,是政府审计效能的重要体现。问题金额处理率越大,说明政府审计效能就越好。
2.审计案件处理率。是指已得到处理的案件数占政府审计移送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案件数的比率。审计案件处理率反映政府审计移送处理的案件数得到有关部门处理(重视)的程度,是政府审计效能的重要体现。审计案件处理率越大,说明政府审计效能就越好。
3.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是指被有关领导、部门或单位批示、采用的审计工作报告、信息的数量占政府审计提交的工作报告、信息数量的比率。政府审计提交的工作报告、信息主要包括专题或综合性报告、审计调查报告、信息简报等。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反映政府审计提交的工作报告、信息的质量和被开发利用的程度,是政府审计效能的重要体现。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越大,说明政府审计效能就越好。
(二)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及其评价指标
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从政府审计的角度看,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是指财政资金在运行过程中没有发生问题金额和审计案件。因此,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问题金额比率”、“问题金额增长率”、“户均问题金额及其增长率”、“审计发案率”、“经济责任审计人均问题金额及其增长率”、“经济责任审计户均问题金额及其增长率”共6个指标。但由于受样本有效性影响,本文在实证过程中只能采用“问题金额增长率”和“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两个指标来评价,但是能够揭示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
1.问题金额增长率。是指本期政府审计发现的问题金额比基期政府审计发现的问题金额的增长率。它是衡量财政资金运行是否安全的一个动态指标。一般来说,问题金额增长率越大,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就越小。但在问题金额总体增长的趋势下,能够减缓问题金额的增长速度,也有助于改善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
2.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是指本期政府审计发现的户均问题金额比基期政府审计发现的户均问题金额的增长率。它是衡量财政资金运行是否安全的一个动态指标。一般来说,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越大,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就越小。但在户均问题金额总体增长的趋势下,能够减缓户均问题金额的增长速度,也有助于改善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
(三)政府审计效能与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的逻辑关系
政府审计效能与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之间有着较强的逻辑关系。问题金额处理率越高,纠正的问题金额就越大,挽回或避免的损失也越多,财政资金运行就越安全。审计案件处理率越高,受查处的责任人就越多,挽回或避免的损失也越多,产生的社会震慑力也越大,财政资金运行就越安全。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越高,有关部门或单位就越重视政府审计的报告和信息,它们所做出的决策就会越谨慎、所制定的政策和法规也会越来越完善,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也就有了越来越坚实的法制基础。政府审计效能与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之间的这种逻辑关系是政府审计职能所带来的,是从实证角度研究政府审计效能与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关系的理论基础。
(四)研究假设
根据前文的分析,评价政府审计效能的指标主要有三个,评价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的指标主要有问题金额增长率和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这两个指标。为此,本文提出如下三个假设:①当年政府审计的问题金额处理率越大,则下年问题金额增长率和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就越小;②当年政府审计的审计案件处理率越大,则下年问题金额增长率和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就越小;③当年政府审计的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越大,则下年问题金额增长率和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就越小。
三、变量选择与模型设计
本文以问题金额增长率和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作为因变量,代表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其中,问题金额增长率反映的是总体问题金额的增长趋势,一般采用年度间的环比增长率表示;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反映的是个体问题金额的增长趋势,一般采用年度间的环比增长率来表示。采用这两个指标来衡量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便于从总体和均值上更好地考查政府审计效能对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的影响。
四、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由于审计署各业务司、派出局、特派办的审计任务在各年间轻重程度不均衡,年度间的统计数据可比性比较差,所以,本文仅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审计机关为样本。数据来源为2003-2007年的《中国审计年鉴》中的“地方审计机关审计情况统计表”。这样,对于每个年度而言,将会得到32个样本(目前共有3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纳入审计年鉴的统计范围)。在政府审计实践中,针对某一项目长期、持续的审计相对较少,同时由于投入的预算、人员和时间有限,对重要的财政资金运行情况进行抽查审计仍然是目前政府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的主要方式。因此年度间审计的对象和结果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就使得本文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机关的审计情况在不同年度间的统计数据视为独立样本成为可能。故本文将2003-2007年度每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机关的审计情况统计数据视为独立样本,纳入研究范围(其中,自变量取2003-2006年的数据,因变量取2004-2007年的数据,检验上一年的自变量对下一年因变量的影响),共取得样本128个。在对一些数据披露不全和数据披露疑似错误的无效样本进行剔除后,最终得到的有效样本为122个。
五、描述性统计
表1列示了2003年到2006年问题金额增长率、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和政府审计效能有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值。而表2和表3分别提供了政府审计效能各个变量的分布情况及其结构百分比。
从反映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的统计值来看,未发现存在积极的变化,无论是问题金额增长率还是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的均值均出现了正数。这意味着在上一年审计查出问题金额的情况下,下一年的问题金额增长率仍然有所提高。
从反映政府审计效能的问题金额处理率来看,问题金额处理率的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从表2和表3可以看到,90%以上样本的问题金额处理率处于21%-80%的区间,其中处于41%-60%区间的样本最多,一共有39个样本,占总体样本数的31.97%。具体到个体样本值而言,问题金额处理率不是很令人满意。从表1可以看到,问题金额处理率最低仅为5%左右,几近于没有纠正;从平均值来看,也只有50.48%的问题金额得到处理。
从反映政府审计效能的审计案件处理率来看,样本统计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在样本中分别出现了零处理和全处理的统计数值,说明对于不同地方而言,有关部门对审计案件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均值来看,年度内的案件处理率仅为33.69%,为反映政府审计效能三个指标中最低的一个。从审计案件处理率的分布情况来看,存在向低比率集中的趋势,有90%以上样本的审计案件处理率低于60%,其中,有近86个样本的案件处理率处于0%-40%的区间内,占总体样本70.49%。表明有关部门在对审计案件的处理上效率不高,大部分审计案件没有下文或迟迟得不到处理。审计案件在处理的效率上仍有待提高。
从反映政府审计效能的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来看,样本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正态分布,超过一半以上样本的被批示采用率落在了41%-60%的区间,总数达到了64家。从表1的描述性统计值来看,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的平均值为44.34%,这意味着只有44.34%的审计工作报告信息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剩余部分的审计工作报告信息由于无人关柱而沦为无效信息。
