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民精神富有的路径分析-以郴州市苏仙区为例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民精神富有的路径分析-以郴州市苏仙区为例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民精神富有的路径分析
——以郴州市苏仙区为例

张才行

(中共郴州市苏仙区委党校,湖南 郴州 423000)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既要让广大农民实现物质上的富裕,又要实现精神上的富有。本文以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为例,在调查分析当前农民精神生活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实现农民精神富有的基本路径:强认识,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并重;强素质,坚持思想教育和法治教育并重;强阵地,坚持硬件建设和内容建设并重;强活动,坚持群众性和实效性并重;强保障,坚持落实和创新并重。

[关键词] 农民;精神富有;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文化振兴成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既要“富口袋”,实现物质生活上的富有,又要“富脑袋”,实现精神生活上的富有。据国内权威学者提出,“精神富有”是指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情理偏好、内容结构行为方式以及由此所反映的价值取向等,是衡量判断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其构成要素大体可分为智力文化要素和思想道德要素,具体表现为正确的理想信仰、良好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基本的民主法治素质6个方面。

整体来看,RJ版教科书与CM教科书有理数章节的例题素材选取具有一定的共性,即均是无背景的例题所占比重大,且无背景的例题均是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等类的题目.另外,两版教科书有背景的例题中,均有一小部分例题只是为了有背景”而创设背景,例题的背景素材无实际意义.

1 郴州市苏仙区农民精神富有现状调查

苏仙区是湖南省郴州市的一个传统农业区,现有农村人口13.31万,约占全区43.59万常住人口的30.53%。2018年,苏仙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0 308元。当前,苏仙区农民在物质富裕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在精神富有方面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农民道德风貌和文明素质不断向好,精神文化生活渐趋丰富活跃。问卷调查显示,“坚信社会主义”依然是理想信念方面的主流,占41%;大多数人认为农民在道德方面的表现“好”“较好”,两项合计占71%;大多数人“知晓”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项合计占67%;业余文化生活已经较为丰富多样,娱乐、学习、健身需求旺盛,三项合计占83%;对村级民主法治评价较高,“好”“较好”两项合计占65%。但也要看到苏仙区农民“精神富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重物质富裕,轻精神富有”思想泛滥,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1.1 理想信仰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急剧变革,农民的理想信念渐趋多元化。问卷关于“信仰选择”的调查显示,除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外,笃信“佛教”和“基督教”的人数也不少,分别占29%和18%;其他如天主教等,占7%;“没有信仰”占5%。关于“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必要性”的调查显示,农民认知分歧较大,认为“没有必要”“与己无关”分别占20%、12%,总和达32%。

通过上面的分析,《诗经》中的食谱可谓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周代的食物烹饪方法、饮食结构等已经比较丰富了,也折射出了中国饮食有着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明历史!

1.2 道德评价功利化

当前农民维权意识明显增强,但对维权的途径并不清楚,尤其对依法维权缺乏了解,当自身无法无力解决时,往往采取动拳头、上访、找媒体曝光等极端方式,结果往往导致矛盾激化,造成集体闹访、非法信访、越级上访事件频发、多发。问卷关于“受侵害维权”的调查显示,“找村干部说理”是主渠道,占37%;“吵架斗殴等”“上访”“找媒体记者,或是网络曝光”,分别占23%、17%、9%;“拿起法律武器”占7%;“自认倒霉”占5%。

1.3 文化生活娱乐化

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近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导向,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重视物质富裕,忽视精神富有”的社会思潮,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等不良社会现象愈演愈烈,长此以往,必然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切实改变农村思想文化工作漂浮在表面上、停留在口头上、执行在会议上的状况,构筑大宣传的格局,把实现农民“精神富有”工作摆上当地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列入对基层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牢牢掌握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1.4 维权途径非理性化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农民道德呈现出明显的功利化色彩。问卷关于“主要道德问题”的调查显示,“以金钱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自私自利”表现比较突出,分别占36%、25%、23%。走访座谈也发现,农民文明意识与礼仪经常“言行不一”,只要对自己有利,就不管不顾他人,乱丢、乱堆、乱摊、乱倒等现象较为普遍。

乐队奏起来了,竟是舒曼经常弹奏的那支印度尼西亚民歌《鸽子》。听着这支歌,我的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大丫的眼圈也湿了。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民精神富有的路径

(1)计算出子弹在母弹中的位置及母弹旋转对各枚子弹的初始抛射速度,用蒙特卡洛方法处理阻力系数后建立子弹外弹道计算模型,经对490m、630m、950m抛射高度实测和仿真散布进行对比,说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合理;

2.1 强认识,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并重

目前,农民文化生活方式单一,品味不高的现象依然突出。问卷关于“业余时间安排”的调查显示,“娱乐”依然是农民主要的文化生活,选择“看电视电影”“打麻将打牌”“走亲访友闲聊”分别占76%、51%、32%;“参加文体活动”“看书报学习”分别只占17%和15%。能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引领农村文明风尚的高层次文化活动非常缺乏。

农民精神富有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基础。实现农民精神富有事关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必须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2.2 强素质,坚持思想教育和法治教育并重

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素养、较高技能的新型农民,是实现农民“精神富有”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教育。深入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农民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国家发展的宏伟目标,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将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梦想统一起来,凝聚广大农民的智慧和力量。二是强化家乡教育。广泛开展以“知家乡爱家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农民了解家乡的文化历史,了解家乡的发展成就,了解家乡的发展目标,从而激发农民对家乡的自豪感,激发农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三是强化法治教育。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内容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日常社会行为规范,向广大农民宣传法律知识,发放各类法律文书资料,现场进行咨询,着力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引导农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四是强化礼仪教育。中国是礼仪之邦,广大农村有讲礼仪的优秀传统。要广泛组织开展传统礼仪活动,重点抓好启蒙礼、敬老礼、新人礼、新年礼等礼仪活动的开展,对一批在农村有深厚基础、深受村民喜爱的传统礼仪活动,加以重新设计编排,突出参与性、观赏性和教育性,教育引导农民讲礼仪、讲诚信。五是强化形势教育。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谐乡村建设、文明乡村建设,以农民讲坛为载体,向广大农民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略的政策、改革发展的措施、国家的大政方针,解疑释感,以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

2.3 强阵地,坚持硬件建设和内容建设并重

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效占领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使其成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精神文明,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一是健全公共文化场所。在农村中心村所在地,通过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全面建设综合性的文化服务活动中心,并实行“建、管、用”一体化。同时,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发挥农村综合文化服务活动中心在农民文化娱乐、文化传承、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将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增强“送文化下乡”活动的针对性。通过政府采购和社会捐赠等形式,加大配送精神文化产品的力度。重点加大送电影、送图书、送培训、送戏曲、送器材、送活动、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和送礼仪“十送”力度,充实和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内涵,并做出制度性安排,缩小城乡文化服务差距。三是健全公共社会管理。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总体要求,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引导农民正确行使权利与义务[2]。同时,要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探索农村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加大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打击力度,为农民创造一个文明、美丽、和谐的社会环境。

2.4 强活动,坚持群众性和实效性并重

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具有群众参与面广、参加积极性高、教育效果明显等特点,是实现农民精神富有的有效方法。一是深化群众性创建活动。从实践经验看,针对农民精神富有存在的问题,要坚持“五村”联创,推进乡风文明。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提升文明程度;推进卫生村创建,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推进平安村创建,共造和谐社会;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文化特色村创建,传承文化历史。让农民在创建中受教育,在创建中得实惠,在创建中富精神。二是深化群众性文化活动。要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开展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大力培育农民文化骨干,播种农民文化种子,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壮大农民文化队伍,实现村村都有文艺队伍、村村都有文化活动,实现“我参与、我享受、我快乐”的目标。要定期不定期开展赛文化活动,组织农民文化骨干创作原生态农民文化节目。要通过举办农民文化节、农民文化春晚、农民传统节日文化等活动,实现农民文化共享,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的独特作用。三是深化群众性评比活动。在全社会、乡村各个层面,定期不定期开展社会风尚先进典型的评比活动,通过文明户、卫生户、诚信户、守法户以及好媳妇、好婆婆等的评比,用可亲、可学的身边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引领乡风村风,着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3]

2.5 强保障,坚持落实和创新并重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体制,实现农民“精神富有”才有根本性的保障。一是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理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以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思想文化工作体制,努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明确乡镇街道宣传委员的工作职责,保证党委宣传委员有精力、有人力、有财力抓好落实。各行政村要明确一名支委具体负责农民“精神富有”工作。党政各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根据各自职能,切实在农民“精神富有”工作中发挥作用。二是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认真落实上级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引导资金投入。要进步完善县级财政对文明村镇创建、文化设施建设实施补助奖励政策,在坚持政府投入主导的前提下,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调动和发挥民间资源优势,引导和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建设和发展,采取“集体出一点、个人出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办法,逐步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三是进一步强化考核机制。将农民“精神富有”工作的软指标转变成硬任务,通过工程化推进、项目化管理、品牌化运作,量化任务,努力探索形成一套切合农村实际、富有操作性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县对乡镇街道目标考核实行“双百分制”,即“物质富裕”工作和“精神富有”工作各占100分,同等重要、同等考核。把领导“精神富有”工作的实绩和本领,作为考核和使用乡镇干部和农村干部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曲博文.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3):90-92.

[2]陈野.精神富有的社会是一个文化繁荣的社会[J].观察与思考,2012(11):11-15.

[3]徐学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其路径[J].中州学刊,2018(9):77-82.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15-52-3

作者简介: 张才行(1969—),男,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标签:;  ;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民精神富有的路径分析-以郴州市苏仙区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