总体上来讲,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审计机关而言,问题金额处理率、审计案件处理率和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都偏低,说明政府审计效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此外,问题金额增长率、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的均值也未能得到有效的降低,说明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问题金额处理率、审计案件处理率和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偏低,影响政府审计效能的发挥,从而对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当然,描述性统计只是对样本的初步说明,问题金额的增长与政府审计效能弱化是否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证检验。
六、回归分析
本文首先将各因变量与各自变量进行回归以更好地检验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接着再将所有自变量纳入模型,综合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表4反映了2003年到2006年当年的政府审计效能对下一年问题金额增长率的影响。模型一的回归结果没有发现审计当年的问题金额处理率对下年问题金额增长率存在显著影响。模型二回归的结果表明,下年问题金额增长率与审计当年审计案件处理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回归的结果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二。模型三回归的结果没有发现下年问题金额增长率与审计当年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模型四回归的结果表明,审计当年的问题金额处理率、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与下年问题金额增长率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实证结果不支持本文提出的假设一和假设三;但审计案件处理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t检验,与模型二共同证实了下年问题金额增长率与审计当年审计案件处理率之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从而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二。
总的来说,问题金额增长率回归的结果并不让人感到满意,在反映政府审计效能的三个变量中,仅有审计案件处理率这个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回归分析未发现反映审计效能的问题金额处理率指标对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存在显著影响,这可能与指标设计存在缺陷有关。从数据来源上看,问题金额处理率和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的指标存在基础数据来源的重叠,因此有可能会对实证的结果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表4所反映的模型拟合优度R[2]都比较低,这和本文的回归模型中没有设置控制变量有关,说明在本文设定的自变量之外,仍存在显著影响因变量的其他未知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本文的研究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表5反映了2003年到2006年当年的政府审计效能对下一年度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的影响。模型一回归的结果未发现审计当年的问题金额处理率对下年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存在显著影响。模型二回归的结果表明,下年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与审计当年审计案件处理率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审计当年审计案件处理率将会对下年户均问题金额的增长产生影响。模型三回归的结果表明,审计当年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与下年户均问题金额变动率显著负相关,这意味着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的提高有助于降低户均问题金额的增长率。模型四回归的结果再次支持了表5中前三个模型的结论,即审计当年的审计案件处理率、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与下年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存在较为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从而支持了本文前面提出的假设二和假设三;但模型四仍然没有发现审计当年的问题金额处理率与下年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从而导致本文前面提出的假设一不成立。
总的来说,与问题金额增长率的回归结果相比,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的回归结果得到了改善,在反映政府审计效能的三个变量中,有审计案件处理率和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两个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且回归系数的符号与本文提出的假设相符,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同样,研究未发现反映审计效能的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指标对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存在显著影响,其可能的原因与前述分析相似,基础数据来源的部分重叠,可能会扭曲实证结果。
七、研究结论和建议
1.政府审计效能对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存在显著影响。在反映政府审计效能的三个指标中,有两个通过检验。其中,审计案件处理率与问题金额增长率、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显著负相关;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与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显著负相关。说明这两个比率的提高,对维护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存在积极意义。建议政府审计机关在改善政府审计效能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审计案件处理率和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
2.政府审计效能的三个指标在保障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上的作用不同。审计案件处理率对问题金额增长率、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都存在显著影响;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仅对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存在显著影响,而对问题金额增长率不存在显著影响;问题金额处理率不仅对问题金额增长率,而且对户均问题金额增长率都不存在显著影响。可见,在反映政府审计效能的三个指标中,审计案件处理率对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的保障作用最大,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次之,问题金额处理率最差。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这三个指标所反映的问题性质不同有关。审计案件处理率反映的是司法、纪检监察等部门处理审计案件的力度,对潜在的违规行为起到很强的震慑作用,因此,它对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的保障作用最大。审计工作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反映的是审计工作报告信息受到有关部门甚至媒体的关注程度,也对潜在的违规问题产生较大的警示作用,因此,它也对保障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产生一定的作用。而问题金额处理率反映的是应上交财政金额、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金额、应归还原渠道资金金额甚至应调账处理金额,属于“内部自行消化”的处理方式,很难对潜在的违规行为形成警示甚至震慑的作用,因此,它对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的保障作用最差,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有鉴于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审计案件的处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审计案件处理率;深化审计工作报告信息的开发利用程度,提高审计结果的公告率和审计案件的曝光率,以充分发挥它们对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的保障作用。
3.政府审计在维护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上发挥了作用,但仍有提升的空间。从描述性统计中可以看到,与政府审计效能有关的指标值都相对较低。在反映政府审计效能的三个指标的算术平均值中,问题金额处理率最高,但也只有50.05%的比率,可见,审计查出的问题金额中仍然有一半得不到落实处理。建议政府审计机关在每年的审计工作规划中,要重视审计处理结果的落实情况,强化审计处理结果落实的责任制度、跟踪制度,以便进一步提高审计处理结果的落实程度,从而进一步改善政府审计的效能。
标签:政府审计论文; 年度审计报告论文; 回归模型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年度报告论文; 中国统计年鉴论文; 统计模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